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27节
“火药颗粒化后,空隙就会变大,燃烧的时候就会更加充分,威力自然也就大增。”杨宪笑了笑,方才徐达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会上前查看火药。“而且燃烧充分,意味着燃烧后的残渣也会变得更少,这样一来,枪膛还会变得更容易清理。”
见朱棣还有些不解。
杨宪直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开口道:“就跟煤藕燃烧的道理差不多。”
“制作方法也很简单,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比制作好火药后,加烧酒用木臼舂之半干,然后晒成火药饼。这样一来还能方便运输储藏,等用到的时候捣碎成火药颗粒即可。”
朱棣连连点头,像一个乖巧的学生,努力认真记住杨宪所说的每一句话。
从一开始的轻视,到现在近乎崇拜。
前后过程转变,不过就在一枪的时间。
“我们大明军队装备上扬大人研发的洪武步枪,那将天下无敌。”朱棣两眼放光,坚定开口道。
在他眼中,眼前的洪武步枪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可对于杨宪来说,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
洪武步枪初型,只是迈出火器改革的第一步。
因为即便洪武步枪是燧发枪,可还只是前膛枪,杨宪最终的目标是研发出后膛枪,到时候又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
同样在子弹上,能够进步的地方也还有太多空间。
如今这种弹丸,在杨宪看来还是太过落后。
因此在朱棣、徐达眼中的神器,对于杨宪来说,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半成品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是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先进发达的火器了。
对付北元,绰绰有余。
“杨大人,这洪武步枪如今库存有多少?”徐达开口问道,显然也是时刻关心北边草原的局势,即便已经离开一线战场这么长时间。
杨宪开口笑道:“如今大概有一百支,不过军工厂流水线生产速度很快,能够在短时间就能生产制造出上千支洪武步枪来。”
“军队方面要提前适应这种新的武器,这种事宜早不宜迟。”徐达开口道。
一旁的朱棣这时也收敛了脸上的笑意,点了点头,严肃道:“回去后,我立马就将此事禀告给父皇。”
此行扬州之行,让朱棣和徐达二人大开眼界。
由于事关国家大事,他们二人也没再逗遛,直接乘坐轨道列车回京去了。
分别前,徐达原本好像有什么话要和杨宪说,可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让杨宪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
半月后。
全国其余地区的夏税,也终于在最后期限前,收缴到位。
京城。
皇宫。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报,龙颜大悦。
“老大,今年不止是推行新政的江南地区,其余地区的税赋也比往年要多了五成以上。因此一些官员进言,全国推行新政是否可以暂缓,他们给出的理由有很多。有讲国家需要粮食储备,将赋税全部折成银钱不妥的。有讲官民有别,官户就该给适当优免的。也有讲,新政虽好,可老的税制毕竟承袭上千年没出过问题,新政或许有隐患还没被发现,可以缓步推行,但不宜立马推广全国。”
“老大,这件事,你怎么看。”朱元璋从桌上拿起几份奏折,连同手中的各地税赋奏报一起递给了前来的朱标。
朱标伸手接过这些奏本,并未急着去看,脸上扬起笑意,开口道:“父皇,最后那番话听起来像是韩国公会讲的话。”
朱元璋也笑了,开口道:“没错,就是他讲的。他还说,税收增加,最大的原因在于清丈田亩,与税制关系并没有这么大。虽然他话里是称赞新税制的,不过我感觉到他同样不想这么快推动改革。”
“韩国公或许有他自己的压力在。”朱标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奏折都看了一遍,然后合上,抬起头。“至于这些奏本里提到的问题,杨卿都已经提前想到了。他们没有提到的问题,杨卿也已经提前想到了。”
“父皇,我亲自去过凤阳府各县,因此无比确定,新的税制正是万民所期盼的东西。老的税制如果真的没有问题,之前历朝历代,也就不会灭亡了。”
“宜早不宜迟,明年一定要全国推广。”朱标无比坚定道。
“大哥在说什么事,宜早不宜迟呢?”这时朱棣从大殿外走了进来,听到朱标最后半句话,开口笑道。
“回来了?”朱元璋看着朱棣,开口问道。
“拜见父皇。”朱棣这时才行礼道。
“好了,军器局那边情况如何?”朱元璋摆了摆手,开口问道。
这么多孩子里面,朱元璋最最喜欢的就是眼前这两个。
朱标自然无需多言,至于朱棣,则是最像他的人。
“父皇,我接下来说的这件事,同样宜早不宜迟。”朱棣接着便是将在扬州看到一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话里话外,将洪武步枪,夸得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大杀器。
当然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父皇,我们大明军队必须尽快学习如何使用杨大人研发的洪武步枪,并投入使用。我建议,成立专门的火枪部队。”朱棣开口道。
由于杨宪的出现,或许要让大明的神机营提前现世了。
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听了朱棣讲述后,朱元璋大喜,开口道:“老四,你方才所说的洪武步枪真有你讲的那么神?”
朱棣信心十足道:“只会比儿臣讲的更加利害,父皇要是不信的话,可以亲眼见证一下。”
扬州一行,临别前。
杨宪是有送给朱棣和徐达各一支洪武步枪。
朱棣这次进宫面圣,自然是将其一起带来的。
这时他让候在外头的内侍将洪武步枪拿了进来,开口道:“父皇,这就是杨大人研制出来的最新火器,洪武步枪。”
“这是火铳?”
朱元璋伸手接过朱棣递过来的步枪,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眼前这玩意儿,与他印象中的火铳完全不同。
比起火铳,手中所谓的步枪,明显看起来要精致很多,可火器是打仗杀敌用的,外型再好看,不实用就是废铁。虽然朱棣方才讲的天花乱坠,可毕竟没有亲眼见过。
“这洪武步枪,要如何使用?”朱元璋摆弄半天,也没研究明白。
“父皇,咱们到宫殿外演示一下。”朱棣开口笑道。
在得到朱元璋许可后,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来到了宫内的一处校场空地上。
而朱棣也早就让人拿来了火药、弹丸。
在相隔一百五十米的距离,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坛御酒。
然后朱棣开始填充火焰弹丸。
徐达和朱棣本就都是军事上的奇才,在扬州一号军工厂靶场,不过试了几次,便很快掌握了使用技巧。
“老四,这么远的距离,能打中吗?”
朱棣微笑着说道:“父皇放心,杨大人说了洪武步枪的有效射程,有150步!”
“如果能命中敌人的头颅,可直接将其一击爆头!”
“我才使用没多久,并没有那么熟练,因此才只摆得近了一些,在100步左右。”
古代一步,与我们现代意思不一样,在古代是指,立正单退迈出,后脚跟上再迈出,这一段距离。
方才听朱棣在大殿内讲了那么一大通话,远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看来的直观。
朱元璋和一旁的朱标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这洪武步枪,有效射程足足是火铳2倍!
这又如何不让朱元璋他们感到惊讶,这样的距离,如果还能保证如此杀伤力,那么便意味着传统弓箭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细究的情况下,真细究起来,虽然火铳的射程能够达到100米,可真正能够造成有效杀伤的距离最多也就50米,只有在这个距离才能保证弹丸穿透士兵身上穿的皮甲。因此燧发枪与火铳的实际差距,比2倍还要来得更大。
而且朱元璋和朱标注意到,方才朱棣填装弹药的速度,明显要比火铳要快太多。最主要的是和朱棣先前讲的一样,单人就能完成操作,完全省略了传统火铳点火的过程。
朱元璋和朱标正惊讶呢。
朱棣那边已经填装完毕,开始屏气凝神瞄准,然后骤然扣动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枪口冒出一团烟雾!
空气中迅速弥漫开硝烟的味道。
而枪管里头的弹丸则是呼啸而出,穿越初秋凉爽的空气!
嗙!
在朱元璋和朱标错愕的眼神中,150米开外的酒坛直接炸开,瓷片与琼浆玉液四溅飞散。
“好!很好!”朱元璋大喜,朝着朱棣招了招手,开口道。“老四,来,给咱也试试。”
要知道朱元璋与朱棣一样也是火器狂热爱好者。
原时空就是他最先主导大明火器研发。
朱棣将手中的洪武步枪递了过去,然后指导了一番操作方法后。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遍,就认为自己已经会了。
接着朱元璋不顾内侍劝阻,直接上手实操起来。
与后世的枪械不同,在古代火铳是存在炸膛风险的,朱元璋身为千金之躯,这么做在那些内侍官眼里是以身涉险了,这才加以劝阻。
可在这世上,能够劝得动朱元璋的人只有两个。
洪武帝想要做的事情,又岂是这些内侍官能够劝得动的,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朱重八,又怎么可能会担心害怕这种小事。
况且以身涉险,在大明皇帝当中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虽然已经有好多年没上战场了,可朱元璋一拿起步枪那股子气势就又重新回来了。
徐达是大明第一神将,那是因为身为君主的朱元璋并未在讨论范围之内。
纵观华夏历史,就算把历朝历代所有皇帝放在一起,单论军事能力,朱元璋绝不会跌出前三。
由此就足以可知他的强大。
按照朱棣方才教的,朱元璋现场现学现卖,上好火药弹丸后,也跟着瞄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