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86节

  好在李进聪慧,再加上有着深厚的算学功底,很快便是领悟了这个所谓阿拉伯数字的诀窍。

  他拿起一本学生的课本,翻看了几页,是越看越心惊。

  能够写出这样课纲的人,在李进看来简直是天才。

  其在算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丝毫不亚于那些写出《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孙子算经》的哲人先贤。

  李进彻底收起了最后那一丝,所谓的读书人的高傲,开始彻底投入到扬州国立小学的工作当中。

  ....................

  朱元璋做事情向来都是雷厉风行的。

  在得到朱标和朱樉汇报的第二天,便决定大力支持京扬轨道列车的建设。

  按照杨宪的规划,每百里路设一个站点,扬州到京城一共设八个站点。

  每站都修有20米长站台,12间站房,备有马厩、马匹、饲料、水井等,还配有负责车辆、轨道维修和装卸人员。

  同时每个站点还需要配一个日常负责巡视车轨是否完好的哨兵。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这边轨道列车制造如火如荼进行。

  另一边,大明建国后第一次恩科,也终于要到来了。

  负责此次出题的人是太子朱标。

  对于要出什么考题,朱标十分纠结,经过前些日子杨宪的那一番教导后,他很清楚,想要选拔出真正实干之才,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从既定的四书五经里面选题,肯定要来点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方能考察出所选之人是否真的拥有经世致用之才学。

  经过这一两年时间与杨宪接触,尤其是之前亲身经历过那次救灾之后,朱标心中无比清楚只知道死读书的读书人,救不了大明。

  朱标不求再选出来一个杨宪。

  他只要求此次恩科选拔出来的人才拥有杨宪十之二三才干,他就心满意足了。

  按照之前杨宪给的科举改革规划,这第一届,选拔的是综合性人才。

  出的考题,是策论。

  之后便开始采用杨宪定下的“量才而用,专业取士”的原则,提前半年公布下一次恩科所要选拔的人才与考核的内容范围。

  因此此次恩科,作为科举改革的第一届,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标要通过这次科举向世人宣告,大明科举将迈入历史的新篇章。

  为子孙后代开辟一个更有实际作用的务实学风。

  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是杨卿的话,他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朱标不由得开始代入杨宪。

  于此同时他脑海中想起了杨宪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招什么样的人才。

  朱标灵光一闪,下笔如飞。

  出好考题后。

  朱标亲自带着考题,去太和殿面见朱元璋。

  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都是一个做事风格,那就是效率为先。

  “父皇,儿臣的考题已经出好了。”朱标走入殿中,躬身禀告道。

  “哦?拿给咱瞧瞧。”

  朱元璋眉头一挑。

  抬起头,放下了批阅奏折的右手。

  此次将太子朱标设为主考官,已经是破了先例,好在无论是他,还是朱标自身,在朝廷中威严都是独一份的。

  这才压下了其他所有声音。

  朱元璋也很好奇,朱标究竟会出一些什么样的考题。

  朱元璋接过朱标递过来的考题,认真看了起来,很快皱起了眉头。

  看着自己父皇的样子,说实话,朱标心里头还是有那么一丝忐忑的,因为当时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这才劝说朱元璋放弃四书五经的考核方式。因此对于朱元璋是否真的会接受这些考题,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只见朱元璋眉头慢慢舒展开来,最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哈哈笑道。

  “不愧是咱的好大儿,这次会试考题就按照你这个来吧。”

  朱标出的题目,和过去科举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可以想象,到时候科举题目一出,一定会有大量非议的声音。

  不过既然已经做好了科举改革的准备,那么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洪武大帝的魄力。

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

  看了朱标出的考题,朱元璋对于科举改革这一举措越发支持了。

  在他看来,别的不说,单选拔人才这点上来看,这新式科举比那些四书五经要强太多。

  能够回答出朱标这些问题的,只有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做到。

  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腐儒,是绝对答不上来的。

  “好,这一次会试,咱就用老大你出的这份考卷。”朱元璋开口笑道。

  “我这就去安排。”

  朱标闻言大喜,心中原本的那丝担忧终于彻底放下。

  对于接下来,马上就要举行的这场恩科考试。

  朱标是越发期待了。

  他很想知道,这些通过传统科举从各地乡试之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面对这新式的科举考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而这些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能为朝廷做事的人才。

  杨卿,你期待的真正的科举,终于要来了。

  ..................

  冬去春来。

  时间转瞬即逝。

  很快,就要到大明首次恩科的日子。

  “杨大人,学生要走了。”

  扬州小学那边的工作,李进前两日就已经跟杨宪告过假了,他这次离开自然是为了参加恩科会试。

  这一个多月时间李进的表现,杨宪他们都是有目共睹。

  从一开始质疑杨宪创办的新学,到理解新学,再到如今已经完全成为杨宪新学的彻底拥护者,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李进仔细研究了杨宪写的每一本教学课纲,并且自己做了大量的笔记与见解。

  而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他无疑也是称职的。

  期间无论是与校内其他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还是日常学校采购各种物资等等方面,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杨宪看来,以李进的综合素质去当一个县令绰绰有余,之后慢慢积累经验,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此次他去参加科举考试,杨宪自然也是表达了祝福。

  扬州城门外。

  听到李进的声音。

  杨宪拍了拍身前结实的列车车厢,转头看着李进,开口笑道:“去吧,祝你凯旋。”

  不知为什么,等到突然要走的时候,李进还真有点舍不得。

  这些日子,他已经习惯了在扬州的生活。

  早晨,他与往常一样,来到学校。

  与学校的每个先生,还有学生,都作了告别。

  学校里其他先生,都是仕途无望之人,自然也没资格参加会试。

  可他们对于李进,却是没有丝毫的嫉妒。

  “我们在学校等你的好消息!”

  每一个孩子眼中,则是放着光芒,听着那一声声祝福,李进心里暖洋洋的。

  一念至此。

  李进突然往后退了一步,然后朝着远处正在摆弄列车的杨宪,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

  起身。

  笑着转身,案首挺胸朝着京城方向走去。

  ..................

  数日后。

  京城。

  这些日子,京城格外热闹。

  因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考生都来到了这里。

  所有客栈几乎都爆满。

  考生们来到京城,见识到平整的沥青路面后,无不发出感慨,赞叹一声不愧是大明首善之地。

  而今天,终于迎来了正式考试的日子。

  考生们都提前前往国子学集合,因为此次的考场就设在里头的考试院。

  这些考生学子们在排队逐一接受检查后,便能够进入考试院。

  整个考试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明远楼与号舍,这是考试院的主体建筑,位置是整个考场的最南边。

首节 上一节 86/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