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161节
陈业带着朱高煦到练兵场,那边有五六十个少年正在队列训练,用的还是朱高煦自己写的后世队列训练法,他没当过兵,仅有的记忆是大学军训,所以肯定不够完善,但起码比明军的训练要强。
这些少年都是他们这一年多人外面带进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孤儿。
“好,干的不错。”朱高煦很满意。
这些人,可以训练成死士,关键是不停的给他们洗脑。
现在韩王塞已经成为他的后勤基地,隐藏着他最大的秘密。
好在这里安全性挺大,进来要用吊篮,还要经过一百多步的窄道。
想逃出去更是不可能。
比如那瞿陶,刚来的时候,好几次想逃,都无法逃过第一道关,那一百多步的窄道,日夜有人防守,晚上还会封锁起来。
他来了一年多,在塞子里转了个遍,终于知道逃走无望,现在也安心住下。
就在朱高煦来的前一个月,瞿陶和陈文的义女段兰心结为夫妻。
朱高煦第一时间去看了瞿陶。
瞿陶好像还胖了点,大概是这里伙食不错,又没啥事。
不过据说他每天还都紧持习武,不敢松怠。
看到朱高煦来了,瞿陶先是一愣,接着赶紧上前拜见。
“拜见高阳王,我父亲他们?”
他以为瞿能也来了,因为之前听说瞿能战败被抓。
“你父亲不知道你在这,你放心,本王向你们保证,总会有你们父子相见的那天,而且那时的瞿家,肯定远远超过现在。”
瞿陶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高阳王好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朱高煦看向远处,缓缓道:“我想下一盘好棋,但不知道这结果,会不会如人意。”
“我们父子也是高阳王棋盘中的棋子吧?”瞿陶叹道。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有些人把棋子用掉之后,就会扔掉,但是我朱高煦,永远不会忘了那些帮过我的人。”
瞿陶微微有点动容,也不知信了没有。
片刻之后,他又道:“我观高阳王在训练死士,都是从外面找来的新人,孤儿--”
“恩。”朱高煦很有意味的看着他,继续听他说。
“陈业他们训练的很好,据说还是用高阳王所写的队列训练法。但是--”瞿陶道:“应该多提及高阳王才是。”
“高阳王或许是为了保密,但是我在想,死士忠于谁,是谁的死士,总要区分清楚才行。”
“哦”朱高煦没想到年轻的瞿陶也会提出这么有意思的话题:“依瞿兄弟的意思?”
他开口直接称呼起兄弟。
“当给他们灌输,高阳王才是他们主人的意志,多年之后,必然深入脑海,成为高阳王的心腹死士。”
瞿陶这么年轻就知道洗脑和宣传的作用,朱高煦以前是为了保密,现在想想,果然有点道理。
这死士练成之后,以后是谁的死士?
陈业的?还是他朱高煦的?
“瞿兄弟说的有理,当如此干。”
要论洗脑和宣传,朱高煦肯定是一把好手,当下他把陈业叫来,示意他以后加强对这些少年上的洗脑和宣传,必须得让他知道,他们吃的用的,救他们命的,都是高阳王的。
朱高煦拍拍瞿陶:“你还年轻,不到二十岁,还有大把的时间,好好习武健身,将来,本王定要让你留名青史,天下闻名。”
瞿陶神色激动,似乎也隐隐期待这天的到来。
朱高煦在韩王塞住了几天,面见了这些年轻的少年,宣示了自己主人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景姝也在这里,他难得抽时间陪了景姝几天。
景姝也是上个月刚刚从南方回到这里,还带着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城,小瞻城已经快一周岁,这么小就一直在外流浪,到现在才看到自己的父亲。
朱高煦每天爱不释手的抱着他,陪了母子俩好几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在北平城也有孩子,但并没有表现的这样,也是为了给景姝的补偿。
等他离开韩王塞,一路辗转回到北平时,已经是建文四年(1402)年一月初。
到了北平后他才知道,父王朱棣在去年十二月初,带着大军再次出征,此时已经在外与南军大战。
而朱高煦刚刚九死一生从京师回来,心里也实在气愤燕王让他去谈判,所以趁势在北平休整,反正燕王也没有叫他。
并且他回来后发现,这次燕王出征,又把他的藩骑李贤一部给调走了。
李贤部最早跟着他时,有一千多骑,和燕王打了个东昌战役,死伤惨重,余七八百骑,之后与南军大战,抓了一些南军那边的藩骑,补充过来,又凑齐了一千多。
但李贤等藩骑已经对燕王颇有怨言,因为燕王打仗老一套,就喜欢用骑兵去冲锋,特别还喜欢冲步阵,这是明军的长处,可不是藩骑的长项。
他们藩骑对朱高煦很认同,因为朱高煦就喜欢利用他们的长处,蒙古人的骑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一直缠着敌军掠射,决不乱冲敌军步阵。
这天李贤的族弟李存(蒙古名白阿哲)就带着两亲兵来到朱高煦府上。
上次大战,他腿上中箭,这次留在北平养伤,听到朱高煦回来,李存带两亲兵,还拿了些奶制品上门拜见。
朱高煦热情的把他请进府中,开口就询问他的伤势,又拿了些贵重的药品,李存非常感动,不由叹道:“这次燕王又叫我哥出兵,其实我哥哥他是不愿意的,但没办法,不能让高阳王为难。”
这话听的朱高煦眼睛一亮,李存这意思,李贤和其部族默认着归属朱高煦,朱高煦才是他们的主子。
“正因为两位将军部下精猛,我父王才想用到两位将军。”朱高煦板着脸道:“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燕王根本不会用咱们的兵马,只会硬冲。”李存这时直接破口道:“还是高阳王用的好,咱们都喜欢跟着高阳王。”
朱高煦顿时表情尴尬,左右看看。
李存这性格很直接啊,开门见山道:“高阳王怕什么,这是你府上,还有谁会偷听?”
朱高煦苦笑:“李将军说到我心里了,但这话,在外面可不能乱说。”
“当然,我也是当着高阳王的面才一吐为快。”
李存这性格很豪爽,与王彦的收敛,李贤的稳妥很不相同。
当天和朱高煦说了很多,临走时,李存想了想道:“高阳王二月初八有没有空?”
第189章 该是高阳王的妻子
朱高煦愣了下,便问:“何事?”表情有点奇怪,毕竟李贤那部藩骑,从未约过他。
李存解释了下,原来二月初八是他们部族中的火神节,通常会邀请最尊贵的客人去一起庆祝。
朱高煦听罢有点为难,毕竟他知道北平城很多人在暗中盯着他,最好没事不要和下面的统兵大将来往太密切。
李存马上感觉到:“高阳王忌惮什么?”
“李将军是豪爽的人,高煦也不怕实说,北平城里现在看着风平浪静,很多人其实暗中盯着我,还有人指望我犯错呢。”
李存脸色严肃的点点头:“世子和三殿子,都不喜欢我们蒙古人和女真人,我们都是知道的。”
“有吗?”朱高煦心想,我怎么没听说?
“我们朵颜三卫被高阳王说服,投奔燕王,所以在世子他们眼里,肯定是划归异类。”李存倒是什么敢说:“高阳王放心,咱们这次偷偷的进行,而且咱们蒙古各部,很多部族节日不同,外面人不知道的。”
听到他第二次邀请,朱高煦只好道:“既然如此,那我肯定要去。”
两人又密谈了几句,李存这才离去。
李存走后,朱高煦心里怪怪的,好像有种瞒着朱棣在干什么勾当的感觉。
因为这种私下密会统兵大将的事,好像在古代比较忌惮,尤其还和一个部族有关,这要让有心人知道,打小报告到燕王那,定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他既然答应了,也不能退缩,而且结交李存这样的部族,确实对他有一定的好处。
朱高煦在北平城呆了两天,又到军营里呆了五六天,如此轮流。
没多久,临近农历正月初一,就快过年。
此时北平的大量兵马还在外面,但城里已经张灯结彩,有些过年的气氛。
这天朱高煦回到北平,先叫来侯海,给自己郡王府上下,和各营将士,发了笔过年奖。
众文武都很高兴,纷纷大赞高阳王。
靖难之战已经打了两年多,城中各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这些年朱高煦已经是狠赚了一大笔,手中的现金白银已经超过一百万两,其中有一半被藏在韩王塞,有钱的朱高煦自然也不能小气,给部下们好好的奖励一番,用来拉拢人心。
像藩骑李存部,他们的老大李贤虽然不在,依然给了一笔。
整个过年前朱高煦忙的不停,有些外面的文官也要给付,比如吕震、李友直,还有一些宦官,如黄俨,郑和,侯显等。
因为郑和朱高煦关系不错,他是收朱高煦的礼物,但同时也备了回礼,这样即便有心人说什么,人家也只是保持正常的礼仪往来。
而侯显婉拒了朱高煦的礼物,这让朱高煦大为意外,没多久,他收到消息,侯显收了世子的礼,黄俨也告诉他,侯显没有收朱高燧的礼。
这证明侯显是站在世子那边的。
考虑到郑和现在已经在处理其他事务,不在燕王身边近身侍侯,朱高煦心情顿时不怎么好了。
因为通常燕王的身边人,或多或少,能明显燕王的一些喜好。
侯显对待三个王子的态度,让朱高煦原本就不爽的心,变的略有烦躁起来。
原来我无论做什么事,做多少贡献,都无法取代世子在父王心中的地位。
他一次次的忽悠我,还说世子多疾?呵呵。
思来想去,朱棣和他说过的那么多话,也就一句话比较靠谱:“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得靠自己去拿。”
正月下旬,燕军兵锋如剑,先后攻克汶上、沛县,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徐州,正式进入江苏地境,逼近京师。
二月初一,南军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双方再次对恃。
二月初八,乌木特人特有的火神节。
乌木特人的祖先从乃蛮部分裂出来的,乃蛮又叫蛮族,于11世纪开始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牧地在阿尔泰山之阳,北接斡亦剌惕,西界回鹘,又译乃马、乃满、乃蛮、奈曼、奈蛮、耐满、粘拔恩、粘八噶等。
乌木特人崇拜火,视火神为他们的族中真神。
通常在二月初八进行拜祭,并邀请最重要的客人聚餐。
族外的人大多数不知道,乌木特人肯邀请你参与火神节,这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礼节。
朱高煦当然不知道有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