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90节

  朱允熥也点头说道,“我也心里有数,我也没打算一口气就把事情都做好。先慢慢的来,脚踏实地的做好一些事情也就行了。”

  对于朱允熥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老朱自然是非常满意的。

  他最担心的就是朱允熥主意多,会冒进。可是再想想自己孙儿的性格,绝不是那种冒进的性子,甚至有些事情沉稳的过分了,都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该有的样子。

  现在有老朱这个靠山,朱允熥自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冲在前面。

  老朱现在还可以帮着朱允熥坐镇,有着这位开国皇帝的把关,也好顺利去做一些看似有些困难的事情了。

  在老朱和朱允熥商量着一些事情的时候,武林王朱允炆忧心忡忡,眼看着就要倒应天府了。这座他出生的城市,以及他失意的城市,现在终于又要见到了。

  自从就藩杭州以来,朱允炆也偶尔回来,朝觐不用说,包括先太子的忌日也都要回来。

  只是如果允许,他绝对不想回来,因为他不是衣锦还乡,只是更加的失落。

  去年还曾经有些暗喜,觉得那人被文官欺负的厉害,可是今年年初听到了一些事情之后,本来就比较安分的朱允炆更加老实本分了。

  这一次回来按说是先太子的忌日,可是朱允炆真的很怕被折腾。

  朱允熥刚刚回到东宫,朱有容就说道,“刚过来传话了,说是允炆这两天回京想要见一面。”

  朱允熥非常无语,“他们母子见面,我还能不许?这么不近人情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让他们见一见。免得允炆担心我苛待他母妃,免得吕氏担心允炆缺胳膊断腿。”

  朱有龄就藏不住话,说道,“那我安排人跟着,免得他们说话失了体统。”

  朱允熥看着自家二姐,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自家两个姐姐有进步,现在也不算是傻白甜了。可是要说她们现在就是多么的有心机等等也谈不上,自小养成的习惯,现在让她们一下子就改变也非常难。

  朱有容也说道,“安排几个人过去,不要闹的太难看。”

  朱允熥就只能说道,“大姐、二姐看着安排就是,你们肯定能处理好这些事。”

  朱有容和朱有龄更加开心了,她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回到了书房的朱允熥开始忙起来了,这个皇太孙的位置好啊,有着皇帝帮他保驾护航。还有一个兄长是大明贤王,为了江山社稷劳心费力。

  提笔开始写起来,故意写错几个字、划掉。

  明天允炆看到了这些肯定会更加忧心忡忡吧,以他的性格肯定是忍不住要上奏的。就算是得罪人也在所不惜,谁让他是大明贤王呢!

第135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上)

  朱允炆到底不算是正经的藩王,不过有些流程还是要走。

  比如说回到了应天府之后,首先就是要去奉先殿。而在那里,他也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人。

  朱允熥一身冕服手持玉圭,这个皇太孙姿态让朱允炆更是心塞不已,可是也只能规规矩矩行礼。

  理论上来说,藩王回京先拜宗庙,然后去见皇帝。可是朱允炆这两年也习惯了,他回京后从来都只是去奉先殿祭拜,能见到的只是朱允熥这个皇储,他见不到皇帝。

  到了偏殿,作为兄长的朱允炆算是搬回一城。可是刚刚他是跪拜行礼,而现在朱允熥只是站着躬身,这么一想的话,朱允炆心里更加不舒服了。

  “老四前两天回老家了,该准备准备了。”不管朱允炆心里怎么想,朱允熥笑着说道,“我这个弟弟也要封王了,只是他现在年少,没打算让他即刻就藩。”

  朱允炆连忙恭敬说道,“殿下仁慈。”

  “谈不上仁慈,到底是我弟弟。”朱允熥笑着说道,“总不能刚到十岁就让他就藩,也没这个理。过几年吧,这样没坏处。”

  朱允炆也心里清楚,他就藩这件事情是没得选,因为他和朱允熥争过储君之位,败者自然很难留在应天府。现在这样算好的,起码没有被贬为庶人或者关在凤阳。

  有些时候他也是在想,如果皇祖父不在了,朱允熥肯定会变脸。

  至于自己的两個弟弟,应该不会被清算,皇帝也是需要脸面的,总不好将手足兄弟都给清除了,那实在是太难看了一些。

  看着气质已经偏儒雅、柔和的朱允炆,朱允熥还是挺欣慰,“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还是有些道理。这两年你在杭州,去了那些地方看看?”

  “王府就在西子湖边,天气好些我就喜欢泛舟湖上。”朱允炆就笑着说道,“这两天看了好些景致,打算凑个西湖十景。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了,我现在想着要去修个湖心亭。”

  朱允熥愣了一下,西湖十景名气很大,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成成形。

  据说西湖十景之名源自南宋山水画,只不过是清朝康熙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当地官吏将康熙皇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西湖十景石碑由此成为景点标志。此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时,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石碑阴面。

  现在的话,十景还真的谈不上,起码没有明显的标识。

  朱允熥笑着说道,“那好,要是十景弄好了,过些年有时间了我也去看看。”

  朱允炆继续说道,“再一个就是现在潜心修佛,洪武三年的时候皇祖父召灵隐寺住持见心来复召京说法,那也是轰动一时,皇祖父亲封他为十大高僧,授以金褴袈裟。只是现如今灵隐寺失火,现如今住持慧明重建了觉皇殿,只是资金短缺。”

  朱允熥立刻装聋作哑,自家这位二哥什么时候变的厚脸皮了,居然拐弯抹角的来伸手要钱了。

  灵隐寺的名气很大,元朝之前可谓是盛况空前。但是元朝时毁于兵火,现在大明虽然崇尚佛法,但是老朱没少以整顿为名对各寺庙采取种种限制措施。

  就比如说这灵隐寺,在老朱整顿的时候,主动将在杭州、嘉兴的庙田一万三千亩交还朝廷,以免灭顶之灾。灵隐寺僧的这种做法,深得明太祖赏识,所以他把其中的部分田地赐还给灵隐寺。

  这可是一万三千亩啊!

  所以不怪老朱现在对于宗教有不少的限制,实在是有些寺庙不事生产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的资产太多了。

  不只是土地非常多,还各种隐藏人口、雇佣佃户,要是不加以限制的话,这些宗教等等就可以成为朝廷的巨大负担。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对朱允炆说道,“你也刚回来,去看看你母亲吧,明后天我们兄弟聚聚。”

  朱允炆自然乖乖离开,他曾经有些看不上朱允熥,可是如今越来越害怕这个弟弟了。

  就算是害怕,有些事情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在的朱允炆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权利。不只是他,他的母亲、胞弟,性命、地位,都要看那位太孙的安排了。

  在朱允炆离开后,朱允熥到了文华殿,“夏原吉,陛下这几天可召见了你们?”

  如果是其他人探问皇帝的动向,夏原吉这些人打死都不敢说。

  可是特殊情况下就不一样,皇太孙询问皇帝的动向一定要知无不言。要是有所隐瞒,太孙不高兴,皇帝也会生气。

  皇帝如果询问皇太孙的动静,肯定不是猜忌,也要说的特别清楚。要不然皇帝未必发火,皇太孙这里就要先动怒了。

  皇帝和如今这位储君,包括先太子,好像都是从未提防对方一样。

  夏原吉规矩回答说道,“回殿下,陛下这几天召见了郁尚书、严尚书,宝钞司上下官吏以及臣等,都被召见。”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肯定没少挨骂,说来宝钞到底发了多少,你们现在还没个数?”

  夏原吉也是有苦难言了,二十年的旧账了,现在想要一口气查清楚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以前规矩不完善,很多人也没有想到现在这么一出,根本就是没有多少头绪。

  结果就是现在皇帝在催、在骂,太孙这里也不是很满意。

  以至于现在郁新等人都在害怕,生怕一不小心就引发新的大案。

  郭桓案也好、空印案也罢,洪武皇帝在肃清吏治这件事情上的魄力根本不需要怀疑。一旦他怀疑有官员贪污,很多的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朱允熥看的出来夏原吉等人的郁闷和担心,说道,“做好你们的本职就是,宝钞的事情也怨不得你们。只是这件事情不得大意,现在给我仔细想想,该如何想法子扭转。”

  夏原吉自然领命,实际上他也没有想到宝钞居然情形到了如此恶劣的局面。

  朱允熥继续说道,“和郁尚书一道,去找找宗人府,算算我大明开国来宗室历年的供用,算算这些年的涨势。再仔细算算,接下来几年还要涨多少。”

  夏原吉看了一眼朱允熥,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削减宗室供用的事情,老朱已经在发力了,去年就减了一些。只是看起来皇太孙对此还是不太满意,还要继续减下去。

  不过转念一想武林王回京了,这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这件事情到底是谁的主意,反正武林王就是一心为社稷考虑,他肯定是会秉忠直言。

  在太监、侍女的带领下,朱允炆心情有些沉重的到了后宫。

  其实太子妃吕氏不算打入冷宫,只是相比起以前在东宫的热闹、奉承,现在冷落了不少。

  看到自家母亲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好像一下子衰老了很多,朱允炆也是悲从中来。说到底还是怪他没有得到储君之位,要不然他的母亲也不至于在这冷清的宫里熬着。

  吕氏打量着朱允炆,颇为欣慰,“我儿在杭州可还好?”

  朱允炆立刻笑着回答,“自然一切都好,吃穿用度都不用愁,还能和黄师游山玩水。前些天还去了名山古寺,和一些大儒、士子谈笑风生。”

  吕氏面色一变,“我儿岂能和那些士子往来?”

  看着谨小慎微的母亲,再看看冷着脸站在旁边的侍女和太监,朱允炆更是悲哀。

  当年父王还在的时候,甚至就算是此前没有搬出东宫的时候,跟前的侍女太监哪个不是小心谨慎着,哪个不是奉承着。那时候的宫女太监唯太子妃命是从,可是现在呢,一个比较熟悉的侍女太监都没有,甚至就算是来这里,还都是太孙的人看着。

  朱允炆只能收拾好心情,说道,“母妃不用担心,我也是和太孙说过,他不禁我和大儒、士子往来。止谈风月不谈政事,自然一切皆可。”

  吕氏松了口气,这两年的磋磨也是让她认清楚了现实。或许在朱允熥被立为皇太孙的时候她还有些不服气,可是现在哪里敢有半点的不乐意。

  自家允炆不是那人的对手暂且不说,光是那人这两年在朝堂的声势,哪怕久居深宫,吕氏现在也听说过一些,越想也越害怕、担忧。

  “听说陛下已经给太孙指婚了,我儿也要去求求情。”吕氏连忙说道,“我儿年纪也到了,也是时候成亲了。”

  朱允炆立刻点头,朱允熥这个弟弟的婚事都定下来了,他这个当兄长的还没有动静,这不好。

  可是他也知道现在一来是守孝期,二来就是他的婚事必须要皇帝或者太孙做主。

  甚至就算是在杭州的时候,现在都不敢让通房丫头有身孕之类的,要不然很有可能被治罪。

  没了皇储之位,现在的朱允炆只能仰人鼻息,哪怕他是一个其他人羡慕的逍遥王爷,也改变不了一些现实。

  更何况朱允炆更加清楚了,他那位心机深沉的弟弟肯定不会少折腾人。

  这一次回京,说不定又要被迫去做些事情了,得罪人的事情,全都是他这个不理朝政的武林王来做了!

第136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中)

  领导动动嘴,手下跑断腿。

  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安排了一些事情,手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要加班加点的将事情做好。

  拿着夏原吉等人制好的清单,朱允熥仔细看着,也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宗室待遇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没理由说朱允熥得了江山社稷就不去管叔叔、兄弟,可是如果任由宗室不断的吸血,对大明社稷也没有什么好处,该限制的时候肯定还是需要限制。

  虽然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闹的不愉快,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朱允熥可以有着胜利者的从容,而朱允炆则是不敢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任何的不满。

  “光禄少卿马全之女听说还不错,知书达理的,又是书香门第,可以为你王妃。”给朱允炆倒了杯酒,朱允熥开口说道,“这般身份也配得上你,你觉得呢?”

  朱允炆就有些担心的说道,“这些年宗室藩王正妃就算不是出自勋贵人家,也出自将校人家,这怕是有些不太好吧?”

  朱允熥就开玩笑说道,“咱们皇孙这一辈的,也是要亲近一下文官了。”

  朱允炆不相信这个说法,“济熺兄长的世子妃是颍国公之女,高炽的世子妃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有燉的世子妃是兵马指挥吕贵之女,总不能唯独我这個皇孙的正妻是文官那边的吧?”

  虽然有些畏惧朱允熥,可是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这也是朱允炆现在的一些真实感受。

  他已经算是皇孙里头比较特殊的一个了,唯一一个以郡王的名头名不正言不顺的就藩。现在好了,还要让他再娶一个文官集团的王妃,那简直更显然了。

  哪怕自己亲近读书人,可是不代表就不在乎一些地位啊。

首节 上一节 90/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宫太监:从后宫开始权倾朝野!

下一篇: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