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205节

  在一片“孽海白莲楚留香贾大老爷”的欢呼声里,总算是能够谢幕,转身进入林家老宅。

  身后的大门刚刚关上,贾琏迎面就对上了叉着腰拧着眉毛的茱萸:

  “只用了半天,就得了那么大一个震动姑苏城的江湖名号,说!怎么谢我?”

  贾琏是真没法告诉她:我不是为了出名,我是为了去救你姐姐(或者你姑姑)。

  于是贾琏翻了一个白眼给她,伸手一指“俗不可耐四金刚”:

  “谢你干吗?是他们替我出手,要谢我也得谢他们四个啊。

  刚才要是没他们,就靠那扇子里的一根针,老子非吃亏不可。”

  说着话,已经掏出四张一百两的银票,递给为首的利儿:

  “一人一张,这是今天的红包,拿去买糖吃。”

  茱萸不服气:

  “谁说的?就算他们不出手,不是还有我了吗?

  刚才街上那么热闹,就你一个人大出风头,怎么不算上我?

  哼!要不是我哥嘱咐我到了姑苏地面上要低调,我怎么也得出去亲手收拾收拾那个坏蛋。”

  贾琏此时细看,才发觉原来茱萸的身量、脸型、眉眼虽然都不像妙玉,但小巧的鼻子和花瓣似的樱唇,确实竟有八分相像。只不过茱萸表情丰富,妙玉外表冷淡,所以很容易忽略。

  看来这姐妹两个,都是鼻子和嘴遗传自安慧仙师,而其余都遗传自他们不同的父亲。

  茱萸见贾琏愣愣瞧着自己不说话,尤其他那一双形状极为好看的桃花凤眼,望向自己的目光里半是欣赏,半是审视。茱萸顿觉莫名的耳根发烧,一片赤色云霞倏忽漫上了俏脸。

  “看什么看!在外面小尼姑还没看够啊!”

  茱萸一跺脚,扭头就跑,差点一脑袋撞在大门上。

  茱萸的脸更红了,扁着嘴,忽然心里莫名其妙一软,就落下眼泪来。

  贾琏见羞得晕头转向的小丫头实在可爱,也忍不住上前搂住她的肩膀:

  “撞到头了?”

  他这一句软语,竟让茱萸心中愈发生出许多说不出的委屈来,一把搂住贾琏的腰,呜呜哭了两声:“都怪你——”

  忽然又觉得不对劲,一睁眼,见四个小厮打扮的“嘲风司”下属还在,立马恼羞成怒,吸着鼻子骂道:

  “你们四个给茱萸小爷滚!”

  .

  姑苏城里闹出了那么大动静,知府树郁怎么会不知道?

  贾琏那哪是打他小舅子的脸呐?

  那就是在打他树郁树知府的脸!

  但他又能怎样?

  他自己的小舅子,擅自带着衙役出去抢车打人抓小尼姑,现在被过路的上级官员当街暴揍,自己但凡还要点脸,怎么可能出去冒头?

  总不能自己还凑上去,也积极主动地争取自己当众被抽嘴巴吧?

  贾琏要是当街问自己知不知道邹森干的这些事,自己还不是也得说自己全都不知道,全都是邹森这小子擅自胆大妄为?

  既然那样,还不如直接就装作连他挨打都不知道呢。

  过后老丈人问起来,就说自己知道的时候,小舅子都已经挨打完毕了,是自己把打得跟猪头似的小舅子抬回府里救治的呢。

  但这件事最恶心的,恰恰是查多才查师爷之前所说的:严焱要是跟贾琏勾搭上了,这事就不好办了。

  要是没有贾琏撑腰,一向谨小慎微的严焱哪有那么大胆子?

  这会子,严焱正认认真真地在公事房,一个一个地查问所有差役,邹森手里的空白公文纸是怎么回事,跟着邹森去抓人的衙役是谁派的。

  他娘的!大家都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严焱偏偏还要那么正儿八经地恶心人。

  可树郁又不能冲过去大喝一声:“不许查!”

  而且严焱这是个认死理的书呆子,听了贾琏的吩咐,就真要认认真真查清楚,将调查结果写成一张榜文,告示全城。

  树郁气得关起门来,向查师爷狠狠骂了一顿严焱是个小人、鼠辈,是贾琏的一条狗。

  当然,他更切齿痛恨的,是贾琏。

  要不是因为惹不起贾琏,树知府简直恨不得亲自去把贾琏立马抓来,亲自用烙铁烫平一下!

  查师爷一向比树知府脑子清明,他当然知道此时贾琏在姑苏的民望正盛,但凡脑袋里装的不是豆腐脑的,都明白万万不能往贾琏的枪口上撞。

  查师爷深知树知府一向脾气暴,劝谏的话就说得愈发的柔和:

  “哎呀东翁啊,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个贾琏不过是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小子,跟东翁这样进士出身的人怎么好比呢?

  他在姑苏呆几日就走,东翁就大人大量,放他一马好啦。”

  树郁气得一脚踹翻了一只凳子:

  “对!大丈夫报仇,三年不晚,我这就把此事写给我老泰山。让他把此人的恶行说给北静王爷知道,问问王爷怎么收拾这小子!”

  查多才在心里一抖手:

  唉哟可怜我这才高八斗足智多谋的脑袋啊,怎么遇到这么一个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主家啊。

  树大老爷,这破事儿你就不占理,贾琏你也惹不起,识时务者为俊杰,吃亏也得认了,挨打也得忍了。

  你这还想往北静王爷那里捅,你是怕自己这些丢人现眼的破事没人知道啊?

  他正想着如何劝一劝树郁,那树郁已经等不及了,自己动手一边发狠研墨,一边咬牙道:

  “我还得加上他在扬州的那些事做文章,最好让太上皇他老人家发下话来。

  哼!这事儿要是就这么忍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在这姑苏城当父母官?

  要是没了我,那这些没有了爹娘的百姓以后岂不是要无依无靠了?”

  .

  第二日一早,贾琏正要出门去鹤山书院,不想门前已经来了一辆两匹马拉着的宽敞马车。

  车帘一掀,里面坐着的竟是书友先生和两名士绅打扮的老者。

  书友先生笑道:

  “永璧贤弟,这是致仕的尚书令姚老大人,和致仕的大司马栾老大人,他们二位今日邀我去同游太湖。听说贤弟之名,也想邀你同去啊。”

  贾琏自然明白,这是书友先生要将姑苏的退休官员等名流介绍给自己认识,此举对自己日后的仕途必将大有裨益。

  贾琏赶忙笑道:

  “小子何德何能,竟然能与三位同上一车?

  等回京时候,可少不得要向旁人显摆一番了。”

  书友先生也笑道:

  “我这里称呼你为‘贤弟’,你还自谦什么‘小子’?

  昨日你那一句‘师叔’,整个姑苏的文坛都知道了。”

  .

  这双马大车才走后不久,又有人来敲林宅的大门。

第二百五十四章 惊海内救苍生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姑苏城原本就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富贵风流之地,城中水道纵横,屋宇相连,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既是鱼米富庶之乡,又是经济发达之所。

  一艘朱漆游船自山塘河出发,悠悠然向太湖而去。

  两位致仕回乡的老大人如今都年过七旬,加之书友先生珍重名声,是以游船上并无“女校书”、“清吟女客”相伴,倒是美酒佳肴不可少。

  江南富庶,人多享乐,在游船上设宴乃是常态,是以船菜越办越丰盛。

  姑苏吴门宴席,往往以四道冷盘佐酒菜为首,而后上各种热炒菜肴,中间夹有若干道精美点心,最后上四道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以图“有余”的吉利口彩。

  其中尤其出彩的,乃是夹杂在各道菜色之间的精美点心,虽是点缀的小吃,却做得极为玲珑精巧,称为“姑苏船点”。

  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以细甜的豆沙、枣泥、芝麻等为馅心,捏制成花卉植物、虫鸟动物,无不活灵活现,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贾琏在荣国府里,也见过自家小厨房做的用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也做得精致非常。但与这种姑苏船点相比,油炸之物到底有些油腻,不由啧啧赞叹。

  正所谓“三世仕宦,始知穿衣吃饭”,第一代打江山,后代自然会享受。

  贾琏是荣国公的第四代嫡传,生于富贵,长于富贵,嘴巴越吃越刁,舌头越吃越灵,自然要求精益求精,品味也越吃越高,普通的食物如何能放在他眼里?

  如今竟能得到他的称赞,可见这船点做得委实精美好味。

  可巧这船上的厨子是栾霖栾老大人家里自带来的,栾老大人一见自家的菜色得到了荣国公后人的大赞,顿时倍觉颜面有光,又见这年轻人谈吐不俗,愈发喜爱。

  另一位姚谦之姚老大人性子更沉稳些,心中却是别有一番想法。

  他五十八年前刚刚入仕之时,贾琏的曾祖贾源还健在,是个极为谦恭厚道的稳重人,在朝中极有威信。其后,姚老大人又与贾琏的祖父贾代善同朝为官,代善公虽是靠父亲功勋而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也是个品行端方的君子。

  可到了贾代善的儿子辈,呵呵,《韩非子》有云: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及至在姚老大人致仕回乡之前,已经听说了荣、宁两位国公的后人的德行,已经是到了“不可描述”的程度了。

  眼前这个贾琏,不读书,未科举,富贵不知乐业,愚顽怕读文章,纵容生得一副好皮囊,只怕腹内也全是草莽。

  让姚老大人始终没有想通的,是书友先生博古通今,见识非凡,文名遍及天下,为何如此看中贾琏,竟肯与他以平辈相称?

  懂吃喝、会享受算什么本事?

  姚老大人有心考察考察贾琏,便自己起头作了首诗:

  “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

  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

  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吟罢,转而向贾琏一笑:

  “如此湖光山色,无吟咏岂不可惜了?”

首节 上一节 205/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