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60节
里知孝在位期间,屡次诋毁他人,投机钻营于仕途,对于皇帝、大小臣僚心怀欺诈,迷惑祸害国家,排斥各种贤能的人才,侵夺聚敛,不知守纪。
最后因为贬逐而死,时人称快。
宝庆元年八月,李知孝上疏说:“士大夫努力追求好的名声,为国效劳有作为的少,而附和偏激的意思多,扶持国家的意念微弱,而诋毁挑拨的意念却很强。
既担心皇上不能选用他,又忧虑朝廷不能容纳他,故居朝廷多为激怒之辞,退下则等待斥逐的命令。
开始的时候慷慨而激烈,最终的结果则恳切地请求离职而去,打算以此建树奇节而求令名,这就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他还暗地里诋毁真德秀等人。
又奏请降洪咨夔三级,罢免放逐,将胡梦昱追毁、除名、勒令停职,羁押管制于象州。
李知孝还告诉魏了翁说:“这些话是论奏洪咨夔等人的,是相府交的全文。”
其欺诈的状况如此。
宝庆元年九月,李知孝又说:“近年以来,许多老臣已经衰老,后学诸生晚出,不见教前辈,没有听说义理,不讲习纲常。
识见卑下浅陋,议论偏颇,一个个相互唱和,蛊惑人心,这种风气泛滥,为害的确很深。
请求诏下我的奏章,整肃朝廷内外,各方一定平息,以杜绝混乱萌生。”
又拜为右正言。
又说:“真德秀对皇上的话断章取义,错误地誊抄,屡次给人看,导信邪说,如簧鼓舌,同流合污,如或再有类似狂妄的言论,应当追查、处罚,予以放逐,以正典刑。”
疏文上奏后,朝廷发榜文布告天下。
他又说:“急速地召录的人,大多迟到晚回,很久不来,以要挟君王表现自己高风亮节,以忽视君帝为通常做法。
可行动的而坚持不行动,没有病的称有病,比比皆是,相互煽动,蔚成风气,想求难进易退之名,特别失掉了尊君亲上的道义。
希望将急速召用的人才按他们的路途远近计算时间,规定到来的时间,使他们到朝。
其中衰老有病的人,尽早改变任命。”
第318章请教萧然,寻找人才!
当时,朝廷召用傅伯成、杨简、刘宰等都没有到,故李知孝上疏诋毁他们。
又奏张忠恕之过,革除职务,削减俸禄,免除郡事。
而史书上也证实了他奸佞的名头。
《宋史》:知孝起自名家,苟于仕进,领袖庶顽,怀谖迷国,排斥诸贤殆尽。
时乘小舆,谒醉从官之家,侵欲敛积,不知纪极。
世指知孝及梁成大、莫泽为三凶。
卒以贬死,天下快之。
论曰:李知孝甘为史弥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至于莫泽,史书没有单独留下他的个人资料,大多史料皆与李知孝、梁成大并提。
说到这,萧然说道:“这几人不说诛九族,但是也不能留着了,有这种人在,朝堂上不会安稳的。”
赵昀自然是点头同意的,毕竟在他亲政之后,他也是第一时间就将这几人给罢官了。
可见赵昀也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赵昀又问道:“国师大人,那我朝堂上,可还有可用之人?”
萧然点头,“那自然是有的,虽说有很多都被史弥远等人害了,但是好在现在还来得及。”
赵昀有些羞愧。
如果不是因为他无能,让史弥远把持朝政,也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
“请国师大人赐教。”
萧然说道:“比如被他们污蔑从而导致被贬的的魏了翁。”
魏了翁于庆元五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
宝庆元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
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
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
魏了翁其幼时聪颖绝悟,才几岁便跟随兄长一并进入学堂读书,俨然一副成人模样。
年纪稍长,魏了翁便已能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
十五岁时,魏了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颇有作者之风。
开禧元年,魏了翁召试学士院。
当时权臣韩侂胄谋划北伐,魏了翁上言。
以“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内修”。
此论一出,众人大惊。
魏了翁遂改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徐柟弹劾魏了翁“对策狂妄”,但韩侂胄却并未再做处置。
开禧二年,魏了翁升秘书省校书郎,后来以父母年老为由辞任,后外放嘉定任知府。
同年末,在赴任途中到达江陵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魏了翁因而未能到任。
开禧三年二月,安丙、李好义、杨巨源等诛杀吴曦、平定叛乱后,魏了翁在继续赴任途中于广安收到免职命令,遂奉双亲回蒲江故里。
同年末,史弥远秘密杀害权臣韩侂胄后,理学人士刘爚建议史弥远崇奉理学、起用理学名士以美化其形象。
“朝廷收召诸贤”,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
嘉定元年十月,史弥远入相,专理国事。
魏了翁从一开始就觉察到史弥远“收召诸贤”的用意,因而力辞诏命。
不久父亲去世,魏了翁解官守丧,遂于邛州西白鹤冈下建成鹤山书院,著书立说,授徒传道,宣扬理学,因此蜀地百姓都知晓朱熹的义理学说。
而后,魏了翁守丧期满,任汉州知州。
在任上,魏了翁减免百姓欠缴的赋税,但因其辖区内出现桥毁伤及人命的事故,而被降授宫观使闲职。
嘉定八年,兼本路提举常平,后又改兼转运判官。
作为理学家的魏了翁见到南宋理学家朱熹、张栻均已赐谥,次年春遂以周敦颐曾任本路合州的官职为由,奏请为周敦颐赐谥,同时也为程颢、程颐请谥。
在魏了翁的一再奏请下,直到嘉定十三年,朝廷才特赐周敦颐谥“元”、程颢谥“纯”、程颐谥“正”。
魏了翁遂进一步为张载请谥,并请将四人从祀孔庙,朝廷虽随后又特赐张载谥“明”,但未同意将四人从祀于孔庙。
尽管如此,将不符合通常赐谥规定的四个理学创始人特赐谥号,仍极大地提高了理学派声望,并为以后理学独尊地位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嘉定十七年,赵昀即位后,时事多变。
魏了翁积忧成疾,三次上奏要求隐退,都不获准,还出任起居郎。
那时,因“雷声非时”雷声按季节,但不是时候而发雷声认为异常,赵昀心神不定。
魏了翁入对,阐述理学与政见,指出“心”的作用,并为理宗谋求久安长治计策。并劝理宗公正听取不同意见和一视同仁地看待人与事。
说到这,萧然没忍住说道:“打雷这种事情只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季节之说,就好像下雨的时候,也和季节没关系,什么季节都会下雨。”
赵昀连忙说道:“昀受教了!”
当时的赵昀是真的害怕,觉得是因为他的皇位来历不正,所以打雷来提醒他。
现在经萧然这么一说,赵昀才放心下来。
在他眼里,萧然就是有着神仙手段的人,所以既然得到了萧然这么说,他自然就相信了的。
见赵昀懂了,萧然才说道:“那我继续说。”
宝庆元年正月,前太子、后被废黜为济王的赵竑暴死,因为赵昀是由史弥远擅自扶立,而原太子赵竑则被矫诏废掉,史弥远一直视赵竑为眼中钉。
所以负责治丧的官员行事潦草,下葬的仪式也不符合规格,民间一时流言四起。
魏了翁每每请见赵昀,都会进谏请理宗宽宥人伦,厚葬赵竑,从而平息传言。
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与洪咨夔、胡梦昱、张忠恕引经据典,直言诤谏,而魏了翁更是愤懑以病请辞。
此时,右正言李知孝弹劾胡梦昱,使其被贬岭南,魏了翁为其饯别,李知孝便指责魏了翁首倡异论,准备上书弹劾,史弥远却特别表示宽容。
第319章大宋的好官,为国为民!
还没过两天,谏议大夫朱端常便弹劾魏了翁欺世盗名、朋邪谤国,朝廷便把魏了翁削官三等,贬到靖州居住。
不久,魏了翁再入朝,史弥远想要拉拢,他不与苟同。
于是魏了翁一直按部就班地升迁,并未官居要职。
在三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那时,江南、荆湖、两浙几个路的许多读书人背着书籍纷前来求教。
这一时期,魏了翁勤劳恭谨,全身心地传授理学知识,并著《九经要义》,总共二百六十三卷,成为当时较好的著作。
绍定五年,魏了翁又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不久,又知遂宁府,他辞谢不拜受。
后升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泸州知州。
泸州是一个大藩屏,控制边境的面积达两千里,而武备不修,城廓废弛。
魏了翁乃奏请修缮泸州的城楼、垣墙和雉堞,并增置军械,训练盾牌手,申明军纪,兴办学校,豁免欠税,恢复社仓,修建义冢,修办养济院。
他上任只有几个月,就出现了百废俱兴的局面。
绍定六年,时值史弥远逝世,赵昀亲政,魏了翁被提升为华文阁待制,赏赐了金带,仍留居原任。
入朝以来,魏了翁见一些高官显贵大权独揽,擅废法纪,目无纲常,致使政权腐败,不可救药。
他疾恶如仇,在应诏赴任途中,给赵昀上疏,指明时政有十弊,建议理宗恢复历来好的典章传统,以表明想要作为的态度。
他的整顿朝政十项建议,其中第二、三项关于恢复二府之法规与恢复都堂之纪律,以便聚议及严明朝纲和第六项恢复台谏制度,以便公开进退人才等建议。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