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543节

  到后来,朱标直接不喝酒了,谁劝都不喝。

  时间一点点过去,朱标把朝臣赶走后,这才骑马来到家庭聚会的地方,一肚子的酒水,让朱标脑子都跟着有点懵,但还是过来给诸位长辈拜年,还有自己的一众兄弟们,他也要维持着彼此的关系。

  喝的酒太多,朱元璋让人给他端过来一碗醒酒汤,酸酸辣辣,朱标喝了两口,立刻感到身心都舒泰不少,这让朱标在心中不由得感叹,还是在家吃饭香,和朝臣们一块吃饭那就是折磨。

  朱瀚看着难受的朱标,笑着说道:“标儿,你也是真傻,你不想喝酒,难道不会喝水吗?你身边的小太监难道不会帮忙?”

  “这个……”

  朱标摇摇头,对朱瀚道:“我爹说,以前他也不会喝酒,但现在却练出来了,以后我面对朝臣,怎能用水来代替?先喝着吧,先把酒量练出来再说。”

  “小小年纪,练什么酒量?喝酒到二十岁以后再说。”

  朱瀚可不管这些,朱标这才刚十四,喝酒喝的太多,很容易喝坏身体。

  朱标是朱瀚和朱元璋一起培养出来的大明接班人,英年早逝是朱瀚最不想看到的,所以直接下令,让朱标不允许喝酒,就算想喝也得到二十岁以后。

  朱元璋听到后也没什么意见,他知道朱瀚之所以看重朱标,不仅仅因为朱标是朱瀚的大侄子,而且还有大明继承人的这一身份,哪怕是朱元璋呢,他对朱标也想要多照顾,可有时候在照顾时,没有朱瀚想的全面。

  吃过饭后,朱元璋回皇宫,朱瀚也要回到英王府,临走的时候询问朱元璋:“哥,过完年要不要出去玩?琼州那边正发展着呢,沈万三已经在那边忙活一年了,应该有些成效了。”

  琼州在发展什么,朱元璋也略有耳闻,听完朱瀚的话后,朱元璋狠狠地瞪了眼他:“还去呢,你以为琼州在发展什么你嫂子不知道吗?去红袖招喝酒的事刚过去,咱再去琼州,你嫂子能放过咱?”

  说的也是。

  朱元璋是个痴情的人,虽然后宫女人很多,但那些女人都不过是他传宗接代的工具,朱元璋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先考虑马秀英,这就是他对马秀英的爱。

  “那我自己去咯?”

  朱瀚想出去玩,可朱元璋却是不肯:“不行,你得陪着咱,还得祭祖呢,过年的时候哪都不许去,咱还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呢。”

  朱元璋:咱不能出去玩,你还想出去?

  留在应天陪着咱喝酒吧!

  朱瀚听到朱元璋的话,也知道他想出去玩的计划落空,就朱元璋的性格,他如果知道朱瀚跑出去,肯定会派人阻止,说不定他自己就去抓朱瀚回应天了。

  ……

  大明本土在过年,在海外的大明领土上,也都在过年。

  海外的将士过年时难免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可在过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海外领土的将领,都下达了一个命令:想要留下的,可以把家人喊道海外来,由军方进行接送,并且予以安置费用,如果不想来,只要在海外驻军时间满五年,就可以回家。

  这对到海外来的将士们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

  海外的飞地有大片土地,有遍地的金银,而且家人现在来还有安家费……天底下哪有这般好事?

  不少军卒动了心思,写信给家人让他们来海外安顿下来。

  正是这一举动,让大家的思乡情减退不少,将领看到手底下的军士重新恢复士气,不由得长舒一口气,大明海外的土地,有一些是比较安全的,但也有不少会发生战争或者在未来会发生战争,因为大明要一直扩大地盘、一直扩大,抢地盘必然会发生战争,如果没有一支有着合格战斗力的部队,他们还怎么打仗?

  当然,这些将领们是非常希望将士们的家人到海外来的,一方面是家人都在,将士们心中会少一些牵挂,打仗的时候也会更卖力,毕竟自己的家人就在背后,他们是为守护家人,为了让家人得到更多财富而战,这样一来将士便会更有动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大明的计划可以得以实施,海外的汉人越来越多,大明在海外的统治地位就会越稳。

  所以在过年的当天,将领们慷慨解囊,大肆采购,几乎都把大明商船上的物资都抢购空了,不过商人们也早就准备,他们在快要过年时,所有的物资基本上都是过年时需要的,特别是酒水更是充足,足够满足将士们的需要。

  而当地的土著,看到大明将士疯狂采购,也很是好奇发生了什么,询问过后才知道,大明人要过一个叫做“春节”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会有很多好吃的,而且还会有新衣服穿,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可以拿到钱。

  海外的土著听到大明过年的节日,想了想……这不是和他们的圣诞节一样么?

  刚过完圣诞,这是又有机会过春节了么?

  海外的土著现在也都是穷人,甚至连大明的百姓都比不了,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些好吃的,但他们的美食和大明的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和大明一起过节呢?

  想到这些后,大明海外飞地的土著们,也都开始行动起来,甚至他们的一些家族的家主还求到大明军营中,希望大明能够在做菜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诚意十足。

  大明的将领不傻,他们早就在想办法尽快同化当地土著了,只是语言不通,同化过程收效甚微,但现在只是一顿美食,同化的效果马上就体现出来,这让将领们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那还说什么,立刻整起来,所有人载歌载舞岂不美哉?

  ……

  殷州,入夜。

  在一片开阔地上,在七八十个火堆的照应下,映衬的像白天一样。

  胡大海、沐英、平安、孔明德、周德明等人,站在远处看着火堆周围载歌载舞的人们,他们有大明的军士,也有当地的百姓,如今的他们,亲如一家。

  吃着烤肉,喝着美酒,围着火堆载歌载舞……

  让殷州的土著也可以过属于汉人的春节,这是孔明德提出来的,一开始胡大海还不相信,他觉得语言不通的双方,应该先让他们学会汉人的语言,然后管理起来才方便,至于本地土著……他们算什么东西,也配和汉人过一样的年?

  胡大海当即就拒绝了孔明德的请求,可孔明德并不气馁,而是再向胡大海谏言,胡大海被孔明德磨的没办法,最后只好答应,但也没有全都答应,只是告诉孔明德先找一小拨人搞一次实验,如果真的有利于土著汉化,他才会做的更进一步,如果这么做没什么效果,以后孔明德就不许提什么建议,老老实实干活就好。

  孔明德倒是信心十足,最后的效果呈现在胡大海面前,让胡大海不由得长叹:“都说武人马上打天下,文人下马治理天下,我再用以前的老法子,是没什么用了。”

  叹了口气,对沐英和平安道:“未来是你们的,这殷州要交给你们呐。”

  对胡大海的感叹,沐英和平安是一个字都不信,胡大海留在殷州,身上还肩负着朱瀚给予他的使命,胡大海完不成朱瀚给他的任务,他会离开殷州?

  不可能!

  胡大海回去后,肯定会被朱瀚呵斥,到时候他还不得回到殷州?

  至于沐英和平安……他们接到了朱元璋的命令,但却没有认真的执行,因为没什么好执行的,朱瀚对殷州的发展有着他的计划,而且就朱瀚计划中有关殷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就算用上十年、二十年都不见得能完成。

  既然一时半会完不成对殷州的建设,那还担心什么?沐英和平安整天琢磨着的就是打仗,殷州的地盘越打越大,胡大海建设殷州的步伐就越慢,这不就完成朱元璋给他们派发的任务了么?

  沐英笑呵呵的对胡大海说道:“胡大叔,孔明德能够让土著归心,这是好事,这么一来他们建设殷州的动力不是更足了么?您也好尽快完成七五叔给你的任务不是?”

  “七五哪里给我任务了?你小子别胡说八道。”

  胡大海瞪了眼沐英,随后道:“你们俩也是,啥事都瞒着我,我还能害你们不成?整天商量着打这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再这么打下去,会对我们的后勤补给造成多大的困难?我们和大明本土有多远?送一次补给就要半年的时间,万一后勤补给跟不上怎么办?到时候不仅军心不稳,连带着我们时征服的百姓也会发生动乱,到时候还要重新收拾烂摊子。”

  沐英听到后笑了:“胡大叔,您这就想多了,七五叔说过,一切的不足,都会促使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步,就像我们当将领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到最后就会失去动力,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这才是对大明有利的,您看运输物资的船只,不是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多么?现在正是扩张的时候,我们打仗,你带着孔明德搞建设和发展,这不是很合理?”

  “混小子!”

  胡大海想踹一脚沐英,却被他灵巧的躲过,胡大海呵斥道:“咱才是将领!”

  “可您多久没有上战场杀敌了呢?”

  沐英反问胡大海,胡大海闻言,立刻喝骂道:“你小子不识好人心,咱如果再继续上战场,你和平保儿还怎得立功?给你们机会反而要笑话我?信不信我带兵出战,你们俩汤都喝不上?”

  “信信信,咱知道胡大叔是为了我们好。”

  沐英赶紧点头,随后对胡大海道:“所以说啊胡大叔,开疆扩土的事交给我和平安哥,你和孔明德把殷州建设起来,就说殷州这么大片的土地,咱如果能把粮食的产量提升上去,其他的建设不也可以一步步跟上了么?一直依靠本土的支援,建设殷州得花费多少时间?”

  胡大海自然知道,把殷州建设好,必须要依赖殷州本地的优势,之前胡大海也为殷州的发展缓慢而着急,但今天孔明德举办过年活动的成功,让胡大海看到了殷州加速发展的希望。

  真诚才是必杀技。

  孔明德通过举办活动,迅速拉近了汉人与土著之间的感情,以后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对待,他们岂会不感激?

  再说,殷州建设的越好,对他们也越是有好处,毕竟谁也不想过贫苦的日子不是么?

  “看来,孔明德还是有些用处的。”

  胡大海摸了摸下巴,决定有机会的话,去找孔明德好好聊聊,如果他对殷州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胡大海也愿意给他一部分的权力。

  别的不说,就说从大明本土来的那些读书人,都可以交给孔明德统一管理,胡大海只需要做好监督,让他们不作乱,这就足够了。

第382章 朱标还是嫩

  今年冬天有些冷,倭岛北方的海面结冰难行,所以把挖出来的银子从倭岛北边的岛屿运到南方,然后再装船运往大明。

  如此一来,倒是耽误了些时日,不过时间也刚刚好,春节过后,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物资,想要在开春之后有所行动,海船运送着银两来到应天,朱标得知运来的银两有一千五百万之巨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中。

  “怎么会有这么多?”

  朱标看着送来的奏折,好奇的询问财部尚书:“不是每年只有八百万两白银么?”

  财部尚书立刻说道:“之前的确是八百万白银,但前些年英王派出学子到海外去,那些学子如今都已成才,在对石见银山的管理更加符合流程,当地的百姓也很认可,所以就爆发出了非常高的热情,这才导致银两的挖掘工作大幅度提升……不过,那些学子对此并不满足,甚至还想着用火药来炸山,借此来开采更多矿石。”

  朱瀚号召十万学子去海外,的确导致大明本土一部分官员的短缺,可就收获来看,十万学子到海外去对大明的收益更大,比如现在大家就看到收益了。

  钱更多了,那就代表能做的事更多。

  多出来的钱财,朱标准备全部投入到基建之中,成立水泥工厂,建立更多的钢铁工厂,道路和铁路,如果能更快的建设起来,这对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而且,对大明的扩张,也同样是好事。

  没错,朱标如此大力的发展道路建设,为的就是扩张。

  原因无他:大明的百姓越来越多,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内,大明的人口会达到五亿之巨,而现在的土地养活五亿人会很麻烦,如果人口再继续增加,大明只有扩张这一条路可以走。

  当然,朱标现在所说的大明,是大明本土,海外飞地如今还不在朱标的管理范围内。

  想致富,先修路,朱标把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砸出去,直接带动了三百万百姓投身到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中,再加上从欧洲以及殷州、岛国送来的源源不断的俘虏、奴仆,至少有五百万人投入到了公路的建设中。

  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乐开了花,他最想看到的,就是大明的铁路铺满世界,现在朱标突然的甩出大笔金银加速铁路的发展,朱元璋哪有不开心的道理?

  不光是朱元璋开心,百姓们也开心,如今的大明依旧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还在起步阶段,如今的百姓依旧保持着耕作。

  但耕作能有多少钱?朝堂每年都会下发下来不少工程上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以工代振,只要干活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工钱,而且保质保量的提前完工,还可以得到一部分奖励,别的不说,就说在农闲之余,每年单单是完成朝堂给与任务的薪水,就能赶得上大半年的农忙收入,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参与其中呢?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男人的自尊心受到挑战。

  自从赵敏带领着应天的女人开始在工厂里上班后,其他各个行省的商人们,似乎都看到了女人做工带来的巨大利益,开始招收女人到工厂里当工人。

  女人利用起来了,赚的钱比家里男人一年赚的都多,这让一直是家庭顶梁柱的男人们如何忍得了?

  如今是父系社会,男权当道,女人更像是男人的附属品,根本没什么人权,可现在呢?男人每年挣的钱竟然没有女人挣得多。

  这让自尊心极强的男人如何忍得住?

  所以,朝堂发布的工程,成为男人找回尊严的一种渠道,他们也要多挣钱,找回自己的家庭地位。

  当然了,这种男人找回自尊才去做朝堂工程的地方还在少数,更多去做工的人还是因为家里穷,这种穷不是说吃不起饭,而是想得到更多。

  给家里盖个新房子,每年过年时可以买一套新衣服,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这些都是他们想要为朝堂做工的原因。

  如今的大明,因为有了朱瀚的缘故,完全取消了‘赈’的这一工种,以往的朝代,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会在农闲时节给百姓摊派任务,让他们去做工,这是完全免费的劳动,如果生在盛世时期,老百姓去免费干活倒也愿意,可一旦发生战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百姓们基本上连地都没办法种,只能不停地干活、干活,等到秋收时节还要缴纳粮税,这种方式让百姓苦不堪言。

  在还没有建立大明,朱元璋还在称‘吴王’时,朱瀚就力排众议,摒弃了‘赈’的这一工作,而是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方式,百姓们干活还有钱拿,谁不愿意参与?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统治下的大明基建发展迅速的原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嚷,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但是,也有一些不必要的基建,惹得朱元璋很不开心。

  “修建城墙?城墙这玩意有什么好建的?”

  朱元璋看到湘北的奏折,顿时不开心了,指着奏折说道:“上折子的这个人,就是个没脑子的混蛋,他身边也都是没有脑子的蠢猪,如今火炮的威力越来越大,垒个城墙能拦得住火炮的轰炸吗?狗屁!要咱说,就得把这些城墙都拆了,那么多砖,给老百姓盖房子岂不是正好?”

首节 上一节 543/10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