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有曹操,何惧天下

朕有曹操,何惧天下 第350节

  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一直都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父母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后给父母喝。有一次母亲想吃活鱼,正值冬天,王祥脱掉衣服趴在了冰上,最后让冰融化,鲤鱼自己跳了上来。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皇帝竟然说世家在弄虚作假,为了出名玩弄手段。

  刘协接着说:“孔融的事情,朕不是怀疑那不是事实,而是,因为孔融是世家中人,所以他出名了,仅此而已。”

  “孔明,你不要急于反驳朕,很多人从生下来,就注定了高高在上,享受别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就拿垄断田地来说,各地的坞堡庄园,多的数不胜数,你怎么解释?难道你要告诉朕,那些大族是不忍心看到田地被荒废,好心的帮朝廷耕种吗?”

  “这?”诸葛亮哑口无言,有的时候,路过那些庄园,诸葛亮甚至还有些羡慕。

  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看起来多么赏心悦目。

  刘协叹了口气,“百姓耕种,是要交税的,可是,那些坐拥大片庄园的人,却从未向朝廷交过一分税,为何会这样?”

  “你可能会告诉朕,世家并没有圈占田地,只是个别人,很多世家只做学问。”

  诸葛亮点了点头,“很多世家,都是这样的,就拿颍川荀氏来说,他们家族就没有庄园。”

  刘协摇了摇头,“说的不错,很多世家只做学问,家族子弟甚至还很清廉,他们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但是,你却忽略了那些依附他们的人,任何一个家族,都是一个庞然大物。”

  刘协带着诸葛亮,来到了街上,成都还是很繁华的,不时的能看到年轻的世家公子和漂亮的贵族小姐们结伴出行。

  刘协指了指那些人,“就拿那些世家公子小姐们来说,他们衣食无忧,家里财富如山,可以让他们肆意挥霍,难道,他们家中的财富,仅仅只是朝廷发放的俸禄吗?”

  “有些官职的俸禄的确很高,可以让家里的子女享受优渥的生活,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是三公九卿,可是,这天下的世家,却没有几个家中缺钱的,为何?很简单,要么他们圈占了大量的田地,要么依附他们的人,占据大量的田地,不断的给他们供奉财物。”

  诸葛亮愈发吃惊,他没想到,皇帝竟然透过表象,看问题看的如此透彻。

  刘协感叹道:“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会说公子小姐一同出游,富有诗情画意,令人羡慕,可是,朕却不得不说,这些公子小姐,之所以衣食无忧,是因为他们家里不缺钱,而他们的财富,不知道是来自多少个穷苦百姓的家庭。”

  刘协忽然问道:“孔明,当初你在隆中,经常自己耕作,是吗?”

  诸葛亮点了点头,刘协又问:“那你应该知道,劳作是非常辛苦的,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劳作一年,收成却大部分都交给了租给他们田地的人,辛辛苦苦一年,最多也只是落个勉强温饱,一旦遇到灾年荒年,收成锐减,租税却还要照常缴纳,那些拥有田地的人,什么都不做,就能日复一年的积累无穷的财富。”

  诸葛亮把头低下了,他的心情终于变的沉重了起来。

  刘协提高了声音问道:“为什么他们能占有田地?为什么他们不用交税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是世家!”

  诸葛亮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竟无言以对。

第377章 ,重修都江堰

  “世家高高在上,家族中总不缺少做官的,于是就会得到这样那样的便利,有谁会向他们征税呢?不管他们占有多少田地,也许都不会有人过问,至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这样的。”

  看向诸葛亮,刘协笑问道:“你还会告诉朕,世家都很有教养,都很有善心吗?他们真的没有伤害到别人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他的心情有些沉重,“陛下今日这番话,当真是醍醐灌顶入木三分,让我如梦方醒。”

  刘协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很多世家中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他们饱读诗书,待人亲和,彬彬有礼,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占了很多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刘协开诚布公,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论着。

  整个话题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天彻底黑了下来,依旧还没有结束。

  诸葛亮很聪明,刘协说的这些,虽然让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震撼,但还是能够理解的。

  最后,刘协语气坚定的说道:“朕希望天下安定,国泰民安,朕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世家安居乐业!”

  这番话在诸葛亮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真切感受到了皇帝整顿世家的决心,也理解了世家对社稷民生的种种掣肘。

  沉默了一会,他缓缓的说道:“陛下,世家大族固然有其弊端,但亦不可忽视他们的作用啊,丞相此次手段过于激烈,在邺城一举斩杀了四百多人,其中不乏妇女老幼,此举恐失人心呐。如此血腥屠杀,难免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和反感,甚至可能导致更多的反抗和不稳定因素。”

  刘协深吸一口气,说道:“朕何尝不知此举残酷,但缓缓图之,真的可行吗?世家不乏像你这样的聪明人,他们往往凭借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能看出玄机,上一次,朕离开洛阳之前,大臣们便纷纷站出来阻挠,朕如果稍微再心软一点,整顿的事情恐怕就会被他们给压了下去。”

  有的时候,就得用猛药,做事必须足够果断,快刀斩乱麻!

  诸葛亮叹息一声,“原来陛下是担心回到洛阳,群臣会更加严厉的阻挠,所以才让丞相加快了整顿的步伐,甚至不惜手段血腥了一些。”

  刘协道:“世家对朝廷,对朕的帮助,朕始终心怀感激,但是,很多世家私心太重,占了许多本就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事,农人种地,商人经商,文人做官,武人投军,这才是正途啊。”

  诸葛亮称赞道:“陛下用心良苦,臣受教了。只是,如此大规模的整顿,后续还需妥善处理各方关系,以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到现在为止,已经不止一个人劝阻朕,说曹操的手段过于激烈,过于极端,杀伐过甚,但孔明你想过没有,这件事,曹操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难道曹操真的就很喜欢和世家作对?真的很喜欢对世家挥动屠刀吗?”

  “世家对其恨之入骨,恐怕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想要取他的命吧?贾诩曾对朕说过,商鞅的下场,就是曹操的下场。可曹操明知道会引起众怒,还是义无返顾的这么做了,有多少人

  真正能体会曹操所做的牺牲呢?”

  诸葛亮由衷的说道:“看来,最懂丞相的是陛下,反过来,最懂陛下的,是丞相!”

  刘协感叹道:“群臣阻挠,这是必定的,因为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但很多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应该出现垄断,比如这里有一百亩地,结果八十亩良田都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其他人却只有很少的田地,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那陛下所说的文化垄断,又是何意?”

  “孔明你从一出生,就有机会读书,就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世家中人,等你长大后,拜师求学一切都会顺理成章,然后再有人举荐你步入仕途,事情简单的就像我们平日里吃饭喝水一样。可是那些普通的百姓呢?他们穷其一生,绝大多数人却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难道他们注定就要世世代代的劳作吗?注定世世代代的被人奴役吗?”

  “文化,就是知识,在朕看来,这比田地的垄断危害更大,在很多世家看来,族人世世代代做官,世世代代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没有欺负百姓,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做坏事,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诸葛亮静静的听着,认真的思考着。

  “据朕所知,大多数的世家,家中都有藏书,那些藏书被他们视作珍宝,绝不允许外人阅览,只允许族中子弟阅览学习,他们不会把读书的机会和别人一同分享,他们会把别人视为威胁。即便有颍川学院、水镜山庄这样的学院,无非也是几个大族联合起来,只针对他们的族中子弟或者和他们亲近的人开放的。”

  刘协看向诸葛亮,眼中满含期待的问道:“孔明,你也是世家中人,但朕今日却对你开诚布公,你能明白朕的苦心吗?”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臣愿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朕要再次重申,世家不是朕的敌人,他们为社稷,为朕,做了很多事情,是朕的臂膀。朕只是拿走他们身上多余的东西,仅此而已,只要有能力,朕依旧还会重用他们,但如果,什么都舍不得放手,朕也就没有必要对他们客气了!”

  “就拿读书来说,很多世家会认为,读书的人多了,就意味着会有很多人和他们争抢资源,可在朕看来,这个社会,读书的人,反而是太少太少了,因为,不仅仅做官需要人才,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需要!”

  对诸葛亮说了这么多,刘协对他怀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以后能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一边,真正地理解自己整顿世家的用意。

  整顿世家不是要干掉世家,而是要给他们制定规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让他们明白!

  刘协再次解释,“就拿造船和航海来说,你也知道,朕成立了海军,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完全是刚刚起步,一切从零开始。研究风向、研究如何提升造船的技术、提升航海的技术……这些,不都需要人才吗?又比如,农民耕种,怎么改良种子,怎么提升产量,怎么更好的杀虫施肥…这些不也需要人才吗?哪怕是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需要人才,可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

  刘协缓缓吐出两个字,“知识!”

  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知识,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让方方面面变的更好!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提升社会的生产力!

  可是很多世家,他们却把知识据为己有,狭隘的把知识和做官划了等号。

  诸葛亮彻底被皇帝说服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袖,弯腰对刘协深鞠一躬。

  “陛下,您才是真正体恤苍生的圣贤明君,今后不论让我做什么,陛下尽管吩咐,亮一定竭尽所能,鞠躬尽瘁!”

  刘协欣慰的笑了,“好,我们都还年轻,今后须当并肩携手,一同努力,现在有一件事情,朕要交给你。”

  “陛下请吩咐。”

  “朕要你重修都江堰!”

  诸葛亮顿时一愣,他还以为皇帝会交给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呢。

  刘协点了点头,“对,朕已经派人调查过了,虽然先秦时期李冰就已经在益州修了都江堰,但是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很多河道已经不通了,你可以实地去看一下,这才是关乎社稷民生的大事。”

  刘协真正在乎的,是为百姓,为社稷,能够做实事,能够为他排忧解难的人。

  其实在很久之前,刘协就已经派人对都江堰展开了调查,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也的确亲自带人修建过都江堰。

  不仅对都江堰刘协关注,对许多河道,他也非常用心。

  比如经常泛滥的黄河,汛期经常河水暴涨的汉水…这些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刘协绝不会马虎大意。

  诸葛亮接下这一重任,他轻装简从,马上带人踏上了前往都江堰的路途。

  抵达都江堰后,诸葛亮顾不上歇息,立刻投身于实地调查之中。

  他带人沿着河道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有些地方河道已经堵塞,水流不畅。河堤也因年久失修,出现了多处裂缝和坍塌。

  还有几处之前出现过严重的山体滑坡,整个河道都被山石填充堵塞。

  一连数日,诸葛亮仔细调查,认真走访当地的百姓,他做事专注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

  在调查过程中,诸葛亮耐心的倾听百姓的心声,附近百姓们纷纷向他诉苦,诉说着因缺水而导致的庄稼歉收、生活艰难等种种问题。诸葛亮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通过和百姓打交道,诸葛亮深有感触,尤其是那些百姓渴望的眼神,让他深受触动,他也终于明白了,皇帝让他来做这件事的真正用意。

  诸葛亮马上给皇帝写信,打算请示一下,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做?

  很快,荀恽就带来了刘协的答复,“孔明先生,陛下说了,让你自己做主,尽管放手去做!”

  诸葛亮点了点头,当即马上召集人手,商议方案,制定具体的修建计划。

  方案敲定后,诸葛亮便开始着手组织人力物力,招募民工的告示一经张贴,便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响应。

  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子纷纷报名,他们都希望能够为重修都江堰出一份力,让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李二牛的年轻农民。

  他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深受缺水之苦。当他得知诸葛亮要重修都江堰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俺没啥大本事,但有的是力气,俺家乡那边只要能早日通上水,再苦再累也值得!”李二牛憨厚地说道。

  随着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物资也陆续到位。

  诸葛亮亲自指挥着,和百姓们一起并肩在一起,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去。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些地方的河道地势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有些地方的材料运输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但诸葛亮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的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大家干劲十足。他们挖淤泥、修河堤、筑水坝,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

  也有许多百姓自发地参与进来,他们自愿送来食物和水,有的帮忙搬运材料,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诸葛亮重修都江堰的时候,刘协也没有闲着,对益州的官场,他也开始了整顿。

  刘璋暗弱,益州的官场弊病丛生,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欺压百姓之事屡见不鲜。

  刘协整顿的方式,和曹操的大刀阔斧完全不同。

  他先是邀请各地的重要官吏来成都,一时间,整个益州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之前就有人私下里暗暗猜测,担心皇帝会在益州展开整顿。

  一听说皇帝要召见他们,大家都害怕了,觉得要开始了,皇帝要对他们动手了!

首节 上一节 350/3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下一篇:大明:扮演圣主,铸造恶龙王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