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22节
“处心积虑,城府极深。”朱铭评价道。
石元公说:“西夏国主李乾顺,在病危前就身体欠佳。任得敬买通御史和阉人,怂恿李乾顺纳妃冲喜。任氏进宫之后,很快就讨得李乾顺欢心,在病榻前给李乾顺诵经、唱歌、跳舞、念诗。样样都是李乾顺喜欢的!又让御史大夫建言,册封任氏为皇后。李乾顺当时病重昏聩,西夏国相怎么劝谏都不管用。”
入宫不到一年,没有诞下子嗣,而且年仅十七岁,竟然直接被册立为皇后!
要知道,自从耶律南仙死后,李乾顺已经十多年不立皇后。
朱铭问道:“任得敬如今官居何职?”
石元公说道:“他女儿成为妃子时,任得敬被提拔为静州防御使。他女儿被册为皇后时,任得敬又晋升为静州都统军。静州是西夏国都的南方门户,这个职位举足轻重,随时可以提兵杀进西夏国都。”
“李乾顺死后,由于李仁忠反对李察哥执掌火器营,两人互相妥协竟把火器营交给任得敬。李乾顺一手打造的火铳兵、火炮兵,目前就在任得敬手里,此人已是西夏殿前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朱铭又问:“还有什么消息?”
石元公报告说:“延庆府北部,今年又有春旱。那里去年屯的粮食,今年赈灾倒也够用了。但如果想攻入西夏,须往延庆府调更多粮食。”
“延庆府春旱,西夏那边怎样?”朱铭问道。
石元公说:“根据细作探知,西夏的银州、夏州皆有春旱。”
朱铭微笑点头:“一起旱就好。”
以上这几个地方,如果用后世的地理概念来阐述,那就是……陕北地区!
陕北地区十年九旱,有顺口溜为证:旱灾年年有,二年遇中旱,三年有大旱,十年遭大难。
此时陕北的植被环境,比几百年后稍好一些,但还是经常有旱灾发生。
在西夏没有正式建国以前,虽然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但党项那边请求赈济,北宋朝廷还是愿意给粮的。
直至西夏正式独立建国,北宋朝廷就严防粮食外流,尤其是流向发生旱灾的西夏州府。
当然防不住!
经常有北宋边将,克扣士兵粮饷,悄悄卖粮到西夏境内。
而西夏频频出现旱灾,也经常忝着脸请求北宋救济,还请求辽国和金国拨粮救济。
朱铭又问:“李乾顺死后,西夏国内局势如何?”
石元公说:“朝堂还算安稳,并没有争斗起来。但由于西夏官员贪腐横行,边地又连年春旱,那些边境部落皆有怨言。如果换在前宋,他们可以越境劫掠,可现在却已是大明。偶有西夏部落越境,皆被我大明边军杀得死伤惨重。种种因素凑在一起,那些西夏边境部落已快活不下去了。”
朱铭笑得更开心。
石元公继续说:“不仅是边地,西夏国都的南北大门静州、定州,各部的生活也愈发艰难。静州、定州都属于产粮地,官员贪污腐败,朝廷横征暴敛,各部的赋税越来越重。”
历史上,韦州、定州、静州……皆有部落穷得造反,全被任得敬带兵剿灭了。
朱铭说道:“内阁、枢密院、兵部、户部,一起讨论出兵西夏事宜。”
……
西夏国都,兴庆府(银川)。
任得敬此时已志得意满,他是正儿八经的北宋进士。
当时竞争太激烈了,进士想要授实缺非常困难。任得敬一直靠行贿授官和升官,但把家里的钱财掏空,也只弄到一个西安州通判。
西安州在哪儿?
即后世的海原县西安镇,陕西边境最前线,出门就能遇到西夏人!
果不其然,金兵和朱贼围困开封,西夏也趁机大举杀来。
任得敬一看城外的西夏大军,当即就想着献城投降。因为军队大部分都去勤王了,城里已经没剩几个兵,不投降就只能窝在城里等死。
他害怕城内文武不同意,于是将同僚全部诱杀,趁机吞掉同僚们的家产。
这十二年来,任得敬在西夏过得很苦啊。
他在北宋积攒的钱财,他在西夏贪污的金银,十之八九都拿去行贿了,自己的生活可谓清贫至极。
否则他一个宋国投过来的降官,怎么可能把刚入宫的女儿弄成皇后?
现在好了,女儿不但成了皇后,还顺势变成两宫太后之一。
又利用李仁忠和李察哥的矛盾,两面讨好游说,任得敬成功掌控西夏火器部队。
在任得敬的眼里,火器部队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军费开支高啊,他随便伸手拿几个,很快就能把钱捞回来。
而且李察哥的年纪也大了,这两年不再亲自统兵打仗,只留在兴庆府大建豪宅纵情享乐。
一个老朽堕落的李察哥,任得敬并不放在眼里。
他可以一边行贿讨好麻痹,一边慢慢蚕食李察哥的军权。
同时,任得敬还是大宋进士出身,他跟国相李仁忠也聊得来。他支持李仁忠进行内政改革,所以李仁忠才支持他掌管火器营。任得敬甚至可以通过改革,获取更多的朝廷大权。
一个文官之首,一个武将之首,全是任得敬的揽权工具!
老子是在大宋卷出来的进士,西夏这些蛮夷算什么?轻轻松松拿捏。
这家伙做事非常疯狂。
历史上,他逼得西夏皇帝,分一半国土给自己建楚国。这事儿必须通知金国,由于金国不同意,任得敬竟然联系南宋,跟南宋一起夹攻金国!
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啥都做得出来。
任得敬把弟弟任得敏叫来:“新君继位,须到大明请封。我已经举荐你做副使,前往洛阳走一趟,且去探探大明的底细。”
任得敏问道:“打探什么?”
任得敬说道:“打探大明是否有出兵迹象,朱皇帝雄才大略,极有可能趁机出兵西夏。如果大明出兵,西夏是打不赢的,我们应当早做准备。”
“暗中投靠大明吗?”任得敏问道。
任得敬摇头:“我们好不容易爬上来,还没享几天福呢,怎能轻易投靠大明?如果大明出兵,当然要用尽全力抵抗。最好的结果,就是割让国土,换取大明撤兵。西夏的国土,割了就割了,能迟一天灭国就迟一天,或许能拖到你我兄弟都寿终正寝。我们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任得敏点头:“兄长所言极是。”
“但也要早做准备,”任得敬说道,“万一大明下定决心攻灭西夏,你我兄弟也要提前留一条退路。你这次去洛阳,多结交几个大臣,问明白怎么给细作送信。私底下多说些心怀故国的好话,等大明军队逼近兴庆府时,我们再投降就顺理成章了。”
任得敏感慨:“还是兄长目光长远啊。”
任得敬捋胡子得意微笑,他当然看得长远,女儿在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一身狐媚子本事把李乾顺迷得晕头转向。
第944章 0939【岳飞韩世忠合兵出征】
御前会议。
朱铭问道:“西夏慕氏兄弟,派人来联络投明事宜。这两人又是什么底细?”
在开会之前,石元公就仔细查了档案:
“慕氏原为慕容氏,在前宋初年尚为宋民,却随西夏李氏起兵叛乱。”
“范文正公担任西北帅时,亲自招降慕氏酋长慕恩。从此,慕家世袭环庆统制官,带着族人归宋成为环州豪族。”
“金兵南下之时,慕氏并未勤王,留在环州驻守堡垒。西夏兵杀来,慕氏弃城而逃,并未投奔西夏,还曾上疏做过我大明边将。但他们的部众,多为西夏所掠,慕氏在环州大不如前,受到苗刘二将的排挤。”
“我大明收回西北边将的兵权时,苗刘二人皆愿听从调令,慕氏兄弟却不愿调走,带着残余族人投了西夏。”
“如今,估计是在西夏过得不好,慕氏兄弟才又想着投明。这一豪族可用,却万万不可重用,百余年来反复叛逃不知多少次。”
朱铭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叛逃到西夏的前宋、大明边将。能用就用吧,不能用直接砍了!”
张镗说道:“若是出兵西夏,最好是在明年开春以后。两国边境堡垒众多,须得逐一拔除,打起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若是今年出兵,打到冬天还得停下来休战,尤其是横山一带冬季难运粮草。”
李宝提议道:“韩世忠那边,秋天就可在草原发兵。塞外秋高气爽,战马膘肥体壮,可迅速夺取阴山南麓草场和城池。打下来以后,差不多也快到冬天了,西夏军队很难冒雪反扑夺回土地!”
张广道说:“漠北三足鼎立,互相之间打得热闹,几年之内都不可能南下。岳飞也可率精锐骑兵数千,跟韩世忠合兵之后一起出战。”
王渊说道:“禁军今年就该出发,赶在冬天以前抵达陕西边境,等明年雪化立即大军杀出。”
马扩提醒道:“不要忘了黄头回鹘,可令他们穿越祁连山,去袭扰沙州(敦煌)和瓜州。黄头回鹘若敢不出兵,事后正好狠狠的教训一下!”
朱铭说道:“枢密院会同兵部,详细给出一个方略。”
李宝说道:“草原上等不及出方略了,让岳飞尽快去跟韩世忠汇合,把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吃掉。消灭了威福军司,就等于砍断西夏一条手臂。”
柳瑊问道:“此次攻夏,师出何名?”
“我来写讨夏檄文!”胡安国揽下这个差事。
朱铭又说:“内阁与户部、兵部、工部,要保证粮草、器械、民夫,在明年开春之前做好万全准备。哪个出了问题,影响到前线战事,轻则罢官归乡,重则下狱法办!”
“是!”
众人表情严肃,齐刷刷站起作揖。
……
岳飞的驻地距离阴山较远,因此带过去的部队不多。
他只带来两千骁骑、三千轻骑,共计五千余人。
其中那三千轻骑,大部分是契丹、唐古、女真部落骑兵。各部酋长都必须抽调精锐,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一起跟着岳飞去打仗。
如此做法,一是合理利用草原部落,二是避免诸部趁机叛乱。
毕竟岳飞带着主力走了,那里的草原汉兵空虚,说不定就有哪个部落闹事。
部落骑兵当中,也非全是轻骑。
尤其是那些契丹骑兵,当初配合岳飞打决战,从完颜宗翰手里捡到许多铠甲!
五千余骑从临潢府出发,一人四马飞速前进。
粮草带得也不多,沿途部落必须提供食物。也不白拿他们的,吃了多少牲畜和粮食,这些部落可拿着凭据,去找最近的大明官衙领取补偿。
初秋之时,岳飞与韩世忠合兵。
韩世忠那里已粮草充足,包括许多从山西运过去的军粮。
军粮的制作方法,北宋《武经总要》记载了好多种。其中一种是用大米煮熟暴晒,去除杂质反复清蒸十次,120斤的大米可压缩为20斤。行军打仗来不及造饭,就掰下一块直接泡水喝,可以理解为北宋的军用压缩饼干。
在伟大的朱院长的改进之下,这种压缩饼干,又混入了脱水蔬菜,米粉和豆粉一起压缩。
这样一来,大明改进版的压缩军粮,就增加了维生素和蛋白质。
草原行军打仗,还会带大量肉干。
岳飞和韩世忠驻扎草原,自然也会吸收草原骑兵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