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6节
朱允熥听着这些,默默为戾太子刘据、恒山郡王李承乾抹泪。
子不类父就是储君最大的罪过,更别说和皇帝政见不合吵了起来,但是事后又没事人一般的待遇,也没谁了。
老朱这时候说道,“乱世用重典,只是严刑峻法一直用,这也不应该。”
朱允熥点头,“这倒也是,如果一直严刑峻法确实不好。这么一看,允炆这方面确实是比我强。就是皇祖父你仔细琢磨一下,以前有浙东文官,现在有南方文官,允炆能制得住?”
老朱指了指朱允熥,说道,“你爹整日关着门骂你,就是骂这些东西?他怎么不去这般教导允炆?”
这一下老朱是真的误会了,不过他的误会好像也是有理由的。
朱允熥是什么人,那是皇太子朱标的第三子,自小纨绔的名声就传遍京师。不喜欢读书只贪图享乐,可是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够对于一些朝堂局势有如此见识,这能是自己悟出来的?
要知道朱允炆、朱允熥这些皇孙以前只能读书,是不许接触朝政的。就算是那些皇子们,也都不许接触朝政、更不许接触朝臣。
老朱看着朱允熥,问道,“要是你当了皇帝,你会做些什么?”
朱允熥想了想,“迁都,我爹是想要迁都洛阳是吧?”
老朱眼神锐利的盯着朱允熥,问道,“你说说,他为何想要迁都?应天府不好吗?”
“偏安一隅,岂能是大一统王朝的气象?”朱允熥直接说道,“北方才刚刚收复回来,民心尚未归附,南北之分也是朝廷大忌。”
老朱放下碗筷,对朱允熥说道,“从明日起,早早的去你爹灵前守着。”
朱允熥没意见,守灵这些事情也是他的本分。
第9章 都是兄弟
朱允熥要去为太子朱标守灵,这是为人子的本分。
朱有容和朱有龄早早的就给朱允熥准备好了丧服,也就是‘五服’当中的‘斩衰’。
这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衰裳,一为为上下衣裳;其二为苴绖、绞带,为内外腰带;其三为冠绳缨,为丧帽;其四为菅屡,为丧鞋;其五为杖,为哭丧棒。
看到朱允熥出现在灵堂,朱允炆看了一眼,随即更是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
胖嘟嘟的朱高炽小声问道,“允熥,前几日你为何没有过来?”
朱高炽和朱允熥同年,不过朱高炽要大三个月。
秦王世子朱尚炳也小声说道,“王兄,皇伯父薨,你要多守孝才是。”
已经十六岁的晋王世子朱济熺就说道,“别说了,前两天允熥忧思过度,方才没过来。”
这几个亲王世子要么是在凤阳出生,要么是在应天府出生。当初他们的父亲就藩的时候,这些皇孙都留在应天府。
这几个皇孙也是同窗,一起在大本堂读书,因为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相处的不错。
这些皇孙都是一个打扮,因为朱标是嫡长子、是大宗,理应如此。
除了这些皇孙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就藩的皇子也在守灵,为他们的皇兄守灵。
只是朱允熥也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非常伤心,有些人就是走个过场,只是露个面而已。只是这些人也都不敢嬉闹,哪怕心里不以为意,表面也要装作哀伤。
而除了这些宗室子弟之外,一些文武官员也需要守灵。
在太子朱标薨之后,单纯就表现来说,很多人都更加认可朱允炆。他每天都风雨无阻的来守灵,表情哀伤、黯然神伤,此前还温润如玉的皇孙瘦了一大截。
而朱允熥就不一样,先不说他此前消失了两天,而且就算是在此前,他看起来也只是每天点卯式的露面,很快就会回到东宫。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表情,有人觉得他哀伤过度,也有人觉得他不孝。
临近中午,朱允熥肚子饿了,发出了咕咕叫的声音。
八岁的朱允熞就立刻说道,“三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说完这些,朱允熞从袖笼里取出点心递给朱允熥。
朱允熥看了一眼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表情不悲不喜。还真的是允炆和吕氏教出来的,想方设法的让朱允熥在这样的场合‘出丑’,想要让他背上不孝的名声。
朱高炽立刻对朱允熞说道,“允熞,若是饿了就去偏殿歇歇,岂能在灵前如此!”
朱允熞立刻不高兴的盯着朱高炽,他可不怕这个堂哥。只要他亲哥成为了皇太孙以后当了皇帝,不要说朱高炽这个堂哥了,就算是四叔都不用在乎。到那时,四叔都要跪在自家大哥跟前!
出生在帝王家的孩子没几个缺心眼,七八岁的年龄可以是熊孩子不懂事的年龄。可是如果耳提面命、悉心教导,也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朱允熥也没有说话,没有什么动作,只是安静的跪着。等到时间差不多了,这才艰难起身朝着偏殿走去,喝了点粥、简单的吃了点东西。
等到朱允熥再次走出偏殿的时候,看到老朱阴沉着脸站在殿门口。
朱允炆心里就骄傲了,他不只是在父王薨之后守灵非常尽心,在父王病重期间一直都在尽孝。
相比起那个吃不了苦的纨绔子,朱允炆大孝子的表现可以说堪称完美了。
朱允熥也没有想着去辩解什么,因为真的没必要。在灵堂这里发生了什么,老朱如果想要知道肯定都能知道,用不着他去解释。
老朱狠狠的瞪了一眼朱允熥,毫不掩饰他的一些不满。这也使得朱高炽等人瑟瑟发抖,觉得允熥实在太倒霉了。
而朱允炆心中自然暗自窃喜,朱允熥的表现越糟糕,就越来体现他的孝顺。
朱允熥一言不发的再次跪下,而老朱盯着朱标的牌位看了半响,暗自神伤后转身离开。
虽然大儿子已经离开两个月了,可是每每想起来,老朱还是觉得心很痛。他不只是失去了最爱的嫡长子,大明王朝也失去了最优秀的接班人。
有些时候老朱都在担心,担心能不能再为大明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以允熥、允炆的表现来看,他们就算是再上进,必然也不会比老大做的更好。
更何况老天爷不会给他更多的时间了,已经年过花甲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啊!
老朱没有和皇子、皇孙说话,只是呆了片刻后就离开。
他自然也问了一下,朱允熥在灵堂的表现自然也被他知道了。
老朱只能说自家那个孙儿好像真的时运不济,每次被他看到的时候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时刻。不过再仔细想想,允熥虽然没有失礼的地方,可是比起允炆还是要差不少。
而朱允熞的那点小聪明,老朱只是嗤笑一声,看来老大的那个继室真是有些心眼,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而已。
守了一天的灵,朱允熥回到了柔仪殿。
朱有容立刻关心问道,“允熥,今日没人带你回东宫吧?”
“我都搬到了这里,谁还能带我回去?”朱允熥笑了笑,说道,“大姐,伱放心就是。我既然已经打算夺嫡了,自然不会被那妇人拿捏。”
朱有龄就提醒着说道,“可别小看了那妇人,她在父王跟前贤惠柔善,东宫上下都说她好。我以前也觉得她好,现如今再看看,她怕是早就起了心思故意害你!”
朱有容也咬牙切齿的说道,“就是如此!家生子就要刻苦读书,允熥想要读书就不行,她非安排人带着允熥去玩闹。允熥一旦玩闹了,她就四处让人宣扬。”
“妇人的手段而已,贻笑大方。”朱允熥笑了笑,宽慰着两个姐姐,“你们放心就是,我若是能够被轻易制住,也不敢说要夺嫡了。”
朱有容忽然问道,“允熥,你此前就在藏拙对不对?父王走了之后,你就变了。”
朱允熥没有回答,因为他确实是变了个人,内在的灵魂变了。
朱有容和朱有龄对此非常有感触,她们的胞弟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她们更清楚。以前就是个纨绔,只知道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在东宫所有人都‘惯着他’、让着他。
以前觉得这样很好,可是等到父王不在了,允熥的名声就坏事了,所有人都在想倘若皇祖父册立太孙,肯定是要立朱允炆,而不是纨绔不堪的朱允熥。
甚至现在还有人在试探着,太子不在了,按理来说让秦王顺势成为太子,这也是可以的事情。
朱允熥看着两个姐姐,很有自信的说道,“大姐、二姐,你们放心就是。我可是父王和母妃的嫡子,我若是不争,他们那些小手段说不定还行。我若是争,他们肯定争不过!”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朱有容和朱有龄也跟着有信心了。
可是朱有容忽然担心起来,忧心忡忡的说道,“允熥,你该去讨好皇祖父,能不能成储君,这些事还是要皇祖父定夺。”
朱允熥顿时觉得自己不只是膝盖疼了,屁股也疼。见了几次老朱,就光是被打屁股了。
“不去!”朱允熥立刻果断说道,“他和父王将吕氏给抬为太子妃,这事还没说清楚,我可不和他好声好气说话!”
朱有容和朱有龄听到朱允熥这么说立刻就担心起来,怎么允熥好像和皇祖父关系不睦啊?
而一个小太监低着头,一会儿该去面见陛下了。
第10章 发难
朱允熥的生活变化不太大,这几天基本都是每天去灵前守灵,好似和以往的变化不大。
但是有些人也敏锐的察觉到了些许变化,包括朱允熥现在在灵前守灵的时间更长了,不像以前几乎是露个面就被东宫的人给带回去。
也包括朱允炆、朱允熥兄弟两个现在连表面文章都不做了,看似没有完全撕破脸,但是基本看不到他们有任何的交流。
这一切也都难免让人多想,再联想到一些风言风语,不少人感觉到风雨欲来,气氛有点波云诡谲的意味了。
朱允熥不在乎这些事,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既然已经开始夺嫡了,很多事情就要摆在明面。他和朱允炆之间,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根本没有任何退路,朱允熥比起别人更加清楚这一点。
没赢的话,他就只能看到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只能看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在眼前发生。到时候他将作为亲历者,被关进凤阳高墙,死的不明不白。
这已经是最差的结果了,所以就算现在和朱允炆闹掰,也没什么好在乎的,因为朱允熥没有其他的选择。
虽然朱允熥闹了一番,让老朱多了一些考虑。只是他现在没有定下决心,他只是对朱允熥多了一些关注,想要看看这个小透明孙子会不会带给他更多的惊喜。
本来几乎是可以确定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是现在要再看看了。
现在的老朱不要说在立太孙的事情上已经有些犹豫了,就算是过两个月太子朱标出殡,打幡、摔盆的孝子人选,老朱都开始动摇起来了。
令洪武皇帝开始烦恼的事情变多了,除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琐的政务,大明王朝的接班人人选,他现在也要更多的深思熟虑。
文武百官如今也看出来了些许势头,在太子薨之后,有些文武试探过让皇帝顺位立秦王朱樉为太子,这看似也是正确的做法。
至于皇帝觉得燕王朱棣像他、想要立为储君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就算没了太子,还有秦王、晋王,根本轮不上皇四子燕王。
不过这样的试探只是在试探后就被直接拒绝,没有了太子,朝廷会有太孙。
皇帝对太子的偏爱一览无遗,即使太子生前没能登基,死后必然也会被追封为帝。
皇次孙朱允炆,如今越来越被一些人关注,尤其是在文官集团的眼里,这是最好的人选。这是不少人眼里最好不过的储君人选,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儒家的很多理念非常认同。
甚至这也是不少文官眼里比先太子朱标更好的储君,因为他们知道先太子朱标只是表面看似是儒家的仁君,他只是表面的宽厚、温文尔雅。
詹徽也要开始发力了,他此刻已经有了一些紧迫感,他比一些人知道的事情多了一些。
作为吏部尚书,詹徽在朝堂上地位巩固。他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詹同曾经在元朝时为郴州学正,也曾经是陈友谅的翰林学士。投降老朱后,詹同一路升官至吏部尚书。
父子二人皆为吏部尚书,这也算是难得的佳话了。
朝着黄子澄微微点头,得到了回应的詹徽心里更加踏实了。
黄湜、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学识渊博,和皇次孙殿下又有半师之谊。言语中极力称赞皇次孙,他显然不会希望朱允熥这个皇三孙被立为太孙。
上朝后一切事务在有序的展开奏对,朝堂的秩序井然有序。因为早朝也有规矩,先见外国使臣、离京赴京官员,再汇报边关军事,再是日常政事。
忽然间黄子澄出班跪下,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老朱按照常规路数说道,“准奏。”
上一篇:皇宫太监:从后宫开始权倾朝野!
下一篇: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