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48节

  “卡察卡察”盛庸的靴子踩在沙滩上,发出卡卡察的声音,他弯腰低头,从地上拣了几块石头,发现海边到处都是碎石。

  站在海边,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石见银山。

  “地图呢。”盛庸这时往后挥手。

  有亲兵马上递过来最新的当地地图。

  去年朱高煦接见高丽使者的时候就让毛信的锦衣卫开始在东本国收集地图,其中石见银山附近更是重中之重,显然那时就已经准备攻伐事宜。

  盛庸把地图拿到手上,登陆位置没错,距离石见银山直线距离为二十里左右,非常之近。

  现在正是辰时,除了下船和卸货需要时间,兵马立刻出马,上午就能进入银山。

  虽然第一批只来了一个卫,但东本国也不知道他们在这里登陆,所以东本国的大军短时间也不可能到。

  “留一千人驻守,帮忙搬运物货,其余兵马,立刻集合,准备出发。”

  盛庸一条条命令下去,大河卫指挥使冯东上前询问:“安国公,要不要带火炮?”

  “有马骡下船没?”盛庸问。

  冯东往后看看,这边登陆比较慢,还有大量的船在远处,他们随船从济州高丽人那要了五百匹马骡,到现在一匹没下来。

  “没有马骡不好带。”盛庸道:“但上面据说有少量守军,带两门最轻的炮。”

  “喏。”

  盛庸下船后就点了四千兵马,带了两门炮,轮流让人推拉。

  一路行军往石见银山。

  到午时一刻时,前锋已经到了石见山下。

  石见银山在1309年(延庆2年)时就有开采记录,但大规模开采还是到1526年,即两百多年后。

  现在石见银山归石见国主,但四周有很多同样的小国,包括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出云国等,几个国家为了石见银山都打来打去。

  此时石见银山产银不多,都是小规模采挖,但各国也是争势不停。

  石见国在银山四周建了堡垒,以为防护,整个山上驻军大概三四百人。

  明军到山下后,盛庸也是一愣。

  只见对面山脚下,三四百石见国兵马正乱哄哄的站在一起,所有人拿着兵器,远远看着明军,看起来没什么纪律。

  盛庸抬头看到远处有座城堡,东本国兵马不去守城,跑出来和他们野战?

  就在他莫名奇妙时。

  对面有个将领模样走出来,盛庸身边立刻有人准备拉弓。

  “等等。”盛庸听皇帝说过,这个民族很奇怪,讲什么武士精神,当即下令先等等,看看他要说什么。

  那将领慢慢走到盛庸二十步内,叽叽瓜瓜说了一通。

  赵吉田立刻向盛庸翻译:“对面是石见国松本鹤,要求与明军将领单挑,你们输了,就立刻撤兵。”

  “。。”盛庸。

  傻子才和你单挑,照你们这样打,我得让陛下过来,盛庸向后一挥手:“射箭。”

  崩,空中一阵崩响。

  嗖嗖嗖,至少二十几支箭飞了过去,当场就把那东本国将领射成了马峰窝。

  对面东本国兵马哇哇大叫,纷纷破口大骂明人没有武德。

  “杀,一个不留。”盛庸再一挥手,明军像潮水般的涌去。

  东本人也不惧,纷纷拔刀冲上。

  不过东本人遇到明军算是倒霉了。

  明军弓箭挺多,双方还没遭遇,崩崩崩,空中一阵爆响,箭如雨下。

  东本人也同时射箭反击,但远远不如明军箭多。

  明军一波箭雨过去,对面几乎没有能站着的人。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明军弓箭手都比东本国兵马多。

  这战打的毫无难度,简直是盛庸从军以来最容易的战事。

  等打扫战场时发现东本人衣甲不齐,很多人连甲具防护都没有。

  盛庸对守住石见银山的信心变的更大。

  下午时分,明军进入石见银山,守军几乎全部被团灭,明军分守四角,占据东本的城堡,然后立刻加固,并从海岸上开始运送火炮。

  此时盛庸也发现,石见银山还没有大规模开采,现场的工人才一千多人,远远没到后世几万人的规模。

  按皇帝的战略,盛庸派兵搜索方圆五十里内,抓捕一切看到的东本人,没收东本人的粮食和财产,全部集中到石见银山,并征为民夫,进行开采银矿。

  石见国内,顿时到处鸡飞狗跳,大量的百姓被明军抓捕到银山,成为劳工。

第472章 到处烽火

  洪熙三年三月,盛庸还在前往东本的路上,朱高煦接到了来自南洋的奏报。

  退役百户徐石头,护送齐王一家到大澳后,没有找到朱棣。

  但找到了一个金矿。

  徐石头思来想去,重新上船,回到旧港,同时向朝廷奏报,齐王一家,也被带回旧港。

  因为他如果在大澳寻找朱棣,恐怕粮草不济。

  张辅得到消息后,先把齐王一家安顿在旧港,同时快船飞报京师。

  朱高煦拿着奏报,一脸郁闷。

  朱棣没按他的设想在海边建城,而是深入内腹,显然是惧怕朱高煦。

  但朱棣带着两万多人进入内腹,补给就是个问题,联系更是个问题。

  大澳这么大,按现在的通讯和移动方式,以后想找到朱棣就难了。

  朱高煦现在正在攻伐东本,对大澳这么远的金矿并没什么多大兴趣,因为开采的成本极大,需要运用大量的民夫和工匠。

  但这样的地方,肯定还是要占住的。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自己再派人去占大澳的金矿,然后不断的移民,若干年后,大澳会不会出现两股势力,即朱棣的,和自己的?

  大澳现在没功夫管,但也不能放弃?

  “传旨张辅。”朱高煦很快做了决定。

  “在大澳金矿所在盆地边上,设大金所,兵员一千一百二十人,运火炮二十门。”

  “每年与旧港轮换。”

  “大金所负责捉捕四周土著,先建城,再挖矿。”

  朱高煦决定在金矿边上先建个小型的卫城,然后再运个几十门炮过去,做好防守。

  这道旨意刚刚发出去没多久,兵部尚书刘俊和通政司使朱浚匆匆来到皇城求见皇帝。

  “甘肃都指挥司何福急报,嘉峪关外,发现大股蕃骑,何福派人出关查探,凝是帖木儿的骑兵。”

  朱高煦还是第一次听到帖木儿帝国的消息,他连忙招了几个比较了解帖木儿帝国的人来询问,其中有个叫纪铭的礼部郎中,在永乐初出使过帖木儿帝国,当时还在那看到到过寄居的本雅失里。

  纪铭向皇帝介绍了一下帖木儿帝国,又言,讨逆战前,宋晟就上报朝廷,帖木儿准备大举伐明,集中八十万兵马东征,但在东征的路上,帖木儿死了,所以就没到明朝来。

  “这是又东征了?”朱高煦非常郁闷,他还想好好的休养生息,没想到帖木儿帝国居然打上门了,而且他刚刚准备对东本作战,来的真不是时候啊。

  “让何福再探,一定要知道帖木儿的意图,查探他们有多少兵马。”朱高煦一面下命令,一面脑子里飞快盘旋,如果真的又要打仗,该动员多少兵马?要不要御驾亲征。

  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陆续有急报从三个方向传到帝国京师。

  南洋诸国联合起来,于二月攻打旧港明军,这是张辅在奏报发现金矿之后没多久又报上来的,但张辅言,当时明军以强大的水师和火炮,把南洋联军打的溃败,但没有追击,张辅请奏皇帝陛下,下步该如何。

  与此同时,第二次下西洋的郑和正好来到旧港,张辅请他暂停等皇帝旨意。

  除了南洋,辽东总兵官平安来报,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大举入侵,派兵袭扰明军长春城。

  明军的长春城还没完全建好,北元举兵数万来攻打,平安正与此对恃,等皇帝命令。

  洪熙元年和二年大明还是一派平静和安祥,没想到刚刚进入洪熙三年,大明四周遍地烽火。

  先是明朝举后东征,大军前脚刚走,北元和南洋同时来攻的消息传到,接着是帖木儿的入侵。

  何福在几天后又来报,帖木儿大军前锋十万来到嘉峪关外,打了一天没打下,转而东进,绕过嘉峪关,往大明西北部去,估计会沿着长城在外面绕。

  大明在此时的长城联绵上千里,从嘉峪关一直到贺兰山。

  如果何福没猜错,帖木儿大军要么从甘肃这边找地方破关而入,要么绕向大同附近。

  后者要多走绕数千里,所以何福请皇帝陛下尽快布置。

  三月中旬,朱高煦一道道旨意发向各处。

  命郑和和杨立山的舰队,暂归张辅统帅,全力打击南洋各国。

  驻守南洋的旧港都司,交趾都司、西贡都司三大都司兵马皆归镇南总兵官瞿能节制,张辅为副,从陆路和海路两路,分攻南洋各国。

  具体做战事宜,由瞿能和张辅自已做主。

  朱高煦只有一个要求:“告知瞿能和张辅,此战务必取胜,当不惜代价,用火炮和铁骑还有火油,狠狠的教训夷人。”

  朱高煦在圣旨中提到火油,而南洋各国的很多建筑都是木制,可见此战,大明将夷平一切敌人,毫不留情。

  命四川瞿陶领兵三万进入甘肃,支援何福,防备帖木儿,命山西陈文加强武备,预防帖木儿,命北平顾兴国,加强武备,随时支援山西。

  朱高煦言,一旦有关被破,各地当坚壁清野,迁移百姓,退往重城。

  帖木儿万里东征,很难攻破重城,更需要大量的粮食。

  而在辽东总兵官平安那边,朱高煦只写了几字:“平安还有讨逆勇乎?”

  平安接到圣旨,仰天狂笑,聚集兵马,准备迎战本雅失里。

  一道道命令放往各地后,朱高煦揉了揉太阳穴。

  登基以来,最近一个月是最忙的,三天两天召集各路官员,商讨对策。

  所有文官都不希望打仗,但朱高煦认为,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压缩规模。

首节 上一节 448/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