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31节
唯独庄敏瑞悠哉悠哉的慢慢走着,一点也不急。
陈青兕问道:“需不需要在下派人送庄老回村?”
他看出来了,这位桃村的村正最先开口是为了避免他人得罪自己,毁了前程。
庄敏瑞摇头道:“老夫这腿脚还算利索,就不麻烦陈县令了。”
陈青兕见庄敏瑞态度决然,也不说话,只是目视老人家慢慢离去。
就在老人家跨出大门的时候,突然后头问了一句:“陈县令难道不知想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有更好的办法?”
陈青兕看着庄敏瑞眼中那股淡漠,说道:“知道!”
庄敏瑞再问:“为何不用?”
陈青兕毫不犹豫的道:“人活一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庄敏瑞叹道:“县令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道路。”
陈青兕知道庄敏瑞口中的更好的办法是什么。
那就是不想办法,放任自流。
利用人类的顽强,淘汰一波人,重新洗牌发展。
青溪县的情况朝廷是知道的,死了那么多壮丁,留下一群老弱妇孺。
发展成什么样短期内朝廷都不会问罪。
没有人比朝廷更清楚这里的情况,
为什么迟迟没有人上任?
为什么这种事情轮得到他?
从一小吏直接升为县令……
还不是因为这里就是一个坑,有着诸多肉眼可见的问题。
放任不管,朝廷并不会问罪。但将人聚在一起,人为闹得最后无法收场,引发群起灾祸,反而是大罪。
这点陈青兕焉能不明白,只是不忍心干而已。
“全力以赴,无愧于心!”
这是他给庄敏瑞的答案。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第54章 怎能没有读书声?
在官职的利诱下,一众里正、村正态度积极效率极高。
陈青兕并不在乎他们用什么法子,威逼利诱也好,软磨硬泡也罢,只要将人平平安安的带到县城便好。
只有聚集了人气,才有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也能尽可能的避免战后劳力缺失引发的各种危害。
离着县城近的百姓,已经陆续抵达。
陈青兕与姜辰亲自迎接安置,先将人聚集在已经收拾干净的村中寺庙,然后根据个人的情况分发城中空置的居民屋舍。
整个过程都还算顺利。
毕竟相比居住在破败的村舍,县里无论环境前景都远远胜之。只是对于田地、屋舍的分发,存着一定的担忧。
随着县里的空置屋舍入手,一切担忧,自然也转为喜悦,接受自己从村里人到县里人的转变。
陈青兕也未食言,根据各乡村的表现,逐一将府衙各级别的任命权下放。
这一切行为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青溪县的情况很糟糕,村正庄敏瑞说的法子其实是这个时代的惯例,朝廷开放免税政策,然后放任自流。依靠人类的顽强,物竞天择,渡过难关,繁衍生息。不出十几二十年,青溪县恢复如初。
这是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陈青兕却做不到如此淡漠,未来的社会或许不是那么完美,可在这种灾祸面前,受过他们这些受过新中国思想教育的国人永远不可能做到那般冷漠。
不管成与不成,他都打算竭尽所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他没有时间培养发掘培养听信于自己人才,里正、村正就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他们能够当上里正、村正就是一种能力,能够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务,也是实力的表现。
最早完成任务的居然是走的最晚的村正庄敏瑞,固然有他所管辖的桃村离的近,也有德高望重之故。
陈青兕本想直接任命庄敏瑞为主簿。
庄敏瑞却拒绝了,还辞去了村正之位,作揖道:“老朽今天六十有三,将机会留给他人。也就是放心不下村里人,这年纪早该颐养天年了。现在有了县令,老朽也可安心。不过老朽有一外孙,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只是未经世事,不知能否跟在县令身旁学习。”
想逃?做梦!
陈青兕心里念了一声,道:“在下身旁正好缺人,令孙只要能吃得苦,倒是无妨。”
庄敏瑞开怀道:“县令放心,老朽这个外孙品行还是值得相信的。”
他笑得像个孩子一样,昨日的方案,足以表明面前这个县令的才干,那句“全力以赴,问心无愧”也足见品行,自己的宝贝外孙跟着他,能学到很多东西。
陈青兕看着庄敏瑞想走,挥手叫住了他:“听说庄老昔年是教书先生?”
庄敏瑞道:“老朽不才,误人子弟尔。”
陈青兕听出他嘴上说着自谦,语气却有着一丝丝的骄傲,想来对于自己曾经是教书先生这份事业,很是满意。
“庄老有没有想过重操旧业?”
庄敏瑞听得一怔,道:“县令说的是开设学堂?”
“不错!”陈青兕道:“在下打算在府衙附近开设县学,教孩子读书习字,传授他们为人处世之道。”
庄敏瑞摇头道:“县里的百姓,哪有余钱供孩子读书?就算不收费,也未必肯让他们来学。再说,学堂在哪?书本如何解决?”
陈青兕立刻道:“晚辈一切都想好了,学堂就在府衙边上,那里曾经是鲁家的私学学堂,加以修整就是县学学堂。书本,晚辈南下时,带来一些,还可以现编。不需要太深奥,启蒙而已。县里的百姓上学不需要学费,学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午餐。吃的可能没有那么好,但可以管饱。这些开支都由县里支付,正好这些日子,得了些赎钱,可以用上。只是先生教书的纸笔,学生写字的纸笔,没有多余的预算。”
“不过晚辈觉得没有关系,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可以克服。没有纸笔,可用木炭木板,非常时刻,无需讲究那么许多。”
庄敏瑞迟疑片刻,说道:“现在县内的情况,真有必要将本就不多的钱物用在开学堂之上?”
“有必要!”陈青兕看着庄敏瑞一字一句的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堂堂一个县,怎么能没有读书的声?”
他上前两步,作揖道:“县学正缺一位老先生坐镇,在下特请老先生担任县学先生……”
庄敏瑞眼神坚毅,挺了挺因年纪而佝偻的腰背,颤声作揖道:“老夫,愿听陈县令安排。”
不过半个时辰,庄敏瑞的外孙史务滋便来报道了。
史务滋,字体乾?
听着史务滋的自我介绍,陈青兕不由莞尔一笑,这名字真怪,他没有史务滋的记忆,也没有小觑于他,留在身旁听用。
庄敏瑞推辞了主簿的职位,陈青兕转给了樟木里的里正雷欣,就是那个粗狂的中年壮汉,也是最早拍马屁的那个。
其他的职位根据表现,一一安排了相应的任务。
典史秦依、教谕马博、巡检张青、驿丞吕院一,士曹彭兴、法曹任安、税曹庞利、刑曹傅宁。
至此为止,青溪县的行政班底正式搭建而成。
不过因为青溪县的情况特殊,没有充足的人口,更缺乏合理的规划,并没有真正形成完整体系建制。
比如说驿丞吕院一,青溪县的驿馆早就瘫痪了,一匹马都没有。
税曹庞利,县里的钱,每一个铜子,陈青兕都在合计着掰开两半来用,根本不过对方的手。
教谕也是如此,唯一的县学还在筹备之中。
故而为了避免人员浪费,一切话语权都在陈青兕这里,下级官员都听他安排行事,不分官职,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负责巡检的张青干着安排百姓入住的工作,负责法曹的任安却干着整理粮种的事情。
这种极其混乱的行政管理制度如果是在一个大县甚至州府肯定不行的,但青溪县就是一个残破下县,陈青兕又有足够领导调配能力,将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妥当,事无巨细,反而井井有条,硬生生拖着残破的青溪县前行。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第55章 久违的李家娘子
青溪县府衙。
陈青兕正在给睦州刺史写信,信写的很长,足足有一千余字,信中内容左右就是一个字“穷”。
抱怨哭穷。
这招在这个时代有没有用陈青兕不知道,在后世很有用。
手机拉黑就电话,电话敷衍就登门。
也就是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来去一趟太费时间,青溪县这里又离不开他,左右得亲自上门,现在只能修书哭穷,短短半月间,这是他写的第三封信了。
“陈县令!”
史务滋大步走进屋子,行礼问好。
陈青兕示意他免礼,将手中毛笔搭在笔架上,问道:“情况如何?没有人不同意让孩子上县学读书吧。”
经过十日的整理,青溪县的县学正式开办。
尽管公告已经发出,陈青兕还是让史务滋挨家挨户的去通知,避免有人没有看到,或者有人不理解公告内容。
史务滋如实道:“对于孩童上学,百姓们并不积极。可听说有免费午餐,还能管饱,没人拒绝的了这种诱惑。还有人想将自己十七八岁的少年一并塞进来。”
陈青兕会心一笑,这种情况在他预料之中,安排免费午餐也是为了让百姓能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如果没有这免费的午餐,他估计有一半人觉得读书无用,与其花费时间读书,不如跟着一起干琐碎的活,早些当家,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并不能怪他们愚昧,而是这个时代普遍现象就是如此。
陈青兕开办书塾,也不指望这些孩子真能成才,只是让他们未来的人生多一点选择。多认一些字,多懂得一些道理,终究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县里的劳力严重不足,只要有力气的男女都得干活。
家中有孩子,对于家庭来说就是一种牵累,将孩子交给书塾,能够解放一个家庭的劳力,对现在的青溪县非常重要。
这种事情,陈青兕自然不能对外说的。
“需不需要休息一下?”
陈青兕很客气的问了一句。
上一篇:史前直播:开局成为华夏之神!
下一篇: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