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143节

  这要是赵贵骗他,东边兵马更多就完蛋了。

  徐祥脸色震惊,也同样不可思议。

  当天朱高煦有心放他们,徐祥内心是不支持的,还觉的朱高煦太过仁慈,因为自古慈不掌兵,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一天。

  边上李远立刻道:“事不宜迟,高阳王要马上做决断。”

  朱高煦想了想,果断的点头:“赵千户不会骗我,全军掉头,往东去。”

  刷,赵贵脸色通红,神情激动,似乎也没想到朱高煦会相信他。

  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朱高煦这么信任他。

  “你是跟我一起走还是留下?”朱高煦这时道。

  赵贵却道:“一命还一命,以后战场再见,赵贵还是会决死一战。”

  朱高煦眼睛一亮:“好,告辞。”

  调转马头后,又忍不住问了句:“刚才那些步营,都是你练出来的?”

  “是的。”赵贵傲然道:“只是兵少了。”

  言外之意,若是给他步营够多,也不会败这么惨。

  “哈哈。”朱高煦哈哈大笑:“走。”带领全军往东而去。

  赵贵赶紧跑到一边,先找匹死马旁观,往地上一躺。

  此时天色很暗,远处也看不到这边的情况。

  他注视着朱高煦的骑兵,看着他们快速的往东而去。

  赵贵没有骗朱高煦,这盛庸打仗也喜欢堵博,他当时用来拦截的兵马不够用,就堵燕王不会往东打,毕竟东面是盛庸兵主力所在。

  所以悄悄把大量的兵马从东调到北面去堵燕军,然后再从南面,更远的地方,调兵过来加固东面。

  加上当时天黑,朱高煦完全看不出哪边兵多,一门心思往北打,差点被堵住。

  如果朱高煦硬冲北面冲不出,再回头打东面或南面,盛庸调兵遣将完毕,肯定冲不出去。

  现在赵贵提醒的及时,朱高煦带部往东一冲,南军立刻崩溃四散,少数南军马军也是一触即溃,终于在天黑之前冲出南军重围。

  就在他大部通过南军包围圈时,南军的鸣金收兵声也响了起来。

  现场天色越来越黑,燕军与南军都在全面撤兵。

  朱高煦冲出没多久,迎面看到韦达和王忠也带着兵马过来接应。

  刚刚南军在堵北面,两人着急无比,转身过来想打通北面,张武和王聪也过来帮忙。

  两军合力攻击南军步营无果,还损失惨重。

  张武和王聪眼看无效,心生退意,但韦达是朱高煦岳丈,荣辱一体,哪里肯退,还要带兵死攻。

  好在这时天气黑暗,南军先响了鸣金收兵声,接着双方俱在收兵。

  两军汇合后,朱高煦也是感觉灰头土脸。

  今天的大战,算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教训。

  这也是李远用计,让平安两万精骑没有过来参与,不然恐怕要全军覆没在这。

  当天燕军和南军算是未分胜负,打到天黑后各自收兵。

  但燕军阵亡大将谭渊,让燕王又气又怒,他一时有点上头,居然率十几骑还在追杀撤兵的南军。

  南军们也懒得理他,赶紧跑路,等燕王追了片刻之后,发现居然迷路了。

  因为天黑,燕王当晚在外面野地露宿。

  到第二天破晓,赫然发现四周全是盛庸的兵马。

  他也不怕,知道南军不敢射他,带着十几骑横穿南军各营。

  这又算是靖难几十个转折点之一。

  燕王十几骑被数万南军包围,盛庸军居然拿他没办法,很多南军就这么看着他,也不敢射箭,等他们去禀报盛庸该如何处置时,燕王已经扬长而去。

  燕王回到大营,都没时间休息,立马组织列阵再战。

  因为怕平安的骑兵突然参战,当天燕王令朱高煦兵马在四周游弋,以防平安。

  次日,两军再次展开搏杀。燕军列阵于东北,盛庸列阵于西南。朱棣率领骑兵左冲右突,盛庸战阵开而复合,两军相持不退,飞矢如雨,战斗持续到午后未时,燕军兵少,已经处于下风,眼看燕军又要落败,但突然天气巨变,东北风大作,尘沙涨天,咫尺不见人我。

  靖难诡异事件再现。

  和白沟河一般又起妖风。

  燕王当时大喜,叫道:“上天助我。”更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

第171章 古有破釜沉舟,今有千里焚粮

  这次的风依然是对着南军狂吹,南军被吹的眼睛都睁不开,弓箭火器无法发射,盛庸和当天的李景隆一样,跺脚直呼,天不助我。

  在妖风的助阵下,南军根本抵挡不住。

  盛庸见势不妙,拔脚就逃,退往德州,燕军紧追不舍,南军各部四散而逃,丢盔弃甲,死伤数万,再次惨败。

  盛庸惨败时,平安和吴杰的兵也还在路上。

  平安用兵很小心,昨天上午发现朱高煦拔营而起后,立马决定追赶,但又怕吴杰营被袭(吴杰大部都是步兵,骑兵俱在平安手上)。

  于是将部下两万骑兵一分为二,由马溥领一万骑,护卫吴杰,他自己亲率一万骑追赶朱高煦。

  但他比朱高煦晚出发几个时辰,而且晚上不敢行军,怕被突袭,路上小心翼翼,也怕被突袭,所以一路上来速度比朱高煦慢多了。

  等平安部连破李远两条妙计后,好不容易来到夹河几十里外,却收到盛庸军被击破的消息。

  平安当即掉头,和吴杰合兵一处,退回真定,夹河之战结束。

  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不但重创南军,又新招了数万降军,此消彼长下,燕军东昌惨败的元气缓缓恢复。

  三月初四,建文帝因夹河之败,罢免齐泰、黄子澄,谪出京城,暗中却令其募兵。

  而击败盛庸后,朱棣决定乘胜追击,进军真定,再打垮吴杰和平安。

  但真定他打过一次,上次的兵马比这次还盛,依然没有办法,所以燕王决定诱敌出战。

  于是燕王又来了个套路,下令军中四出取粮,另用细作向吴杰等透露此事,吴杰和平安等见状,决定袭击燕军,平安更是打算用骑兵断燕军粮道,燕王则叫朱高煦反抄南军退路,双方各用计谋。

  三月初九,双方先于藳城单家桥交战,平安率军奋击,大败燕兵,并抓到了薛六,这薛六也是狡猾,平安抓到他后当场要砍他,薛六直接脱口叫道,俺愿降,俺愿降,俺儿子在高阳王军中,可为内应。

  平安信以为真,让人先捆住薛六,没有杀他,不料薛六奋力挣脱绳索,抢刀杀了守卫,又骑马回到燕军阵中。此战大量燕军被南军的火枪和弓弩所伤,朱棣的帅旗被射得像刺猬一样。但是,由于朱允炆的禁杀之旨,朱棣本人反而没事。

  第二天双方接着又战于滹沱河,这次平安在阵中架起木楼,集合强弩和弓箭使用,交战时他总要登楼眺望,指挥军中以强弩射击燕军,那部燕军冲的最猛,就射那部,所杀颇多。

  眼看着南军又有优势,诡异的事情又来了。

  现场忽然刮起大风,掀屋拔树,风声如雷,燕王各部趁势猛攻,平安、吴杰只得败退真定。

  但退到半路,又被等待机会的朱高煦率骑兵一顿冲杀突袭,损失惨重,等吴杰和平安等逃回真定,发现十万大军损失一半以上,燕军仅斩首就有六万余。

  战后,朱棣将射成刺猬的军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炽妥善保存,以警示后人。

  从白沟河、夹河到藳城,燕军三次得大风相助而胜,朱棣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靖难的信心前所末有的坚定。

  夹河、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南军各部坚守城池不出,双方战事稍缓,而燕军击败平安后,立刻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诸郡县望风而降。

  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上书和谈,表示“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朱允炆与方孝孺讨论,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以备夹攻。

  于是(四月)建文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薛嵓见朱棣,说“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朱棣表示这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薛嵓无言以对。

  五月,知道燕军出兵大名,平安和吴杰、盛庸分兵切断燕军粮饷道路,朱棣颇为担忧,派指挥武胜上书朝廷,请求停战,撤换平安等人,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建文帝大怒,将武胜关入诏狱,和谈破裂。

  六月,为了报复南军,朱棣也决定断南军粮饷,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

  他让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换穿南军甲胄,南下。

  因为朱高煦多次在他面前夸赞李远用兵,燕王这次终于让李远独领一军。

  但李远接到命令后,还是有点不高兴。

  因为当时盛庸大军驻德州,南军的粮草都是从徐、沛附近的昭阳湖上船,经水道往德州运。

  而徐、沛在江苏(直隶)境内,穿越整个山东,当时的山东,可是全在南军控制之下。

  李远接到命令后,先来拜谢了朱高煦,因为是朱高煦多次举荐,燕王才认可他的能力。

  但言语之间,对深入敌后还是不爽,因为如果对面有同级别的良将,很容易把他包围在山东或江苏境内。

  这种重要的事,燕王个心腹都没派,派李远来,明显做了两手打算。

  干好了就是好事,失败了,损失的也不是心腹。

  燕王这点小九九,朱高煦和李远都看在眼里。

  临行前,李远道:“末将这次若能活着回来,想跟着高阳郡王。”

  朱高煦没有犹豫,重重点头:“将军一定能旗开得胜,我等你回来喝酒。”

  李远哈哈大笑,和朱高煦告辞之后,

  他带了六千骑兵,并换成南军衣甲,假装是为南军运输袍铠的。

  李远又让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从河北进入山东,穿越整个山东省,再经过济宁、沙河一直到沛县,南军都没有察觉到。

  到了沛县之后,李远派人焚毁了南军在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的粮舟上千艘,粮食百万石,通天大火数日不绝,史书称:河水都变热了,鱼鳖都死后浮上水面。

  附近的南军将领袁宇收到消息,立马率领三万骑前来追杀。

  但李远以六千伏兵设伏,打的袁宇大败后,这才满意的带兵离去。

  李远这时一战成名,千里奔袭,又以六千破三万,瞬息震惊了燕军诸将。

  回来后燕王赞不绝口,这才重视起李远。

  但此时李远的心思,已经不在燕王身上。

  当晚李远与朱高煦私下聊天,朱高煦沉声道:“说句不夸张的话,仅李将军这个行军过程和结果,足以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不敢不敢。”李远连连说不敢,整张脸涨的通红,高阳王真是太会鼓动人心了。

  “古有楚霸王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因战而名动天下,并流传下千古的成语。”

  “依本王看,李将军这个,将来也能弄个成语干干。”

首节 上一节 143/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