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36节
按察使为苗微。
苗微原是通政司左参议,永乐元年改升云南按察使,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成行,又改任福建按察使。
两人于同一天看到了檄文,据说大街上贴的到处都是,官府捕快撕都来的及。
似乎一夜之间,在福建全省都贴满了。
福建各茶楼里更是有说书人一句一句读给老百姓听,简直群起激愤,所有人都没想到朱棣这么混帐。
特别朱高煦在檄文说里说到,因为有个姓高的得罪了朱棣,朱棣让全国姓高的加税,简直丧心病狂,所以讨逆军所至地方,全国姓高的,都不用加税。
这大明全国上下,那里没有姓高的,别的不说,就这招,已经得到所有姓高的支持。
朱高煦还说,今天是姓高的得罪朱棣,以后姓王的,姓李的,姓方的得罪皇帝,是不是都要加税?
百姓们听的感同身受,更觉的朱棣垃圾。
朱高煦的檄文,肯定是历史上最长的檄文,但同样是历史上最好看的,百姓们都喜欢看,喜欢听。
檄文写和小说似的,把朱棣的丑态完全展现,从而引起大伙的同仇敌忾之心。
张拱辰拿到檄文后,第一时间把苗微叫了过来。
两人匆匆在承宣布政使司见面,看到对方时,都觉的对方表情很无奈,两人对视几眼,同时长叹:“现在怎么办?”
福建都指挥使是徐安,徐祥儿子,徐祥当年可是朱高煦心腹,两位三司长官当然知道。
而且福建一夜间贴的满街都是,要没有人组织,怎么可能做到。
苗微苦笑:“前些日子,有人举报福建卫所私下晒盐,要让我们严查,我就知道大事不妙,现在搞出这种事情,恐怕---”
张拱辰不在意什么大事不妙,他在意的是苗微的态度。
张拱辰在靖难中是广西布政使,靖难后调任福建布政使,没升官,也没贬,那就明显属于中立派。
苗微之前是通政司的,靖难后为按察使,级别也是平调,但从京师调到福建这种地方,肯定属于被贬。
而且之前朱棣想调他去云南更远的地方。
张拱辰也不怕直说:“本官要没猜错,徐安已经动作了,咱们要快。”
“你”苗微瞪着他,一脸不可思议。
但他马上反应过来,投降要快啊,不然被砍头就来不及了,老张还是很有经验啊。
苗微左右看看,即然你将心比心,我当然也不能客气,他小声道:“张大人认为,汉王成功机率有多少?”
投降是要快,万一汉王失利,咱们全家就完蛋了。
张拱辰也没犹豫,盯着桌上的檄文,沉声道:“汉王占有大义,天下同僚都会支持。”
“而且据说汉王在靖难中,可是百战百胜的。”顿了顿又道:“咱们有的选吗?”
不投降现在就可能死,投降了,汉王能打几年,咱们就多活几年呢。
苗微苦笑的点头:“当是如此。”
两位三司长官,第一时间决定投降。
第269章 四面开花
果不出他们所料,苗微进布政使衙门时,还好好的,等两人商议后,准备出去,赫然发现一队官兵堵在承宣布政使司门口。
守卫军将道,云南出了大事,现在外面有点乱,两位大人不要乱跑,你们的家人,我们也会保护好,都指挥使徐将军,很关心两位呐。
张拱辰脸皮也厚,马上道:“我与苗大人刚刚商议,正要全力支持徐将军。”
他也没说啥,就说全力支持。
军将脸露微笑,两位大人稍等。
不一会,徐安来了。
两人果断投降,表态支持汉王。
徐安笑道多谢两位大人,你们这样,这样,配合咱们一下。
半个时辰不到,福州卫总旗官以上集合到操场上,这么多军将集合引起了轰动,很多兵士也在边上围观,操场上密密麻麻有上千人。
布政使司下面的盐课提举司一名提举到了现场,还有按察使司的校检,司狱也到了。
福建卫指挥使杜淮脸色阴沉的站在边上。
看着这么多的军将们,杜淮缓缓道:“兄弟们,有人举报咱们参与走私盐利,现在承宣布政使司盐课提举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校检和司狱来了。”
这司狱两个字说出来,现场已经是动容一片,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干什么的,但听这两个字都不像是好事。
果然,那司狱开口道,福建诸卫参与走私私盐的事,已经被人捅到朝廷,朝廷的意思,可以网开一面,只要大伙,把所有的银子退出来就行。
因为福州卫就在福州中枢,所以这里面的官将们分的最多。
刷,这样他们脸都红了,所有人又惊又怒。
下一刻人群中直接有人大喊:“退尼娘的,这是汉王给的,咱们不如反了,跟汉王干。”
“汉王万岁。”接着好多人在人群中怒吼。
现场很快形成连锁反应,大伙纷纷齐呼,汉王万岁。
朝廷要退钱的事,之前就闹的沸沸扬扬,各地卫所官兵们就不服,现在看到檄文之后,司狱的人还敢过来叫他们退钱,立马群起激愤,引起强烈的反抗。
“你们,你们不要冲动,造反是杀头的大罪--”那司狱不明觉厉,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苗微出卖。
他结结巴巴还想劝现场的军将们,可现在大伙都在火头上,还有人煽风点火。
“罪尼吗的,狗官。”人群中一个百户猛的冲上,手起刀落,扑哧,一刀就把这司狱给砍了,接着振臂大呼:“讨逆伐恶,汉王万岁。”
下一刻,汉王万岁的声音像潮水般的充斥着整个操场上,然后连绵到福建各地。
下午时,一队精骑从福州南门进入。
他们从海上乘船而来,一路来到都指挥使衙门。
徐安看到来人大喜,赶紧拜下:“拜见远叔。”
来人正是广东都指挥使李远。
此时福建广东已经连成一片,徐安毕竟年轻能力有限,朱高煦让李远过来主持局面。
朱高煦已经任命李远为讨逆右路总兵官,节制福建广东两都司。
王忠为广东都指挥使,左副将,徐安为福建都指挥使,右副将。
李远到后,立马召集福建部份军将议事。
福建西南边是广东,不需要防守,主要防守的方向是西面的江西,和东面的浙江。
西面的要点是邵武府,建宁府,汀州府,东面的要点是建宁府,和福宁州。
好在这些地方都有卫所驻守,有邵武卫,建宁二卫,汀州卫,福宁卫。
其中建宁府,即要防江西,又要防浙江,所以明廷以前就驻有两卫,一万多人,是福建第一大卫。
此时广东和福建交结处已经不需要兵马,因为李远抽调广东潮州卫进福建,和福建漳州卫两卫一起进驻汀州府附近的连城县,长汀县,这样汀州卫附近集合了福建广东三卫兵马,一万五千多人,用来防守江西赣州方向来的官军。
江西官军只有在赣州有个赣州卫,附近还有三个所,加起来兵力不到一万,实际上不可能来打福建,李远的意思,将来还要寻机主动出境打赣州方向,假打真拖延,逼迫明廷不敢征调江西兵马。
赣州在广东,福建,江西的三角地带,西南面是广东的南雄府,那边还有广东南雄所,一所的兵马在。
所以赣州方向的明军将领要不是脑子有水,肯定不会主动打过来,一定严防死守。
靖难的经验告诉李远,当时北平身后的山西都司坐拥数万官军,几年间就只敢出来打一次北平,半路上还逃回去了。
所以现在汉王起兵,大部份只会观望,除了明廷征调,很少有人敢主动出来打。
当然了,不排除朱棣派大将过来,征伐福建和广东,到时自有李远亲自去对付。
明廷当年也是在山海关派守了大将,打永平府的,想给朱棣压力。
至于浙江方向,有兴化卫,镇东卫北上支援福支卫,这样浙江方向也有三卫一万五千兵力。
另有福州卫、延卫平居中策应。
泉州卫、镇海卫则在海上截断明廷和安南的联系。
福建的兵马还是不少,另有两个卫,平海卫和永宁卫和好几个所,已经参与了安南之役,现在还留在安南没回。
原历史上朱棣对李远的评论是:“将军以轻骑八百,破敌数万,出奇应变,虽古名将不过也。”
称之为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评价是相当高的。
仅以能力而言,李远绝对在永乐诸将中能冠之第一。
可惜他不是朱棣心腹出生,后来北征蒙古,没当到主将,被丘福害死。
当时他苦谏丘福,丘福不听,以致和王忠等大将一起阵亡。
现在朱高煦知道他的能力,派他过来主持福建和广东的局面,李远来后立刻展现了他的能力。
广东和福建相连,两地兵马资源都可以互助,在打通梧州后,连朱高煦进入广西的兵马,都可以从水路来福建,这样几乎把三地联起一片,对将来直入江南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年靖难,朱棣还要考虑怎么找水师,运他的兵马去南京,朱高煦都不需要考虑的,安南,广东,福建三地沿海,他有大把的船和水师可以用。
安排好兵马的防守后,李远又道。
从现在开始,所有广东和福建的普通军士,每月多发五钱银,听起来比较少,但相当于涨了一小半的工资。
就说是汉王发的。
卫所正军准备打仗,军馀继续晒盐和屯田。
泉州卫和镇海卫以水师为主,巡逻福建沿海,广东那边也有两卫干同样的事。
主要是防范从江南过来的朝廷船只。
因为朱高煦和沐晟已经完全封锁了安南和明廷的消息,朱棣知道朱高煦反后,必然想调动安南的三十万明军,攻打云南腹地。
但现在朱棣的人想去安南可不容易。
陆路全部都在打仗,沿路的福建广东是朱高煦地盘,根本走不通,广西也被朱高煦占据一小半。
所以到时朝廷特使只能从海路走。
“战争没结束前,凡是从福建以北来的船只,无论官船民船,全部不能通行,民间做生意的船,只能到福州,凡意图过福州者,直接击沉,大王已经从云南运新式铳炮过来,据说可以装在船上,威力很强。”
李远又道,要组织征召福建渔民,船员,熟悉利用大王从安南抢来下发的船只,将来如果需要,可能运转大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