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46节

  刑架上的人抬起头望着杨宏斌,似乎对威远伯这个称呼有些陌生。

  当初他逃到了辽东,在鸦符关落脚安定,又雇了镇上最出色的女刀客艾丽做保镖,本想等风头过去几年,再想法了结留在金陵的手尾。

  没想到在鸦符关遇到那奇怪的年轻人,并且对自己在金陵的根底,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落了网。

  他被关入鸦符关兵务衙门大牢,对方安排了严密的守卫,自己在辽东又是人地生疏,绝无半点逃脱的可能。

  后来他从牢头那里听到了些话,因当时大周正和女真处于战事胶着状态,一时无人顾及到他。

  他在鸦符关兵务衙门大牢,被整整关押了两个月,那个抓捕自己的少年,自从将自己锁进牢房,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直到六月才有人过来押解自己,还听说朝廷在关外大败了女真人。

  他一直在路上走了半个月,才知道自己不是被押回金陵,而是押解到神京,这让他心中十分忐忑惧怕。

  他刚入大理寺大狱,这里的官吏花了几天时间问询,他只是交代了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想要搪塞蒙混过去。

  金陵那边要命的事情他半点不敢透露,因为他在金陵留下了要命的罩门,让他不得不投鼠忌器。

  即便大理寺开始对他用刑,他还是咬牙挺了过去。

  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大理寺的官儿似乎也不急,每日抽自己几十鞭子就停下,让自己缓过劲头,第二天继续折腾。

  他在外面行走多年,多少还是有些见识,他清楚眼下的鞭刑只是开胃小菜,远不是真正可怕的大刑。

  只要上了大刑,招和不招就在生死之间。

  但大理寺的人似乎胸有成竹,并不太着急,像是在等候着什么,不想轻易弄死自己。

  周素卿知道刚进来这位官员姓杨,是自己案子的主事之人,自己被押入大牢快十天,他来过几次,每次都没怎么说话。

  在辽东抓了自己的年轻人,在他口中竟然是什么威远伯,那人这么年轻居然是个伯爷……。

  ……

  杨宏斌冷冷说道:“周素卿,你走南闯北,多少也有些见识,讯问了你这么多天,都不肯吐实,你自知罪责必死,妄想就此蒙混过关。

  不过本官也没闲着,趁这个时间去金陵办了一件事,我在金陵六合找到了一名叫春莲的女子,还有一个刚满周岁的男孩。”

  杨宏斌阴森森笑道:“你姓周的还是挺有福气的,那孩子长得壮实,生娘奶水也足,应该很容易养大……。”

  周素卿一听这话,脸色大变,心底一股寒气直冲天灵,血迹斑斑的身子在刑架上不自禁的扭动,似乎想要挣脱出去。

  ……

  周素卿知道自己落网,绝对没有好下场。

  金陵龙潭港东瀛浪人作乱,他脱不了关系;勾结金陵高官,销赃大批抢掠洋货,他参与极深。

  不管哪一桩,他都难逃一死。

  当年他只是姑苏甄家的家奴,元宵之夜弄丢了自己小姐,怕惹上官司才逃去东瀛谋生。

  半生颠沛流离,好不容易积攒下一份家当,娶了一房妻室,却数年并无所出。

  后来他看上金陵杏绣楼的歌伎春莲,赎了春莲纳为外室,这事情知道的人极少。

  没想到自己和春莲欢,好数月,她便怀上身孕。

  那个孩子是他唯一的骨血,居然还是一个男孩,那就是他霍家唯一的血脉。

  当初他逃离金陵时,春莲已身怀六甲,分娩在即,实在无法带她带走。

  那就是他留在金陵最大的罩门和把柄。

  他背后那人神通广大,自己逃走后,此人必定四处打探,必定能打听出这件秘事。

  当时,他急于逃命,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而且他也料定,只要他下落不明,金陵那些人就会心有顾忌,就算发现他的女人和孩子,也会觉得奇货可居,不会轻易加害。

  他本来想着事情过去几年,彻底平息下来,他就会想尽办法,带着她们母子逃去外海。

  就是因为这点,他自入大理寺大狱,虽然一再受到鞭挞逼供,却咬紧牙关不敢吐实。

  他没想到事情居然到了这个地步,这大理寺的官儿不知如何得知此事,听他的口气,春莲和孩子必定落在了他的手中。

  ……

  杨宏斌朝门外挥了挥手,一个看守女囚的囚婆,带着一个女人和孩子进了刑室。

  那女人模样标致,风韵动人,手中还抱着个孩子,白白胖胖很是可爱。

  那女人进了刑室神情恐惧,看了刑架上血迹斑斑的周素卿,一时竟认不出来。

  可是周素卿却一眼认出了他,喊道:“春莲!”

  那女人这才反应过,大声惊呼:“老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杨宏斌对那囚婆挥了挥手,那对母子就被拉出了囚室。

  阴沉沉的声音响起:“你已看到你的女人和孩子,我大老远从金陵把他们带来,我想干什么你很清楚。

  有了他们母子,我也懒得再动大刑了……!”

  此时周素卿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他再没想到,堂堂大理寺的官员,手段也如此刻毒下作。

  “大人饶命啊,只要你放过他们母子,我什么都招了,绝不会有半句虚言……。”

  杨宏斌听了这话,暗暗松了一口气,其实谁都不知道,关于金陵水监司大案,周素卿到底知道多少内幕。

  他也非常清楚,只要在大刑之下,周素卿多半也会招供,但是屈打成招,或受刑不过胡乱攀咬,这样的情况他见过太多了。

  金陵水监司千户邹怀义伏法,如果他背后还有主使内幕,那此人必定位高权重,非同小可,金陵是大周陪都,牵连之下必定极广。

  当初贾琮在金陵屡出奇谋,可是一旦邹怀义伏法,贾琮便及时抽身而退,正是基于这样的顾虑。

  杨宏斌和贾琮在金陵曾经共历风险,心中也是深以为然。

  如今大理寺卿亲自点名,让他主事周素卿之案,等于让他坐在一个危险的火药堆上。

  一旦周素卿在重刑之下,所吐有不实不尽之处,触发金陵官场甚至江南六州一府动荡,他杨宏斌就要成为此事生祭之物,死无葬身之地。

  杨宏斌精通刑讯,自然清楚大刑逼供,是刑讯中最简陋的办法。

  重刑逼供可行,但是面对如此大案,却不是最稳妥的办法。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周素卿押解到京,中车司神京档头收到信息,很快就送来一个重要的消息。

  中车司的一名干员,和水监司大案深有关联,因此得知其中一些秘闻,那周素卿在金陵留有重要的家眷,可引为所用!

  杨宏斌根据中车司提供的线索,派出大理寺干吏,秘密前往金陵,没花太多功夫,就找到了这对母子。

  周素卿入狱之后,杨宏斌一直没有动用大刑,就是在拖延时间,给周素卿积累心理压力,等待这对母子找到,他便能一击而中!

  因为,即便是钢筋铁骨,城府奸恶险要之人,面对自己唯一的血脉子嗣,都会放弃所有的侥幸,都会不得不屈服。

  周素卿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下,他的供词才会最大限度的万无一失。

  杨宏斌面临的风险,也会最大程度降到最低……。

  ……

  当晚,大理寺刑房的烛火亮了一夜,杨宏斌叫来大夫,给周素卿稍微处理了一下伤口。

  便让所有的狱卒退出了刑房,只留下自己和一名作书记的大理刑录官。

  整间刑房安静得有些渗人,只有隔壁的房间会时常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声。

  对周素卿来说,这是世上最催心裂肺的声音……。

  当晚,刑录官根据周素卿的招供,撰写十多页笔录,每写完一页,他都会满头大汗……。

  杨宏斌听了周素卿的招供,大惊失色。

  他又针对其中内容,向周素卿反复盘问校对,直到确认无误。

  一直到东边天空发白,杨宏斌将修改校对的供状,交给刑录官重新誊录。

  他甚至等不及大理寺卿韦观繇上衙,便径自去了这名上官的府邸。

  他要让大理寺卿韦观繇确认过供状之后,才可以尽快呈送入宫中请旨!

第345章 纨绔多生祸

  荣国府。

  自从那日贾琮在荣庆堂那一番话,让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当家人,放弃了侥幸心理。

  硬着头皮按朝廷的规制,陆续开始缴纳各地田产赋税。

  但在荣国府中并不是人人认同这一做法。

  贾赦在听说家中开始缴纳夏赋,下半年的家中进项少了一大截,便气得摔了茶盅。

  才知道府上之所以这么干脆缴纳夏赋,都是东府那畜生在老太太面前递话,唬得老太太和自己那酸腐兄弟就范。

  这让贾赦大骂贾琮: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畜生自己得了爵位,一个人吃那么一大份爵产,手下又没有额外田产,站着说话不腰疼,却让西府伤筋动骨的去缴纳田赋。

  如今神京多少官绅士族不是在观望,就是在拖延,凭什么让荣国府去充大头蒜。

  但是依据朝廷新政,阖府缴纳夏赋之事,贾赦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当初贾府太老爷临终遗奏,贾赦袭爵,贾政袭府。

  而府邸和爵产不可分割,贾政对于爵产的处置有优先发言权,更不用说还有贾母的意见。

  所以贾赦对府上决意缴纳新政夏赋,根本就是无可奈何。

  而这件事对他影响也很大,因为缴纳夏赋后,收入公中的银子少了一大截,按例分派到东路院的银子也就少了。

  再除掉东路院丫鬟奴仆的月例银子、家宅日常的用度开销,到了贾赦夫妇手里的银子比平时少了大半。

  这让一向敛财成性的邢夫人心疼得半死。

  更让一向奢靡惯了的贾赦满腔郁恨。

  其实他本来是有一颗摇钱树的,一个身上担着世袭伯爵勋位的儿子,按照常理从儿子那里弄些银子花,也是常有之理。

  可偏偏以前他做得太过火,和这个儿子场面上闹得形同陌路,心底里可比仇寇。

  这件事整个荣国府,甚至是神京勋贵圈,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首节 上一节 24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