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初唐:砥砺前行

初唐:砥砺前行 第160节

  卢丛璧在宫里生活了多年,如何不认得负责接生的产婆是宫里的莫嬷嬷。

  莫嬷嬷深知卢丛璧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恭敬的作揖退下去了。

  莫嬷嬷不敢停留,直接进宫,将母子平安的事情告知了武皇后。

  “知道了,是个好消息!这样陛下也安心了……”

  武皇后笑的很真诚,但她心里却没那么痛快。

  她是那人的妹妹……

  武皇后走到今日,吃了不少的苦,也受了不少的罪,其中就有来自萧淑妃的羞辱嘲弄。

  对于萧妙宸,她实在喜欢不起来,连带陈青兕亦是如此。

  只是陈青兕根基地位日渐牢固,如此天纵之才,就算再不喜,也不能表现出来,还得尽力结交安抚。

  “你怎么不在陈邸多住几日?陈先生身负重担,不在京中。陈家娘子身旁哪里少的了人……”

  “本宫这里有一些补身子的方子,你去太医署抓几服药,给陈家娘子送去。”

  莫嬷嬷先叩首领命,然后才道:“是燕国夫人让老奴来复命的。”

  燕国夫人?

  武皇后不动声色的道:“燕国夫人也在陈邸?”

  莫嬷嬷说道:“陈家娘子临盆之前,燕国夫人便住进陈邸作陪了。两人关系很是亲密……”

  武皇后知道燕国夫人因为自己孙子的缘故,给了萧妙宸一定的帮助,却没有想到她们关系这般亲密。

  “去吧!燕国夫人上了年岁,焉能让她受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陈先生是国之栋梁,他在外为国效力,我们断不可亏待他的家眷。”

  武皇后在皇后这个位子上,表现的无懈可击。

  武皇后对于燕国夫人卢丛璧并不太了解,一次进宫,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哪里知道太子府的情况。她二次进宫的时候,卢丛璧已经因年岁原因,离宫养老,没有过交往。

  单是一个保傅,能够执掌后宫之权,可见李治对她的态度。

  这入京不过短短两三年,已立下如此功绩,有这般人脉!

  也罢!

  为了太子,大局为重。

  武皇后是天生的政客,她知道大唐的太子最不值钱,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承乾,都落了一个惨淡的结局。

  尽管李治这个皇帝对李弘很是宠爱与重视,将他当作未来的大唐天子培养,可没到最后时刻,谁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自己的丈夫冷酷深沉,就算是自己这个枕边人,也不知道他想些什么。

  对自己的态度也是忽冷忽热,琢磨不透。

  此时此刻的宠爱与重视,未必就能长久持续。

  谁敢保证李治能够一直维持这份宠爱?

  武皇后不是一个甘愿等命运眷顾的人,她一直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得想办法让太子与陈青兕打好关系……”

  ……

  陈青兕得到萧妙宸顺利产子的消息,已经到了二月末,三月初了。

  这时西受降城竣工不久,陈青兕遣散役民回家春耕。

  看着手上的信,陈青兕甚至忘记了高兴,呆呆的站了很久,最终吐出一句话:得为孩子的未来加油了!

  上辈子还有这辈子,拼爹是没拼过。

  自己的宝贝儿子,总不能跟自己一样吧?

  得让他有爹可拼。

  春耕时分,工程停摆。

  陈青兕也没有闲着,领着狄仁杰将灵、夏、盐三州的行政都理了一遍。

  两人直接肃清了北地偏远,政令不行的弊端。

  尤其是陈年积案,陈青兕都让狄仁杰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一解决。

  到了夏闲的时候,陈青兕、狄仁杰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俨然就是青天大老爷一样的存在。

  三州百姓心甘情愿的为他们干各种脏活累活,原本定于八月竣工的工程,在七月上旬就完成了,比原定计划提前了足足二十天。

  陈青兕处理完手上的事务,一如既往地悄然离开。

  便在陈青兕离去的第二天,灵州、盐州、夏州三地百姓自发的建造了生祠。

  此事传开,又是一段佳话。

  陈青兕为官不过五年,已经有了五座生祠,分别是青溪县、桐庐县以及现在的灵州、盐州、夏州……

  这一切,陈青兕自是不知,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回京,见一见自己的妻子,见一见自己还未曾见过面的孩子。

第262章 战(二合一)

  吐蕃逻些。

  大论府。

  一个膀大腰圆,身子肥硕,一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正紧皱眉头,看着自己的心腹传来的消息,心头没由的略感慌乱。

  “如此说来,陇西河湟我们结识的地方官大多都调离了?”

  中年人正是此刻吐蕃的最高掌权者大论噶尔东赞。

  大论类比丞相,上面自然有皇帝吐蕃人称赞普。

  不过此刻的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年幼,松赞干布临终托孤噶尔东赞,令他总揽全局。头几年,噶尔东赞朝中还有对手,但他政治手段通天,与苯教联合,形成了宗教政治,吐蕃满朝文武都是苯教教徒,他的话比赞普还要好使。

  噶尔东赞有几分周公旦的味道,他总揽吐蕃大局之后,讨伐羊同、洛沃和藏尔夏、灭白兰部统一高原,还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划定田界、改革税制,效仿中原建立户籍、制定法律,将吐蕃从部落推向一个国家。

  如果说松赞干布对吐蕃的建设是零到一的突破,那么噶尔东赞掌权的这段时间却是从二走到九。

  吐蕃在噶尔东赞的带领下,已经拥有了称王称霸的实力。

  但空有实力不够,噶尔东赞拥有超凡的战略眼光,甚至在整个东亚都排得上号,他知道想要真正成为一番霸主,除了稳固的根基以外,还得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南征北战。

  高原的物资并不差,只是过于分散,相互间山连着山运输困难。

  近距离征伐无妨,一旦拉长战线,后勤补给将会是大问题。

  青海湖能够完美的解决吐蕃面对的问题。

  只是唐朝实力实在太强,多年前松赞干布在松州之战的时候试探过。

  松赞干布可不是直接攻打松州的,而是先进攻吐谷浑,将吐谷浑打的败走青海之阴,然后又击破了青海周边的党项及白兰诸羌,已经夺取了青海的大部分控制权,然后勒兵十万入寇松州。

  当时唐军主力未至,仅牛进达的先锋军就让他们吃了不小的苦头。

  面对后续的侯君集、执失思力,松赞干布、噶尔东赞意识到实力差距太大,果断撤退,放弃青海湖,撤回高原。

  如果松州之战,唐军的表现言过其实,松赞干布一代雄主,又怎么可能将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

  经此一战,松赞干布、噶尔东赞改变了战略,先征讨周边小势力,凝聚力量,寻机夺取青海湖。

  这些年噶尔东赞一直在布局,暗中分化吐谷浑,离间吐谷浑的君臣关系。

  当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劫持诺曷钵意图奔吐蕃,便是噶尔东赞的手笔。

  只是席君买横空出世,领着一百二十人直接冲到了万军丛中将吐谷浑丞相砍杀了,功亏一篑。

  除了针对吐谷浑,噶尔东赞面对巨无霸一样的大唐帝国,双管齐下,一方面年年进贡,表示诚意,派使者常驻长安四夷馆,了解朝廷风向,另一方面派遣心腹入唐经商,通过贸易与唐军边陲的商人、豪绅建立关系,窥视陇右河湟以及凉州境内的军事情况。

  噶尔东赞此刻自然不敢觊觎唐朝的疆域,只是陇右河湟与凉州跟吐谷浑接壤。

  他们一旦出兵吐谷浑,唐军如果要支援,必从这两地出兵。

  这两地守备松懈,也就意味着唐军想要支援,就得从别处调兵。

  为了夺取青海湖,噶尔东赞将一切都考虑在内。不论是边境防备,还是唐朝朝廷的整体方针动态。

  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认真的布局,历史上吐蕃出兵吐谷浑的时候,拿捏住了朝廷的死穴。

  朝廷的重心都在海东半岛,腾不出手收拾吐蕃,只能接收大量逃难的吐谷浑部众,以作安抚。

  等到解决了海东半岛的时候,吐蕃已经在青海湖站稳了脚跟。

  原本一切的走向,都在噶尔东赞的布局之中,可最近陇右河湟地方官员的轮换过于频繁。

  这一异常举动,让噶尔东赞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将负责此事的坌达晖叫到逻些,亲自询问情况。

  坌达晖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说道:“这些是轮换的名单,他们之前的一些履历,属下都打听过了。”

  松赞干布接过羊皮,见羊皮上写道:

  “凉州总管阿史那忠,生擒颉利可汗,在唐廷东征,西抚,北伐,去年深入漠北破五姓铁勒,因功升为凉州都督、”

  “鄯州刺史丘行恭,将门世家,今七十有三,富有勇力,善于骑射早年跟随贞观天子征战四方,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

  “廓州刺史梁建方,永徽二年,为右武候将军,败窦州、义州寇边之众,击松外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永徽元年,大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斩首九千级,虏渠帅六千,俘牲口万余,获牛马杂畜七万……”

  “姚州刺史刘仁愿,弘文馆学生,入选右亲卫,曾经随贞观天子出巡外地,徒手与猛兽搏斗,骁勇非常,贞观十九年的征伐高句丽战争,因战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破格升为上柱国……”

  余下还有薛孤吴仁、高德逸之辈,无一例外,都能从他们身上寻得多多少少的战功。

  噶尔东赞战略眼光是何等的了得,瞬间就明白了。

  唐廷这是在陇右部署军事力量……

  不然没有任何理由,在最为关键的州府要地将刺史换作身负军功的将官。

  因为有丝绸之路,陇右发展的势头很好。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当然司马光写的并不是这个时候的陇右,而是未来……

  但正是因为有前人栽树,后人才可以乘凉。

  丝绸之路的繁华,让凉州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存在,让陇右一地,坐拥巨大的发展前景。

  唐廷也一直很重视陇右的发展,调换的三位刺史都是能臣干吏,他们将三州地治理的很好。

首节 上一节 160/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史前直播:开局成为华夏之神!

下一篇: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