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47节

  其实建文之初,方孝孺是很不赞同以武力解决问题,后来随着燕王兵起,他才改变立场。

  三人各怀心事,不一会,就进入武英殿。

  武英殿里点着烛火,年轻的皇帝朱允炆,满脸愁容的坐在御座上。

  三人赶紧上前参拜。

  这次朱允炆居然没让他们坐下,实在是他也没心思想这些事情。

  “平身吧。”他淡淡的说了声,然后长长的一叹。

  才当皇帝一年多,居然逼的四叔造反,朱允炆内心也不愿接受,难道朕真的做了什么吗?

  “圣上,微臣请奏。”齐泰马上道。

  “齐尚书你说。”

  “宋忠兵马不够,又多都是燕王旧部,当尽快调集兵马,任命良帅,趁燕逆立足未稳,围歼于北平附近。”

  朱允炆点了点头,正想开口。

  “圣上,臣有本奏。”

  “黄先生请说。”朱允炆客气道。

  黄子澄听到皇帝叫他黄先生,心中暗暗舒了口气,圣宠还在啊,他高兴的看了眼齐泰,大声道:“驻守大宁的大宁行都司指挥使卜万拥兵十数万,只要他出兵松亭关,进攻遵化,与宋忠两面夹击,何愁燕逆不平?”

  朱允炆眼睛一亮,忙问齐泰:“卜万有十几万大军?他用兵如何?”

  齐泰没办法,硬着头皮道:“卜万是个用兵不错的将领。”

  “大宁行都司下辖兴州五卫、营州五卫以及会州、宽河、富峪等二十八卫,其中以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蕃骑兵最为骁勇,若动员所有卫所,确实有十六万精兵。”

  齐泰是不敢撒谎,实话实说。

  卜万用兵是比宋忠强,但朝廷为了防备宁王和燕王勾结,先后调了都督刘真和陈亨来大宁,两人官比卜万大,但卜万却掌握着行都司指挥使的实权,三人相互提防,掣肘,所以大宁也是比较乱的。

  他们更不知道,燕王前往遵化的路上,兴州和营州卫已经有人直接投降,现在卜万哪还有十六万兵马,更别说还有个宁王在后面牵掣着,还要分兵驻守各处。

  齐泰又道:“当尽快下令,让卜万动起来,同时挑选良帅,征调各地兵马。”

  齐泰的话还比较中肯,一边让卜万动兵,一边挑选良帅,征调后继兵马支援,齐泰还是不信任大宁的兵马,希望朝廷另组新军,可黄子澄又抢先提到卜万,这让齐泰无可奈何。

  而黄子澄果然没有和他抬杠,毕竟是他先提到的卜万,又抢在齐泰前面了,心里真爽。

  边上的文学博士方孝孺一直不出声,低着头。

  朱允炆这时看向方孝孺,好声道:“方爱卿可有异议?”

  方孝孺这才抬头:“燕王是圣上叔父,同是一家人,一定要兵戎相见吗?”

  他话音刚落,齐泰和黄子澄几乎同时喝斥:“方大人。”

  齐泰道:“燕王大逆不道,虽是叔父,更是人臣,他已举兵,朝廷难道还要和他讲道理?”

  黄子澄道:“当以十万大军,雷霆之势,一举荡平。”

  “两位爱卿说的有理。”朱允炆果断的支持动兵:“传旨卜万,尽起大军,与宋忠两面夹击燕王,尽快剿灭叛军。”

  “同时征调各地兵马,准备粮粖和辎重。”

  皇帝朱允炆这次听取两位大臣的建议,一面让卜万和宋忠先打,一面准备后继兵马。

  三人最后齐呼:“皇上圣明。”

  但他们头还没抬起来,又听到朱允炆道:“切记,毋使朕负杀叔之名。”

  “。。”齐泰表情很郁闷。

第64章 火力压制

  此时北方的情况不是太妙,宋忠和原历史上一样,先让余瑱顶在居庸关,自己却驻兵怀来不动,这一战其实也能算是靖难之役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宋忠毕竟是锦衣卫出身,打仗差点意思。

  居庸关好歹也算雄关,他要多派点精锐兵马支持余瑱,燕军一时半会肯定破不了关。

  燕军打不破居庸关,等卜万的兵马一到,真的就是两面合击,燕王朱棣说不定就直接被围剿在居庸关下。

  就因为他按兵不动,也不大力支援居庸关,朱高煦和徐祥很轻易的来到居庸关下。

  而原历史上就是徐祥带人破的居庸关,别看他六十八岁,他先跟过陈友谅,又降朱元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当天朱高煦带着他到居庸关正好深夜,他也没啥攻城经验,而且这居庸关在后世还挺有名的,于是就问,如何破关?

  徐祥借着月光,骑着马绕着居庸关看了好一会,最后道,给末将两千精锐即可。

  这居庸关在群山之中,四周都是连绵的大山。

  他带人先砍树木造了五架云梯,然后在关两侧森林里点火,然后又把火箭趁夜往关墙内射,城外一边用云梯爬上去,一边大叫:“燕军攻进来了,燕军攻进来了。”

  同时朱高煦集中了手中好几百的弓箭手,对着城头抛射,作为支援。

  当时正当凌晨,天没完全亮,燕军为了赶时间只造了五架云梯,但场面很大,外面大火连天,城内也到处起火。

  城内官军除了城墙上的守军,还真以为燕军攻进来了,顿时大乱,也不听指挥。

  关键这余瑱也是被打怕了,他从北平逃到这里,现在一看大势不妙,又赶紧跑路,带着两三千残兵逃向怀来。

  朱高煦这仗就让部下的弓手往城上射箭,然后站后面看着徐祥带了两千人就打破了居庸关,他心中暗喜,这徐祥果然厉害,还好老子没嫌弃他年纪大。

  战后两人进入关内,收拢到一千多降兵。

  这时徐祥发现朱高煦的人在到处收弓箭。

  “刚刚攻城,亏得殿下的兄弟们箭多,射的他们墙上抬不起头。”徐祥这时悄悄拍了下朱高煦的马屁。

  但他有句话没说,就是那些射箭的人里,很多箭术都不咋样,完全是在乱射,有人甚至射到自己人身上了。

  “本王练兵时,要求所有兵马都要学会射箭,准不准不重要,能射就行。”朱高煦笑道。

  “啊”徐祥大为惊讶,这是什么练法?

  当然,他也知道,精锐的弓箭手难练,没有几年是练不起来。

  所以大明的弓箭手并不多。

  历史上秦朝和汉朝箭阵有点名气,但那是在有弓弩的情况下,宋朝也常用弩,但已经不及前朝有名。

  明朝前期用的多,到明后期,基本军中已经很少看到弩,步军弓箭更是比例较少。

  反观这时明初的马军,基本都要求能射箭。

  但明军中,在马上射箭很好的,还是投降过来的蒙古骑兵为主。

  徐祥显然不明白朱高煦为何要这么练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很伤弓和箭。

  这得要多少弓和箭才能练起来?

  现在他知道为什么朱高煦进城之后,立马开始收集所有能用的弓和箭。

  “以攻城来说吧。”朱高煦淡淡的道:“刚才咱们数百弓手在下面,对着城头猛射。”

  “其实射的不太准也无事,城头的余瑱军士在防守时会很忌惮,多数人会下意识的避让,这叫----火力压制,不一定会有多少杀伤力,但压制住对方,不让对方轻易的探头或探身出来看外面的形势,对攻城方,比较有利。”

  徐祥应该听懂了,他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个理。

  刚刚他们攻城时,城下铺天盖的箭雨。

  大部分射箭的根本不瞄,对着城上无脑抛射就是。

  而且指挥宋猛把他们分成几组,轮流抛射,保持着连续不断的箭雨落到城头。

  特别那宋猛,箭术极准,一箭一个,敢在城墙上冒头的官军,被他连射了十几个后,都不敢再轻易冒头。

  原本对攻下居庸关沾沾自喜的徐祥,突然发现这功劳得算高阳郡王一半才行。

  此时燕王大军未到,他们一面整顿修理居庸关,一打乱降兵,分配到各营。

  徐祥发现朱高煦有八个百人队左右的亲信,空下来会集中在一起训练,射箭,骑马。

  现在他们两人手下共有五千多兵马,但朱高煦却不训练其他的兵马,只训练自己八个百人队。

  全军几乎所有的弓箭,有一大半都集中在朱高煦自己的八百兵马中。

  他们在居庸关休整了两天,朱高煦每天上午和晚上都会带着八百亲信骑着马出去,在四周练骑射。

  徐祥也跟着练了两天,发现大部分兵士骑射都是一踏糊涂,用朱高煦的话说,战场上只能起吓唬作用,当然,如果对面兵马密集,乱射一气,也能遭成伤害。

  十三日,燕王带大军来到居庸关。

  燕军全军在居庸关附近休整,等待孟善。

  这时,朱高煦就不练兵了,每天会去大营,拜见燕王和一些关系不错的将军。

  他去的最多的是丘福大营,有时还会和丘福喝点酒,酒是从居庸关得到的,原本燕王说过,战时尽量不要喝酒。

  但丘福是他心腹,朱高煦又是他儿子,两人私下喝点,大伙也当不知道,燕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关键是,以前的朱高煦也经常找丘福在军中喝酒。

  这天朱高煦带着周虎又去丘福营里。

  丘福看到朱高煦头都大了:“高阳王,不能再喝酒了。”

  “你来看俺可以,能别叫俺喝酒吗?”丘福跺脚道。

  “为啥不能喝酒?”朱高煦奇怪的问。

  丘福看看周虎,周虎也识趣的往后退了退,离两人远点。

  他拉着朱高煦进营帐,语重心长道:“燕王曾经说过,军中不得喝酒,这临战喝酒,可是军中大忌,”

  “现在有人私下说你自负嚣张,倚仗军功,目无军纪,反正俺不能喝了。”

  因为朱高煦在蓟州时很猛,所以有人说他自负嚣张,带头喝酒,小报告早就打到燕王哪。

  朱高煦想了想,笑道:“好好,本王听丘将军的,不喝就不喝。”

  “但是这不喝酒,很无趣啊?”朱高煦笑道。

  这年头又没手机网络,晚上不喝酒,两个大男人,大眼瞪小眼吗?

  丘福苦着脸,也不知道能干啥?

  “能堵钱不?”朱高煦突然又问。

首节 上一节 47/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