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68节

  而这六人之下,是否还有其他枝蔓,就不得而知了。

  这份人员秘劄是她出发之前,杜清娘亲手交给她的,也是她在金陵行事的依仗和耳目。

  邹敏儿将这份秘劄反复看了五六遍,牢牢默记于心,然后便在烛火上焚毁。

  那张印花票据,她私下找了懂行的人看过,是一家钱庄的档票,钱庄的名字叫四海钱庄。

  江南是富庶繁华之地,各类大小民间钱庄难以计数。

  钱庄不仅可以存放和兑换金银,还有收取不同管费,收藏其他财货的存物档。

  江南豪商富户,各自发财的途径不一,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资产私隐,多半有收藏在钱庄存物档的习惯。

  只是邹敏儿以前是官宦千金,生活优渥,不通钱粮银米,自然从来没去过或接触过钱庄。

  按照家中老仆的说法,这张印花票据是父亲慎重交他保管。

  这张钱庄票据代表的东西,可能是父亲给自己预留退路的财货。

  但是自己父亲落网伏法,如今存在银号里的东西,是否还会安然无恙,只有自己到了金陵,才有机会去搞清楚。

  而那张中车司手谕,却是让她最惊诧的,其中内容也出乎她的意料……。

  ……

  荣国府,荣庆堂。

  如今已是七月末,八月初三是贾母寿辰。

  这几日荣国张灯结彩,四处布置,喜庆的气氛日渐浓烈。

  上年宁国贾家轰然倒塌,荣国贾家不仅屹立无碍,且荣国府贾琮还新封威远伯。

  一门双爵,遍数神京勋贵,也只有保龄侯史家,有过如此荣耀。

  而新封威远伯贾琮,年还未弱冠,未来具备的潜力,比那位立下从龙之功的忠靖侯,必定不遑多让。

  在外人看来,这已经是荣国贾家重新崛起,毋庸置疑的信号,因此今年上面贺寿之人,也就格外热烈和殷勤。

  所以这几日,贾母都是一早坐堂,王夫人、王熙凤、黛玉和三春姐妹等女眷,每日上午都来荣庆堂陪坐说话。

  一是陪着老太太唠嗑,二是顺便接待到访的各家女眷。

  因为这几日,各家世勋老亲先后送来寿礼,就连金陵贾家、史家、甄家也远道送来寿礼。

  凡是世家勋贵之门,自然都有沟通联情之道,这种上门送寿礼,便是极好的拉近关系的机会。

  再加上贾母是超品国夫人的位份,便是来人礼数再隆重些,也都说得过去。

  所以,这几日来送寿礼的,常有豪门大户嫡房太太亲至,入荣庆堂和贾母叙话,有些甚至还带了家中未出阁的小姐……。

  让黛玉和三春姊妹一起坐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那些跟着家里太太来送礼的千金,可以有小姐妹一起说说闲话。

  如果是前几年,这些有心思的当家太太,多半是冲着衔玉而生的宝玉,如今可没哪个当家妇人,还那么没眼力劲。

  贾母这样的后宅翘楚,自然是能看出这些贵妇的心思。

  今天到府送寿礼的,便有城阳侯徐氏和她未出阁的三小姐。

  城阳侯刘兴文也是开国封侯,世代传袭,虽家世不如荣国府显赫,但也是神京城数得着的勋贵世家。

  且这未出阁的刘小姐,姿容清秀,还是个嫡出的,容貌和出身都算不错。

  虽然贾母心里最宠最爱,始终是宝玉,却也清楚这谈笑风生的妇人,和那羞羞答答的闺阁千金,绝不是冲着自己的宝玉来的。

  贾母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只是这笑容,始终让这些拜访的贵妇,觉得有些距离,有些高深莫测。

  贾母心中可是明镜一样,虽然她和贾琮不亲,贾琮生母杜锦娘留下的疮疤,只怕要在心里存一辈子。

  但不管她乐不乐意承认,她都清楚对外人来说,贾琮才是贾家的金疙瘩,而不是她最疼爱的宝玉。

  既然事实已经是这样,贾母也不是什么傻子,自然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

  史家两位侄媳妇一顿操作,到底没有白费,也勾起了贾母的心思,关于贾琮的亲事,她心里想着的是史湘云。

  史湘云可是她史家的嫡亲血脉,如果她能嫁给自己世袭罔替伯爵的孙子,贾史两家亲上加亲,血肉交融,这是她非常乐见其成的。

  而且这对贾母来说,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自己的嫡亲侄孙女嫁给贾琮,自己对威远伯府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甚至掌控的可能。

  贾母做了半辈子的内宅掌舵人,如何把持宅门权柄,几乎已成了她习惯性的掌家思维,她同意迎春迁入东府,也是这种想法驱使。

  贾母心中既然有了这样妄念,自己对这些贵妇的举动,自然丝毫不为所动,而且昨天就让林之孝家的,去史家接湘云过来小住。

  ……

  贾母能看出贵妇带着千金上门贺寿的用意,王夫人当然也看得分明,且这些妇人三句不离的夸琮哥儿了得,让她听了异常恶心。

  就算王夫人再一厢情愿,也没法把人家的心思往自己宝玉身上安,于是心情郁恨之下,手上的佛珠越转越快,似乎都要和皮肤擦出火星。

  堂中之人,除了王夫人之外,心情最不自在就是黛玉,她一向灵秀聪慧,自然能看出这几日荣庆堂中妖风阵阵。

  每当有娇滴滴的世家千金拜见贾母,身边的当家太太纵横捭阖,妙语如珠,黛玉便小脸紧绷,眼观鼻鼻观心,只当做没看见。

  迎春这人心思最软和,多少知道黛玉对贾琮的女儿心思,便和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聊天,排解气氛。

  只有探春在一旁,仿若置身事外,一双俊眼秋波婉转,英媚生姿,时常看看那些拜寿的豪门千金,又看看身边突然气场全开的林姐姐。

  心中多少有些得意,有些失落,更多的是侥幸,还好三哥哥是我的堂兄,不然自己多半也要增添不少烦恼……。

  ……

  这时二门口的婆子来报,说宫里的大小姐,派了身边的抱琴姑娘,给老太太送来贺礼。

  贾母一听这话就站了起来,王夫人也是一脸的意外。

  自从元春八年前侍选入宫,后来又封凤藻宫女史,自来宫规森严,入宫女子绝不允许送物品至宫外。

  元春入宫八年,这样的事情,便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怎么会允许她贴身丫鬟,只身出宫送寿礼到贾府。

  贾母和王夫人心中惊疑,连忙让人把抱琴请入荣庆堂。

  不一会儿,抱琴身后跟着一个小内侍,进了荣庆堂。

  如果贾琮在这里,便会认出跟着抱琴的小内侍,就是他在宫中初次见元春,一直跟随在元春旁边的小富子。

  即便宫中恩典,抱琴只是个小宫女,放她出宫送礼,也不是毫无顾忌,这个小内侍也是贴身跟随。

  抱琴八年前跟着元春入宫时,还是个一团孩气的女孩,如今却已长成亭亭玉立,秀丽绰约,肤若凝霞,灿然亮目。

  贾母和王夫人自然见过她小时模样,这两年入宫朝拜,也见过她几次。

  抱琴微笑着给贾母和王夫人行礼问好,又和在座的各位姑娘见礼,迎春和探春是抱琴小时见过的。

  黛玉和惜春却是她陌生的,因为八年前黛玉还没入贾府,惜春那时还在襁褓之中。

  抱琴跟着元春入宫,便是身有宫籍之人,身份早不同于贾家丫鬟,万一元春能荣沐圣恩,身为元春贴身侍女的抱琴,也会身价倍增。

  因此,不管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不敢再当她是贾家丫鬟。

  王夫人语气和缓问道:“往日都知宫中规矩严谨,今日怎么会让姑娘出宫送寿礼?”

  抱琴微笑道:“近年琮三爷在辽东平敌封爵,又研制营造火器,数次为皇上建功,皇后娘娘感念三爷年纪轻轻,一心为国,很是赞赏。

  又怜惜大姑娘入宫多年,夙心敬勉,荒疏亲情,所以几次让三爷和大姑娘,在宫中见面,相诉手足之情。

  这次大姑娘知道老太太寿辰,便求了皇后娘娘,娘娘再施凤恩,便许了我出宫送寿礼。”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这些话,心中都惊诧不已。

  他们万万没想到,元春入宫八年,默默无闻,竟然还是因贾琮数次立功,意外得了皇后的眷顾,说白了就是施恩于贾琮。

  这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皇后自己的心思,贾母心中多有迷惑疑虑。

  而王夫人却想的有些露骨,皇帝是否会因此施龙恩于女儿,那岂不是天降富贵……。

第366章 红颜易旧心

  荣国府,荣庆堂。

  抱琴说道:“大姑娘知道老太太下月生辰,给老太太缝制一件翡翠团锦抹额,一件贡缎云纹百寿短褂,以贺福寿。”

  贾母脸有喜色,连忙让鸳鸯收了抱琴手中寿礼的包裹。

  自己大孙女入宫多年,一旦得了机缘,还是不忘向自己尽孝,让贾母心中感怀。

  毕竟是从小在自己身边带大的孙女,想来把她送入宫中多年,至今孤零深宫,也没个结果,贾母心中也有些后悔。

  抱琴又说道:“姑娘还说老太太宽爱睿智,后辈才得余庆之福,才能出琮三爷这样顶门立户的出众子弟。

  姑娘还请老太太多降慈恩,多予爱护,三爷将来定是重振声望家业之人。”

  贾母听了这话,微微一愣,稍微一想,便明白了这话的意思,自己大孙女极其看重这小子的本事,将他看做贾家的未来。

  这番话语中对自己这祖母隐有劝解之意,也算是用心良苦。

  只是贾母心中一直遗憾,可惜了自己的宝玉,只要有那小子一半厉害,用得着他姐姐和自己说这样的话。

  抱琴又说道:我和大姑娘还缝制了两件锦袍,是送给宝二爷和琮三爷的,不知……琮三爷可在府上?”

  当初,元春要做两件锦袍,送给两个弟弟,抱琴自告奋勇做了贾琮那件,说是那日她给贾琮更衣,清楚他的衣幅尺寸。

  元春只是笑笑,也不多说,只让她用心去做。

  抱琴在宫中多年,陪着元春枯守度日,除了宫女和内官,极少见到其他外人。

  那日她为贾琮解衣更袍,言笑无忌,落印心中,从此念念难忘。

  这件锦袍花了她许多心思,一针一线极尽周到妥帖。

  她也清楚自己要陪姑娘长居深宫,早绝了其他念想,只是如今到贾府送礼,顺便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一旁黛玉说道:“三哥,上午去了城北火器司上衙,只怕下值要晚些了。”

  抱琴一听这话,心中很是失望,满怀黯然。

  只是她不认识黛玉,不禁多看了她几眼。

  探春心思敏锐,看出抱琴的心思,说道:“抱琴姐姐,这位是林姐姐,老太太的外孙女。”

  其实抱琴一进入荣庆堂,便已注意到黛玉,因为迎春和探春她小时候都见过,多半都认得出来。

  唯独黛玉是陌生的,又是生得这般天下少有的颜色,自然吸引了她的注意。

  如今听探春说这位就是林姑娘,心中多少有些恍然。

  这位林姑娘生得如此得意,也怪不得三爷心心念念,在宫中和姑娘闲聊家事,在姑娘面前才不知觉露了口风。

首节 上一节 26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