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279节

  汉武帝也怕卫宁处理不好,便对赵周道:“你抽空去和那群医者们说一说,劝一劝,太子为国心切,让他们多理解理解。”

  汉武帝这个老父亲,也是为自己儿子操碎了心。

  孩子还小,很多政务还不明白,人情世故上难免会出现偏差,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要替卫宁查缺补漏。

  说话间,丞相府的一名官吏走来,对赵周道:“赵大人,太子殿下派过去,请你给淳伯仁等授皇医署的官位印章。”

  啊?

  赵周惊愕的看了一眼汉武帝,然后赶紧低下头。

  汉武帝也愣了一下,旋即欣慰的笑道:“成了,看来太子已经解决问题了。”

  “朕这个做父亲的,还是小瞧了他的能力。”

  “你也是的。”

  赵周忙不迭笑道:“是是,臣有眼无珠了,太子殿下贤明。”

  汉武帝心情不错,道:“回去吧。”

  赵周抱拳:“臣告退。”

第326章 伟大的计划

  赵周那边的办事效率很快,按照卫宁的懿旨,很快授予淳伯仁皇医署监正的六品官职,并且授予官印。

  江充则被赐予监丞的正七品官。

  十二月,关中大雪纷飞。

  卫宁今日早起,和秦子榆在东宫吃了早膳后,去了一趟未央宫。

  他告诉汉武帝说今日要出宫巡视一番,已到腊月,皇宫的政务也少了起来,汉武帝闲着无事,饶有兴趣的问卫宁道:“打算去做什么?”

  卫宁如实相告,道:“儿臣打算带淳伯仁去看看当下国家医疗现状。”

  汉武帝微笑着道:“朕随你一同出去转转。”

  ……

  长安的这一场雪,并没有让市场生机减弱,商客百姓们人力涌动,长安城好不热闹。

  百姓都在享受着和平年代带给他们的福报,不用担忧哪天被征兵,不用担心国家忽然征收重税为战争服务。

  没经历过战场年代的百姓永远不懂战争对百姓的伤害,这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战争到来,物价飞升,经济动荡,说对后方百姓日常生活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卫宁陪着汉武帝走在长安大街上,身后淳伯仁和几名弟子恭恭敬敬的跟随着汉武帝和卫宁的步伐。

  一路走下来,卫宁问淳伯仁道:“发现什么了吗?”

  淳伯仁尊敬的道:“回殿下,百姓路不拾遗安居乐业,邦郊有礼,秩序井然,客商络绎不绝,商业发达,一片盛世景象。”

  汉武帝微微咧了咧嘴巴,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他心情自然是好的,毕竟这是他治理下的盛世,他不由问淳伯仁道:“与文景时期比如何?”

  淳伯仁性格耿直,一点不懂阿谀奉承,道:“尚且不如。”

  汉武帝:“……”

  卫宁一脸尴尬,岔开话题,道:“孤没有问你这些,我想问你,一路走下来,长安各行各业都如雨后春笋,尤其各书铺更多不胜数。”

  “医馆呢?”

  卫宁忽然开口,现场气氛登时变得古怪起来。

  是啊,一路走来各行各业都尽入眼底,尤其关于教育的书店、印刷店、文房四宝,客商更是多不胜数。

  唯独却没发现医馆,整个长安大街上很难发现一两间医馆。

  淳伯仁和身后医家的弟子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卫宁看着淳伯仁,再次开口询问道:“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淳伯仁沉默。

  汉武帝瞥了一眼,笑而不语。

  原来是这个目的,这小子现在才开始图穷匕见,把朕都骗了。

  朕还以为他真的单纯出来视察长安百姓过的如何。

  卫宁顿了顿,道:“因为大汉没有医者,因为医疗行业并没有发展,它很落后。”

  “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人性的自私自利,就如同教育一样,如果不是国家发展科举,教育会如此兴盛?”

  “各家有知识文化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学识藏住掖住,深怕教会徒弟饿死了师父。”

  “这种现象在医疗行业屡见不鲜,扪心自问,伱们是不是也这种想法?”

  “一旦把自己的手艺交出去了,怕以后自己生存都成问题了对吗?”

  淳伯仁脸颊微微有些红。

  其实不仅是医疗行业,其他的不都如此吗?打铁的铁匠会将自己祖传技艺交给别人吗?

  会算账的账房先生也不会将自己的一身本事教给其他人。

  在古代,想入门学习,你要交学费,这都不算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什么在古代被再三强调?

  在中国古代,其实学习模式和欧美的精英教育类似。

  它并没有达到后世义务教育的伟大阶段,大家都敝扫自珍,但凡学会一身本事,便可在社会立足。

  欧美的人口少,国情允许他们如此。

  但华夏自古以来便是人口大邦,我们需要太多太多的人才去服务社会。

  那就不能实施精英教育的模式,这样也不利于皇权的集中。

  当知识文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对中央集权来说是灾难。

  这些话,卫宁是没有和淳伯仁说的,但汉武帝似乎明白了卫宁的用意,不由倒吸凉气,双眸微微瞪大。

  卫宁对淳伯仁道:“孤开皇医署,并不是要你们为朝廷服务,为特权权贵服务。”

  “恰恰相反。”

  “皇医署的本意是要培养出更多更多的医者,将他们投入到各郡国,甚至县、村。”

  “如此一来,大汉的人口才能免受疾病之苦,每年因疾病救治无效死亡的人何其之多?淳监正你一定比孤体会更深。”

  淳伯仁深以为然的点头,这些年他看过太多太多的人,因为医疗人员匮乏就医困难而死。

  还有一些迷信的人,喝符水做巫法治病,如此死亡的人更多不胜数。

  中国的中医医疗技术一定是最伟大的,要知道同时期欧洲大陆是怎么治病的?

  丝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理论是,哪里坏了砍哪里,比如手臂受伤,那就砍掉手臂……

  那为什么中医发展到最后却被西医超越了,甚至民族都不自信自己老祖宗的技艺了呢?

  是他国冲击太狠了?不,是咱自己把自己抛弃了,是伟大的中医学家传承消失了。

  这是少数人掌握知识的后果,注定会如此。

  当然,这些理想实在太高尚,卫宁不去想这些,他现在只想让大汉的医疗更加发达一些,让从医的人更多,让人口死亡率降低。

  卫宁深深看了一眼淳伯仁,道:“孤设皇医署的愿景,是希望以你们为主导,去让更多志向从医的人来学习。”

  “你们要给孤,给大汉,培养出更多更多的医者,让他们遍布在中原大地!”

  淳伯仁肃然起敬,浑身微颤,抱拳弯腰:“太子高义,臣敢不从尔?”

  汉武帝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卫宁,这小子越来越出乎自己的意料了,他的格局似乎比朕还要大,他想的事比朕还要长远。

  别说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没想过这些事,现在依旧没去考虑过。

  但卫宁不同,所谓达者兼济天下,这不正是卫宁身上正在体现的品质吗?

  朕这个好孩子,未来……大汉或许真会变的越来越不一样咯!

第327章 年关之议

  元狩二年年关这场巡查,给卫宁和汉武帝很大启发。

  在回宫后,汉武帝召了三公九卿,开始商议关于医疗体系构建问题。

  卫宁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他现在已经越来越熟悉大汉的整体结构和人事任用,说气话来不卑不亢,已初现统治者端倪。

  卫宁主持这场会议的核心,是关于皇医署职能的问题。

  他并不想单纯的让皇医署作为天家的私人机构,更偏向于让皇医署发展成和太学一样具备教育意义的机构。

  自从科举制被推出后,民间百姓为官多了一层可能,大汉取仕有了固定方式。

  可科举并不简单,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被取中,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不知会让多少人蹉跎岁月。

  因此卫宁提出皇医署可作为招生机构,旨在培育出一批批医疗人才,投放到全国各地。

  这是此前整个国家政体从未考虑过的方向,没有人会重视医学,朝廷的官吏一直将野心放在经济、国防、农业上,关于其他的科学技术发展他们丝毫不重视。

  直到卫宁今日提出选拔医疗人才,投放社会,回馈社会,百官才察觉原来农商已经满不足不了快速发展的大汉子民需求了。

  温饱之后百姓想着首当其冲的便是健康。

  大汉的医学技术落后,尚且没有一套完备的理论,医学人才若是死了,理论知识就会被一同带到土里,这并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现象。

  卫宁提出来后,百官陷入沉思。

  最后汉武帝拍板,皇医署行使太学一样职能,招收人才进入皇医署。

  这个过程比较难,从第一步招生开始就比较困难,各地郡国肯定要设置皇医署分支机构,又需要一笔财政。

  汉武帝咬牙道:“拨款!”

  他认为卫宁提出的方向没错,无外乎就是经济能否承受住医疗行业的发展罢了。

  无论如何,先要试一试,也给民间除科举之外多一项选择。

  ……

  卫宁去了一趟皇医署。

首节 上一节 279/4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骥行三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