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8节

  客观来讲,明代的万福礼最好看,也最显得落落大方。唐代的万福礼最简单随意。而宋代的万福礼,繁杂的同时还透出小家子气。

  “女郎有礼了。”父子俩起身还礼。

  行礼之后,郑元仪偎着祖父,眼神落在朱铭身上:“俺从闵家姐姐那里,见过郎君的诗词。又在哥哥那里,听了郎君讲的《西游记》。郎君来洋州,是在准备今秋的解试吗?”

  “或可一考。”朱铭模棱两可道。

  如果秋天他正好在洋州,说不定真要去考试,体验一番古代考场的气氛。

  以朱铭的学问,就算没怎么练过经义文,也是有很大几率中举的。

  因为宋代的举人含金量很低,只在州府考试,而明代的举人属于全省考试(一个市考,一个省考)。

  单从考试地点来看,宋代举人,更像是明代秀才,但又有赴京赶考的资格。

  郑元仪面对陌生男子,也显得颇为大胆,又问:“郎君有诗词新作吗?”

  “没有。”朱铭回答。

  “冒昧了。”郑元仪不再说话,只静静坐在祖父身边。

  她似乎对朱铭极为好奇,眼珠子转向祖父,却又总是转过来,不时的偷瞧朱铭说话。

  郑岚继续谈生意:“不拘市价多少,一等茶88文(每斤),二等茶60文,三等茶43文。先付定金,写下文契,朱相公以为如何?”

  这是要提前订购,而且订货合同,还能作为“期货”转卖。

  郑岚提出的价格,明显高于历年茶叶收购价,可以说已经给足了诚意。

  朱铭却提出附加条件:“我们手里的船,只能运到县城,缺老舵手过黄金峡。这个价钱很合适,但需要郑家派商船来运走。”

  茶园主售卖茶叶,运费属于主要成本之一。

  朱铭的意思很明白,他不负责运输,运费得让郑家来承担。而且还暗含威胁,说他可以不跟郑家合作,若把茶叶卖给西乡县的商人,还能省下不少船运费用。

  郑岚做了一辈子生意,哪里听不懂?

  他当即说道:“炒茶是新物,名气不显,知者不多。西乡县地方太小,恐怕很难卖出去。洋州则不同,州城富庶,愿尝新者也多。郑家还有些名头,可以帮忙推介。真要俺派船运茶也可以,各等茶叶的购价,每斤须再降八文。若是一次购茶不足两千斤,每斤价钱还要再降五文。”

  这是在说,炒茶属于新品,郑家也要担风险,还得负责市场推广。而西乡县市场容量太小,新品很难卖出去,朱家父子只能卖到洋州。

  朱铭摇头道:“新物难卖,那就卖团茶老物。炒茶少制些,留着自己喝,也可以拿来送礼。”

  我不管你什么市场推广,也不管你什么运费。大不了老子不干了,像往年一样蒸制团茶,就近卖给西乡县的商人不香吗?

  郑岚沉默思考。

  他的主要问题,是不知道炒茶的成本如何,这就难以把握谈判底线了。

  黄金峡二十四险滩摆在那里,运输成本还是很高的,甚至有船毁人亡的风险。非要郑家来负责运输,而且还不愿意降价,这多少有点强人所难了。

  朱国祥开口道:“若是郑家负责运货,而且价格还不降,我就让今年两成的茶叶,都转为生产炒茶,可以达到好几千斤。明年增加到四成,肯定有上万斤,此后逐年增产,而且只卖给郑家!”

  郑岚问道:“为何只拿两成做炒茶?”

  朱国祥解释说:“炒茶与蒸茶,工艺完全不同。我还得新修炒灶,定制炒锅,另有诸多改造。制茶工人,也得教他们新手艺。今年炒四五千斤茶,已经是往多了说,可能最后炒出来只有两三千斤。”

  “原来如此。”郑岚更加摸不准底细。

  蒸制茶团的工艺极为复杂,如果炒茶也是这般,那需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朱国祥又说:“我要在洋州打造十八口铁锅,速度越快越好,这需要郑家帮忙。郑家还须联系商船,让我尽快带着铁锅搭船回去,否则来不及炒制下一拨新茶。”

  “可以!”郑岚也不愿耽误时间,毕竟采茶期转眼就没了。

  “这价钱,每斤只能降三文。”朱铭补充道。

  现在属于卖方市场,因为只有朱家父子掌握炒茶技术。若非需要郑家帮忙打开市场,朱铭连这三文钱都不愿降。

  郑岚再次确认:“真的只卖给俺家?”

  朱国祥说:“可以写下契书,价格也写清楚,如此就能郑家专营。契书五年一签,满了五年,郑家可优先进货。”

  郑岚仔细思量,五年是很合理的,他只需一两年就能打开市场。

  再留两三年时间给茶马司,到时候肯定对炒茶加税,收购价也得因税务而重新谈判。

  当即拿出纸笔,双方签订五年独家收购合同。

  正事办完,郑泓笑道:“大郎,你订的兵器还在俺家,要不这就去试试?”

  朱铭立即站起:“正有此意。”

  二人拱手告辞,前去取用兵器。

  郑元仪像个小跟班似的,也跟着他们跑,丝毫不顾什么男女有别。

  郑岚瞟了一眼,若有所思。

  他请朱国祥移步到会客厅喝茶,又把儿子郑煜唤来身边,低声问道:“是否打听清楚了?”

  郑煜说道:“俺已让人问过,陆提学对这父子二人,确实都赞誉有加。闵文蔚这两天也下山了,讨了些炒茶待客,逢人便说是君子之茶,并且对朱国祥推崇备至。还有州判家的李三郎,也与朱铭私交极好。最多三五年,朱铭就能进太学读书。若是科举,指不定明年就考上进士了。”

  “李通判世代官宦,看不起俺们商贾,续弦之事不要再妄想了,”郑岚说道,“这个朱成功就不错,年龄也跟幼娘适合。此人不但文武双全,前程远大得很,而且刚才一番交谈,他也不像是读死书的。如此少年英才,须得早早下手,可先试探其是否有婚约。”

  “二郎(郑胖子)说,这朱成功还没有婚约。”郑煜说道。

  郑岚点头道:“等吃饭之时,俺再探探口风。”

  郑家祖上也出过小官,可惜没有进士功名,属于地方官举荐上去的,最高做到从八品就无法升迁。

  连续好几代子孙,读书都不咋地,举人考中过很多次,却一个进士也没有。

  他们能维持富贵,全靠联姻和行贿。

  近百年来,郑家的女婿,已有两个进士、十多个举人。其中一个进士女婿,是郑家自己培养的。另一个进士女婿,却是兴道知县死了老婆,郑家想尽办法嫁女去做续弦。

  在洋州州衙和兴道县衙,很多胥吏都跟郑家有关系,或者干脆就是郑氏的族人。

  闵、王、郑、李,四大家族,联手掌控着洋州。

  闵、王两家,属于科举世家,都出过不止一个进士,占有兴道县大片田产,做生意反而只是副业。

  郑、李两家,属于商贾世家。

  郑家主要经营茶叶、酒醋,这些都需要买扑,在地方市场实现半垄断经营。

  李家却是做钱庄、珠宝生意的,还暗中非法收购黄金,其祖宅在真符县的郊外,对废金矿和淘金客有着巨大影响力。

  却说郑胖子带着朱铭,径直前往一处内院。

  刚踏进院子,一个小妇人就迎出来,笑道:“官人来啦!”

  郑泓介绍说:“大郎,这是俺浑家李秀秀,真符李氏女。她家虽在真符县,却在洋州城开有金铺,俺岳父便是管那金铺的。秀秀,这位便是俺说的朱大郎。”

  朱铭作揖道:“见过嫂嫂。”

  “郎君万福。”李秀秀屈身回礼。

  郑胖子又带着朱铭穿堂入室,从墙上取下弓箭,又从床底拖出铁锏和铁枪:“伱这物什可沉得很,那铁匠说,便是猛将的铁锏也在十斤以下,他还从没打过十二斤的铁锏。”

  朱铭笑道:“我力气大,几斤的铁锏用起来不趁手。”

  铁锏十二斤,铁枪十八斤,再加上六十多斤的天王甲。朱铭倒是扛得住,就怕马儿体力不行,这很考验聚宝盆的耐力和负重能力。

  拿着武器走到院子里,郑泓说道:“大郎且试试手。”

  朱铭握着铁锏,问道:“打哪里?”

  郑胖子大气道:“随便打,打坏了换新的。”

  主人都发话了,客人自然不用客气。

  朱铭举起铁锏,猛地砸下,廊下栏杆被打得粉碎。接着又击打花坛边的条石,一锏下去,火花四溅,石头出现贯穿性裂痕。

  郑胖子咋舌道:“这要砸在脑门上,怕不得脑袋开花!”

  一直在做跟屁虫的郑元仪,此刻瞪大眼睛,嘴巴也合不拢,手按胸脯,心脏噗嗤噗嗤狂跳。

  朱家郎君,诗词写得极好,力气竟也恁大。

  李秀秀伸手挡在小姑子眼前,巴掌挥了挥,取笑道:“眼睛都看直了,要不要托人说媒?”

  “才没有!”

  郑元仪红着脸,眼睛还在往朱铭身上瞟,心中拿他跟以前见过的男子比较。

  似乎,没一个比得上。

  学问好,力气大,长得还英俊,洋州城里再无这般好男儿。

  (追订在掉啊,今天加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120章 0115【太监要来了】

  

  院子里有秋千,郑元仪单脚立在上头,另一只脚轻轻蹬地,摇荡着远观朱铭在那舞锏。

  李秀秀过来推她,姑嫂俩说起悄悄话。

  破空声不断传来,朱铭越舞越起劲。

  拿着这玩意儿上战场,见到敌人就抡过去,管你着几层甲,通通砸得内伤喷血。

  郑泓站在旁边都看傻了,他玩过这把铁锏,双手挥击都吃力,朱铭居然能单手耍弄那么久。

  这得多大的力气啊!

  朱铭放下那把铁锏,又拿起两米多长的铁枪,问道:“这不是纯铁的吧?”

  “中间有一段木头,”郑胖子解释道,“工匠说,加了木头,再包竹片,这样才有韧性,而且使起来没那么重。”

  史书上有许多铁枪记载,比如五代时期的王敬荛,擅使三十斤重的铁枪。换算下来就是19.8千克,比健身房里的杠铃杆沉一些,非常符合那个长度的铁器重量。

  实物出土也有,湖南资兴就出土两杆东汉铁矛,通体皆为熟铁打造。

  传统的马战枪杆,里层木芯,外贴竹片,裹以丝线和皮革,最后涂上一层大漆。

  如此既坚且韧,马槊杆也是这样打造的。

  但复合枪杆,造价比较昂贵,普通士兵根本用不起。

  朱铭手里的铁枪杆,也刷了一层大漆。

首节 上一节 118/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