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15节

  从住进去那天开始,英莲每日都会到内院找静慧说话。

  英莲性子柔顺喜人,生得娇润可爱,很有些人缘,连蟠香寺住持修善师太,都对她另眼相看。

  妙玉因当日贾琮对静慧的轻薄之举,对他很是反感,但对他身边这漂亮小丫头却很有眼缘。

  英莲去了内院几次,妙玉也不拘着她,她自己每日只在房中念经读书,任由英莲进出去找静慧说话。

  静慧虽再想不起以前的事,有时也有些寡言,到底还有以前细密重情的性子。

  如此过去几天,娇润天真的英莲便和静慧相处的十分熟络,有时晚上也不回贾琮住的院子,就宿在静慧房里。

  这期间一个姓邢的姑娘经常到后院来,跟着妙玉读书写字。

  英莲听静慧说,那邢姑娘家里也租了寺里的房子,已经在这里住了许多年。

  当贾琮知道这位叫邢岫烟的姑娘,心中也是惊讶,感叹世上缘法神奇。

  不过姑苏本就是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黛玉、英莲、妙玉都是姑苏人,这里本就是红楼故事的起源。

  终于有一天,英莲将静慧带到了贾琮住的院子。

  那日贾琮在知客房的举动,让静慧记忆犹新,再见到贾琮不免有些紧张。

  不过贾琮并不会让她觉得可怕,甚至有些莫名的亲切,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却怎么也想不出缘由。

  蟠香寺的住持修善师太精通医理心术,贾琮听了她的建议,暂时不在静慧面前提起旧事。

  以免给静慧造成心神困扰,反而事半功倍,平日只以寻常心相处。

  即便如此,贾琮想起死去的芷芍,如今复生于眼前,他已心满意足,不管她对自己如何隔阂陌生,他都甘之若饴。

  自然一言一行小心在意,如此来往了数次,静慧也对贾琮完全放下了戒心。

  她也渐渐习惯,这个始终温和的贾公子,时常出现在她的身边。

第171章 踏雪生旧情

  蟠香寺,修善师太禅房。

  妙玉脸有忧色,说道:“师傅,就凭那人几句话,你就相信静慧是他以前的丫鬟?”

  修善师太回道:“那位贾公子一腔赤诚,谁都能看出他对静慧极好,静慧也确是他以前的丫鬟。”

  妙玉听了心中一凉,她知道师傅精通先天神数,智慧超群,心中没有定数,是不会说的这么肯定。

  “当初他来寺里的第二天,我就给神京牟尼院的师妹去信,请她代为查询,昨日已收到回信。

  信上说这位贾公子确为荣国府公子,还是雍州院试案首,以诗书双绝闻名神京,甚至在金陵也有偌大的名声。

  两年前他的贴身丫鬟芷芍,就是被歹人逼迫才跳河自尽,和静慧当年情形如出一辙,此事千真万确,断不会错的。”

  ”师傅,那他是要接静慧走吗?”

  “静慧本就是红尘中人,难道还能一生长伴青灯古佛,她尘缘深重,那贾公子才是她的归宿,自然是要跟他走的。”

  妙玉听了心中黯然。

  她出身姑苏官宦之家,自小多病,家里买了不少替身都不中用,到底亲自入了空门,在蟠香寺出家,这才好了。

  她自小孤清,常伴青灯古佛,那年师傅在离京途中救了静慧,才让她有了个同龄师妹,静慧秀美蕙质,被她引为知己。

  这两年朝夕相处,妙玉对静慧情义深重,如今听说她最终要被那姓贾的带走,心中很是难受,对贾琮不免多了一层厌恶。

  ……

  昨日金陵贾家老宅派人送来一份书信,贾琮看过才知是曲泓秀寄来。

  这些日子贾琮在金陵,乃至江南六州一府都闯出偌大的文名,早就传到金彩这些老宅家奴耳中。

  原本就知道这位神京来的琮三爷极有能为,却没想到能到如此出众的地步。

  且前几日金陵城内那些大事,听说有多半也是琮三爷做出的,当年老国公像他这个年纪时,也没听说这么了得的。

  如今金彩这些贾家留在金陵的老陈人,对这位琮三爷愈发的敬畏。

  如今三爷身上还担着官身,这神京来的书信,搞不好有重要的官场要事,金彩也不敢怠慢。

  就让家里的去问了三爷的大丫鬟五儿姑娘,才知道三爷眼下在姑苏蟠香寺。

  至于三爷为何老远跑去尼姑庵,听着虽有些稀罕,不过金彩也不敢打听,只选了精明的小厮去姑苏送信。

  曲泓秀信里倒是好消息,上次贾琮寄回来那些东瀛水玉瓶,被他用来推出一批精品香水。

  虽然曲泓秀已按贾琮信中要求,将用水玉瓶包装的香水,单价涨到了原先的四倍,却还是摆铺售卖便被抢购一空。

  这种外观精美的水玉香水,如今已风靡神京贵勋官宦富商的后宅,成了贵妇千金们手中稀罕之物。

  又问了他在金陵的境况,何时返京等琐事。

  字里行间,倒像是最后那些琐事,才是她写信的真正用意。

  只是贾琮在姑苏意外找到了芷芍,如今又不好带她回京,只能在江南再待上一些时间。

  他又写了一份给钱彬的书信,让小厮带回金陵,让钱彬帮忙收集采购东瀛水玉瓶。

  秀娘香铺的生意,刚开始只是他和曲泓秀,给那些孤儿找的一条生计,如今眼看着已成为气候。

  自古仕途凶险,福祸难料,将所有的前程和安危都基于此,不是明智的做法,而秀娘香铺将来可以化生出不少退路。

  ……

  这几年大周天气逐年酷寒,像姑苏这样的江南之地,入冬以来已下了五六场大雪,这是前十多年所没有的。

  一夜北风紧,贾琮一早起来,透过窗户望去,外面都是白晃晃一片,院子里井台边,地面上,都积了半掌多高的积雪。

  玄墓山最多的就是梅花,虽观梅最好的去处,是山北的落梅坡。

  但蟠香寺的周围也种了不少梅树,一眼望去,轻雪飞扬,风寒香蕊,玉树堆琼,别有风致。

  虽然如今只是在姑苏暂居,不过每日的练字功课还是没落下,等随意写了几张,便听到门外有踩雪之声。

  江南之地远比北方湿冷,北方的积雪呈雪粉状,而江南水乡之地,积雪都是凝冰半透,湿冷彻骨。

  透过窗户,那积满冰雪的小路上,贾琮看到静慧提着一个竹篮,宽大的佛衣在寒风中飘飘欲仙,衣袂飞卷,勒显出窈窕婀娜的身姿。

  贾琮看着她走进了小院,心中一喜,连忙开门迎了出去。

  自到了蟠香寺,英莲倒是如鱼得水,寺里从住持修善师太以下,都对她颇有好感,随她出入寺院内堂,昨晚她又宿在静慧房内。

  贾琮笑道:“你怎么来了,英莲呢?”

  “她还在睡呢,我平日习惯了早起,你抄的那卷《佛说五蕴皆空经》,我师傅很喜欢。

  昨儿有信善送了寺里一车竹炭,最近天气冷,师傅怕伱是没买够火炭,让我送来一些。”

  贾琮见竹篮里竹炭层层叠叠,整齐细密的叠放,像是事先都被静慧挑选过,而她拎着竹篮打的小手,已被寒风吹得通红。

  贾琮就想伸手去握她的手来煨暖,这事当初在东路院都是寻常做的,现在想想还是忍住了,不然吓跑了她可难哄回来。

  修善师太认定了静慧就是贾琮走失的丫鬟,也知道贾琮总会带她走,毕竟师徒一场,也希望她能得善果。

  最近常打发静慧过来送东西,既然针药无效,希望她与贾琮多些相处,能够回想起以前。

  贾琮把静慧让进屋里,又在火盆里加满竹炭,将房子哄得一片温热。

  想起当年在东路院,她也是每日早起,四处忙碌,服侍梳洗,虽然她已忘了一切,但当年早起的习惯却没变。

  望着竹篮里码放整齐的竹炭,想到那年在东路院,他们冬天只能烧熏人的柴炭取暖,每次她和王善保家的讨竹炭,都无奈的空手而归。

  想到这些贾琮心中激荡,以后再也不会,让她跟着自己过那样的日子。

  又看到静慧到书桌前看他早上刚写的字,似乎颇有兴致,嘴角含笑,轻声念了出来。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因为修善师太向神京去信,查问贾琮和芷芍的事情,如今蟠香寺里的人,都知贾琮词名卓绝,写了两首名动江南的好词。

  连带着常到寺里跟妙玉读书写字的邢岫烟,看到贾琮都是崇拜的目光,只有妙玉却说他轻薄无状,白白玷污了好词。

  她始终对贾琮要带走静慧有些介怀,虽然也意识到对方好像也没错,但一想到静慧不久要远离,心里总是愁绪难解,多半都会怨到那人身上。

第172章 余孽隐危机

  贾琮见她将一首词念完,眼中露出惊讶:“你以前可不认得字,如今真是大不一样了。”

  如今哪怕是普通人家的女儿,都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贾府虽然是大族,但府中丫鬟能识文断字的,也是凤毛麟角。

  像黛玉、妙玉、三春这等出身官宦贵勋之家的小姐,才会有机会念书。

  英莲从小被人拐卖,也是因缘巧合,在私塾门口听了两年,才能够识文断字,这都是极少的机缘。

  连宝玉的大丫鬟袭人这样的,都大字不识,以前芷芍也不例外,但如今却能将一首词读的抑扬顿挫。

  静慧神情迷惑:“我以前?”然后秀眉紧蹙,低头想了许久,又丝毫没有头绪。

  “这两年师姐每日教我读书写字,两年之前便一点都不记得了。”

  贾琮柔声说道:“想不起来就不要想,又没什么打紧的。”

  又拿出那对银花绞丝手镯,说道:“这副手镯是我当年送你的,上次让英莲给你,也没拿走。”

  见静慧望着这对手镯,只是愣愣出神,一句话也不说,眼神迷离,不知在想些什么。

  贾琮心中激荡,大着胆子牵过她的手,静慧像是一下子惊醒过来,下意识的要缩回手,贾琮手上一紧,便握住要溜走的如玉柔荑。

  将两只银花绞丝手镯套在她手腕上,才松开了手。

  静慧俏脸娇红,一双如水明眸望着贾琮,眼波之中的充满迷茫和慌张,却又舍不得躲闪贾琮的目光。

  江流无情,前尘已灭,但刻在心底深处,那些相濡以沫的眷恋,却永难消磨。

  直到贾琮想起往事,有些难以克制,想要再去亲近,又被她涨红了脸推开。

  ……

  静慧回到蟠香寺内堂时,妙玉看到她眸光水润,俏脸上有未消退的羞红,纤纤素腕上戴着一对银光灿灿的手镯。

  妙玉记得那对手镯,当初就是姓贾的让英莲送给静慧,结果他又当场轻薄,吓了静慧一跳,那手镯掉在地上,静慧也没捡回。

首节 上一节 115/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