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139节
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甚至很多时候直接从战士们的锅里夹菜盛米。
最多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加个简餐。
这是曹操怕伙夫克扣战士们的伙食,中饱私囊。
这种事情,在军队里其实很难杜绝。
但曹操几乎每日都会随机去一处军营就食,一旦发现谁克扣了战士们的伙食,那就杀。
这半年以来,因为克扣战士伙食,他已经杀了数十近百人。
所以最近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毕竟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跑到哪个军营就食。
若还敢抱着侥幸心理,下场很可能就是被他摘了脑袋,挂到辕门外示众。
虽然吃的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难以下咽。
但曹操从这个简单的举止中,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战士们的苦楚。
每天与战士们一样一天两顿,吃着一模一样的东西,他有时候饿得头昏眼花,连处理文书的气力都没有。
就这种状态,怎么还能要求战士们为他死命,为他打仗呢?
他于是开始将战士们原本每日两餐,改成了每日三餐。
这时候,他终于能吃饱了。
战士们也能吃饱了。他们精神也更加抖擞,士气更加旺盛。
曹操通过降低物质享受,获得了更加高级的精神享受。
他已经渐渐摸清了一些“延迟满足”的门路。
他越来越喜欢这种高级的享受。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也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曹营里越来越多的人行为开始向曹操靠拢。
尤其是曹营中本就没有过过什么锦衣玉食生活的文官们。
有些人不但吃得简单,穿得也简单,衣服破了他们也舍不得丢,开始给自己的衣服打补丁。
因为曹操也是这么做的。
陈玄倒不至于过上那么夸张的朴素生活,只是蔡邕极力要求,一切从简,不得铺张浪费。
陈玄为了家里人的身体健康,并897没有听从蔡邕的意见。
顿顿都能吃上肉,人人都能穿上好衣服,是他能接受的底限。
蔡邕无奈拗不过陈玄,只能心里难过地每天吃肉。
他是真难过。
因为他的朋友们最近都已经开始以过上朴素生活为荣了。
他天天吃肉,在朋友们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他尝试过拒绝吃肉以明志。
但只捱不了几天,他就受不了了。
家里顿顿都有肉出现在饭桌上,他肉体凡胎,实在无法抵制美食的诱惑。
他也没有办法命令陈玄不许做肉。
在陈玄那次掌掴杨彪后,蔡邕就已经意识到,陈玄不是需要他照拂的子侄了。
反而是他,成为了陈玄的保护对象。
而最近陈玄的种种奇策,种种布局,到最后让曹操坐稳青州的惊天逆转,让蔡邕每每想起便扼腕惊叹,满面红光。
不断有朋友见着蔡邕就夸蔡邕好眼光,好运气,得了这么一个佳婿。
除了吃肉这事儿外,蔡邕对陈玄是越来越满意。
这世上,还有比陈玄更好的女婿吗?
没有。
陈玄俨然已经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
第二日,陈玄带着诸葛亮回到了官署。
东汉的工作制很奇葩,做五天,休二天。
但这五天,都要和一群糙汉们一起住官署里,只有到了休息的那两天,才能回家。
陈玄已经下定决心,等这一阵风波平定了,开始正式治理青州,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制度改了。
这已经严重妨害到了他与蔡琰进行更加深入的情感交流,让他的饱满的精力无处发泄。
今天是青州大胜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曹操召集众文武,开始讨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大家就“要不要援助袁绍,如何援助袁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第101章 曹操相信,陈玄会一直带给他惊喜
在这一次青州反围剿行动中。
于禁、徐晃、乐进、吕虔、韩浩等几名新近来投靠曹操,想建功立业的军司马,表现都很突出,没有辜负曹操对他们厚爱与提拔。
他们作战勇猛,有胆有略。
在陷入混战,失去了夏侯惇、曹仁、赵云等主将的指挥后。
这几名军司马,全都可以很快审时度势,迅速在混乱的战场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并组织起强有力的攻击。
五人的斩获,是所有军司马中最多的。
其他军司马麾下一千人斩首一千,他们麾下一千人则至少斩首一千八。
其他军司马损失一百人,他们则至多损失五十人。
这五人当中,尤其又以于禁表现最为亮眼。他麾下部曲斩首最多,死伤最少。
他不是乐进那种,杀疯了可以放弃对部曲的指挥权,一个人深入敌阵大杀四方的孤勇。
他为人严肃,治军严谨,倾向于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麾下部曲在他短短一个多月的训练中,便已经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他们不依赖个人武勇在战场上逞能,而是永远保持坚不可摧的方阵,维持着阵型,进退有度。
在无比混乱的战场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持秩序井然的军阵,最能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更难得的是,于禁所部在战斗中的缴获也从不私藏,全部上交府库。
曹操迅速注意到了他,知道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将才,遂数次偷偷到于禁营中就食。
他很快便注意到于禁在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情,与战士们同吃同睡,深得部曲爱戴。
【除了军法处外,任何人不得动私刑】这一项制度,于禁所部贯彻得也最为迅速,最为彻底,于禁手下战士们精气神十足,战意高昂。
所以今天,反围剿胜利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曹操将这五名军司马全部叫来参会。
几人心中振奋不已。
曹操甫一到会,第一件事就是将其他四人从军司马禁升为都尉,秩比二千石,领军从一千变成两千。
而于禁则从军司马直接晋升为“破虏校尉”,秩二千石,领军从一千变成三千。
“比二千石”的食秩,比“二千石”低一个档次。
至于“破虏”的称号,则让于禁的校尉与其他校尉产生了区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在陈玄的建议下,曹操日后还会安排其他将领,定期到于禁军营中参观学习,以让其他想进步却不得要领的人,也能效仿、学习于禁的治军本领。
陈玄想建立军校,但现在还不到时候,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阻力。
阻力之一:曹操还在成长阶段,战术还未臻至大成,正在不断摸索当中。
阻力之二,也是目前建立军校遇到的最大的阻力:诸曹夏侯并不愿意曹操将这一技之长传授出去。
因为说实话,行军打仗这种本领,和儒家经典一样,都是秘不外传的绝学。
明清两代,书店能买到各种兵法书,但是买不到军队操典和组织管理条例。
只要书店里出现这两个玩意,必是满门抄斩。
如今网络上随处可查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古代绝对是买不到的。
这是屠龙宝刀的刀刃与刀脊。
拥有它,你在战场上将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而像于禁这样的底层混出来的名将,万中无一。
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正统的军事教育,都是凭借天赋与本能在治军。
毕竟没有人舍得将这种绝技轻易授人。
你想努力又不知如何努力,对我而言最为有利。
如果人人都学会了我的本领,我的竞争优势就没有了,那我要如何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
只能疯狂内卷。
所以诸曹夏侯们更倾向于让于禁这样有天赋的人,主动脱颖而出,而不是去教育更多的将领,以维持他们的绝对权威。
但陈玄是这么对曹操说的:
只要军校建立,曹军将领内部将会进入疯狂内卷时代,不进步就被淘汰。到时候,很多军政便可以更加顺畅地贯彻实施。曹操在军队中的权力非但不会被分散,反而会因为精英变多了,权力可以更加集中。
这就跟明清之时,因为世家大族的彻底消失,小豪强小地主变多,皇权的集中便达到了巅峰,是同样的道理。
曹操很心动,但他最大的忧虑,是外姓武将的忠诚度问题。
上一篇:让你当校长,军训活捉蓝军司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