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25节

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

  京城。

  相国府。

  淮西勋贵们不约而同齐聚于此,来找他们的老大哥。

  这几天,他们显然都是听到了苏、松、嘉、湖等江南诸道新税的成绩单,有些慌了。

  原本还心存一丝幻想,想着江南诸道新税试点改革万一不太理想,新税未必会这么快推行。

  可现在这份成绩单,直接打碎了他们的幻想。

  看现在的架式,朱元璋恨不得今年秋税,就直接全国推广新税。

  这可是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有家乡盘根错节的一大帮子亲族势力。

  相府大厅。

  坐满了淮西勋贵,有资格坐着的都是有爵位在身的。

  “李相,你是咱们淮西人的老大哥,你说说现在这个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急性子安吉侯陆仲亨开口道:“杨宪那个小子是真的一点活路也不给我们留,之前雪花盐的事情,都还没找他算账,现在又搞出这个税制改革。当时我就说了,让老子提刀直接去扬州把这个阴损的兔崽子给宰了。老子家的盐,放到现在都潮了!”

  “仲亨,不要冲动,杨宪如今圣恩正重,这才刚被加封了太傅,位列三公,仅次于了李相。你也不看看蓝玉的下场,前次扬州雪花盐就他蹦跶,下场如何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直接太子一顿责罚打骂,之后还闭门思过一个月。这次新政,他定远老家的那些亲戚就更惨了,一脚到铁板,他堂兄弟直接家破人亡了,一点也不顾念蓝玉的脸面。”

  颍川侯傅友德话说到这,忽然停了下来,然后看向坐在主位的李善长,开口道:“李相,我记得你老家也是在定远吧?”

  听了傅友德这话,李善长脸色有些难看。

  傅友德这话明显是话里有话。

  这是想说,为什么蓝玉家里人出事,而他李家人却安然无恙吗?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

  看着大厅里,投射而来的一道道目光,李善长面沉如水,沉声道:“诸位,清丈田亩是国策,无论是否推行新的税制,一个国家新立,登记田地、人口造册,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件事早在去年,皇上就已经与我提过。”

  而且这活,大部分就是他李善长所在的中书省推动的。

  在李善长看来,这是大势,任何人想要试图阻拦,都是螳臂当车。

  如果仅仅是阻拦清丈田亩也就算了,蓝玉那些亲戚,一个个脑子和蓝玉一样拎不清,竟然胆敢殴打朝廷命官。

  在这个关节,做这种事情。

  不是等于是主动伸出自己脖子,给人砍吗。

  他难道没有事先提醒过在场的淮西勋贵吗?!

  现在反倒过来怪我,没有陪你们一起送人头吗?!

  “在这件事上,我早就已经提前提醒过你们,让你们约束好族人。可你们有听我的话吗?你们难道不知道,陛下早就在等一个动刀的机会?”

  “像他蓝玉,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怨得了谁?”

  “在清丈田亩这件事上,我之所以没有动作。我李善长难道怕的事他杨宪一个后起之辈吗?我敬的陛下,是咱大明江山。”

  “而你们对抗清丈田亩,就是在与陛下,与朝廷,与整个大明江山作对。你们如果执意要找死,就不要拉上我。”

  “要知道之前在定远县发生的事情,你们以为在陛下眼中只是蓝家一家的行为。错,大错特错,他会将其看成是我们所有淮西臣子的行为!”

  “你知道现在外边都在怎么说咱们的吗,说咱们是无法无天的淮西勋贵!”

  李善长目光从这些淮西勋贵脸上一个个扫过,一些人低下脑袋不敢和他对视,要知道在座的可都是跟着洪武大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虽说有他们自知理亏的因素在内,可李善长一介文人出身,一番话下来,身上的气势竟是将这群淮西勋贵全部震慑当场。

  就足以说明,为什么淮西一党的老大哥会是他了。

  一时间,整个大厅雅雀无声。

  能够将这群骄兵悍将压制到这个地步的人,在这世上屈指可数,最多一掌之数。

  “相国大人言重了。”平凉侯费聚起身打了个哈哈,缓和场上气氛。“我相信颍川侯方才讲那话,并没有怪罪相国大人的意思。只是新的税制,一旦实施,我们所有人都将损失巨大。要知道新税税制下,可是要官绅一体纳税!至于在清丈田亩一事上,确实是我们的疏忽大意,并未来得及和家乡族人交待。蓝玉今天之所以没来,也是觉得自己对不起相国,没脸见你。”

  其余人也纷纷起身道歉附和。

  李善长见对方主动递台阶,也就顺势而下。

  这些淮西勋贵们,可都是他在朝堂上的助力,中书省左丞相可不是空中楼阁。

  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要拧绳。

  “我前面讲了,我敬的是陛下,可不是害怕他杨宪。新税税制,是否适合立马推广全国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步。”李善长开口道。

  “相国大人,如果是之前,或许还有这个可能性。”站在一旁的胡惟庸听了李善长的话,面露难色,道。“可如今已经得到江南诸道的新赋税成绩单后,再想让陛下改变心意,怕是不可能了吧。”

  “未必。”李善长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笑容。“在我看来,新税税制有一个致命缺陷,他杨宪还是太年轻了一些。”

  “等到秋税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了。江南诸道新税税制下,百姓们是不用交粮的,你们让下面的人,去这几个地方把余粮全部都给收了。”

  “还有你们如果不想陛下急着推行新政的话,必须要做的就是要让陛下念旧税税制的好。这次夏税,其余地区交出的成绩单,也绝对不能太难看。”

  原本李善长稳坐中书省相位,是绝对不会直接参与到这种斗争中来的,可以看出,这次朱元璋对杨宪的加封,让他感觉到了一些危机感。

  如今的李善长心中甚至将杨宪摆到比刘伯温还要高的位置。

第176章 朱棣的远见

  扬州。

  杨宪并不清楚,这些淮西勋贵们背地里做的动作,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在他看来,新的税制推行是大势所趋的事情。

  任何试图拦在前面的人,都会被滚滚前进的大明王朝战车给碾碎。

  杨宪如今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军工厂上,如今终于出了一些成果。

  从朱标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徐达,直接赶到了扬州。

  这两年他呆在京城,整个人都闷坏了。

  朱元璋让他挂着中书省右丞相的职务,是为了制约李善长的。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三院。

  包括各省、州、府,中书省左丞相之位的李善长是实实在在的相国。

  尤其是那帮子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兄弟们,和李善长实在是走的太近,越是这样,朱元璋这个心里就越不塌实。

  这才让徐达入主中书省右丞。

  徐达虽然身为武将,可在文臣当中一向威望很高,而且是正直勇敢、忠义廉洁的代表,而且又位居国公,这个位置就数他最合适。

  可徐达一个武将,对于那些文职工作自然不可能喜欢得起来。

  说实话,这个位置,徐达呆得很辛苦。

  可没有办法。

  心情本就憋闷。

  再加上,在京城,他家大丫头又管得宽,连吃只烧鹅都不被允许,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个机会,来扬州视察军器局的工作进展,他又怎么会不好好抓住。

  杨宪与徐达如今也算是老相识了。

  只是让杨宪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陪徐达一起来的不是太子朱标,而是皇四子朱棣。

  也就是后来的燕王,以及永乐帝。

  杨宪之前虽然见过朱棣几次,可并未深交。

  一时间也摸不着对方的脾气。

  身为地主的他,先是带着朱棣和徐达参观一番扬州,在用过午餐后。

  徐达就开口提出,要去参观扬州兵工厂的意思。

  “这么急着去参观军火,看来魏国公离开战场这么久,仍旧还是没有放下。”杨宪开口笑道。

  “你小子就别拿这事笑话我了。我就不适合待在中书省那种地方,咱只会带兵打战,根本管不了那些政事,更管不了那帮文才。”徐达开口抱怨道。

  一旁的朱棣只当自己没有听见徐达的话。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徐达管得了管不了是一回事,只要把他放在右丞相那个位置上,就是一种威慑。

  “四皇子,不会回去拿这件事和陛下打报告吧。”徐达开口道。

  “徐叔叔方才有说什么事情吗,我怎么什么都没有听到。”朱棣笑嘻嘻道。

  杨宪也跟着笑道:“好了,知道魏国公你这些日子不好过,我这就带你去军工厂好好过过瘾,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那感情好。”听到立马能去看军火了,一上午兴致缺缺的徐达终于是笑了。

  朱棣也是两眼放光。

  .....................

  午饭过后,稍事休息,杨宪便是带着徐达、朱棣二人赶往位于城外西山的军工厂。

  在杨宪的带领下,众人通过一道道严密的岗哨后,进入到一片开阔的山间谷底。

  徐达看着军工厂外头的这些岗哨,微微点头。

  像军工厂如此重要的场所,绝对需要严密的岗哨看守。

  一路上。

  杨宪开口笑道:“四皇子殿下,对火器也感兴趣?”

  朱棣点了点头,开口笑道:“是的,而且我认为火器未来将会是左右战场形势的关键所在。”

  杨宪看了朱棣一眼,不愧是原时空创立神机营的永乐帝。

  这个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他非凡的战略眼光。

  明成祖永乐时期,随着兵器制造工艺的提升与火药的研发日益娴熟,以神机营为代表的火器特殊部队应运而生。

  以神机营为代表的火器特殊部队,在明朝军事文化和对外战争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意义。从北征漠北,到东南抵御倭寇,都离不开火器带来的优势。明朝初期更是依靠火器,成功震慑北方游牧民族,从国力衰弱走向富强,都伴随着火器的身影。自朱元璋创立大明,到朱棣远征漠北,最后到李自成起义,火器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明朝历史。

  确实如此刻年轻朱棣所说的一样,是未来左右战场形势的关键所在。

首节 上一节 125/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