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12节
金国都灭了,以后他就没啥用处。
封侯是他最后的利用价值,即安抚北方的诸多契丹族,他是契丹族在大明朝廷的代表和标杆。
等于大明朝廷在公开表态:今后不会歧视契丹人,而且还能入朝做官。只要好好报效朝廷,甚至可以封侯做贵族。
今后扫灭西夏,如果有党项人投诚立功,也会安排一个侯爵之位。
就在此时,吴乞买被引来。
耶律余睹急于表现自己的坚定立场,故意大声讽刺道:“这位不是大金皇帝吗?当年威风凛凛,如今怎如丧家之犬了?”
“哈哈哈哈!”
众将顿时大笑,把吴乞买当成猴子围观。
吴乞买心中愤怒至极,却又不敢得罪这群勋贵,连忙卑躬屈膝:“亡国之人,拜见诸位贵人。”
耶律余睹仿佛找到了一条新赛道,阴阳怪气说:“我只是侯爵,阁下却是公爵。堂堂安乐公当面,我可不敢受此大礼。”
远在安东都护府的李成没回京,他要负责震慑诸部。
朝鲜总兵赵立却在,这位是个暴脾气,一脚把吴乞买踹翻:“你个狗贼,也好意思领这公爵之位。俺若是你,早就自杀了,哪还有脸苟活于世?”
关胜出手拦着:“莫要再折辱他。万一真把他逼得自杀,耽误献俘大典可怎办?”
赵立在关胜手下带过兵,他拍拍身上灰尘说:“踹你一脚,却也脏了俺的鞋。”
吴乞买被踹倒在地上,他心里真的生出自杀念头。
可这股念头很快被打消,自己在金国被架空那么多年,受了无数委屈都熬过来了。又一路遭到耻笑来开封,该受的屈辱已经领教过,现在才自杀岂不是太亏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
吴乞买想要破罐子破摔,给大明勋贵们磕头。但毕竟做过皇帝,实在拉不下脸,于是搁地上在那儿傻坐着。
张广道不知何时到来,对吴乞买说:“起来吧。”
又对众将说,“好歹也是大明公爵,你们且收着点,传出去让人笑话。”
吴乞买连忙站起,朝着张广道作揖致谢。
勋贵们也不敢违了张广道,虽然李宝的爵位最高,但谁都晓得这位国公才是皇帝的头号爱将。
李宝这厮比较抽象,关注点跟旁人不同。
他走到张广道身前,弯腰认真打量:“你这袍子上绣的什么?看起来有点像蟒,却又有鱼鳍,还有乌龟尾巴。”
张广道立即露出笑容,解释说:“这是飞鱼。俺专门去请教了礼部胡尚书,飞鱼出自《山海经》,是极好的瑞兽。”
李宝低声耳语道:“快把西夏灭了,你也封个郡王。俺现在一个人做郡王,心里着实慌得很,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哈哈哈哈!”张广道放声大笑。
姚平仲看着他们的蟒袍和飞鱼服,眼睛都嫉妒得发红了。
他依旧是伯爵,这次啥都没捞到,赐服上只有麒麟图案。虽然也威风漂亮得很,但终归还是缺点什么,现在满脑子都是打仗立功。
想着想着,姚平仲转身看向吴乞买,有一股把这亡国之君暴揍的冲动。
这些混蛋金人,竟然闻风丧胆从晋北撤走,而且直接撤到千里之外?搞得俺这次都没法立功。若是金兵死守晋北,说不定自己能立功封侯呢!
姚平仲又悄悄看向岳飞,心里愈发妒忌。
岳飞太年轻了,而且资历也浅。这次居然能封侯,真是祖坟冒青烟走了狗屎运。
在姚平仲想来,当时如果自己在战场,肯定也能像岳飞那样,打出一个无比漂亮的歼灭战。
礼部官员提醒道:“诸位贵人,该排练礼仪了,都请到这边来。”
吴乞买一直等了很久,终于轮到他登场。
礼部官员说:“伱就把这里当成御街,听到喊‘献俘’就上前。你身后会跟着许多战俘,到时把他们一直往前领,到了地方就带着战俘下跪。来,现在跟着我练习跪礼……”
吴乞买此刻脑子一片空白,他联想到自己身后有战俘跟着,那些战俘全是金国的大将。
真他娘的屈辱丢人啊!
犹如行尸走肉般,吴乞买不断的行走、跪拜、山呼万岁。
刚开始还羞得想死,渐渐就麻木适应了。
(今天一更。)
第849章 0844【奇葩年号】
新的年号,在去年冬天定下。
当时朱铭领兵在辽阳,收到开封送来的十多个备用年号。
他全都不怎满意,于是自己整了一个。
而且还是四字年号:复兴中华!
朱国祥收到这个年号时,惊诧之余差点笑喷,于是跑去请教内阁与礼部。
然后,朱国祥发现,似乎真的可以用。
年号字数是不限的,两字、三字、四字都可以。
三字年号比较少见,例如王莽的“始建国”。
四字年号却一大堆,例如:太初元将、建武中元、太平真君、天册万岁、太平兴国、大中祥符……等等。
内阁和礼部好一通研究,认为“复兴”的词源来自《左传》,不过当时还写做“兴复”。
一直发展衍化到宋代,“复兴”始终特指重振宗庙、社稷、国祚。
暂时还没有民族复兴、产业复兴、文化复兴等词义。
因此想以“复兴”为年号,必须再加特定词汇,否则在国朝初立时反而有负面含义。
而“中华”源于魏晋时期,是“中国”与“华夏”的合称。
五胡乱华之后,更是被赋予特殊意义。
或许对现代人来说,“复兴中华”只是一个很常见的口号。
但此时此刻,这两個词首次组合起来,其意义明显是要“再造汉唐盛世,恢复宇内一统”。
这个在朱国祥看来非常儿戏的年号,朝中重臣居然无人反对,甚至觉得皇帝陛下拥有宏图大志。
很简单,第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复兴中华”四个字,朱国祥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但文武百官却是第一次见到。
至于西夏使者,得知大明使用这个年号,第一反应是感到恐慌不安。
……
大明复兴中华元年,西元1133年。
献俘大典还在准备当中,朱铭第一次作为皇帝主持殿试。
今年的殿试题目,翻译成白话就是:“上古神州有诸夏,也有蛮夷戎狄。那时的中国,特指中原一丢丢。现在的中国,已经北抵大漠、南至沧海。那时的蛮夷戎狄,后代很多都变成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土地,也都已经成了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而今中国之内,有汉,有羌,有奚,有吐蕃,有契丹,有党项,有女真,有回鹘……各族共居中国,是否可以混为一大族?又该如何混一族裔?”
“中国之外,亦有汉唐故土未复。是否该收复故土,又该如何统治那里的各族?”
“皇帝对此感到很疑惑,请各位考生详细议论之。”
上次全国性的兴大狱,杀头、流放、坐牢了许多官员。如今又收复大片国土,更是需要官员治理。
因此今年的进士名额很多,足足录取四百人。
朱铭扫视大殿内的考生,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还有的在偷偷观察皇帝。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年号都是有寓意的,代表着朝廷的执政方针或美好愿景。
殿试题目也有来头,必为此时皇帝关注的问题。
年号与殿试两相结合,还能想不明白吗?
三日之后,阅卷大臣们把考试结果送来。
朱铭懒得听他们诵读,直接拿到手里自己看。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看到第十八名的卷子,朱铭觉得有点新意。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刚开始也从炎黄血脉讲起,渐渐的着重论述民族问题。而且以陕西边境的吐蕃族举例,他认为这些吐蕃族的祖先,在唐代大部分都属于汉人。为什么几百年过去,后代竟然吐蕃化呢?
接着又分析民族构成要素,即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外貌。
朱铭提笔一圈,评价道:“缺了宗教。”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明要混一各族,不能强行的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实情来求同存异。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朱铭亲自阅读了三十份试卷,把第十八名挪到第一位,其他排名都没去改变。
“拆卷吧,”朱铭指着钦定的状元卷说,“礼部把状元郎的行状(个人及家庭资料)送来。”
每个考生进京之时,都要在礼部登记资料。
很快,新科状元的详细资料,就出现在皇帝和大臣面前。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他爹的信息还算正常,前宋的边军低级将领,收复河湟时被调去湟州。
他爷爷的信息就有点离谱了,居然是宋朝招募的番兵军官。虽然没有写明白,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肯定是大宋边境地区的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