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43节
关键是要种大豆,因为大豆根部分泌物,能源源不断产生氮肥,可持续性的保住土壤肥力。
这套法子,叫做“玉米间作大豆套种红薯”技术。
特别是在西南丘陵地带,包括汉中盆地,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且由于山地相对贫瘠,玉米苗长到一定高度,还必须通过起垄来保肥排水。
大豆的种植也有讲究,广西云贵地区,气温更高,日照充足,豆子可以种得更密。川渝汉中地区,气温更低,日照不足,豆子要种得更稀。就算是在同一座山,向阳和背阳的土地,种植密度也大有区别。
精耕细作,得花心思。
接下来两三年,朱国祥都别想清闲。
他必须隔三差五来地里,认真观察农作物情况,然后指挥佃户进行相应管理。
另外,古代没有化肥,这套法子耗肥颇多。朱国祥还要指挥佃户,配制原始的有机肥料,在几个关键生长期持续追肥。
等挖完几行地,朱国祥吩咐道:“第一个穴,种一株玉米苗。第二个穴,种两株玉米苗。单双交替着来。”
如果有化肥,肯定是全种两株的,亩产量将大大增加。
而没有化肥,就只能单双交替。特别贫瘠的地,交替都没办法,必须全部种单株。
同时,这也是在协调光热资源。玉米长到10叶以上时,古代无法用化学药剂控旺,种得太密有可能抢了大豆的阳光。
种完这一块地,佃户们已基本学会,便分散到别处山地耕种。
“你看会了没?”朱国祥问儿子。
朱铭点头说:“会了。”
朱国祥道:“那你也去挖土,锻炼一下意志力。”
朱铭立即扛起锄头,不但能锻炼意志力,还能锻炼他的体力呢。
可惜刚开始没掌握技巧,累得气喘吁吁,向佃户求教之后,才渐渐明白怎么挖土才省力。
朱国祥在那些试验田边,来回的观察转悠。看到佃户哪里出错,立即出言纠正,新作物的种植,他必须手把手教导。
一边到处行走,朱国祥一边高声告诫:“今后玉米收获,玉米杆别拿回家当柴烧,也不要拿去喂牲畜,砍倒后深埋窄行垄沟中。豆子杆叶也是一样,要深埋在宽行中。这种法子种地,一块地种三种庄稼,肥力消耗大得很,杆叶必须还田肥地。记住了,不准贪小便宜,不准拿回家做柴!”
“俺记得了!”佃户们纷纷回应。
朱国祥又喊道:“玉米追肥,分为两段。一段底肥,一段苞肥。个别长势差的,还要追加一段花肥。等施肥的时候,我会教你们配制肥料!”
闻得此言,佃户们干活更加积极。
就算之前没有育秧成功,今天朱国祥的调度指挥,还有他说的那些话,也能让佃户们心服口服。
只要不超出他们的常识,朱国祥会不会种地,他们是能够听出来的。
而且,朱相公似乎还会配制肥料,恐怕也是仙人传下的独家秘方。仅仅学会这个,就能传给子孙,今后种地更方便呢。
大概到了下午两点,那些玉米地全部种完。
朱国祥带着儿子回去,居然又要搓粪球育苗——玉米种子还剩一些。
朱铭问道:“上次怎不全播完?”
朱国祥解释说:“今天种下的玉米苗,有可能遇到意外,或者鸟吃虫啃,或者长势不好。这些剩下的种子,育苗出来用于补栽,替换掉那些长势不好的。”
“唉,种地真费劲。”朱铭今天挖土累得够呛。
朱国祥指着空出来的菜畦说:“过几天还要种红薯,等长出新藤,就拿去山里扦插。”
就在父子俩搓粪团时,严大婆带着一个妇人来了。
“这是张大娘,”严大婆介绍说,“邻近几个村子,许多亲事都是她做的媒。”
张大娘满脸堆笑,见面就奉承:“朱相公真个一表人才,俺要有闺女,也巴不得嫁来呢。”
“张大娘请坐。”朱国祥继续搓粪球。
张大娘继续说道:“听说朱大相公擅长种地,小朱秀才又满腹经纶,父子俩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家里没有女眷,照顾不得餐饭,老白员外是热心肠,便托俺过来帮忙说说媒。”
朱铭顿时笑起来,用普通话快速说道:“那天吹的牛逼,把老白员外吓到了,怕咱们打光棍容易搞事。成家立业了就不怕,得顾及妻儿老小。这桩婚事伱得答应下来,否则就是驳了老白员外的脸面,不利于今后友好相处。”
朱国祥说:“平时看你没脑子,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居然还能猜出这个?”
“我是懒得理会人情世故,还真当我傻啊?”朱铭提醒道,“别娶年龄太小的,我怕自己忍不住把后妈当妹妹。”
这叫什么话?
朱国祥刚搓完一个粪球,很想直接砸儿子脸上。
父子俩语速太快,张大娘听不懂,等了一阵才说:“上游有个村子,邓员外家的大姐,原本许了人家,却拖到现在也没完婚。已经过了三年婚期,按规矩可以改亲了。”
朱国祥问:“那邓大姐芳龄几何?”
“刚满十七岁。”张大娘说。
“年纪太小了,我今年三十五。”朱国祥说。
张大娘笑了笑:“那朱相公可愿娶寡妇?”
朱国祥扭头看看严大婆,已经猜到是啥意思,说道:“品行端正就可。”
严大婆忽然起身走开,回屋做家务去了。
张大娘继续说:“沈娘子就不错,朱相公可还中意?”
“这要看沈娘子的意思。”朱国祥回答道。
张大娘拍手笑起来:“那便成了!俺是外人,剩下的事情,朱相公便跟严大婆说去。”
朱铭回屋拿来一把铁钱,张大娘推辞道:“老白员外已给过了。”
“拿着吧。”朱国祥道。
“那俺便收下了。”张大娘顿时更加高兴。
待这媒婆离开,严大婆再次出来:“朱相公,老婆子能看出来,你是个心善的实在人。这些年,二娘跟着俺家,也受了许多苦,早就该让她改嫁的。但祺哥儿这里,还是得姓白……”
除了特殊场合之外,朱国祥不喜欢废话,直截了当道:“祺哥儿不必改姓,我也会供他读书。老夫人年纪大了,一人生活不便,婚后也可同住,互相之间有个照应。住这里也行,我去山里建新房也行,其实都无所谓,过几年肯定还要另起宅子。”
严大婆听得眉开眼笑,她自己无所谓,主要是孙子有了着落。
她就怕自己哪天死了,只剩那孤儿寡母,都不知该怎么过日子。儿媳哪天忍不住改嫁,万一孙子遭到虐待咋办?白三郎再愿意帮忙,也不方便插手家务事。
“朱相公且放心,只要祺哥儿过得好,便把俺当奴婢使唤也成。”严大婆生怕朱国祥反悔。
朱国祥道:“老夫人言重了。”
接近天黑,沈有容才带着孩子回家。
严大婆悄悄朝儿媳点头,表示事情已经谈妥了。
沈有容瞬间羞红脸,就连吃饭的时候,都一直把头埋着。偶尔又忍不住,偷瞧朱国祥几眼,越看越是喜欢。
就连朱院长眉梢上,那颗米粒大小的痣,似乎都有了光彩神韵。
一碗粟米饭吃完,朱国祥还没放下,沈有容就把碗抢去:“俺给相公盛饭!”
朱铭坐在旁边撇撇嘴,他闻到一股爱情的酸臭味。
切,撒狗粮给谁看呢?
第45章 0043【小白员外】
宋代寡妇改嫁,还是非常普遍的,至少在北宋年间确实如此。
王安石的次子王旁,由于精神分裂症,经常动手打老婆,甚至扬言要杀妻杀子。
老王是咋处理的?
他先让儿媳离婚,再收儿媳为义女,以嫁女儿的方式,把儿媳给改嫁出去。
这放在明清两代,是绝对不可能的。
宰相的儿媳哪能离婚?更别提还要改嫁!
“俺家是小门小户,朱相公也还未置房,”严大婆建议道,“俺看就不用大操大办了,先合合生辰八字,再挑个黄道吉日,买两只鸭子下聘就行。二娘虽双亲健在,但俺作为姑母,也该陪嫁些东西,便陪嫁几亩薄地吧。拜堂那天,请些村邻坐几桌,大家做个见证便成。”
“一切有劳老夫人操办。”朱国祥并未拒绝陪嫁田产。
彼此心照不宣,他接受了田产,就得负责把祺哥儿养大。
隔了几日,正逢白市头赶集。
沈有容和孩子留在家中,为交夏粮而辛苦织绢。
严大婆则带着生辰八字,前往集镇找八字先生——朱铭只会算卦,且他手里没有黄历,便选个吉日也选不出。
父子俩也跟去,一是买鸭子下聘,二是买些日用物件。
出门之后,严大婆边走边说:“俺帮朱相公问了,村里的木匠、泥匠,已被老白员外请去,过些日子他们才得空。”
“老白员外家也要建屋?”朱国祥问。
严大婆说:“要建村学,地都选好了,就在白家大宅旁边。俺原本打算,让祺哥儿去县里读小学,现在却想留在村里更方便。”
朱国祥有些郁闷:“那我建房子的事情,又得往后面拖了。”
“建屋垒墙,好多人都会,就是做家具须请木匠。”严大婆道。
村里的匠人,其实也是农民,他们只在农闲时接活。
木材也是个问题,父子俩虽然买了山林,但砍下木头之后得阴干,直接用生木打的家具会开裂。
“朱相公吃饭了没?”
没走多远就遇到村民,打招呼都是对准朱国祥,接着再向朱铭和严大婆点头。
朱国祥微笑道:“赶集回来再吃。”
“俺先干活去了。”村民说了两句便走开。
一路都是如此,仿佛朱国祥成了户主,能够代表朱铭和婆媳俩。
沈娘子改嫁的事情,估计已经传出去了,多半是老白员外故意传的。
来到白市头,严大婆径直去棺材店。
没别的意思,镇上就一个八字先生,便是那棺材店的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