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63节

  连忙细问杨宏斌详情,才知不仅荣国府大管家赖大、其子赖尚荣牵扯其中。

  荣国府中的吴新登、戴良、钱华等,连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夫妇都难逃干系。

  另外还牵扯到荣国一些家生老奴,共有十余人。

  这些人依仗贾家主子的权势,不仅在外横行不法,强买阴夺,聚敛财货,在内更是相互勾结,寄食侵吞贾家的资产。

  其实大理寺能审出这些阴私,也是出于偶然,那赖二入狱之后,原先态度强硬,不愿伏罪。

  因为贾珍做的不少丑事,都是赖二做的狗腿下手,他知道贾珍为了掩恶,必定不会对他袖手旁观,所以才心存侥幸。

  只是事涉宁国勋贵大案,三法司会审,众目睽睽之下,哪个也不敢怠慢,一个家奴拒不服罪,哪里就让他蒙混过关。

  三法司中有的是刑讯老手,如何是赖二这种人能应付得了的。

  一顿刑具伺候,又有意让他得知贾珍也已事发入狱,自身难保。

  赖二受不住酷刑,又知贾珍落网,再无侥幸,心防全破,不仅伏法认罪。

  心神颓迷之下,不小心泄漏口风,说出几件大理寺未知之事。

  结果被三法司的这些老手,抓出其中破绽,抄瓜延蔓,就这样牵连出西府赖大、吴新登等一干家生老奴。

  其实这些人世代在贾家为奴,不仅在外依仗贾家权势作恶。

  又各自在贾家占据管家、库管、采买、田庄、地租等要紧事务,每日见主子们坐享富贵奢靡,岂有不眼红的。

  再加上贾母、王夫人等一贯喜言善待家生老仆,以此收揽人心,靠着这些老仆掌控后宅家业。

  虽有王熙凤这样对下人泼辣苛刻的,但在贾母王夫人良善嘴脸的映衬下,人前背后也逃不开奴才们诟病贬低。

  在这种张弛无度的后宅风气之下,让这些占据要位的家生老奴,有机可乘,愈发肆无忌惮。

  他们阴私勾结,蚕食分润贾族资财,主子吃肉,他就敢抄干净锅底。

  表面在贾家为奴,背地里积累财富远超中富之家。

  且看赖大和赖二之家,能盖出半个大观园面积的‘破花院子’就可见一斑。

  且贾家老奴之间,多半知道对方底细,只将贾母王夫人等自认高明的主妇,欺瞒得死死,一味活在高乐富贵的迷梦中。

  ……

  贾政听了杨宏斌所言,气得脸色涨红,一时之间无法相信,这些平时貌似忠诚的家养老仆,竟能如此奸恶。

  突然听到后面传来话音:“老爷,此次宁国之事由三法司各位大人会审,查证之事绝不会有错!

  如秀娘香铺一案,便有赖二和赖尚荣在其中帮凶作恶。

  珍大哥父子罪衍深重,遭此除爵之祸,和这些刁奴挑唆助恶也脱不了关系。

  宁国之祸,荣国前车之鉴!

  如今三法司既已查实证,老爷万不可心慈,趁此时机,将这些刁奴一网成擒,除了荣国积年隐祸,以保家门无虞!”

  贾琮安顿好尤氏可卿等女眷,回来时正好听到杨宏斌的部分话语。

  他在贾府多年,冷眼旁观之下,可不像贾母王夫人那样耳目蒙蔽,日常细节之中,多少就能看出这些老奴的猫腻。

  老奴刁恶他更是感受颇深,当年的王善保家的,不仅在东路院苛待自己,还能逼得芷芍自尽。

  还有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当初不就是她搬弄是非,让自己和芷芍难以入府,还被自己狠狠整治了一顿。

  所以贾琮对这些刁钻老奴,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不要说他了,即便探春黛玉这样心思敏锐的,只怕对这些老奴的阴私行径,多少也有察觉。

  比如探春曾掌掴王善保家的;黛玉对周瑞家的送宫花的势利举动,出言昭然若揭。

  其他银货贪弊之举,只是不得其证罢了,再说闺阁姑娘,也不宜插手家事。

  贾政心中素来器重贾琮,更不用说,贾琮之言,句句在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家门之祸,起于萧墙!

  贾政愤然道:“琮儿所言有理,我这就回去禀明老太太,将这些刁奴拿下法办!”

  贾琮听了心中暗道,这些刁奴不就是老太太姑息纵容出来的,要是禀明了贾母,这事多半就生出枝节。

  但对贾政却不能这般说辞,便劝道:“老爷,这些人本就是家中奴才的主事,府上奴才多半都是受他们指派。

  他们在府中耳目众多,如先回禀到老太太那里,只怕他们就得了消息。

  到时候其中有人,拼死逃遁躲罪,传了出去,只怕有损家中声誉……。”

  贾政听到贾琮最后那句,有损家中声誉,心中不禁一跳。

  他和贾琮毕竟相处多年,自然听出他这是话中有话,只是北静王、杨宏斌等人在场,贾琮不好明言罢了。

  别人不说,这赖大是赖嬷嬷的长子,而赖嬷嬷是老太太的陪房,老太太一向视之为家人。

  要想拿赖大,只怕老太太这关便不好过。

  可如今三法司从宁国赖二身上牵扯出赖大等人,这些人已隐约与宁国之祸关联。

  荣国府如果不果断拿问,摆出姿态,如何去堵三法司悠悠之口,只怕之后还会传出荣国包庇家奴,阴庇宁国之罪的话头。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到时候就是给荣国府肇祸了。

  贾政虽为人迂直了些,但多少还是有些思量,毕竟当了多年荣国家主,见多了官场世故。

  经过贾琮提示,如何联想不到其中的隐患。

  问道:“琮儿可有什么妥当的法子?”

第244章 荣国难逃咎(恭贺新春)

  荣国府。

  赖大刚到四十的年纪,靠着母亲和老太太的亲近关系,已做了十多年的荣国府大管家。

  他兄弟赖二,也靠着老太太的辈分和威势,坐上宁国府大管家的位置。

  虽然刚开始,东府的珍大爷对此有些微词,不过老太太的辈分摆在那里,珍大爷也要听老太太的。

  宁荣两府之中最体面、最有权势的的奴才,非他们赖家莫属。

  两府之中晚辈子弟,如贾蔷之类,见了赖大都要尊称一句赖爷爷。

  赖家靠着宁荣贾家的权势底蕴,这些年搜刮积累了巨额财富。

  还在宁荣街附近的春和坊,修建了豪阔不俗的赖府。

  赖家兄弟打理宁荣两府,心怀私欲,刮削卡拿,两府一应家事,表面章法有度,其实诸多纰漏。

  而到了自家时,两兄弟却把赖府里外打理得滴水不漏,比他们亲管的宁荣两府,还要规整严密。

  蚕食主家,自肥其身。

  两府中人,倒也不是无人看出其中奥秘。

  如王熙凤这样精明老辣,精通管家之术的人物,多少就看出其中根底。

  赖嬷嬷请贾母到她的破花园子里做客,王熙凤就曾冷言,上门可以,礼是没有的,其中不屑何其明显。

  意思不外乎你赖家那些家底,不过从贾家刮蹭而来,贾家人上门还给你送礼,这个脸丢不起。

  满府的贾家晚辈子弟,赖大也就对眼前这人有些忌惮。

  因为这位琮三爷对自己,不像其他那些贾家子弟那样,礼数周到,而是从来不假辞色。

  那种不冷不热,不卑不亢的做派,让赖大心里总有些不舒服。

  不过赖大却从不敢露出半点不满,能在荣国府管家位置上稳坐十多年,他自然不是个傻瓜。

  这位琮三爷可和琏二爷、宝二爷这些贾门子弟完全不同。

  本来只是个被生父厌弃,几不能活的庶子,却硬生生靠着科举中试,十几岁就有了官身。

  听说还能三天两头进宫面圣,连皇帝都器重的人物。

  还是个有名的大才子,这几年做得那些事,显露的那些手段能为,让赖大知道这不是个好惹的主子。

  所以赖大对贾琮一向是敬而远之,不接近,不得罪。

  可今天却让赖大有些意外,贾琮突然来找他,而且带来了二老爷的吩咐。

  说东府那边奉旨查抄,东府的一众家仆因涉及罪责,目前都已被锦衣卫拘禁。

  这事赖大自然是知道的,他兄弟前几日不是被大理寺拿问,其余的家仆只怕也被牵连到了。

  如今二老爷让他带西府的人过去帮忙打理善后,本来听起来也算寻常。

  只是让他带过去的人,听着有些古怪,竟都是吴新登、戴良、钱华这等管事之人。

  赖大脸上带着笑,贾琮今日不同往日,他也不敢轻易得罪,问道:

  “三爷,东府眼下被查抄,需要打理善后,我带些精明的小厮就行了,怎么还要过去这么些人?”

  贾琮听了他这话,脸就拉了下来:“这是二老爷吩咐下来的,东府那边家业大,几个小厮能顶什么用。

  赖管家如今好大的脸面,看来二老爷的话不算话,还指使不了你。

  不如我去回禀了老太太,看老祖宗能不能指使得动伱!”

  赖大一听这话就变了脸色,府上其他爷们见了他,哪个不给他赖大几分脸面,什么事都是有商有量。

  唯独这琮三爷是个冷口冷心的,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自己只是稍微多问了一句,他就马上翻脸不认人。

  要这样告到老太太那里,事情就闹大了。

  二老爷平时虽然不怎么管事,可却是荣府名义上的家主。

  老太太平日不待见大老爷,对二老爷可是疼爱的很,要是觉得自己驳了二老爷的面子。

  老太太怪罪下来,自己可是吃罪不起。

  不过是带人过去料理,也不算什么大事,也没必要闹出事来。

  连忙赔笑道:“三爷瞧你这话说的,这点小事哪用惊动老太太,刚才赖大多嘴了,我这就去叫人。”

  贾琮皱着眉头,说道:“我在这里等着,你召齐了人,马上跟我去东府,不要让二老爷等久了。”

  赖大见贾琮一脸的不耐烦,似乎连正眼都懒得看自己,虽然心中不快,但原先仅有的一点疑虑也消散了。

  ……

首节 上一节 16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