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29节

  “原来如此,”朱铭拉着黄珪的手说,“今后可要好生亲近。”

  黄珪之前在杭州做府学校长,跟陈渊一样,都是福建人。

  陈渊回家,路过杭州,曾经讲学半月,黄珪非常赞同道用之学。

  黄珪此人,自己不咋出名,但他教出了两个状元学生:北宋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南宋第二位状元张九成。

  朱铭和黄珪,同乘一车进城。

  李道冲的脸色愈发难看,这个黄珪,之前就跟他唱反调,现在又与朱铭搅在一起。

  朱铭掀开车帘,望着越来越近的城墙,问道:“金州城墙多久没修缮了?”

  黄珪说道:“几十年前,汉水暴涨修过一次。”

  朱铭又说:“我顺月河而来,沿河水利也多荒废。”

  “都忙着淘金,哪有心思去修水利?”黄珪忍不住说,“我也管过,亲自坐船去衡口镇,勒令放还农民回家种田。唉,可惜没人听,还是太守有手段啊!”

  黄珪属于那种学问很好,品性也正直,却没啥办事能力的文官。

  其实也不算没能力,而是身处大环境,顶头上司又是蔡党,他实在不知该怎么破局,只能得过且过混日子。

  黄珪回头看看,低声问:“太守把黄金扣了?”

  朱铭说道:“只有几斤而已。”

  黄珪提醒道:“此乃越权之举,当心被奸党弹劾。”

  朱铭大义凛然道:“为民请命,何惜己身?”

  黄珪肃然起敬,坐直了拱手说:“默庵先生所言知行合一,恐怕就是如此了。惭愧啊,我虽懂得这个道理,却终究不敢豁出去跟奸党作对。”

  “有此心也是好的。”朱铭安慰道。

第233章 0228【捐官别驾】

  到得州衙,朱铭先办理到任手续,然后让众官吏散去,只拉着黄珪一起到州衙后院。

  濮州有四个县,一个望县,两个上县,一个紧县。

  金州有五个县,两个中县,三个下县。

  一经对比,就知道金州有多穷,别说望县了,连个上县都没有。

  但是,金州的州衙,修得比濮州还气派!

  州城的面积极窄,州衙的面积极大。再加上其他衙门,以及州学、贡院、校场等地方,官方机构占了全城的四分之一。

  城内除了官府,多为店铺、富户和中产,底层百姓基本都住在城外。

  朱铭让郑元仪摆酒,请黄珪到花园里赏景对饮。

  碰了几杯,朱铭问道:“鄙人初来乍到,对金州不甚熟悉,还请美英兄说道一番。”

  黄珪放下酒杯:“金州之困,一在地狭民穷,二在苛捐甚重,三在土贡繁多。”

  “土贡?”朱铭还真没料到。

  黄珪详细诉说:“金州的贡品,有麸金、麝香、枳壳实、杜仲、白胶香、黄檗。”

  六样贡品,其中五样都是药材或香料。

  而朱铭之前执掌的濮州,贡品只有一种:绢布。

  本来就特么穷,贡品还多达六类,金州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

  为了区别番邦进贡,国内州府的贡品,又称之为“土贡”,每年是有定额的。

  花石纲不属于贡品,那叫“进奉”。

  黄珪说道:“以麝香举例,每年贡额为五斤,然则数外取索,连我都不知道具体数量。”

  古代的贡品数额,朝廷定得非常合理,不但不会扰民,反而能刺激地方经济。

  但是!

  采贡官员往往“数外取索”,想征多少贡品就征多少,想怎么压价就怎么压价。

  比如包拯担任端州知州,当地盛产好砚,被列为贡品。包拯的前任,每年数十倍征收。而包拯只按定额征贡,清廉之名遂传播四方。

  朱铭问道:“金州土贡,来源何处?”

  黄珪说道:“役民,采买。”

  贡品的来源有四种,采买、官办、贡户和役民。

  采买就是官府向民间收购,往往低价强买。

  官办是国营企业上供,如皇家茶园、官办银场。

  贡户是划分专门户籍,如《捕蛇者说》里的捕蛇户。

  役民即强制老百姓进行生产,最恶心的例子,是在南宋绍兴年间。赵构带着百官南迁,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享受。为了快速凑足蜀绣贡品,就连十岁的四川小女孩,都被拘禁起来日夜刺绣。

  金州的贡品之一麸金,是碎薄如麦麸的金子。这种属于极品沙金一般不会进行熔炼,价钱比普通黄金更贵。

  所以金州的黄金,不仅蔡京、转运使、提刑使、通判要分赃,宋徽宗那里也要进贡一份。每个季度的黄金产量,绝对不止80多两,因为役使了太多农民去淘金,而且80多两真的不够分。

  朱铭突然笑起来,他扣押的几斤黄金,已经找到合适理由了。

  麸金既为贡品,知州便有权征用,因为征贡是知州的权力和职责所在!

  朱铭又问:“金州五县,可有名门望族?”

  黄珪摇头:“金州已有百年没出过进士,此地虽盛产黄金,却无以金致富者。少有的几个富商,也都是些茶商,自茶引制度之后,就连茶商也每况愈下。这里土地又贫瘠,富商兼并土地的热情不高,只在沿河谷地购买少数土地。州中首富,也不过家产万贯而已。”

  真穷啊,首富也才家产万贯。

  朱铭想了想,又说:“六种贡品,药材占了五样,此地药商应该很多吧?”

  “药商是很多,”黄珪说道“但贡品采买过度,就连别的药材,也被列为杂贡。官府强买强卖,药商苦不堪言,多有入不敷出而破产者。”

  朱铭已经明白了,在他到来之前,知州借贡品捞钱,通判借采金捞钱。

  各取所需,互不干扰,自己是坏规矩了。

  跟黄珪聊了一个下午,朱铭回到书房撰写治理方案——

  第一,全面推广玉米和红薯,让平地稀少的金州五县,多多利用山地种植粮食。

  第二,重点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茶马司的重税他管不了,但境内私设的栏头(收费站)必须裁撤。

  第三,重点发展药材行业,取消私设栏头,也是在提升药商的竞争力。

  第四,先用一年时间提升自己的威望,明年就可以组织百姓兴修水利。

  第五,鼓励发展造船业,以打造中小型内河船只为主。一可振兴金州水运业务,二可促进商业发展,三可为今后打造汉江水师做准备。

  第六,鼓励发展冶铁业。

  在此之前,必须整顿吏治!

  傍晚时分,郑元仪走进书房:“相公,该吃饭了。”

  朱铭收起纸笔,问道:“后宅可有安顿好?”

  郑元仪说:“招了几个仆人,都是白胜去办的。”

  朱铭牵着郑元仪去吃饭,饭后又把白胜叫来:“明日去寻个木匠。”

  两天之后,朱铭带着亲随,来到州衙大门外。

  “离正门远些,避开守门差役的视线。”朱铭指挥道。

  张镗怀里抱着个木箱,李宝手中拎着榔头。二人寻到一处墙壁哐哐哐把箱子钉在墙上。

  朱铭又说:“宗儒,你去写字。”

  刘师仁作为秘书,终于领到第一个任务。

  他在墙壁上,先写下“民意箱”三个字。

  又写道: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金州五县之民,有策者进之,有冤者鸣之。可投书于箱中,太守每日拆阅。署名者先,匿名者后,悉纳尔等之言。

  朱铭说道:“白胜管民意箱的钥匙,刘师仁负责拆阅、整理、归纳信件。”

  朱铭带人回到州衙,官吏们纷纷闻讯跑来查看,很快就连县衙官吏都来了,围着那个民意箱窃窃私语。

  “把钱别驾叫来!”

  朱铭回到黄堂,立即吩咐属吏。

  长史、司马、别驾,都是知州的属官,没有任何实际职务,通常用来安置被贬谪的高官。

  朱铭翻阅官员目录,发现自己手下居然有个别驾。

  钱琛正在围观民意箱,他出自两浙钱氏。那是一个大姓,在吴越地区分为很多支,钱琛所在的家族以经商为业。

  这货是个官迷,继承家产之后,花钱买粮捐了八千石,终于弄到个别驾的官职。然后就把家产扔给弟弟打理,自己高高兴兴的跑来金州做官。

  (注:州别驾来源有三。一为贬官充任,二为七十岁以上三班使臣充任,三为灾荒年月捐粮八千石以上者充任。)

  虽然没有任何职能,但钱琛做了别驾,却比所有人都敬业。

  他每日上班打卡,从不迟到早退,而且总穿着官服、戴着官帽。认认真真阅读邸报,写信给知州提供建议。

  每个月的俸禄,还不够他自己开销,却开开心心倒贴钱当官。

  “钱别驾,太守有请!”

  站在人堆里的钱琛猛然回头,惊喜道:“知州叫我?”

  州衙吏员说:“太守有请。”

  钱琛大喜过望,飞快跑回州衙,到了黄堂之外,又仔仔细细整理仪容。

  他来金州两年了,第一次有上官召见。

  就算是平时的宴席,他也很难得到邀请。即便出席,也是坐在角落处。就连胥吏,都总拿他开玩笑,把他当成冤大头,撺掇他请客吃饭。

  “下官钱琛,拜见太守!”钱琛激动得浑身发抖。

  朱铭招手道:“近前来坐。”

  “是!”钱琛拖着板凳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29/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