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6节

  这也不奇怪,今天这位得胜还朝的少年将军,便是青山学院骄子,这些来一观盛况的学子,说不定就是贾琮的学兄学弟之流。

  而且青山书院里刚传出消息,贾琮虽然还只是举人,还未取得进士功名。

  但清元集大捷的消息传来,书院山长赵崇礼便决议,将贾琮的名字提前录进棂星阁。

  青山书院棂星阁乃文气荟萃之地,只有进士及第者才有录名荣耀,照理贾琮还只是举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但山长赵崇礼的决定,却得到书院所有教谕和学子的赞同,为国诛战拓疆的战功,足以胜过进士及第的荣耀。

  连街道两边的花楼妓馆,都比往日多了二成客人,因花楼妓馆必不是寻常平房,都有二三层阳台挑阁,看景儿视野极佳。

  而街上的小贩货郎一下子也多了起来,趁着人流熙攘,多笼络些生意糊口。

  不管是青衫学子,还是商贾土民,或是贩夫走卒,甚至是红袖招展的烟花魁艳。

  人人都想亲眼见识一下,这立下惊世之功的奇异少年,到底是何等气象。

  人群中还有不少平民家的姑娘小媳妇,以及头戴帷帽或坐马车的小富女眷,她们也是找了各种理由,出来看这场稀罕。

  因为神京人都盛传,这位荣国贵戚公子,斩灭千军的少年郎,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容颜绝世,俊美无双……。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哪家女子青春年少,不思春闺幽情,不慕才情俊好。

  以往国公府门第深沉,寻常民间凡女,自是难见无双风采,如今这人得胜领军夸街,自然要瞧瞧久负盛名的如玉品貌。

  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卓绝不凡,见之难忘。

第309章 问嗣乾阳宫

  辰时一刻刚过,显德门外。

  一队威武雄壮的骑队,出现在远方地平线上。

  骑队阵型齐整,马上骑士都身背火枪,腰佩雁翎刀,即使在策马急奔中,丝毫不见紊乱。

  带着一股凛然生威的锐气。

  蹄声犹如沉闷的春雷,如同摧心的战鼓,震撼着大地。

  显德门外五里处,五百名五军营礼仪精骑,早已经静静等候,迎接贾琮等辽东兵将回京。

  圣驾圣旨出城五里迎侯战胜之军,其中有严慎的礼矩,出城五里便是五里,多半里都不行。

  率领五百礼仪精骑的是五军营参将林振,也算是一名军中老人,不过他是从卫所选拔入五军营,并没戍边将兵经历……。

  此刻见远方那支骑队整队奔驰,马速不急不缓,气度俨然,数百骑兵竟跑出千军万马般的气势。

  林振脸色不由一变,他在军伍多年,自然是个识货的,心中不禁赞叹,经过女真之战磨砺的强军,果然不同凡响。

  待到那数百骑队奔到近前,林振见为首一名少年,骑了匹神骏异常的黑马,容颜如玉,肩削背挺,气度英武沉凝。

  他心中便立刻明白过来,这少年就是名震辽东的荣国贾家子……。

  ……

  显德门宽大的城门洞,极好的回声效果,将本就如云沉凝的马蹄声,恢弘得如同种罄轰雷一般。

  巨大的声浪波涛般席卷而出,一下子便吸引了显德们附近熙攘的人群。

  祈年府的上百衙役,早被通知今日在显德门有大批骑队入城,已经事先疏导人群,给入城骑队让出通道。

  五百名礼仪精骑头前拱卫,后面跟着五百名换防的火器骑兵,最后面还跟着十多里大车,里面是伤兵和行装。

  这五百名火器兵跟随贾琮转战千里,经女真之战血火磨炼,个个气息刚屹,颔首挺胸,散发着勇悍之威。

  两军合兵足千军之数,浩浩荡荡如浪涌一般,出显德门入神京城!

  蹄声嚣然,军容如山,吸引了显德门附近,早就翘首以往的人群。

  人群之中不时发出或惊讶、或兴奋的赞叹声,毕竟神京城内,很少出现如此大规模兵马军阵。

  只有人群中少数颇有见识的人,能揣摩出来其中奥秘,这是圣上特地引军夸功,以示本朝勇武不下前朝。

  五百五军礼仪精骑,身上的凤翅鎏金盔和鱼鳞错金细甲,在朝阳下辉映出耀眼的金光,恍如天将神兵降临。

  但是,这些礼仪精骑再耀眼威武的光华,也无法掩盖被拱卫在队伍之前,少年一骑当先,玉立风姿无双。

  虽然已入夏,但贾琮麾下五百火器兵,依旧甲胄齐全,作为主将自然不好轻忽。

  昨天到了五十里外的军驿,贾琮沐浴净发,洗去一身烟尘,连发髻还是艾丽帮着打理的。

  换了沉重铁盔甲胄,只穿一身月白薄绵布袍,外面披挂那件青犀甲,一派清简洒脱。

  虽是沙场血战,归来依旧少年,不改轩朗从容。

  辰时阳光照耀下,俊美无俦如昔,辽北风霜数月,让他略有些清瘦,却没留下粗粝之气,一身清卷不改。

  只有那把刀型流畅凝重,斜斜插在马鞍上的弯刀,才透出浓浓的英武凌戾之气。

  即使在千人的骑队之中,贾琮的身影依然璀璨夺目,非常容易就被人捕捉到,有些太扎眼了。

  酒楼二楼之上,一帮青山书院学子望着煌煌入城的骑队,眼中不无向往羡慕之情,不是羡慕那些大头骑兵,而是那位少年。

  “哈哈,你们看中间那人就是贾玉章,他可是我丙文馆的同窗,恩科他高中解元,可惜我只能位居榜尾。”

  “陈兄,你就知足吧,我还落榜了,今年还要再搏一次……。”

  “谁言书生只能纸上谈兵,贾玉章与我们一样,经书义理出身,不也一样能投笔从戎,沙场搏功,我辈心向往之……。”

  那些看热闹的走卒市民,却没读书人怎么多念头,只觉大军入城这等威武,算是开了大眼了,回去还能与人吹嘘一番。

  人群那些胆大的女子,或布衣裙钗翘头眺望,或揭开帷帽纱帘寻觅,或透过马车隔窗凝望。

  那千军之中众星捧月般的少年,原来真是传说的那样,生得如此卓绝得意……。

  ……

  贾琮的注意力突然被左侧高楼上一阵贾公子、贾将军的娇声呼喊吸引。

  虽然赶来看他稀罕的女子不少,但一般不会怎么大胆,也只有妓馆里的魁娘,才会如此泼辣大胆。

  当贾琮看到那临街华丽绚烂的二楼上,五六个宫装艳丽的女子,挥舞五彩缤纷丝帕向他呐喊,脸上也有些尴尬。

  “哼,我说你不许乱看,我娘说这些女子不正经!”

  骑马伴在贾琮身边的艾丽,神情颇有些不满的说道。

  “只是看看又不打紧。”

  “那也不行,这些女子有我好看吗!”

  艾丽说着还赌气一眼掀开了帷帽纱帘,一双明眸中颇有询问之色。

  在辽东边镇,异族之民来往频繁,并不觉得什么。

  但自从离开辽东,越是往南走,艾丽发现自己与中原女子颇有不同,不知从那里找了顶帷帽戴上,贾琮劝了几次她也不摘下。

  这几日艾丽的心情都有些不好,贾琮见她刚才说得有些古怪,也不好打趣,忍住笑说道:“我不看就是,以后就看伱。”

  整队人马路过春和街时,刘平早就等候在那里,贾琮一月前就来信,让刘平提前安排好艾丽母亲落脚的院子。

  贾琮和艾丽交代了几句,约好见面时间,也不好多说,就让刘平接了艾丽母女去安置

  ……

  走过北校场,早有宫中内侍在此等候,引领他们入宫面圣,大胜之役,君王面见军功之臣,也是惯例礼仪。

  而那五百名礼仪精骑和五百名换防火器兵,自由参将林振带回五军大营。

  走在宽阔宏伟的宫城之中,贾琮早就已轻车熟路。

  刘永正和邓辉虽是边关悍将,刀光血海都是寻常,却是第一次身入宫禁,不免有些战栗紧张。

  ……

  乾阳宫。

  贾琮再一次见到嘉昭帝,发现他两鬓似乎多了一些斑白。

  对于贾琮这几位辽东女真之战的有功将领,嘉昭帝还是示以充分的嘉许和赞誉。

  让从未得窥天颜的刘永正和邓辉有些感激涕零。

  到了最后,嘉昭帝又说道:“诸位爱卿忠勇为国,扫平女真,立下功勋,待献俘之礼后,朕各有封赏!”

  等到内侍带着刘永正和邓辉退下,贾琮却被独自留在了乾阳宫。

  刘永正和邓辉走时,望向贾琮的目光颇有些艳羡,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圣上独独就留下了贾琮。

  不过想想也正常,贾琮出身荣国贾家,这出身不知比他们高了多少,而且时人都知圣上对贾琮一贯器重优容。

  此一役后,这少年必然越发炙手可热,自己等人能和他同役立功也算缘发,更不用说两人都受了贾琮的恩惠。

  ……

  嘉昭帝望了贾琮一眼,见他去了半年辽东,脸上颇有风霜之气,人也黑瘦了不少,目光也多了一丝温和。

  “朕没想到你文采出众,于兵事上也有这等天赋,也怪不得被人青睐……。”

  嘉昭帝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似乎没想好怎么说下去,让贾琮心中微微奇怪。

  “朕说过,贵勋之子,不堕勇武之气,你真做到了,还在辽东立下大功,朕没看错人!”

  贾琮连忙回道:“臣只是借助了火器之威,再加上有一些运气罢了,不敢当圣上过誉。”

  “朕仔细看过战报,你也不用过谦,如果你没有缜密之思,没有决断之勇,仅靠运气,绝不能有此大胜!

  当初你在鸦符关一战,立下首功,朝中旧勋曾提你有册勋之荣。

  但朕却觉得鸦符关一战,并未鼎定,不宜过封,不然以你初战之将,骤然授予贵勋,辽东旧人只怕会心有不平,难成众志。

  朝中有人觉得朕过于惜爵寡恩……。”

  嘉昭帝说道最后,话语中透着一股冷意,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觉察的寂寥。

  “你以为如何?”

  贾琮听到嘉昭帝突然由此一问,心中微微一跳,略微思索,便说道:

  “圣上乃天下之主,思虑之事,决断之机,不在一人一事,而在于全局大势。

  在天下煌煌大势之前,个人胜败荣辱不值一提。

  臣虽年未舞象,也不敢妄念个人私欲小恩,而扰圣上筹谋万里之圣明。”

首节 上一节 21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