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5节

  天黑之后,投降的哨骑很轻松的打开了大门,马上溜出去。

  另一个哨骑也赶紧爬到桌子上,再踩着窗户上面,翻到横梁,跳到隔壁,然后也从这门里逃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逃出燕军地盘,一路上自然没有遇到一个燕军。

  后面的着急告密,几乎马不停蹄,连夜疯跑。

  抢在前面的哨骑之前,先回到官军大营。

  他一回到营里立马向刘真汇报。

  刘真开始不相信,但还是马上派人在营口守着。

  等另一个哨骑一回营,直接抓了起来,从衣服里收出银子和信。

  刘真大惊,连夜把陈亨叫来。

  两人一起看这信。

  燕王在信里对卜万的才能大加赞赏,又批刘真、陈亨之流老迈昏庸,还要占着都督的位置不让。

  如果卜万能带十万大军归降,地位定然远远超过刘真他们。

  其实燕王说的也没错,刘真真是能力一般,远不如陈亨和卜万。

  历史上刘真也就是出山比较早,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老部下。

  老朱打天下之役中,刘真几乎没一点影子,也没立过功劳,完全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但没办法,人家跟的老板好,大明建国后,先后任甘肃卫指挥使,陕西都指挥使。

  洪武二十八年以都督衔领宁王府中护卫,然后一直在北方征剿野人。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刘真带着兵马最远渡过松花江,但连续扑空,之后又追至甫达迷旧城,还是没追到。

  他的领兵能力在那时就能看出来,史称“累出无功”。

  一个人领兵能力不行,通常智商和情商也不会高到哪去。

  陈亨就比他强多了。

  陈亨和他一样出身很早,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老兄弟,当年跟徐达北征,“守东昌,敌数万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诱败之。复从徇未下诸城。”

  陈亨可以独挡一面,且战绩不错。

  所以陈亨这种人,当然也是聪明人。

  一看到这信,陈亨就知道燕王在用离间计。

  哨骑还说燕王和卜万关系不错,不错个屁啊。

  陈亨知道燕王都没见过卜万,两人从没交集过,不然朝廷会把卜万调到大宁防着燕王?

  这时候但凡陈亨多一句嘴,燕王朱棣这离间计就肯定失败。

  但陈亨为啥要多嘴?

  他也早在想怎么投燕王呢,这么好的机会不用白不用。

  陈亨立马建议,先把卜万骗进大营,然后抓捕起来,再上奏朝廷,等朝廷的旨意,同时鼓动刘真,说道,刘老将军你就能控制兵权,掌控这十万大军。

  刘真一听爽飞了,果断的同意陈亨的办法。

  两人先派人把卜万骗到刘真营中,然后当场抓捕,接着把卜万关了起来,又派那举报的哨骑和燕王写给卜万的信一起送到京师。

  这次哨骑一路顺风,快马加鞭,数天时间就到了京师。

  -------

  七月底。

  在哨骑把证据送到京师的同时,燕王的‘告将吏军民书’也随之从北平传到京城。

  建文帝朱允炆看后,勃然大怒。

  “皇考太祖高皇帝,并建诸子,藩屏国家。

  皇考有疾,初不令诸子知之。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十一日寅时即敛,七日即葬,逾月始报讣诸王,又不容其奔丧---”

  原文是郭资写的,后来被载入史册。

  看翻译过来的最后一段:

  “但今少主(朱允炆)被奸臣所蒙蔽,恐怕不会答应。所以唯有,带你等前往,清君侧之恶,扶国家于崩坏,安定社稷于垂亡,恭谨参朝宫阙,谒拜陵寝,然后退守旧时藩地,以表明我忠孝之心。”

  古代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燕王这告将吏军民书也写的挺有意思。

  特别最后几句大伙看看,一旦成功了,我就退回老家继续当我的藩王,以表明我忠孝之心。

  这要放现代社会,朱棣这番话简直当天下人都是SB,侮辱天下人智商,网民能喷的他狗血淋头。

  但古代人就吃这套,京师上下很快传了起来,民间也在议论这事。

  很多人还真觉的朱棣有点委屈。

  ‘告将吏军民书’到了京师之后,京师诸臣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朱棣在扇动天下人造反,必须要站在道理和正义的立场反驳他。

  七月三十日,武英殿。

  年轻的皇帝皱着眉坐在御座上。

  齐泰和方孝孺一进来就看到朱允炆皱着眉,大伙很少看到朱允炆皱眉。

  就算燕逆起兵之时,朱允炆也没有这样的表情。

  黄子澄今天比他们先到,端坐在皇帝左侧,表情看不出喜怒,但齐泰看了就生气。

  要不是黄子澄误事,岂会糜烂此至。

  两人拜见了皇帝,然后分别坐下。

  齐泰等了会,发现没有人再进来,而皇帝也不说话,好像在考虑什么。

  “圣上,臣请奏。”齐泰忍不住先开口。

  “齐尚书稍等。”皇帝轻轻道。

  齐泰暗暗叹了口气。

  他原想请皇帝多招几个人进来议事,不能老让这几个人说话。

  黄子澄和方孝孺都不会打仗,得让徐辉祖这样精通兵事的人参与才行。

  可朱允炆似乎并不想。

  大殿里安静了片刻,巨大武英殿,显的有些诡异。

第74章 朱允炆中计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允炆好像想清楚了某些事,他缓缓坐正了身子:“上次齐尚书还说卜万的平燕三策很好,没想到一转眼,他居然是燕王的人。”

  前不久平燕三策送进京,齐泰难得和黄子澄都一起说好,只是在采取上中下三策中,又有了分歧。

  这还没争出个上下,还没决定用哪一策,突然又收到卜万和燕王私通的消息。

  而且同时传来的,还有北方兵事糜烂,到处失利。

  最后又看到告将吏军民书,所以这两天,朱允炆是连遭暴击,又羞又怒中。

  “回圣上。”齐泰道:“这只是燕王写给卜万的信,并不能代表什么,极可能是燕王的挑拨离间计。”

  “就怕卜万真会这么干,他手上可是有十万大军。”黄子澄打断齐泰。

  朱允炆听到十万大军,脸上微微一抽。

  “卜万是很有才能的军将。”齐泰斩钉截铁道:“从他的平燕三策能看出来--”

  “臣觉的忠心最重要。”黄子澄又打断他:“臣最近观各地塘报,燕逆所向披靡,各地投降无数,短短两三天,北方除山海关,皆为燕逆所占。”

  “唯山海关守将,是圣上的姐夫,忠心于圣上。”

  朱允炆很赞同的点了点头,北方投降沦陷的太快,这才几天功夫?所以眼下朱允炆也觉的,忠心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假的。

  边上的方孝孺暗暗长叹,方孝孺其实开始是不支持朱允炆这么削藩的,但架不住黄子澄和齐泰两人都支持,方孝孺劝也劝不住,如今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向来支持宽容的方孝孺终于没办法,只能支持动兵。

  “圣上,臣请奏。”方孝孺这时道。

  “方爱卿请说。”

  “趁燕王现在只有北平一地,朝廷当尽快调集大军,以数十倍的力量,堂堂正正剿灭叛军,切不可再让战火弥漫到山东和河北其他各地。”

  “臣以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方孝孺有句话没说出来,大伙也能听懂,一旦过了山东,那就是逼近京城了啊。

  朱允炆当然听出来了,他脸色微变,重重的点头:“朕意已决,调集大军,征伐燕逆。”

  齐泰马上问:“卜万怎么办?”

  “下旨抄家,由刘真暂领其军。”朱允炆已经不相信卜万,正如黄子澄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领兵将领忠心。

  也如方孝孺所说,只要兵马众多,举国之力,燕王再用什么阴谋诡计也没有用。

  齐泰大失所望,刘真之能,不如卜万十分之一。

  “谁可为主帅?”朱允炆这时问。

  黄子澄马上道:“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

  朱允炆微微点头,似乎也觉的不错。

  齐泰赶紧道:“臣认为长兴侯耿炳文更佳。”

  方孝孺愣了下,犹豫道:“长兴侯六十六岁,还能带兵?”

  齐泰朗声道:“臣观朝廷上下,特别是五军都督府的各位都督大多都是功臣之后,没什么领兵经验。”当中徐辉祖其实是很好的人才,但齐泰知道朱允炆肯定不会放心。

  “然长兴侯是我朝开国功臣,当年长兴是我朝与张士诚的必争之地,长兴侯在此坚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经历大小十几次恶战,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

  “又如黄大人和方大人所言,平叛大将不一定要有什么绝世才能,只要忠心圣上即可。”

  “长兴侯的长子耿瓛又是圣上的姐夫,还忠心的镇守在山海关,所以耿家上下绝对都是忠于圣上的。”

  黄子澄这次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将领忠心,是他提出来的,齐泰提的耿炳文的确适合。

  朱允炆愣了片刻,没看到黄子澄反对,知道他也默认了。

首节 上一节 55/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