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30节

  通州、德州都是毗邻神京,京中不少勋贵的爵产都在那两个地方,所以贾效才会有此一问。

  贾琮笑道:“通州、德州的田庄良田,早些年就分封的差不多了,我是轮不到了。”

  贾效见贾琮一脸轻松的笑容,觉得自己猜到了什么,忍不住喜道:“难道竟是在江南金陵这些地方,那个地方可是富得很!”

  同来的这些贾门子弟,听说贾琮的爵产,竟然被封到江南等富庶之地,都是心中大喜。

  那江南金陵之地,不仅富庶天下,还是一等一的花花世界,还有这些爵产可以吃拿,真是好日子要临头啦!

  贾琮看着贾效等人的嘴脸,说道:“这两处农庄在辽东关外,靠近盘陀城。”

  贾效正想着去江南帮贾琮管理爵产,在那等富贵花花世界中,用不了几年就能积攒出一份家业,

  一听贾琮这话,贾效就楞住了:“什么……,农庄在辽东关外,竟如此遥远,盘陀城又是个地界?”

  贾琮看着贾效等人,一脸和煦的笑道:“琮便是在辽东立功才被封爵,辽东可是个不错的地方。

  只不过那地方一年有半年是冬天,呵气成冰,比神京冷了许多罢了,盘陀城是女真大城,当初便是我领兵亲自攻占。

  女真人曾在那里杀了无数老弱,曾经积尸成山,那个地方离神京其实也不算太远,坐马车两个月就到了。

  那地方人烟不多,偶有会有辽寇抢掠,不过如今我大周数万兵马已进驻戍卫,日常小心些就不会轻易丧命。

  效老爷要是愿意带着族中子弟,去两处农庄打理,琮当真是求之不得,可以即刻送你们启程。

  一应路资都由我来负担,不过琮有一要求,你们打理这两处农庄,每年需上交五千两爵产利银。

  这亲兄弟还要明算账,这话我可是要说在前头……。”

  贾母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贾效等子弟,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两年她见够了贾琮那些稀奇古怪的手段。

  凡是那些想算计他的事,就从没见过他吃亏,只见过算计他的人倒霉。

  就效哥儿这脑子,还想占这孽障的便宜,就等着给他作践吧。

  一旁的鸳鸯脸涨得通红,一双大眼看着贾琮,强忍着才不会笑出来。

  只听得贾母说道:“我也乏了,鸳鸯你扶我进去歇着。”

  鸳鸯笑眯眯应道:“好的,老太太。”

  贾琮一番话,听得贾效等人脸色变得极度难看。

  那地方马车要走两个月,一年有半年是冬天,还死过很多人,还有辽寇抢劫,难道我们是过去充军吗?

  还有,一千石全须全尾才五千两,你让我们全交出去,我们自己吃什么……。

  贾琮又问道:效老爷,我本准备买十几户农户,过去侍弄农庄,如果你们愿意过去,我就可以少买几户了。”

  贾效:“……。”

  “琮哥儿,这是件大事,不可草率啊,我看还是从长计议,等我们回去再合计合计……。”

第325章 仕途点迷津

  贾琮刚出了荣庆堂,便遇到了管家林之孝。

  林之孝说道:“三爷,你说的官媒我已请来了,三爷吩咐的事已和来人说清楚。

  她说孙家违信约在先,贾家可退亲,且不占罪衍,只要贾家写好退亲文书,其实事项都由官媒办理。”

  贾琮说道:“国朝民律,议亲一方违信,需缴纳嫁资处罚,官府与苦主各占一半,用这笔钱去城外施粥,为二姐姐积福。”

  林之孝一听这话,脸色有些古怪,那姓孙的遇上三爷,也算倒霉到家了。

  被三爷当堂臭骂,轰出贾府,一半聘礼都让三爷拿去施粥,这都够开几个月粥铺了。

  不过这姓孙的也是活该,让三爷发现他烟花浪荡之行,三爷最爱惜二姑娘,怎么可能不整治他。

  连忙说道:“三爷放心,我马上去办。”

  贾琮望着身后空荡荡的荣庆堂,想起自从自己被封爵以来,在这里发生了多少龌龊之事。

  先是贾母想用尤氏和贾蓉给伯爵府加塞,后面又想通过分派家奴辖制伯爵府,今天贾效等族亲那副觊觎爵产的嘴脸。

  狭私揽权,勾心斗角,嫉妒贪婪,不一而足,这就是世传数代的诗礼簪缨之族。

  好在这些麻烦,自己都一一应对过去,接下去应该可以耳根清静一段时间。

  ……

  其实内务府在移交爵产之前,给出过一些选择。

  他如果觉得辽东的田庄过于荒僻,也可选择离神京有些距离,却没有辽东如此遥远的几处农庄。

  但是田庄的面积却远小于辽东田庄,所以最后贾琮还是把爵产农庄选在了辽东。

  如今关外女真势力消亡,那里是大周的新开发的领地,他作为女真之战首勋之臣,内务府可让他圈占土地最肥沃的田庄。

  他可是知道后世之时,关外的黑土地是最宝贵的土壤,其丰产之力甲于天下,以至于那里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他怎么会错过这样可以抢占先机的机缘,甚至以后手中有了资材,他还要加大对辽东黑土的收购。

  至于这两处遥远的农庄吓跑了贾效等觊觎之辈,只是一种附加的意外收获。

  这些只知道贪图享乐,阴私狭隘的贾家子弟,如何能意识到其中宝贵的机缘。

  而且,在贾效等人的眼中,一千石的爵产,一年四五千两银子进项,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巨资。

  可在贾琮的眼里却是寻常,当年他为了给盛夏的秀娘香铺带来清凉,鼓捣出来的制冰之法。

  光在神京及附近地区,每年一夏,就能给他带来数千两收益,几乎可以和爵产收益持平。

  更不用说鑫春号给他带来的巨额财富……。

  后续他还会把一些制造工艺简单的物件,如牙刷、牙膏、香皂等东西鼓捣出来,以后当然还有其他今世未有之物……。

  然后通过鑫春号大量制造,分价销售,成为大众可用之物,这些东西产生的利银,绝不会低于鑫春号的香水。

  他曾对皇帝许诺在三年之内,让鑫春号年利银达五十万的承诺,可能会提前半年实现。

  当然一切实现的进度,他会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很多时候,庞大的银钱可让你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

  ……

  洛苍山,柳宅。

  自从辽东返回之后,面圣、献俘、封爵、改府等事纷至沓来,他还要忙着搅黄迎春的婚事……。

  等这些事情都忙完了,他才真正有了空闲的时间。

  远行半年才归,去洛苍山拜见恩师柳静庵,是必须的师道礼数。

  一进入柳宅,便看到师母崔氏等在那里。

  崔氏看到贾琮照旧是一顿稀罕,封不封爵倒是其次,只是老夫人脸上颇有些心疼,只说他黑了瘦了。

  书房之中,半年没见到的柳静庵,似乎有肉眼可见的几分苍老,好在精神依然矍铄,双目神光不减。

  柳静庵看着自己这位少年弟子,脸有微笑,神色之中颇为满意。

  说道:“本来以为,你跟着顾大人巡查九边,不过是增长见闻,没想到伱竟闹出这么大动静,更没想到你于兵事有这等天资。”

  贾琮回道:“学生也是恰逢其会,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

  柳静庵沉吟道:“更让为师没想到,太上皇正好在这个关口,通过太上皇后给你赐礼……。”

  其实贾琮事后多次回想此事,如今他大概也明白,柳师会这样说的原因,不外乎是圣上加恩,是各种原因交融作用。

  柳静庵说道:“如今大周处于治平盛世,九边与东南海疆,虽有隐癣之患,却极少有大的战事。

  你此次能立下如此功勋,也算很难得的机缘了,此番之后再想立下如此大功,却有些难了。”

  贾琮微叹道:“先生,国无战事,武将闲散,那才是好事呢,辽东一战,千里流血,人命枕籍,实在比不得西窗读书有趣。”

  柳静庵道:“你可知当初太祖,为何封史尚书令为世袭罔替保龄侯,而封贾家宁荣为降等承袭国公。”

  贾琮微微思索:“学生愚见,当初为立国之初,武将功高,文臣治平,因此贾家的爵位高于史家。

  但一旦立国已定,便需平衡武将势大,以免紊乱社稷。

  治平盛世,需重用文臣,以无兵之文臣制将兵之武将。

  史家尚书令位同一品,文臣协理之人,治世纲要之臣。

  所以史家保龄侯爵位可世袭罔替,但宁荣武勋国公却不可,此乃立国之初,文武平衡之法。”

  柳静庵满意的点了头头,自己这个弟子不过才十四岁,对朝局平衡之术,有这样透彻见地,算是十分难得了。

  “你已经是二元登科,书词之名播于天下,乡试时又写出四言宏文,可以算是天生的文臣种子。

  给圣上上过火器建营方略、格物治学之法、辽东治平政策,这些都是文臣治盛之事,圣上必定印象深刻。

  如今四疆平稳,削平女真之后,只怕再无大的战事,此事圣上心中必定深知。

  所以,圣上为你加世袭罔替之恩,并不单单为了向太上皇夸功,也并不是想让你再建战功,用你文臣之才的心思只怕是更多。

  当初你被点恩科解元,翰林院正葛宏正曾举荐你入翰林典籍,但圣上言:勋贵之子当养勇武之气。

  那是圣上忌讳你的出身和文才,会被朝臣助澜,将来生出文武双利,尾大不掉权臣之势。

  但自你在辽东建功,圣上再生惜才之念,于是借宗人府之手,施改易世子之策,引荣国贾家断然决绝,此为断你出身根源之利。

  而你上表辞世子位,拒绝承嗣入宁国之脉,便是向陛下表明心迹,此一时而彼一时!

  陛下圣心独裁、谋略深沉,而你能见招拆招,不落窠臼,但却合乎天心。”

  ……

  贾琮听了这番话,目光渐渐沉凝,他虽然思虑不浅,但毕竟没有柳静庵宦海沉浮一生,所累积出来通透和睿智。

  柳静庵这一番话,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

  柳静庵微微一笑,似乎神情中带着一丝自嘲:“我原想以你的文思,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可以安稳一生。

  可是你这人气运有些不俗,想要一生平稳只怕是有些难了。”

  说到这里,柳静庵突然语气有些郑重:“既然你已踏入官场,因果纠缠,难以轻易脱身,就当审时度势,避恶保身!

  你可知这次圣上册封伯爵,加授从三品散勋,为何你的五品实职却没晋升?”

  贾琮心中有些明悟,说道:“因为以学生目前的情形,实职做到五品,已到顶点,升无可升!”

  虽贾琮这次封威远伯,还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属从三品散勋。

首节 上一节 23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