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33节
最前面站着一个大肚便便像商贾似的人,还有两个农夫。
每次三人先振臂大叫:“读书人。”
身后上千人齐呼:“交税。”
三人再叫:“读书人。”
身后上千人齐呼“取消优免。”
上千人的队伍沿着三山街往太平街去,街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才走了五百步,人数已经扩大到三千。
此时街上行人纷纷避让,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走到太平街时,人数已经超过上万,简直震惊大明京师上下,震惊大明皇帝。
自洪熙朝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百姓自发而行的大规模游行,一个时辰之后,参与流行的人数破两万,黑压压走在京师大街上。
那此时彼伏的声音,震憾天地,所有读书人听到都是瑟瑟发抖。
按说平时街上有这么多人,早就有兵甲出动,出来维持次序,以防爆乱,但说来奇怪,今天游行的人超过两万了,官方一点动静也没有。
但史鹏飞那边不服气,陆续有各地各省的人往天外楼集合。
一个时辰后,他们也集合了约六七百的考生。
史鹏飞意义风发,走在前面,先大声说了一番话,接着大手一挥,咱们也走。
几百人跟着史鹏飞在街上走,一边走一边商量叫什么口号。
那边反对人在叫口号,他们没有口号完全没有声势。
口号还没商量好,迎面街头突然出现黑压压的一片人。
游行的人从另一个街口又转了过来。
双方迎面碰到。
考生们一看对面人多,叫起来声势壮天,有点害怕。
“怕什么,咱们读书人见官不跪,还怕一群刁民?”史鹏飞挥手,带着众人迎上去。
双方的人马很快在街口相遇。
对方还在有序的叫,史鹏飞大声叫他们停下,但没人理他。
正在愤中。
突然。
嗖,一只靴子从读书人中间飞了出来,扑通,砸在对面的人群中。
这下简直是拥了马蜂窝。
“打他们。”对面人群一声狂吼。
潮水般的人群涌向读书人,现场顿时变成一边倒的大战。
洪熙二年二月初四,参与会试的数百考生,在京师三山街与百姓和商人打群架,惨败而逃,其中有多人在群殴中被打到重伤,包括昆山著名学子史鹏飞,这使其直接缺席了初九的第一场考试。
会试一共三场,每三天一场,史鹏飞原本排在第一场,因伤缺席之后,向朝廷申请重考,被驳回。
但史鹏飞不服气,鼓动第二第三场考生罢考,以对抗朝廷的新政。
两场考生中有近七成参与罢考,在考官宣布考试开始后,全部静坐不动,以表示反抗的决心。
结果三场考试之后,朝廷直接张榜通告天下,所以没考的考生以零分计,并永不录用,并终身禁止参与科举,后世三代不得参与科举。
顿时民间一片哗然,没考的纷纷后悔不止,动笔的则是欣喜若狂。
史鹏飞更加的不服。
他还是意图鼓动天下考生和读书人,但他个人的能力有限,怎么比的上锦衣卫。
锦衣卫在全国重要府州县内都在宣传,到处鼓动百姓和商人和读书人对抗。
天下的茶楼和酒楼都在说这个事,各地陆续有急报到京师。
某某县百姓和商人上街了,某某府百姓和商人上街和读书人打架了。
还有县府的商人和百姓叫道:“朝廷开科取士,可以收试卷钱,报名费,为何要收商税?田税?”
皇帝朱高煦最近被这些事搞的焦头烂额,连史官都记载:陛下心系税政,夜不能眠。
有天顶着熊猫眼,好像几天都没睡好的皇帝,无奈的在上朝道:“即然民间反向这么大,朕决意顺从民意。”
很多官员脸露喜色。
接着朱高煦表态愿意妥协,保持读书人的优免,但同时也同意商人和农民们的提议,以后开科取士,凡读书人参与科举,先收个报名费二十两白银,每考一场,再收二十两。另在府学州学县学(各州府县的学校)开始正式收费,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教材费教师补助费等,皇帝说简单算了算,也不多,每年每个学生一百两差不多够了。
朝堂上顿时炸锅了。
第458章 见官不跪,上堂不跪
明朝官方科举考试费用构成:主要包含考生赴考路费与试卷费资助、贡院修建与维护、考务、宴赏、科举录刊刻与进士题名碑建造等支出。
科举考试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征派银两、学田、分摊、社会捐助等途径。其中,官方财政拨款主要有官帑、羡余、赃罚、赎锾等名目;分摊主要见于贡院修建、维护和考务费用中;征派银两主要以征派科考、乡试以及会殿试用银为主;社会捐助的主体为官绅,形式为捐俸或捐资。官方财政拨款、征派银两、分摊是基础,处于主体地位;学田和社会捐助作补充,处于辅助地位,二者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官方科举考试费用来源体系,为科举考试的顺利举行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
现在街上闹事后,朝廷打算所有费用由考生分担,这消息传出来,天下学子们再次震惊。
江南一带是考生最多,闹的最凶的地方。
三月下旬,江南学子史鹏飞等四五个人到处联合,约了几百个读书人打算在苏州街上聚会闹事。
不料他们上街当天,当地百姓和商人也纷纷上街。
皇帝给苏州降税,还要为出徭役的百姓支付工钱,已经得到大量百姓的支持。
商人们不服气自己要交税,学子还想优免,双方立刻在街头对恃,接着人群中不知是谁先扔了个臭鸡蛋到商人这边,然后双方立马打了起来。
学子们自然被百姓和商人的联合队伍打的鬼哭狼嗥。
混乱中,不知是谁动了刀,一刀捅杀了史鹏飞等几个带头学子。
消息传出,朝廷震动,皇帝大怒。
事发后,朝廷抓捕了当地几个商户,说他们暗中指挥杀手,捅杀史鹏飞等学子。
其实这几个商户是苏州地区,最反对交商税的几家。
然后皇帝各打八十大板。
读书人的考试开支,还是朝廷出钱,但是优免没有了,商人们还是要交商税,百姓有部份徭役,会支付工钱。
消息传出,百姓振奋欢应,商人们无奈,读书人勉强接受。
朱高煦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就几个字:“快,准,狠。”
锦衣卫在茶楼散布消息时,就开始注意,哪个地方反应最激烈,谁反应最激烈。
反对最激烈的学生和商人们,锦衣卫率先锁定。
然后杀的杀,抓的抓,不等他们把事情闹大,最快的扑杀这股苗头。
你还想优免是吧?杀。
你不想交税是吧?抓,抄家。
带头的学生和带头的商人被杀被抄家,其他人就老实了。
四月初,商税在京师和江南沿海府州先行。
四月初二,锦衣卫从皇城西华门西侧的太平街开始,沿着北街口,一个个商铺找过去。
上午巳时(九点)左右,两个锦衣卫和一个户部的两个官员来到第一家商铺。
这两个户部官员,一个是户部正六品主事,一个是从九品司务厅司务。
明朝的编制,户部有主事有五六十人,司务只有两个。
朱高煦暂时为了征税,将主事、司务、员外郎等,户部大小官员近百人,分为五十组,在京师各街上与锦衣卫搭档,每两个户部官员,配两个锦衣卫,四人为一组。
第一组四人从平太街第一个商铺开始,这边是个布铺。
锦衣卫总旗常昆,找来商铺老板:“以前朝廷所收的各种税,现在都取消了,以后你的商铺,只有商业税一项。”
老板一脸无所谓,因为他听到江湖消息,好像商业税不是很高。
“你这白棉布卖多少一匹?”有户部官员这时问。
“1.2钱一匹。”
“绫多少一匹?”
“一两二钱。”
“葛布呢?”
“葛布分级,好的三两一匹,次的一两多。”
“大绒呢?”
“大绒八十两一匹。”
“大绒这么贵?”
“大绒比较长,每匹十余丈。”
而且大绒本身就是贵。
“一个月能卖多少?”
“卖不了多少啊,利润不高呀。”掌柜叫苦。
“按你的物价和利润,朝廷每月征你二两税银,全年合计二十四两。”
“你看看税单,没什么问题,签个压,以后每月月底20号以后,暂由锦衣卫派人来收,实收二两,掌柜派人送往户部承运库,只需送一两九钱,也可以用铜钱按市价支付,你是自己派人送,还是锦衣卫派人来收?”
“这么贵呀,一个月二两呀。”掌柜感觉比以前好像贵。
“锦衣卫来收是吧?”
“别,草民叫人去送。”掌柜也只能咬牙先答应了再说。
毕竟刚开始交税,商人中都在商量,到时看看情况再说,如果有大量的人不交,大伙就一起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