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83节

  李德馨和李恒福在朱翊钧的支持下,与大明开展了大量的贸易,获利颇丰。

  不少朝鲜官员都找上门来,比如两均,这个人虽不是朝奸。

  但对于日军的贡献比一百个朝奸还多,妥妥的猪队友。

  还有朴泓、李珏,这两人同样是贪生怕死的官员,还比较受李昖的信任。

  尤其是李钰,简直就是送人头小王子。

  自己尽量扶持他们,有了这样的猪队友,朝鲜想打赢那简直就是地狱级别。

  这次来的尹斗寿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自己得想点招数,尽量迟滞他回朝鲜的日程。

  至于派刺客之类,朱翊钧还不想自己突破底线,成了不择手段的疯子。

  要知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棣的清君侧,让大明的王爷都成了养猪专业户,所以做事情必须要有底线,否则遗祸无穷。

  至于这杨巍,必须狠狠的打击。

  朱翊钧这段时间长袖善舞,已经将争国本之事压了下去,大家本来相安无事。

  这杨巍不知坏了哪根筋,竟然又跳了出来,有他这个吏部天官带头,那些个魑魅魍魉又都冒出头来。

  这杨巍本是老臣,有时望,但至从调任吏部尚书,掌握铨选之权后,声誉渐损,也就是说屁股底下不干净。

  他力推的几位官员,在任上胡作非为,贪赃枉法。

  虽然有御史弹劾,他却利用自身的威望极力维护,造成那几位官员越发的肆无忌惮,骄纵无法。

  杨巍之所以如此,还不是这些官员的常例异乎的丰厚,自己只要在新闻报将这些事情抖搂出来,看看杨巍还有脸没有脸干下去。

  只不过这杨巍向来是申时行的干将,自己得提前给申时行打个招呼,当然只是打招呼而已,这件事情势在必行。

  朱翊钧要让这些文官明白,争国本这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底线。

  只要有人想在这个上面做文章,那么就等着自己疾风暴雨一般的反击吧!

  别说这帮贪官污吏,即便是海瑞重生,朱翊钧也能从海瑞身上找出瑕疵来。

  更何况这些人不用自己特意找,就一堆问题。

  有了那几个贪官污吏做引子,朱翊钧开始撰写评论员文章。

  “作为吏部尚书,本应澄清吏治,却为虎作伥,致贪污腐败之风横行。”

  “廉者无出头之日,尸位素餐、贪污枉法之辈居于庙堂,此非百姓、国家之福也。”

  “吏治不清、民何由安?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今尚书置本职于不顾,沽名卖直,何其缪也!孟子曰,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下,尚书只知君不知民,百姓何辜!本末倒置,何其怪也!”

  朱翊钧写完觉得不够深刻,又专门让李贽执笔写了一篇,李贽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了足有数千字。

  李贽文章中将官员们比作“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

第227章朱翊钧怒了,不给体面了!

  朱翊钧虽然觉得够狠,但深以为然。

  消息一发出,杨巍的名声就臭了大街,那几个贪污枉法的官员皆被免职,充军开平城。

  杨巍灰头土脸,连上疏章恳求退休。

  一般来说,像他这样的大臣怎么也得三次以上才能获准。

  岂不料奏章上去之后,万历根本就没有丝毫犹豫就准奏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朱翊钧心中的怒火是多么的浓烈,连最后的一丝体面也没有留给杨巍。

  朱翊钧借着这个机会指示刚刚投过来的董其昌上了重启考成法的奏折。

  当然这个考成法的指标与张居正时有较大的改动。

  不再以催科为重,而是教化、税收、百姓生活水准、吏治等等一个系统的考核指标。

  万历皇帝早就对文官烦不胜烦,想当年张居正利用考成法让言官噤若寒蝉,官员们俯首帖耳,强力推动此事。

  官员们虽然极力的反对,但是在舆论的加持下,申时行等阁臣的暗中支持下,考成法仍被通过,颁布天下。

  随着考成法的颁布,杨巍凄凄惨惨的带着家眷离开了京师,送行的人员寥寥。

  杨巍望着京师,长叹一口气:

  “四十年宦海沉浮,岂料却成沽名钓誉之徒,不可列于君子之林矣,痛乎?悔乎?只愿布德两两,辑宁邦本,生民幸甚!”

  陶望龄望着证券交易所的建筑喟叹道:

  “不过一年多而已,这南城荒破之地竟然繁华如斯。”

  焦竑望着不远处仍在建设中的大图书馆道:

  “这大图书馆已经有丈高了吧?怎么还不封顶?”

  董其昌道:“听说这图书馆高3丈呢,早着呢,还有那什么钟楼,据说要建10丈高,整个京师都能看到那大钟。”

  陶望龄惊讶道:“那岂非比金銮殿还要高。”

  董其昌点头道:“是啊。”

  焦竑脸色严肃的道:“那岂非逾制了?”

  董其昌不以为意地道:“你们也经常读新闻报,报上早就说过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日后就是百丈高楼也随处可见,这才哪到哪。”

  陶望龄笑道:“我以为那不过夸大之言,怎么玄宰还真的信以为真?”

  董其昌耸了耸肩头道:“国初建设的大琉璃塔都快30丈高,百丈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陶望龄感慨道:“那琉璃塔造价都超过国库半年的收入,现在哪里有余力在建如此高的建筑。”

  董其昌笑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以前你觉得南城会如此繁华?”

  焦竑看了看董其昌,略有不解的道:“不知玄宰为何上重启考成法?”

  董其昌语气坚毅的道:

  “不过为民请命罢了,现在文恬武嬉,一个个都钻在钱眼中,又有哪一个把黎民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有了考成法,至少可以让他们把心思多放在百姓身上,而不是一个个只知灯火酒绿,纸醉金迷。”

  陶望龄道:“看来玄宰是支持皇上了?”

  董其昌点头没有言语。

  焦竑带着一丝激愤的道:“难道玄宰忘了我们的志向?”

  董其昌平静的道:“当然没有忘,就是因为没有忘,我才会如此选择。”

  陶望龄驳斥道:“岂能乱了礼制,天家为天下范,如果真让皇上登上大位,那民间非乱了套不可。”

  董其昌哈哈大笑道:“周望,你怎么也如此守旧。要知道孔圣人最推崇三代之治,那时候可是择贤。”

  陶望龄大声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现在和那时候可不一样。”

  “是啊,要与时俱进啊!只是你这个进步子卖的还太小。”

  陶望龄摇了摇头道:“玄宰,我看你中毒太深,言必提新闻报的那些论调。”

  董其昌有些激动的道:“那是因为他说得对,我才会如此。”

  焦竑叹道:“这新闻报倒是能够蛊惑人心,如玄宰这般人物都为之心折,可想其对天下的影响。”

  董其昌反驳道:“这怎么能够用蛊惑人心来评价呢?我觉得新闻报许多文章振聋发聩。”

  “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为百姓发声,我非常认可他们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再说咱们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民族的腾飞,百姓的丰衣足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不正是我辈的梦想吗?”

  焦竑摇头道:“乱了礼制,这天下势必会大乱,那时候天下百姓何其苦也?”

  董其昌无奈的道:“君不见贞观之治乎?”

  “皇上推动京畿水田改造,活民数万,塞万扬威,解边民之虏患,建大图书馆,为往圣继绝学,此均为明君之姿!”

  陶望龄道:“君不见杨广乎?穷兵黩武,天下流离。”

  董其昌叹了一口气道:“现在咱们这么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让时间来说明一切吧。”

  焦竑道:“今天你拉着我们来南城,不会做说客吧。”

  董其昌苦笑道:“这不是话赶话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抉择,无论大家持着什么样的想法,都不会影响咱们的情谊。这次我可是带着大家来发财的。”

  焦竑挑着眉头,疑惑道:“发财?你是知道我们向来是讨厌歪门邪道的。”

  董其昌道:“当然,我带你们光明正大赚钱。”

  陶望龄不解的道:“未曾听说玄宰会淘朱之术,如何光明正大赚钱,难道有谁出了大笔润笔费要写墓志铭之类的?”

  “非也,我说赚钱的营生,就是这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面阔十间,高约丈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门上的横匾龙凤凤舞写着证券交易所五个鎏金大字。

  在外面看不出进深,但从房屋后面掩映的楼阁亭台来看,绝对有三四从之多。

  证券交易所每间都有大门,即便如此进出的人群仍然需要等待,真是热闹非凡。

  正面的窗户不知用的什么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彩的光芒,让人不敢逼视。

  董其昌问道:“我让你们尽量多带着银两,可都准备好了?”

  陶望龄脸上不由讪讪,心虚道:

  “你也知我家中并不富裕,俸禄又没有多少,每月有时还需朝同僚拆借。”

  “一时之间哪里能凑得了那么多银两,只带了200两,这还是我舔着脸朝不少并不怎么相熟的同僚借到的。”

  焦竑拍了拍袖子笑道:“我带了3000两,这恒丰钱庄的银票倒是好用。”

  董其昌心中默算了一下,点头道:“应该差不多,我是好不容易才求得这个新股的资格。”

  三人进了证券交易所,外面感觉不到,里面的空间却是极大,虽然人数众多,到不显得逼仄,而且屋顶有光芒照入,不似其他屋堂那般昏暗。

  陶望龄叹道:“真是奢侈,竟然用了这么多明瓦。”

首节 上一节 483/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