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01节
虽说先一步收到了捷报,朱允熥也相信这份捷报的真实性。郭英这样的地位,用不着杀良冒功,用不着伪造捷报,尤其是这样的一些战果也不算多么的丰硕。
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不能因为郭英是‘自家人’就不注意一些程序。
仔细想了想,朱允熥说道,“你亲自过去一趟,既然你是厂卫,该杀就要杀、该审还是要审。”
朱忠看着朱允熥,问道,“殿下,臣要审到什么样?”
“不要怕惹出来一些麻烦,不要怕惹出一些地方官、地方豪强。”朱允熥说道,“你若是没有攀咬,审出来了知府、卫指挥使,我给你请功。你若是审出来知县、千户,给你些赏赐。要是审出来盐商、走私的巨富,我给你升官!”
朱忠立刻露出狞笑,“殿下放心就是,臣这一趟去浙江必然功成!”
别看在朱允熥跟前,朱忠一直都是尽心竭力的,可是这位功臣之后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在外面,他是足以令人闻风丧胆的厂卫,堪称酷吏的代表。
其实朱忠也明白太孙的意思,就是寻找一些借口打压浙江乃至江南的地主豪强,严厉打击一些走私。这也不全是借口,因为盘踞在外海的一些倭寇或者是张士诚等人的余孽,多少也是一些隐患,能解决自然最好。
作为厂卫、作为天子鹰犬,朱忠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看到朱忠离开,朱允熥也笑了笑,沿海地区不会有太大的动荡,但是收拾、压制一些人,那是有必要的事情。
常升脚步匆匆的跑来了,说道,“殿下,颍国公怕是老糊涂了!”
朱允熥就看着常升问道,“为何这么说?”
常升咬牙切齿的说道,“颍国公征调全宁侯、普定侯为武苑讲习,这还了得!”
全宁侯孙恪是凤阳人,他的父亲战死后就承袭父职,现在还处在青壮年,这也是当年随蓝玉征战捕鱼儿海的大将之一。
普定侯陈桓同样是凤阳人,早年就投奔老朱,随傅友德南征云南期间战功卓著,现在也算是老当益壮。
朱允熥就笑着看向常升,“这不好吗?普定侯年纪不小了,就是现在不告老致仕,也难再有机会披挂上阵了。全宁侯虽说现在正壮年,武苑之中若是没有个青壮悍将,如何震慑一些骄兵悍将?”
常升就说道,“普定侯也就算了,全宁侯能不能不去武苑?他还有大用,舅舅那里缺不了他。”
朱允熥看着常升,说道,“你等着,过两年说不定连徐辉祖、李景隆都要被贬,现在颍国公让全宁侯去了武苑,那是好事。真要和常家亲厚的勋贵都在京城也行,我即刻就签发,伱觉得怎么样?”
常升愣了一下,连忙说道,“殿下恕罪,臣妄言了!”
朱允熥也无奈,蓝玉和常升都是在为他好,这一点朱允熥心里清楚。可是他们有些时候就是有些‘小家子气’,想着的总是常系,对于这些看的无比重。
这些显然就不太好了,哪怕朱允熥说过很多次,只是有些时候他们还是会事后就忘了。
要不说傅友德聪明呢,及时的退出一线为子孙留下更多余荫不说,也是不断的争取一些机会向蓝玉、常升示好。
可是遇到这两个铁憨憨,傅友德估计有些时候都觉得是朝着瞎子抛媚眼了,完全不开窍啊。
看着常升有些尴尬的样子,朱允熥也没多说什么,习惯了也就行了。
常升虽然跑来告状了,不过只能悻悻离开,他自己估计也都习惯了。
仔细想了想,朱允熥觉得自己这段时间要想办法帮着傅友德将武苑给建起来。
他的试验田可不少,除了在皇宫的那两亩田之外,武苑那边更是复杂。除了一系列的高级将领的培养之外,也少不了一些新式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
免得一些文官集团现在有太多的想法,不少事情都可以先打着武苑的旗号去建。
改革当然是要改,不过也需要平稳,朱允熥现在没必要一口气直接去改变一些东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潜移默化让人接受新鲜事物,接受一些新的理念。
不只是因为他现在还年轻,也是因为大明这个王朝也非常的年轻,现在的大明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一些动荡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内耗,那可不太好。
夏原吉这个大学士来了,带来了一份草拟的建议。
朱允熥仔细看着,这也是关于宝钞的调查报告,关于解决宝钞一些草案。
朱允熥直接说道,“不妥,宝钞本为便民之举,现如今朝廷上下只是想着财政需求。两宋、金、元的纸币虽说也有一些纰漏,但是他们或多或少也是有些准备。国库空虚,那就少发宝钞,老百姓可用金银与国家兑换宝钞,却不能用钞与国家兑换金银,这就是与民争利!”
夏原吉只能称颂,“殿下仁慈!”
朱允熥说道,“我记得此前允许百姓用宝钞交粮食税,这个制度就恢复,从秋税开始。”
老朱一开始是允许百姓用宝钞交粮食税,但是在洪武十九年就停止征收宝钞了。
夏原吉就连忙劝道,“殿下,秋税若是允许征收宝钞,必然会有大乱。殿下,还是少收些宝钞吧。”
朱允熥一想也有道理,实在是宝钞贬值的厉害,再加上民间的宝钞不少。真要是全都允许用宝钞抵税,这个秋税估计收不到什么粮食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和户部商量一下,留足朝廷所需,剩余部分准许用宝钞。慢慢来吧,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夏原吉也松了口气,要是真的完全放开准许用宝钞,那也不太好,因为必然是粮食不够。
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没有那么容易,想要一下子将事情给办成,更没有那么乐观。
现在也只能是慢慢的去做一些改变了,阻止局势进一步的恶化同时,也要努力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一些。
前期的困难解决了,剩下的一些事情可能也就要顺利不少。
“再想想其他的法子,朝廷到底不能在这些事情上亏待百姓。”朱允熥就说道,“宝钞本就是朝廷信誉,信誉若是没了,以后想要做事就难了。”
夏原吉也点头认可,宝钞绝对是一个大坑,一个处理不好就是朝廷的信誉要崩。
只要一想到这些,夏原吉就毛骨悚然,所以对于殿下的小心和重视,他也完全可以理解!
第152章 诸王秋猎
再次上朝的时候,朱允熥早就习惯了自己来主持早朝,百官们对于龙椅空着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皇帝到底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皇太孙虽然年少,可是能够掌控朝局,这就行了。
甚至多余一点的来想,两三年前也差不多是这样,只不过当时是太子在主持早朝。
任亨泰等人基本上是理出来了以后早朝的秩序,朝廷的秩序是在进一步的完善了。
皇太孙没有当朝直接允准,因为他还是要注意点影响。哪怕是脱裤子放屁也行,总不能现在立刻决定,毕竟老朱现在只是‘病’了而已。
督促有司衙门注意好秋收的事情,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了,很多衙门都需要配合好这件事情,绝对不能马虎了。
另一方面就是五军都督府这边也需要注意了,每年秋天的时候,这不只是意味着秋高气爽,同样意味着牛羊肥硕,这也是到了要开始准备秋猎的季节了。
所以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也要忙碌起来了,包括一些京军、沿边的卫所,他们要在藩王的带领下出塞了,要开启每年一次的秋猎。
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大明朝的兵力强盛,漠南已经被大明掌控,游牧民族想要在漠南发展都非常艰难,要时刻小心大明军队的兵锋。
秋猎的事情文武百官也没有任何的意见,主要就是这是老朱定下来的策略,对游牧民族持续打压、削弱,让那些人根本不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召集来一些勋贵,朱允熥问道,“这一次秋猎,诸位以为何人可以为帅?”
李景隆立刻出班说道,“殿下,臣以为晋王殿下、燕王殿下可帅军出征。”
徐辉祖补充说道,“燕王殿下出北平,可令辽王、宁王随行出征。”
辽王朱植、宁王朱权都是去年就藩,今年按照常理来说也是可以随行出征了。尤其是跟着燕王朱棣一起,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景隆提出自己的想法,“殿下,臣以为辽王殿下不能擅动。辽王府本就未修成,高丽又陈兵意图进攻辽东,辽王殿下不能轻易出征。”
朱植这个辽王本来是应该建藩于广宁州,但是现在辽王宫殿尚未建造,故暂且驻于大凌河北。
徐辉祖不以为然的说道,“高丽李成桂篡位还未能稳固局势,只需让齐王殿下出兵镇守即可。辽东如今稳固,可令燕王殿下领辽王殿下、宁王殿下秋狩,这才是长久之计。”
李景隆说的有道理,因为现在的辽东目前只有辽王朱植是正式就藩,沈王朱模和韩王朱松,应该还需要一两年之后才能就藩。
辽东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地方,当初征讨纳哈出后算是稳固下来,不过还有一些游牧部落不算完全归心。
再加上因为铁岭卫和王氏高丽闹翻,哪怕现在是李成桂篡位了,大明拒不承认李成桂,这也使得李成桂有不小压力。一边不断派遣使者想要寻求大明的册封,另一方面也是要陈兵,防止大明从辽东出兵。
徐辉祖说的自然也非常在理,大明的塞王镇守边塞要地,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到了秋天的时候要率军进入草原。
所以这个时候辽王朱植也应该随军,他是新王就藩不可能让他独自领军,当然是需要跟着燕王朱棣了,这样不只是求安稳,这也是对朱植的锻炼了。
宁王朱权本来就是在大宁,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要出兵,大家都不怀疑这一点。
朱允熥就问道,“凉国公,你以为西北该是何人领军?”
蓝玉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以为晋王殿下可率军。佐以元戎宿将,再令肃王殿下、代王殿下、庆王殿下随行,西北必然无事。”
朱允熥看着徐辉祖、李景隆等人,问道,“你们以为呢?”
李景隆仔细想了想,还是回答说道,“凉国公所言甚是,只是臣以为晋王殿下本就节制西北诸藩王,又领筑城、划分草场之职。晋王殿下所领差事太多,还是不可轻动。”
这就是委婉的说法了,晋王朱棡现在算得上是大明宗室当中最被重用的藩王了。老朱在塞外规划营建东胜城时就是将职责留给朱棡,现在西北边的诸王府几乎都是要受晋王管制。
徐辉祖就说道,“秦王殿下刚刚镇压羌人叛乱,岂能再令秦王殿下出塞?”
朱允熥似笑非笑的看着徐辉祖和李景隆,这两位勋贵二代的翘楚也都是有着各自的一些小心思。他们说的一些话,也都是有着小小的保留。
秦王和晋王都太特殊了,一個是宗室诸王之长,天生就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另一个则不同,不要说在军中了,在朝中都有不小威望。
只要有这两位藩王在,其他的藩王绑在一块都不够瞧。
而在一些人的眼里,这两位藩王可能也是对皇太孙最有威胁的两位了。
朱允熥笑着问道,“秦王刚刚镇压羌人叛乱,晋王统筹西北边塞之事,他们若是不能轻动。总不能是让周王过去吧,或者是让楚王劳师远征?”
蓝玉这个时候就自告奋勇的说道,“启奏殿下,臣愿随晋王殿下出征。”
李景隆也立刻跪下请战,“殿下,臣也愿随晋王殿下出战!”
徐辉祖自然不甘示弱,立刻说道,“殿下,臣愿出征!”
文华殿里的勋贵们纷纷请战,这不是在表现自己,而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大明朝的勋贵们都是好战的厉害。他们可没有因为现在的一些荣华富贵就醉生梦死,上阵杀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建功立业的机会,绝对不会嫌多。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三路出兵吧,前两年晋王和燕王出兵未能有斩获,今年三路大军出征。”
看着蓝玉,朱允熥说道,“你节制本部军马随晋王出征,曹国公随燕王出征,魏国公就随秦王出征吧。”
这似乎也是在端水,可是大家也都不认为有太大的问题。
名义上自然是三大藩王为帅节制兵马,可是很多人都心里清楚,兵马也就是在战时归藩王调动。甚至也就是现在这样的一些秋猎让藩王统兵,像北伐、平割据的时候,都是大将军统军。
常升左右看了看,又是他这么个国公留守在京城了。还有一个傅友德,现在在鸡鸣山下和那些大儒抢地盘修武苑呢。
朱允熥继续说道,“今早拿出章程,兵部、五军都督府都要忙起来,出兵路线、人数、粮草辎重都要备好。你们也都是宿将,这些事情用不着我说了。”
其他人离开后,朱允熥叫来徐辉祖,“魏国公,这一趟你随行出征记得多多留意。此前有奏报,秦王殿下镇压羌人,羌人听闻秦王威名就降了。”
这就是稍微的有些美化了,秦王对于西北的一些羌人来说简直就是恶魔。他此前就有在出征时将其中孕妇搜捉入秦王府,使人夫妇生离的先例。出征西番的时候,掳走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将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阉割。
羌番投降,单纯的就是因为秦王这煞星的名声太臭了,生怕惹恼了他。
朱允熥继续说道,“还有秦王三卫,你给我整肃好军纪。这些年秦王也是有些胡作非为了,秦王三卫也要安抚一番才好。”
朱樉不只是对羌人、番人狠,此前大兴土木的时候也是役使军民,这也引起了不少怨气。
徐辉祖立刻领命,严肃说道,“臣定当竭力!”
秦王殿下确实是宗室之长,该有的尊敬肯定是有。可是徐辉祖也不见得就会畏惧,甚至就是让他去接管秦王三卫都不会犹豫,原因就是他知道秦王三卫本质上也是朝廷的兵马。
秦王也好、晋王也罢,哪怕现在看起来再有威名,对皇太孙都不会有本质的威胁。
上一篇:皇宫太监:从后宫开始权倾朝野!
下一篇: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