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914节

  他知道李全禄在倒卖军粮,却不知道李全禄胆子那么大,竟然搞得军仓已经不剩多少。

  都是贪官,谁也别说谁。

  兴庆府周边出现大量起义军,跟李察哥本人脱不了干系。这厮仗着国都周边府县的部落,已经从游牧变成农耕好拿捏,疯狂侵占那些部落的耕地。

  历史上,李仁孝推行的一系列仁政,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分配土地。

  即把李察哥给熬死之后再抄家,获得无数田产分配给国内百姓。只此一项,就立即赢得各部的拥护,部落酋长们纷纷支持李仁孝改革。

  ……

  九万大军,在战场上摆阵就是個问题。

  他先分出三千轻骑,穿越黄河南岸的沙漠,绕过去袭击明军的运粮队。此时是有很多绿洲的,一旦遇到明军精锐,西夏轻骑立即渡河钻进沙漠里。

  这确实把岳飞、韩世忠搞得很烦,只能沿黄河撒出轻骑观察敌踪,一遇敌情立即点燃狼烟报信。

  之前攻下来的诸多西夏碍城,本来就具有烽火台的作用,现在正好驻扎少量士兵利用起来。

  直至明军逼近三十里外,李察哥终于带兵出战。

  数千较弱的步兵,被李察哥留下来守城。

  八千来自镇燕军司的骑兵,被李察哥派去北边埋伏,沿乌加河绕到明军侧后方二十里。

  上万轻骑兵被李察哥撒出去,闹出动静扰乱明军轻骑,以达到遮掩战场的目标,顺便帮那八千侧绕友军打掩护。

  李察哥亲率剩余步骑徐徐前进。

  岳飞、韩世忠这边,则是清一色的骑兵,约有三万两千人左右。

  步兵要么被留下防守天德军城,要么沿途驻守各处碍城,就连炮兵都留在最近的碍城里,等骑兵围城之后再把火炮拖过去。

  两军之间的距离,被渐渐压缩到十余里,双方轻骑还在游走厮杀。

  当相距只有三四里时,李察哥投入更多轻骑兵,并让步兵整理队形列阵向前。

  李察哥的九万大军,真正的核心精锐,其实只有八千人。

  两千亲军。

  三千铁鹞子。

  三千强弩兵。

  强弩兵由李察哥一手打造,是西夏军队里比较新的兵种,为了射破宋军的军阵而建,甚至号称能射穿宋军的重甲。

  这种强弩的弓臂皆杂牛角,箭头则冷锻而成,穿透力胜过宋辽的普通弩箭。

  士兵的来源五花八门,不论哪个族的都可以,但必须身强力壮,因为还配有盾牌防箭。

  北宋末年,西夏强弩兵被打残,直至大明建国都没恢复。

  明金大战那些年,李乾顺在建立火器部队,而李察哥却在恢复强弩兵。

  西夏其实还有一种卫戍兵,装备好得令人发指。它挑选宗室、豪族子弟当兵,说白了就是“质子军”,初建时个个勇猛善战。现在已经沦为“大汉将军”,充当皇宫侍卫和仪仗队,真打起仗来估计逃得飞快。

  此时此刻,两军对垒。

  来自南方两大军司的步兵,列在前排和两翼,分为好几重军阵。

  一部分轻骑兵绕去战场两侧,一部分轻骑兵列在两翼。还有两支轻骑兵,护在中军两侧,他们负责配合铁鹞子出动。

  李察哥的亲兵和强弩兵,作为中军静观变化。

  岳飞立于一座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很快发现己方的轻骑扛不住了。

  那些轻骑来自草原各部,铁箭头都不够用,披甲率也非常感人。面对同样装备的西夏轻骑,但西夏那边的人数更多,打着打着就开始不断后撤。

  “令杨沂中出击!”韩世忠对传令兵说。

  河北大战之后,韩世忠从山东调往陕北,帮朝廷收取那些军阀的兵权,杨沂中就是那时归入韩世忠麾下。

  却见令旗挥动,随着一阵战鼓,杨沂中率1500骁骑杀出。

  正在追杀草原轻骑的西夏骑兵,见状吓得纷纷勒马后撤。他们可不敢跟骁骑兵硬碰硬,胡乱射两箭就跑,把大明骁骑诱向己方大阵。

  韩世忠又喊:“李昱出击!”

  李昱原为北宋厢军军官,后做了山东巨寇,极盛时拥兵数万,这个时空被张叔夜带兵收服。

  杨沂中、李昱二人,各率1500骁骑,把败退当中的草原骑兵救下。然后他们继续冲杀,顶着敌军漫天箭矢,冲向西夏大军的两翼轻骑。

  骁骑兵虽不如重骑那般武装到牙齿,但也人马俱披甲胄。

  此时此刻,好多骁骑兵连人带马身中数箭,依旧勇往直前直冲敌军两翼。

  韩世忠再喊:“杨进、刘正彦再去!”

  韩世忠麾下武将,放在历史上都非常有趣啊。

  杨沂中奉命诱捕岳飞,李昱出兵阻拦赵构南下,刘正彦兵变把赵构吓得阳痿,杨进也拥兵数万不愿被招安。

  “去请岳都护出兵。”韩世忠对传令兵说。

  很快,岳飞带着徐庆、王贵,率领麾下骁骑全部杀出。

  西夏那边,杨沂中、李昱二人,已把两翼敌骑搅乱。

  杨进、刘正彦率兵冲到西夏军阵前,大约15步时朝着西夏步兵射箭,继而划过优美弧线掠过步兵大阵的左右两厢。

  步战长枪比他们的骑枪更长,但两厢步兵来不及转向,大明骁骑从侧面掠过时出枪捅刺。那里本来应该有西夏骑兵保护,但已经被杨沂中、李昱给搅乱,杨进、刘正彦冲掠过步兵冲过去,反而在持续冲击西夏骑兵。

  李察哥没想到韩世忠打得这么野,居然一开始便投入大量精锐,他吓得连忙调动铁鹞子和强弩兵。

  一千五百铁鹞子带着五千轻骑,迎面向杨沂中的一千五百骁骑撞去。此时此刻,杨沂中刚杀穿三千西夏轻骑,等于是腹背受敌遭到三面夹攻。

  铁鹞子凶名在外,毕竟属于重骑,杨沂中可不敢硬碰硬。

  他在敌军形成合围前,变向朝着侧前方的西夏轻骑冲去。杨沂中付出两百多骁骑被围剿的代价,强行冲破那股西夏轻骑,绕向更外侧跟上前接应杨进汇合。

  与此同时,杨沂中下令吹号,提醒韩世忠铁鹞子出动了。

  就在大量西夏骑兵围追杨沂中、李昱、杨进、刘正彦四部时,之前败退的大明草原骑兵,重新冲向西夏的步兵大阵轮番射箭。

  西夏强弩兵背着盾牌上前,他们打开盾牌后方支架,把大盾竖在前方挡箭,自己躲在盾后装填箭矢。

  一轮一轮强弩齐射,大量草原骑兵中箭倒下。

  “李将军,拜托了。”韩世忠说道。

  李世辅带着三百重骑及其扈从骑兵,默默跟在岳飞、徐庆、王贵三人的骁骑后面。

  岳云紧张而激动,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

第951章 0946【岳飞冲阵】

  辽国也有铁鹞子,属于皇室、宗室、贵族的私人卫队。

  西夏铁鹞子最初就是模仿辽国,后来又吸收了喀喇汗国的重骑兵特点。

  它的铠甲很厉害,全部采用冷锻技术。

  韩琦曾经派人做实验收取数据,用强弩射六十步外的铁鹞子甲。基本射不进去,偶有一两支射入,都是恰巧遇到札甲缝隙。

  沈括则说,西夏铁鹞子的冷锻甲,相比宋辽甲胄可减重三分之二且防御力不减。这个数据多半有些夸张,但西夏冷锻甲重量更轻是肯定的。

  近几年来,大明生产的重装棉甲,内衬铁片也采用水锤配合人工冷锻。

  至于铁鹞子的战马,多来自甘州马场。如果换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山丹马场!

  西夏的甘州马场,比山丹马场的规模更大。

  但宋夏百年战争,军马消耗量太大。尤其是宋军夺取天都山,西夏失去了那里的养马地,不得不从河湟购买战马补充。接着宋军又夺取河湟,西夏只能提高其他地区的养马量。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让西夏缺马的原因,是官营马场被蚕食侵占!

  李元昊当年要马不要粮,没粮了就出兵去抢。

  可抢粮食终归不稳定,百年之后,马政败坏,许多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没有开垦为农田的,也日趋减少养马量,改为提高牛羊的数量,比如甘州马场即如此。

  这种状况,直到李仁孝改革才得以扭转。

  李仁孝甚至在新法当中,专门制定甘州马场的相关条令,禁止私人侵占蚕食马场,禁止马场擅自多养牛羊。

  问题是,李仁孝如今才十五岁,刚刚登基还没来得及改革啊。

  更糟糕的是大明崛起,西夏没有夺回天都山等马场,更不可能占领河湟谷地,甚至都无法再越境劫掠。面对连年的天灾人祸,西夏马政败坏得更彻底。

  比如威福军司,就不断增加农垦面积,提高那里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倒卖军粮赚取钱财。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肥沃的套外地区宁愿饥荒,也不能减少产马量,没粮食吃了就去宋国抢!

  除了战马,西夏的冶铁数量也在锐减。

  规模最大的夏州冶铁务,由于铁矿开采过度,产量和质量都在降低。

  西夏铁鹞子在宋徽宗时期,因为连年战争损耗过大,实际战斗力已经开始拉跨。战马不如从前,铠甲也不如从前,甚至兵源也不如从前,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重骑兵。

  兵源怎会不如从前呢?

  因为西夏铁鹞子,基本靠世袭。一副铠甲传几代,作战技巧也是家传。

  这在前期能保证战斗力,多传几代必然出问题。

  一是短时间内死伤过多,很难快速进行补充;二是世袭功勋贵族,子孙后代很难保持血性。

  宋徽宗时期的西夏铁鹞子,甚至出现不敢冲阵的现象,须用弓箭射败宋军才敢冲锋。

  不敢近战厮杀的重骑兵!

  此时此刻,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铁鹞子,并非来自世袭贵族家庭。

  没办法,许多铁鹞子家庭,成年男丁已死完了。但他们却占据着名额,从各自部落挑选勇壮,把铠甲“借给”壮士代替从军。

  而这些敢打敢拼的壮士,很难靠战功和武勇爬到高位。

  铁鹞子的中高级军官将领,清一色来自世袭贵族家庭。他们有很多已失去血性,却又霸占着位置不肯挪窝。

  真打起来,很快现出原形。

  ……

  杨沂中慑于铁鹞子的威名,跟杨进部汇合之后,立即拉开距离避其锋锐,转而冲向更远处的西夏轻骑。

  然后他们就发现,匆匆追来的铁鹞子,居然没有猛冲过来,而是隔老远开始放箭。放了一箭,又放第二箭,似乎错过了最佳合围时机,这些铁鹞子打算先射箭歇一歇。

首节 上一节 914/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