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初唐:砥砺前行

初唐:砥砺前行 第187节

  陈青兕先向李绩作揖,也不谦虚说道:“现在海东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三方呈现一个微妙的平衡,高句丽因忌惮我军,不敢全力进攻新罗。百济只想趁乱占点便宜,不愿加大攻势,吸引新罗的仇恨,免得新罗将主力调回来,对付他们。双方都存有顾虑,新罗内有贤人,实力不俗,因故稳定住了局面。”

  “只要我军一直如此按兵不动,这种局面会僵持很久,直到第四方势力介入,打破三者平衡。”

  李治、李绩、任雅相都听出了“第四方”的意思,同时愕然。

  李治问道:“爱卿这言外之意,除了我们,还有其他力量盯着海东?不可能吧!”

  李绩、任雅相也是同样意思。

  海东半岛位于极东北,那里一穷二白,位于旮旯角。

  若不是心中有执念,也想求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好全力向西发展,李治都不乐意搭理。

  就那三面临海的地方,还会有其他的势力觊觎?

  至于苏定方、姜恪两人一时不知说的是什么。

  两人都是凭借军功上位,地地道道的武人,本质上还是大老粗。

  苏定方在临阵指挥,阵仗对敌上堪称天下无双,但大方略的细节上还是略有逊色的。

  陈青兕自若道:“陛下莫要忘了,在新罗、百济以南,跨海相对之处,还有一个倭国。”

  李治对倭国没有多少印象,只是知道在东方确实有一个小岛国。因为倭国既不上贡,也不称臣,在朝廷这边也不受多少待见。

  “爱卿是说,他们有可能也觊觎着海东?”

  李治大袖中的手紧了紧,在陈青兕这里,他总能听到一些意外的东西,让原本清晰明了的局势变的复杂。但他更清楚,对方的分析判断从未出错。

  “当然!”

  陈青兕回答的毫不犹豫,说道:“臣与倭国商人有过往来,关于海东方面的事情,当初大多都是从倭国商人嘴里听来的。臣对于接触过的倭人皆有一种感觉‘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严而不怀德’。当初他们与前朝炀帝的国书中有有言‘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也可见他们的傲慢。”

  李治心中大为不喜,尽管这国书给的是杨广,但他与杨广的身份有什么区别?

  陈青兕对于这个时代的小日子有过了解。

  迄今为止,倭国派了三波遣唐使,但这个时候的倭国对远在西边的唐帝国并没有多少敬畏,三次遣唐使的规模都很小,人数也少,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关键是他们不为进贡而来,得不得朝廷的重视。

  直到白江口海战,唐王朝一巴掌打在了倭国的脸上,这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德”,开始大规模的派遣遣唐使,还亲自参加了唐高宗的封禅大典,甚至于还效仿李治天皇的称号。

  陈青兕继续道:“倭国在海东曾经有占据过一地,叫做任那,当时很多倭国豪族都迁居此地。百年前被新罗覆灭,倭国遗民得到了百济的庇佑。因故百济与倭国的关系极好,双方互为盟友,关系极其密切,倭国是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掺和一脚的。”

  他见气氛有些沉闷,随即笑道:“但也无须顾虑太多,倭国实力有限,他们能够打破海东半岛的局面,是因为我们不出击,一旦出击,不值一提。”

  李治瞬间放心了,也第一次从陈青兕这里听到对方实力不济的言语。

  陈青兕之前一次次的说吐蕃如何如何厉害,搞得他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实力了。

  “故而,臣以为就算此刻不宜出兵,我们也许做好出击的准备,避免新罗真给高句丽、百济、倭国联手灭了。”

  海东半岛地形复杂,真要没有新罗的协助,唐军即便能胜,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估算的。

  尽管陈青兕很讨厌棒子的前身新罗,却也知道新罗现在不能灭。

  唐朝的主要对手还是吐蕃,不能为了海东损耗太多的国力。

  李治点了点头。

  “此外……”陈青兕说到最关键的地方,他目光灼灼的看着上首的李治,说道:“臣以为,想要海东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先灭百济。”

  李治惊愕的看着陈青兕。

  周边几位大臣也神色莫名,怎么又扯到灭百济上去了。

  唯有李绩最先明白,微微颔首。

  陈青兕不敢卖关子,吊胃口,直接道:“海东三国的平衡,会因第四方势力的介入破坏,自然更包括实力强劲的我们。如果朝廷大举出兵高句丽,高句丽十之八九会上下震恐,从而将主力兵马调往辽东抵御。如此将会造成大后方的空虚,新罗觊觎高句丽南部疆域久已,焉有不取之理?”

  “陛下,要知道,高句丽富饶之地皆在南部汉江流域,人口也多聚集于此。反之辽东周边多是堡垒山城。我们硬磕对方坚城,击破对方主力兵卒,得到人口稀少的贫瘠之处,反让新罗捡了便宜,作何道理?”

  李治眼中透着认同,打高句丽,在经济上肯定是亏的。如果本就不多的好处,还让新罗占了去,那不等于为他人做嫁衣?

  岂不膈应死?

  他可不知道历史上他还真就让新罗摆了一道。

  陈青兕继续道:“灭百济可避免此局。新罗有高句丽盯着,没有多余的力量来抢百济的土地。高句丽被辽东、新罗两头牵制,就算想来支援,也没有多少兵力。只要我们拿下百济,便能与新罗合兵,掌控指挥权,两路夹击高句丽。到时候,我们自主吃肉,至于分多少羹,那就看陛下的心情了。”

第296章 武后驾临

  陈青兕一点一点,自己对于海东局面情况的分析,细细说清。

  在场的诸位,除了李治这个皇帝都是知兵之人。

  但面对分析的如此清晰明了的情况,就算是李治也明白了一点,想要打的轻松,就直接进攻高句丽,新罗会全力配合,但这样汉江平原的肥肉,少不得就落到新罗嘴里了。

  先灭百济,这仗肯定会难打一些,可获得的利益却是最大的。

  李治明了的点了点头,说道:“诸卿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他见诸位尽皆不语,也知海东的事情,已经让陈青兕说透,便道:“如此,针对速战速决,与新罗配合,快速解决半岛事情,还是进攻百济?”

  陈青兕表情不变,心里却吐槽了一句,你懂个锤子。

  他见李治一副听明白的表情,还以为他真懂了,可下一句就暴露了这位大唐天子在军事上的不足。

  哪有两个选择?

  进攻百济是唯一的选择。

  让利新罗,确实能打的轻松,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覆灭高句丽,平定海东乱局。

  可之后呢?

  新罗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高句丽,东北的隐患依然健在。

  渤海国、契丹怎么起来的?

  不就是因为新罗起来了,唐朝在东北的影响力下降的结果?

  新罗可以存在,但不能发展起来。

  现在让利,确实能让海东尽快平定,未来的隐患却是不小。

  当然陈青兕并没有冒失的去挑李治的错,只是道:“臣以为先灭百济,更为妥当。”

  李绩这老狐狸自然也当作没听出来,作揖道:“臣也以为先攻百济符合我军利益。”

  苏定方、任雅相、姜恪三人也不知听没听出李治表露的短见心思,也先后表示进攻百济更为妥当。

  李治见众口一致,也放弃了先攻高句丽的念头,其实他自己心里是偏向快一点结束海东战事的。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却符合大唐的情况。

  大唐的经济问题比想象中的严重,因为陈青兕的出现,唐朝固然避免了未来被新罗、吐蕃相互拉扯牵制的局面,却也让铁勒、吐蕃的危机提前到来。

  短短的一年时间,朝廷两线作战,一线西域,一线是后来的漠北、青海。

  尤其是青海,朝廷折损了不少兵马,犒赏抚恤,这些日子,李治没少为钱粮发愁,也是因此动了速战速决,让利的念头。

  毕竟在李治看来,新罗就算有私心,也不过是只猫,即便有些野性,也无法威胁朝廷。

  其实他这心思也不算差,新罗自金庾信死后,彻底失去了外拓的能力,终唐一朝都没有对大唐造成威胁。

  定下了战略,接下来商议的就是战前准备。

  这方面陈青兕没有多少话语权,属于他的弱项,听得特别认真。

  李绩、苏定方探讨的特别激烈,主要问题还是在行军路线上,想要跨过高句丽直取百济,水军是绕不开的关键。

  跨海运输大军作战,需要丰富的海上行船以及水战经验。

  这方面正是朝廷所欠缺的……

  唐朝并非没有水军,但唐朝的水军作战行船经验以江湖河为主,海战的经验少之又少。

  这些年唯一的行船经验就是从登州蓬莱,进攻辽东的丹东,还是十年前,薛万彻带的兵。

  李绩的意见是保守,继续从登州过渤海海峡前往丹东,然后沿着海岸线行船进入百济,规避海上未知风险。

  高句丽的水军早就让唐军覆灭了,水军更吃科技,人数优势在大海之上体现不出来。

  是故高句丽放弃了水军建设,他们的行动不会受到任何干预。

  苏定方就简单多了,从山东半岛的成山角直插熊津江口,出其不意,强行登陆熊津,以避免登陆战时受挫。

  陈青兕听的认真,双方说的皆有道理,海上变幻莫测,成百上千的舟舰跨海作战,一旦在海上遇到什么意外,就可能步入蒙古征讨倭国的后尘了。

  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登陆战都是最难打的战役。

  尤其是海滩登陆战,进攻方漂浮海上,退无可退,进攻也不好铺开,一旦进攻失利,很容易让对方打出信心,从而导致进攻失利。

  两人各种分析,最终决定派钦天监的人常驻山东,整理海上的气候风向,让经验老道的商人定行船计划路线。

  若时间允许一切筹备完毕,就依照苏定方的计策,假若时不与我,便选择李绩的稳妥之法。

  不能将胜负的关键,寄托于运气身上。

  这也是此次会议的核心关键,朝廷不准备在短时间内动兵,但得做好战前的筹备。

  散会之后,陈青兕见时候还早,便往东宫而去。

  “陈谕德!”

  陈青兕听有人叫唤自己,回头一看,却是苏定方。

  “苏邢公!”

  陈青兕有些意外。

  苏定方快步来到进城,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昨夜,老夫不了解陈谕德,对于谕德多有防备,特来向谕德赔罪。”

  苏定方为人豪爽大方,昨夜宴会上听出了陈青兕想了解青海局势的意思,但因存有防备之心,左顾言他,经过今日战略会议,自是明白,陈青兕在朝廷的地位不一样,他是有资格参与朝廷军方内部会议的。而且很明显地位不一样,甚至于大的结构布局都是这位后生可畏的少年定下的。

  这样的人,庙堂后方有这样一个人,苏定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与之打好关系,将会顺风顺水。反过来,真要同之交恶,对方在战略层面上动动小手段,就能让你在前线过的很难受。

  昨夜的相处,苏定方已经察觉这少年不是一个难相处的人,自是愿意深交。

  陈青兕道:“邢公真是羞煞我了,是在下孟浪,想提前知道青海的消息。邢公身为大帅,对于军情有所保留,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总归是在下对于邢公在青海的壮举,过于震撼,迫切想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苏定方道:“这有何难,明日某做东,在家中设宴款待谕德。”

首节 上一节 187/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史前直播:开局成为华夏之神!

下一篇: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