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486节

  “就是那个北京。”朱国祥道。

  朱铭摇头说:“幽州又是战乱,又是天灾,还有饥荒瘟疫。有些州城,死得只剩下十多户人家。我问过郭药师,即便人口最稠密的燕京,城内百姓也仅剩不到十万人。而且多为平民男子和老弱,金国在卖地盘给宋国时,把贵族、富户、工匠、年轻女子都迁走了。”

  首都不是说建就建的,还得有许多前提条件。

  如果定都燕京,并非把一堆百姓,迁徙到燕京城去就行。城外乡村也必须有充足人口。周边州县,同样必须有充足人口。

  如此,方能提供维持首都的各种物资供应。

  朱棣能够顺利定都北京,除了金元两朝的经营,还依托朱元璋连续二十年的移民政策。因为元帝北逃带走大量人口,北方显得极为空虚,辽东、河北全是朱元璋的重点移民区域。

  没有朱元璋的二十年移民,朱棣根本别想把朝廷搬到北京去。

  维持一国首都运转,每年几百万石的漕米,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它需要周边地区发力,给予大量的民间物资供应,形成一种特殊的首都经济圈。

  “那就洛阳吧。”朱国祥说。

  朱铭说道:“洛阳土地兼并极为严重,还有大量名门望族,跟旧宋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想要定都洛阳,须得处理那些大族。”

  “你打算怎么处理?”朱国祥问。

  朱铭说道:“强制迁徙。河南、河北和山东,因为战乱、天灾和重税,都大规模出现无主之地。把洛阳的大族进行拆分,计算他们的土地,打散了强制迁徙出去,用无主之地置换他们在洛阳的田产。空出来的洛阳土地,一部分赏给功臣,一部分赏给将士,一部分配给佃农。”

  “这些大族不会反抗吧?而且似乎影响不好。”朱国祥担忧道。

  朱铭笑道:“他们若是反抗,正好借机抄家。罪名都是现成的,思念旧朝,阴谋迎立旧宋皇室!”

  强行将大族拆分迁徙,这事儿大宋自己就干过。

  义门陈氏三百多年不分家,在朝做官的就有400多人,严重威胁到地方统治。

  在文彦博、包拯的建议下,宋仁宗决心对义门陈氏下手,并且由包拯亲自主持相关工作。陈氏族人被拆分成290多份,若按后世的行政区划,就是分散迁往全国16个省市。

  义门陈氏也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情,还有好几百人正在做官,面对朝廷还不是说拆就拆?

  “国号呢?”朱国祥问。

  朱铭笑道:“当然是大明啊。地名都用得差不多了,再换花样也搞不出新意,其实‘元’就挺不错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时乘六龙以御天。只不过国号大元,我总觉得有些膈应,还是大明听起来更舒服。”

  朱国祥莞尔:“这属于制度性破坏,那帮官员听了会跳脚的。”

  “先做汉王吧,”朱铭说道,“把朝堂班子进一步完善,省部框架充实起来,再寻个合适的时机称帝定都。为了安抚人心和稳定南北,我觉得可以继续采用四京制。洛阳为首都和西京,开封为陪都和东京。燕京暂定为北京,金陵暂定为南京。”

  朱国祥说:“迁都洛阳工程量很大,需要时局安定了再说。洛阳的城墙必须扩建,现在钱粮都不够,至少还要等三五年才能开工。”

  “这三五年间,正好用来处理洛阳大族。”朱铭也不着急。

  朱国祥道:“今后实行阁部制,还是实行省部制?”

  “集权是大趋势。”朱铭说道。

  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看似制度严谨,实则效率低下,且中书省和门下省依托皇权,很快就将尚书省边缘化。

  到了宋代,整体趋势是三省合一。

  宋代虽然保留三省,但权力已经虚化,六部也权力减弱,大权掌握在宰相和中书门下省的中书五房手中。

  熙宁末年,宋神宗没有征询王安石意见,就自己下令进行官职改革。把大宋的中书门下制,改回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行政效率变得更低,但裁撤了一些冗官和衙门,每年能够节省两万贯开支。

  这个改革,在元丰年间制度化,因此又叫“元丰改制”。

  宰相权力就此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如果没有元丰改制,宋徽宗还真不能肆意妄为。因为身为宰相的蔡京可以不用那么讨好皇帝,就能依托中书门下制掌控大权,而宰相大权又被其他机构给制约。

  以上这些只是大致情况,实际更加复杂。

  比如六部就一度侵夺三省大权,是皇帝出手给按下去的。枢密院也曾经能压制宰相,在不断的权力交锋中逐渐衰落。

  究其根本,无非吏权、财权、事权的争夺而已,更深层次则是皇权与相权的对抗。

  宋代的冗官根源在于分权制衡,设参知政事分走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走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使分走宰相的财政权。

  分来分去改来改去,结果在元丰改制之后,形成一个畸形的四不像怪物,集唐宋两代的各种弊政于一体。

  好的没有,坏的全要!

  朱铭说:“内阁制在明代是反复磨合出来的,属于一种妥协式集权制度,太监掌控的司礼监具有关键作用。你也不想重用太监吧?”

  “当然不想。”朱国祥说。

  朱铭笑道:“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今后的皇帝肯定重用太监。宋代的皇帝,最初是提拔翰林学士,用文官来压制宰相和六部。并且牢牢掌控御史台,御史只能由皇帝亲自任命。但最后发现,翰林学士和御史靠不住,他们会跟宰相、尚书眉来眼去。于是,太监不断被启用,到宋徽宗时出现这么多大太监。”

  朱国祥无奈道:“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完美制度,政治这种事情,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别说偌大一个国家,就算以前我做副院长,学校里还不是乌烟瘴气的。百年之后的事情,别想那么多,后人自会去调整。实在调不过来,那就等着亡国呗。我们现在设计的制度,尽量靠谱就行。在大方向上,要有利于促进科学和生产力发展。”

  “是这么个说法。”朱铭表示同意。

第502章 0497【洛阳有现成的大皇宫】

  朱铭的三千重甲侍卫,其中一千被王渊带去淮南,清查整编两淮那些新募部队。

  剩下两千侍卫,跟火枪手一起,暂时作为皇城禁卫。

  白胜算是皇宫侍卫统领,古三掌控重甲兵,花荣掌控火枪手。

  朱国祥也有数百侍卫,但战斗力不够看,皇城兵权等于在朱铭手中。

  当日,朱国祥搬去后宫,朱铭搬到东宫。

  太监和宫女,沿用旧宋留下的。全是无家可归之人,破城时逃无可逃,如今反而又有了工作。

  至于赵宋皇室和宗室,则转移到延福宫看押,开春之后会安排他们的耕种。

  父子俩聊了很久都意识到以前想得过于简单。

  十年之内,不管他们谁做皇帝,都有可能对功臣举起屠刀。

  因为派系出现得太快,又跟旧宋官场牵涉太深,长此以往下去,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必然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

  一旦有了利益集团,政治倾轧也会随之而来,并且开始威胁现有制度,影响皇帝的政策传达及施行。

  政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而妥协又是在斗争中产生。直到皇帝和群臣长期摩擦,达到某种微妙的平衡,朝堂才会真正安稳下来。

  会不会大杀功臣,得看磨合得如何。

  守成君主都是通过常规手段磨合,而开国皇帝就没那么多顾忌,实在受不了便一通砍瓜切菜。

  现如今,仅四川班底就有四派。

  一为汉中派,以汉中和洋州的士绅豪强为主体。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朱家父子的亲戚朋友,而且在军中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二为学生派,以太学生、金州学生为主体,也掺杂黎州、桂州的学生,以及金州的士绅豪强。也在军中有影响力,主要是从徐州迁徙到金州的那批冶铁匠,许多人在起兵之初都做了军官。

  三为蜀中派,以成都平原的士绅豪族为主体,四川其他地方的士绅作为依附。他们跟军队没啥牵扯,但大量担任中低级官僚,这些人跟高景山走得很近。

  四为降官派,以献城投靠朱氏的旧宋地方官为主体,这些人跟张根走得很近。

  当然,各派之间没有严格界限,许多人也非故意拉帮结派。纯粹是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自然而然产生更多交流,目前来看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蛋糕正在不断做大。

  但随着时间日积月累,蛋糕无法再做大,那个时候就不好说了。

  朱铭坐马车回到东宫,这地方他还是第一次来。

  东宫也有办公场所,白胜、古三、白崇武、叶梦得等人,都在熟悉自己的办公环境。

  富弼的孙子富直柔,被朱敦儒举荐过来,暂时在朱铭手下打杂,做些文书起草誊抄工作。

  徽宗朝官位竞争激烈,就连富直柔这种大族子弟,有荫官身份却也一直无法补缺。直至赵桓登基之后,才以贤名征辟进京,扔在中书省做秘书员。

  富直柔也听到些风声,他的家族在洛阳,自然想着迁都到洛阳去。

  见朱铭回来,富直柔立即去汇报工作,东拉西扯一堆之后,试探道:“元帅,东京皇宫闭塞,不如西京皇宫辉煌壮阔。”

  “洛阳皇宫还更大?”朱铭惊讶道。

  富直柔说:“昏君赵佶不但在开封大兴土木,洛阳皇宫也重修扩建,占地规模是东京的三倍有余,直至元帅起兵的前一年才竣工。”

  朱铭说道:“重修洛阳宫,这个事情我知道,但也不至于是东京的三倍吧。赵佶自己又不搬去住,他修那么大来干什么?”

  “不知道昏君怎想的,”富直柔说,“但洛阳皇宫的占地,确实是东京皇宫的三倍有余。当然,东京的内外景福宫、艮岳这些没有包含在内。”

  宋代的洛阳皇宫,最初是赵匡胤下令修建的,整体建筑布局基本与唐代洛阳宫重合,占地面积本来就比开封皇宫更大。

  明摆着,赵匡胤想要迁都,只是被赵光义给作废了。

  宋真宗之后北宋皇帝不再定期前往洛阳溜达,洛阳皇宫就那样日渐荒废倾圮。

  十多年前,宋徽宗突然抽风,下令重修洛阳宫。

  蔡攸的大舅哥宋昇,被人弹劾杀耕牛烧骨灰抹墙,甚至是盗掘人骨取灰抹墙,就是在修建洛阳宫时干的事儿。

  洛阳皇宫的面积再次扩大,达到开封皇宫的三倍有余。

  其中,宫城面积约100万平米(紫禁城为72万平米),皇城面积约6.03平方公里(明清皇城约6.87平方公里)。

  一个皇城面积比明清两朝略小,宫城面积远大于紫禁城的建筑群,就这样在洛阳拔地而起。几乎等同于重建,因为洛阳宫早就荒废倾倒了。

  然而,宋徽宗一天都没去住过,这比修建艮岳还扯淡!

  朱铭当然知道重修洛阳宫之事,但他一直以为只是修缮居然还特么在搞扩建?

  如果自己定都洛阳,岂不是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宋徽宗这人不孬啊,啥事都考虑到了,各种资源免费赠送。

  “定都之事再议,你不用关心这些。”朱铭告诫道。

  “是。”

  富直柔立即闭嘴,他知道朱铭动心了。

  开封这破地方,就不适合做都城。军事方面就不提了,还隔三差五有水患,经常需要加固黄河堤坝。

  洛阳那么大的皇宫,而且还是现成的,脑子正常都知道该往哪里搬。

  富直柔却万万料不到,富家也在强制迁徙的行列。而且至少要一分为八,打散了扔到河北、山东各县,洛阳那边顶多允许保留一个残支。

  朱铭熟悉了一下东宫的办公区,便溜达回自己的内宅。

  妻妾们已经分配好宅院,张锦屏负责安排,连带着宫女、太监也分好了。

  宫女、太监的数量很少,多数是各自带来的仆人在做事。

  “夫君万福!”妻妾们屈身行礼。

  几个儿女也跑过来,跟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行礼问好。

首节 上一节 486/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