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121节
卫宁笑道:“都多久的事了呀?还疼什么?”
陛下你这不是没话找话么?
这话你自己问出来不觉得智障么?卫宁心中好笑。
为了这个帝国的稳定,为了驱除鞑虏,一代人都在努力,努力的帮着汉武大帝实现他的宏伟目标。
汉武帝有些心疼卫宁,自己这个儿子在外面吃了太多的苦,他这个做父亲的从未尽过责任。
“陛下回去让孩子们也给你泡泡脚。”
“没有什么比阖家团圆最珍贵。”
“我那个时候,每晚都会给我娘泡脚、洗脚。”
汉武帝微微笑了笑,道:“明明不大的孩子,说出来的话怎么这么显老?”
“朕见过老家伙对孩子这么啰嗦关心的,还没见过哪个孩子对老家伙这么关心的。”
卫宁道:“那是陛下生在皇家,一切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不像我们,我们没有那么多利益需要考虑,孝顺就是孝顺,动机从来都是单纯的。”
汉武帝若有所思,笑着问卫宁道:“伱让朕来洗脚,也是孝顺朕?”
额。
卫宁有些无语,道:“陛下这么认为也对,毕竟你这个年纪都可以做我父亲了。”
汉武帝看着卫宁,道:“做你什么?”
卫宁道:“父亲啊。”
“嗯。”
卫宁白了他一眼,打趣道:“我怎么感觉陛下在占我便宜啊?”
汉武帝笑而不语。
泡好脚后,卫宁则亲自给汉武帝铺床,又碎碎念叨着道:“就不劳烦下人了,我帮陛下铺床吧。”
“可惜,大汉没有棉花,动物的皮毛倒是可以御寒,但只有有钱人才能如此。”
“以前在蓝田的时候,我和我娘最怕的就是冬天,不知要用多少柳絮、杨絮填充到麻布里面。”
汉武帝背着手,安静的站在卫宁后面,看着小家伙窸窸窣窣的在灯火下忙碌。
人小鬼大,即便现在归为王侯了,依旧事必躬亲,是个操心的命。
看得出来小家伙小的时候没少帮着他母亲干活。
汉武帝能看得出来,卫宁做这些事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开心的。
即便现在富裕发达了,这孩子依旧没有忘记以前的艰苦岁月,这很难得。
“棉花是什么啊?”汉武帝忽然开口。
卫宁哦了一声,道:“和柳絮差不多,会更保暖。”
“等丝绸之路打开了,可以去西边看看能不能找到这种植物,要是能引进来种植,对百姓是莫大的福祉。”
汉武帝将卫宁的话记在心中。
“好啦。”
卫宁给汉武帝铺了三层绒皮被子,旁边还放了两床,对汉武帝道:“陛下晚上若是冷了,就多盖点。”
“要不要安排个下人在旁边伺候你?我也不知道陛下寻常在未央宫怎么睡觉。”
汉武帝道:“朕又不是神仙,和寻常人没两样,也没那么多讲究。”
“不要瞎忙活了。”
卫宁点头,又从旁边倒了一壶开水,加了点羊奶放进去,对汉武帝道:“陛下喝了再睡吧,据说可以安神。”
“好!”
卫宁没有继续叨扰汉武帝,背着手出门,恭敬的将房门关好。
看着卫宁离去的背影,汉武帝深深吸了一口气,鼻头有些发酸,心中说不出的温暖。
也许……这就是亲情吧!
在未央宫内,虽然刘焕对他也孝顺,但刘焕总是很惧怕自己,骨子里有些软弱,汉武帝一直希望他能改变,但一直徒劳无功。
和刘焕不同,卫宁既孝顺,又刚硬,睚眦必报,为人也狠。
这些品质在汉武帝看来,都是遗传自己的。
今晚又感受到这小子的孝心,虽然君臣之别,但他还是能发自内心感受到卫宁对自己的好。
很奇怪,他也不知道卫宁为什么会对自己那么好。
卫宁自己也奇怪,或许在卫宁看来……汉武帝对自己好,所以他该对汉武帝好,仅此而已。
都说伴君如伴虎,可卫宁却没在汉武帝身上感受过这种感觉。
卫宁背着手走在院落内,叫来了赵策,吩咐道:“今晚加强警戒!”
“里外都看好,任何人不得进府,你也莫要睡了,好好守着。”
汉武帝在他这里过夜,这是一件极严重的事。
万一出了一点问题,后果一定是灾难级别的。
天子在外过夜就一句话的事,但却会让卫宁忙翻天。
卫宁今晚也不打算睡了,交代好赵策后,他便来到书房。
书房的灯火点燃着,卫宁拿着书卷坐在蒲团上认真的看着。
没过多久,门扉被推开。
卫宁并未抬头,依旧认真的看着书卷。
一旁的案牍上,蜜水被轻轻放下,卫宁下意识的端过蜜水喝了一口。
“坐正点,别离着那么近,年纪轻轻的,莫要看坏了眼睛。”
“嗯……嗯?”
卫宁猛地抬头,看着汉武帝正似笑非笑的背着手站在自己身后,又看着一旁案牍上的蜜水。
他赶紧道:“陛下……这……臣……知罪啊!”
堂堂天子给自己端茶倒水,这要传出去还得了?
第139章 汉武帝黑脸
翌日一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今日君王不早朝,汉武帝早起,带着卫宁出去吃早膳。
卫宁警惕的问汉武帝道:“陛下你带钱了没?”
汉武帝哼道:“上次你把朕押在摊子上,朕现在记忆犹新,既然朕叫你出去吃饭,能不带两个子儿?”
这还差不多。
卫宁道:“臣的意思是,陛下要没带钱,臣就带着了。”
汉武帝白了他一眼,无语的道:“那伱不能先带着?多此一问。”
卫宁:“……”
……
长安大街上人来人往,万物复数,百姓小民们再也不用蜗居在家中闭门不出。
凛冽的寒冬已经过去,集市上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偶尔还能看到几名金发碧眼的外夷。
长安是一座包容性很大的城镇,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欧洲人现在连大汉的项背都望不到。
卫宁跟着汉武帝在繁华的集市上的小摊坐定,两人点了两碗面片汤和几块油饼。
看着络绎不绝的各色人群,卫宁不免感慨长安的伟大。
汉武帝瘪瘪嘴,道:“在丝绸之路刚开通时,外邦的商人比这要多数倍。”
现在因为丝绸之路被匈奴人占据,导致来长安互通有无的外邦商人少了,朝前推几年,长安更加繁华。
只不过那时候卫宁还在浅水村务农,无缘看到罢了。
早膳吃好后,汉武帝打包了两块油饼。
那店家笑吟吟的给汉武帝用纸张包裹了两块油饼。
卫宁看着好奇,问道:“店家,这纸张不贵吗?”
那店家笑着道:“不贵不贵,现在集市上都是这种纸张。”
“读书人用来写字,咱们就变着法儿用,也不晓得是哪个人弄出来的这玩意儿,太牛了。”
汉武帝盯着卫宁,笑而不语。
卫宁也看着汉武帝,由衷感慨汉武帝办事效率之高。
一个男人,就该如此,办事从不拖拖拉拉!
在卫宁将竹纸献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当下就命令宗正大农府将纸张制造出来,在全国范围内贩卖。
纸张的制造成本本来就不高,一经市场发酵,很快就风靡全国。
“你了不得。”
汉武帝对卫宁竖起拇指,笑容满面。
大汉的文化科技有如此重大发展,这无疑值得人高兴。
纸张不仅仅在传统书写上有重大突破,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应用到。
这无疑是一件伟大的事,百姓们最能说明问题,不然也不会如此夸奖这纸张的制造者。
那摊贩老头儿还在啰嗦着夸奖这纸张的妙用,却不知道发明纸张的人正站在他面前。
汉武帝心情不错,一路拿着油饼啃食着,欣赏着自己缔造出来的繁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