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388节
似乎想通了什么,双目渐渐明亮了起来。
是啊,方才他去找卫宁谈话,被卫宁搪塞掉了,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外廷支持卫宁的臣僚太多了。
朕既然没办法和他达成一致,那么我为什么不让他的人远离中枢呢?
刘焕安静的看着汉武帝变幻莫测的神色,他大抵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
是的,他之所以说出这些话,就是为了给汉武帝提个醒,你可以减除卫宁的羽翼啊。
把那些支持卫宁的官僚们,全部调离中枢,那么余下在中枢的人岂不都听令于自己?
那个时候他若是想下什么命令,岂非轻而易举?
汉武帝沉思了一会儿,道:“朕先回去。”
“儿臣送父皇。”
……
元封五年的年关依旧是卫宁在东宫独过。
不过卫宁已经习以为常,大年的时候带着家人全部去了卫青府邸,陪着卫青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年关。
太初元年二月份。
刘屈氂和桑弘羊关于军制改革的正常,彻底下放到各边军。
在元封五年前,大汉的总兵力高达一百万,这则政策下去,太初元年这一年应该能将总兵力控制在五十万左右。
如此就节省了一半的军费开支。
五十万的壮丁们可以带动大汉的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当政策正式下发之后,汉武帝则单独召见了桑弘羊。
桑弘羊听到汉武帝要派遣自己去巡查北疆的军队很是意外,按理说这任务应该交给兵部尚书刘屈氂,可为什么却交给了自己?
汉武帝看着桑弘羊,道:“军队是国家的根基,这场军制改革你我都不清楚是善是坏。”
“军队内士卒如何想的,会不会有反对的情绪等等,你都要去了解清楚。”
“政策才刚开始,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可以随时调整。”
军制改革不如其他,若是弄不好会让军队哗变,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不能看到的结果。
桑弘羊觉得汉武帝说的没错,于是欣然应下这个差事。
他还没明白汉武帝的真正意图,还以为汉武帝是真心担忧这则政策会不完善引起国家动荡。
当桑弘羊离开未央宫后,便去户部将太初元年未来几个月的工作重点交给了户部侍郎。
交代完一切后,第二日一早桑弘羊来到东宫和卫宁作别。
卫宁听到桑弘羊要去巡查北疆,不由疑惑的道:“父皇为什么派你去?”
“按理说就算派人也该派刘屈氂去才对,他才是兵部尚书。”
桑弘羊摇摇头道:“臣也不清楚陛下为何派臣去,不过陛下担忧军制改革会有不妥,臣去巡查一番也安心。”
可卫宁却不怎么安心。
桑弘羊这么一走,什么时候能回来,巡查多久,汉武帝可都没交代好。
但愿是自己多心了吧。
卫宁点点头,对桑弘羊道:“有什么问题及时发信给孤。”
桑弘羊重重的点头,道:“好!”
卫宁心神不宁的看了一眼桑弘羊,桑弘羊还以为他担心自己的安全,道:“殿下放心,臣会尽快回来。”
希望如此吧,卫宁嗯了一声,道:“早去早回。”
“遵旨!”
第472章 图穷匕见
未央宫。
汉武帝坐在麒麟殿的大殿内,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在沉思。
他的头疼症状越来越严重,不过还是强忍着头疼症状,将李沮的吏部信息拿了出来。
李沮现在应该是卫青在朝中的代表。
现在李沮是兵部左侍郎,此前兵部尚书李广利被杀的时候,李沮很有可能升兵部尚书,但却被汉武帝阻止了,凭空空降了刘屈氂为兵部尚书。
李沮是卫青在朝中的代表,也是卫宁的嫡系力量……
汉武帝不断的敲打着案牍,旋即将目光放到了西南川蜀之地。
不过现在他自然没办法调李沮去川蜀,除非川蜀那边爆发动荡。
汉武帝又将目光放在了川蜀靠近蛮人郡的太守,李简。
李简是孔门之后,第一届科举进士及第,川蜀这种荒地一般不会有人愿意过去,但升迁的机会更大,因为更能做出成绩。
于是李简主动请缨去川蜀,从一名郡丞开始做起,三年时间升到了太守。
他的政绩确实做的不错,将蛮汉统治的井井有条。
此前川蜀地区蛮汉杂居,双方因为理念文化的不和,时常会爆发冲突。
李简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开办学校,汉蛮一视同仁,让蛮人很少再会闹事。
汉武帝沉默了片刻,又继续翻吏部送来的百官简历。
最后将目光放在了刑部的一名郎中王跃上。
这个人资历很老,按理说应该已经熬到了刑部侍郎,但却一直在郎中徘徊。
主要原因是这人实在很贪,御史台弹劾过他几次,因为贪的数量不多,汉武帝仅仅罚俸惩戒。
很显然这个人能力不强,若是给调到川蜀倒是很合适。
于是汉武帝下了两封人事命令给吏部,第一则是勉励李简在川蜀治理的功勋,将他从川蜀地区调了回来,升到了兵部左郎中。
第二则命令则是将刑部郎中王跃给调去了川蜀。
这则任命三省和六部看起来都没多大问题,于是纷纷同意。
太初元年三月份,王跃走马上任川蜀太守,明升暗降,心中带着怒火。
李简则明降暗升,成了兵部左郎中。
汉武帝可以预料到王跃在川蜀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快速激发汉蛮之间的矛盾。
果不其然,王跃在上任川蜀不过小半年时间,汉蛮之间就开始爆发数次冲突。
百官们都弹劾王跃,但汉武帝却并没有处理。
今日下朝,汉武帝继续呆在麒麟殿批阅奏疏,并且罕见的将刘焕给召了过来。
“儿臣参见父皇。”
汉武帝对刘焕招招手,示意他过来,指着案牍上的奏疏道:“你帮着朕批一些,朕去歇一歇。”
汉武帝的头疼毛病越来越严重。
可这些事本该是太子做的,但他却并没有召卫宁来批奏疏。
他就是要让卫宁知道,他的位置可以随时被替换。
刘焕激动的无以复加,但表面还是道:“父皇,儿臣岂敢,也没有能力做这些事,若是被外人知晓,儿臣定要被弹劾死。”
汉武帝淡淡的道:“外人不会知晓,朕头疼,看不了多少奏疏,你帮着父亲分忧怎么了?”
“不愿意?”
刘焕忙不迭道:“父皇,儿臣自是愿意,若能让父皇减轻头疼症状,儿臣做什么都愿意!”
“嗯,那就批吧,不懂得再问我。”
“好!”
刘焕先批一些简单的奏疏,直到他看到弹劾川蜀太守的王跃奏疏,便问汉武帝道:“父皇,御史那边都在弹劾王太守。”
“他上任川蜀还没到半年时间,已是让川蜀乱作一团,汉蛮之间的争斗无数,并且越演越烈,是否要惩戒王跃?”
汉武帝摇头道:“不用批这些,将奏疏扔到一旁。”
“啊?”
刘焕一脸不解,汉武帝则淡淡的笑着,道:“你觉得朕在调王跃去川蜀之前,没查过他什么德行么?”
刘焕倒吸凉气一口,惊愕的看着汉武帝,道:“父皇早就知道?”
“那为何……额,父皇是故意要看到川蜀乱起来?”
只有这么一个解释,不过为什么啊!
刘焕实在想不通汉武帝的目的。
汉武帝笑着道:“嗯,是朕要看到川蜀乱起来,只有这样,朕才能调人过去。”
“焕儿,伱要记得,朝廷的人才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被朕用,都是有用的人。”
“为什么贪官就不能被朕用呢?”
刘焕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尽管现在因为嗑药判断力下降,但他的谋略能力依旧是顶尖的。
虽然刘焕还不知道汉武帝要做什么。
汉武帝看他一眼,淡淡的道:“再等等吧,等川蜀那边彻底乱起来。”
如此又过一个月后,川蜀那边的蛮汉之间终于因为王跃统治不利,开始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
汉人死伤数百,蛮人也有数百人死伤。
这日一早,汉武帝开了早朝。
今日早朝的重点一定是探讨关于川蜀之乱的议题。
果不其然,御史台出面对王跃展开激烈的弹劾,若不是他在川蜀地区治理无能,也不至于让川蜀地区乱成这个样子。
以前汉武帝都是搪塞糊弄,这次一定糊弄不过去了,于是汉武帝开口道:“此獠误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