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39节

  严希德说:“十年前,我被外放去做印度总督,接触过西方诸国的商贾,也了解到许多西方的学术进展。”

  “印度诸国不行,虽然他们离大明很近,但他们只相信乱七八糟的神。”

  “天方诸国却很开明,那些信沙漠教的国家,是非常尊重学者的。尤其是那几个天方大国,都建了很多太学和图书馆,德高望重的学者可以直接做官。”

  “天方诸国的大学者,往往委托天方商贾,从大明订购学刊运过去。防是防不住的,因为天方商贾又暗中委托了大明商贾。那些大明商贾见钱眼开,一本学刊能卖几十块银元。卖一本还嫌赚少了,往往誊抄几十上百份卖出。”

  “一本学刊在大明印刷,往往两三年之后,就会出现在埃及的苏丹图书馆。尤其是这二三十年,偷学大明学术的天方学者越来越多了!要不是没找到煤矿,估计埃及连蒸汽机都有了!”

  谢衍听得目瞪口呆。

  一个蒸汽朋克的大明还不够,还要再整出一个蒸汽朋克的中东?

  当然,这有点杞人忧天。

  中东那些沙漠教大国,确实有着长远的学术传统。但那里所有的学者,身份首先必须是宗教学家,一切都要以宗教为前提。

  而且,教育体系和学术体系过于落后,大部分的学术成果根本无法被运用。

  再加上隔三差五的战争,以及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穷得很。

  而苏丹们也更关注权力、战争和宗教,在表面尊重学者的同时,又完全不听学者的建议。

  倒是军事技术追得很快,火枪、火炮都运用于海战了。只是碍于经济和生产力,火器部队的规模一直不大,仅作为杀手锏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

  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还派学童到欧美留学呢。

  但这些学童又能改变什么?

  不仅是中东沙漠教国家,就连拜占庭也能接触到大明学术期刊,只不过是从中东诸国那里二手传播。

  甚至连罗马教皇都看过学术期刊!

  前前前前前任罗马教皇,在读到日心说的时候,立即给欧洲各国君主写信,联手封禁所有来自东方的歪理邪说。

  各国君主爽快同意,却私底下找来自己看,因为大多数论文看不懂,他们才收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如今除了教皇国,整个意大利地区,都是神罗的地盘。

  意大利的几大商业城市,有一些贵族已在悄悄研究东方学术。教皇越是禁书,他们就越要看,而且一点都不害怕。

  因为他们是神罗皇帝的子民,而神罗皇帝又跟教皇有极深矛盾。

  给教皇十个胆子,都不敢派人到神罗的地盘玩烧烤。

  神罗皇帝,其实已悄悄研究出火器。只不过皇帝年纪大了,国内又矛盾一大堆,不想再主动开战而已。

  下一任神罗皇帝继位,必然要使用火器作战,而且首先打的还是内战!

  只看有了秘密火器部队,神罗是不是还会如历史上那样崩溃,霍亨斯陶芬家族是不是还会大权旁落。

  东学西渐,愈演愈烈。

  这个时空的西方历史,必然变得更加面目全非。

  不论如何,从意大利到拜占庭,再到中东几个大国,有无数学者把大明视为“天国王朝”,把大明帝国视为他们的精神故乡。

  他们仰慕大明的一切,而且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那些故事往往带有政治隐喻,而大明永远都是正面形象。

  嗯,中世纪的《意林》。

  而且,大明太祖朱国祥,在各种故事里的出场次数最多。

  朱铭反倒成了一个只会打仗的君主,往往行事冲动不顾后果。这个时候,朱国祥就会站出来,用富含哲理的话来教育儿子,朱铭听了训诫连忙改正错误。

  那些编故事的西方学者,一个个都蔫儿坏呢。

  他们自比朱国祥,把君主比作朱铭。那些故事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老子教训儿子,也是他们在教训自己的君主。

  比如说,朱铭有一天色心大起,骑马冲出皇家城堡,跑去自己的直辖领强抢民女。

  关键时刻,朱国祥出现了,一番言语就让儿子改邪归正,从此下令全国的贵族都不准强抢民女。

  于是乎,大明天国的女孩子,平时可以随便出门,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种故事编多了,朱铭的形象就很奇怪。似乎各种坏事都做了一遍,坏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却又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明君。

  乱七八糟的小故事越传越广,就连民间妇女都用朱铭来教育儿子:“很远的东方有个朱神符,小时候就像你这么胡闹。后来他听爸爸的话,改正错误就做了皇帝!”

第1172章 后记二十八学术大佬们的文艺汇演

  今天没有正式的学术内容。

  上午祭拜文庙,下午开幕庆典。

  在连续好几人讲话之后,接下来便是文艺汇演。

  “咚咚咚……”

  “呜呜呜~~~”

  战鼓敲动,号角响彻,仿佛瞬间来到战场。

  一群舞蹈演员,穿戴纸糊的盔甲,手持刀枪踏步而出。

  谢衍顿时欢乐得很,这尼玛大型歌舞表演啊,似乎在用音乐和舞蹈演绎某场战斗。

  《大明太宗破阵乐》!

  唐代《秦王破阵乐》的曲谱,已被瀛州总督从日本寻回。但只寻回了其中的琵琶曲,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秦王破阵乐》属于燕乐(宴乐)。

  燕乐是融合了雅乐、清乐和胡乐的一种杂乐。

  而且这里所谓的“胡乐”,地域从甘肃一直延伸到波斯,甚至还包括高句丽和印度音乐。

  雅乐,很多人都听说过,是从先秦流行到两汉的音乐,此后一般在严肃场合使用。

  清乐,是以雅乐为基础,在东汉兴起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晋室南渡之后,又融合了吴乐(江浙)和西乐(荆楚),从曹操到陈后主等君王都非常喜欢。另外,一部分清乐也能用于宫廷、祭祀等场合。

  燕乐,当然是隋唐兴起的,属于世界音乐大融合,隋炀帝和唐玄宗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隋唐到现在的大明,民间一直是清乐和燕乐并行。

  而且,不管吸收再多的胡乐,音乐理论方面始终以“五音十二律”为核心。

  七声音阶当然也有,五音变一下就出来了,就连雅乐都属于七声音阶。

  十二律始终在做细微调整,从先秦到大明,大幅调整至少在三次以上。但接近绝对平均的十二律,直至三十年前才算出来。

  算出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家兼数学家,此刻就坐在大礼堂第一排的侧方。正在演出的《大明太宗破阵乐》,也是此人借照《秦王破阵乐·琵琶曲》进行的再创作,使用古今中外总计二十四种乐器演奏。

  舞台之上,音乐开始变得低缓。

  一些舞蹈演员踉跄倒下,手里的刀枪也落地了。他们互相搀扶着捡起兵器,先缓缓前进,又徐徐后退,似乎战斗并不顺利。

  继而又以古琴为背景声,竹笛吹奏出田园气息,表达将士们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种眷恋之情,又鼓励着他们为了故土亲人浴血战斗。

  蓦地,二胡模仿出尖利的战马嘶鸣声,继而琵琶的声浪一声高过一声。

  这是太宗皇帝亲率骑兵加入了战斗。

  音乐变得更加激昂,战鼓和号角声再起。琵琶和古筝的声音交错,似乎在模仿两军对垒厮杀,那些舞蹈演员的动作幅度也越来越大。

  “破!破!破!”

  舞蹈演员齐声大喊,琵琶声渐渐压过古筝,战鼓的鼓点越来越密集。

  十多种乐器开始大合奏,明军已突破一处敌阵,各种乐器声音混杂,演绎出兵荒马乱的战场氛围。

  “杀!”

  明军开始全面突破,敌人正在四散溃逃。

  音乐变得欢快起来,以琵琶和二胡为引导,七八种乐器随之跟进,仿佛明军已追杀敌军上百里。

  高潮过后,音乐再次舒缓,甚至还带着点哀愁。

  舞蹈演员互相搀扶,既在庆祝战斗胜利,也为战死的同袍悲伤。

  “大胜,大胜!”

  战马嘶鸣声再度响起,太宗皇帝生擒敌酋归来,些许哀伤瞬间一扫而空,音乐变得更加恢弘壮阔。

  “啪啪啪啪!”

  台下掌声雷动。

  谢衍也跟着拍巴掌,他以前不喜欢这种歌舞,此刻却被调动情绪仿佛亲临战场。

  一个名叫杨麟之的老头儿被请上去独奏,正是十二平均律的测算者、《大明太宗破阵乐》的谱写者。

  此人是朱熹的再再传弟子。

  这个时空的朱熹,不但官至工部尚书,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事实上,另一个时空的朱熹也是科学家,可惜被人熟知的只有理学和扒灰。

  随便挑几样来说吧。

  历史上真实的朱熹,在山上发现螺类化石,说这是低地变成了高山。

  他还给弟子写信表达疑惑,说福州赵氏测北辰与地面夹角为20度,自己测出来的却是24度(两人都是正确的,观测纬度不同而已)。并继续用浑天仪观测,得出北极星的位置不在北极。

  他还设想过一种假天仪,把整个宇宙设计成巨大的球体,球体内部标注星辰位置并可转动,自己钻进球体就可观测星辰运行。

  他还说雷电是气互相摩擦挤压造成的。阴阳气体相撞就下雨了。彩虹是阳光散射雨气而形成的。

  另外,朱熹还研究数学,并用数学方法测定音律。

  朱熹说格物致知,他是真的在格物啊,而非王阳明那样盯着竹子傻看。

  这个叫杨麟之的老头,朝台下学者作揖,随即抱着古琴说道:“献丑了。”

  叮咚声响,高山流水。

  这一曲《高山流水》,是杨麟之根据唐代的四段《高山》、八段《流水》,自己再重新糅合修改而成。

  台下学者皆闭上眼睛,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奏罢,又有几个学者被请上台,文科、理科的学者都有,各自抱起乐器给一位女歌手伴奏。

首节 上一节 1139/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