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16节

  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以及祭台上所有将士,即刻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刘备心头一震,思绪再次回到现实。

  他手托传国玉玺,扶剑转身,居高临下,俯瞰祭台之下文武百官和十万将士。

  一身霸道雄烈,君临四海的帝王之气,狂燃而起。

  祭台之下。

  糜竺,黄忠,太史慈,赵云,甘宁,陈登,田丰,张郃等众臣,乃于十万观礼将士,无不为之敬畏。

  众臣与将士,轰然叩拜。

  “恭贺陛下继承大统,君临天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崩地裂的万岁声如惊雷响起,充塞于天地之间。

  刘备立于高台之上,俯看着山呼万岁的众臣,心中是豪烈万丈。

  我刘备一介寒士,为各路诸侯鄙夷为织席贩履之徒,视之为草芥。

  谁曾想到,有朝一日,竟能身登九五,君临四海!

  袁绍,吕布,孙策,袁术,刘表…

  你们这一个个曾经轻我慢我,视我为草芥之人,却皆逃不过我手中之刀。

  此时此刻,你们只能含恨九泉,愤愤不甘的仰望人间,咬牙切齿的看着我登基称帝!

  九州万方,四海臣民,皆已伏首于脚下。

  原来,这便是做皇帝的感觉!

  刘备笑了。

  …

  时年夏初。

  大汉楚王于邺城诏告四方,宣布继承汉统,御极称帝。

  国号大汉,改元章武元年。

  登基当日,刘备下诏立王后苏氏为皇后,嫡长子刘谌为大汉皇太子,次子刘禅为齐王,三子刘裕为宋王。

  紧接着,便是大封群臣。

  国相萧方,晋封大汉丞相,总领大汉文武百官。

  封诸葛亮为尚书令。

  封关羽为大将军,张飞为骠骑将军,张绣为车骑将军,黄忠为卫将军。

  封陈到为中领军,赵云为中护军,许褚为中监军。

  其余魏延,徐盛,甘宁,文聘,张辽,刘辟,苏飞,龚都,太史慈,凌操,凌统,李通,高顺,张燕,张郃,关平,丁奉,周仓,廖化等等众武将,尽皆按照功劳以及资历晋封。

  糜竺,孙乾,简雍,庞统,徐庶,陆逊,鲁肃,陈登,田丰,邓芝等众文臣,同样依功劳资历晋封,上至三公,下至九卿,以及一州刺史。

  大封群臣,犒赏三军,大赦天下!

  再然后,便是迁都洛阳。

  根据萧方的进言,刘备既然是继承汉统,国号依旧乃大汉,自然要还于旧都,以示天下士民,乃正统所在。

  大汉两京,西京长安已为曹操所占,刘备自然只能还都于洛阳。

  当年董卓迁都长安,虽将洛阳宫室焚毁,但这十几年来,包括曹操占据洛阳之时,都曾断断续续兴建过宫室。

  到目前为止,洛阳宫城虽比不得邺城,乃至许昌完备,但勉勉强强也算够用。

  刘备遂在萧方的建议下,在尽量不大兴土木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洛阳宫室稍作修补后,便率文武百官,后妃诸皇子还都洛阳。

  同时为确保对河北,以及江南的控制,刘备同样在萧方的进言下,实施了“三京制”。

  将邺城和金陵,尽皆升格为陪都,以加强汉廷对北方与南方的控制力度。

  与此同时,大汉国中外诸军,数十万将士们,也开始陆续更换旗鼓。

  曾经的“楚”字旗,就此成为了历史,九州中外诸军,全部换回了“汉”字旗。

  从今往后,楚军也改称为汉军。

  一道道诏书,由邺城发出,迅速传往了大河南北,九州四方。

  同时,潜伏于邺城的秦国细作,也将刘备称帝的消息,日夜兼程送往了秦国。

  …

  长安,秦皇宫。

  “大耳贼!”

  “你一织席贩履之徒,也敢僭越称帝,与朕平起平坐?”

  “大耳贼,你也配吗!”

  “可恨,可恨啊——”

  龙座之上,曹操大发雷霆,将那道刘备称帝的情报,狠狠的扔在了殿前。

  大殿之内,秦国众臣立时一片哗然。

  郭嘉眉头亦是凝起,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劝曹操称帝,本意乃是想让曹操名位上压倒刘备,好争夺人心。

  谁料到,人家刘备依葫芦画瓢,紧跟着就学你曹操也称了帝。

  而且称的还是汉帝,对外还宣称是继承了汉室大统!

  刘氏皇族,末帝刘协钦封的楚王,再加上手握九州之地的实力,刘备这个皇帝做的,显然比曹操更理直气壮。

  同样,刘备这个大汉天子,也比曹操这个大秦天子,对天下人心更有吸引力。

  折腾了半天,似乎是白费心机了。

  而郭嘉心中所想,也正是曹操大发雷霆,为之恼火的原因。

  “父皇!”

  一片哗然中,曹丕突然站了出来,厉声道:

  “刘备僭越称帝,分明是为与父皇争夺人心,我们绝不能置之不理!”

  “儿臣以为,是时候即刻推行《九品官人法》了,唯有如此,方能打赢与大耳贼争夺人心这一仗!”

第403章 你不割肉,刘备就割你脑袋!五虎上将聚齐,诛曹灭秦谁人能挡?

  九品官人法!

  曹丕在这秦国庙堂之上,首次正式提出了这九品官人法。

  就在曹操进位为帝后不久,陈群便将此制进献给了曹丕,自然得到其大加赞赏。

  于是曹丕便连夜入宫,将这九品官人法,又进献给了曹操,还详列了实施此法的好处。

  曹操却未做表态,只宣称要考虑考虑,便暂且搁置不议。

  今日,当此刘备称帝的消息,震惊秦国朝野之时,曹丕却选择了在朝堂之上,再提此制。

  他自然不全是出于秦国大局考虑。

  以曹丕的聪明,自然是一眼看出,这九品官人制,对士家豪姓极为有利。

  此制乃皇权对士家的权力让渡,一旦推行下去,势必赢得士家鼎力拥护支持。

  而作为首推此制之人,他曹丕自然也能赢得秦国中,大部分士家的青睐和支持。

  有了这股强大势力做后盾,再加上劝进之功,加上自己嫡长子的身份,曹植纵然再聪明绝顶,诗做的再好,又拿什么跟自己来争太子之位?

  只是这九品官人法的利弊,曹丕看得出来,曹操又岂会看不出来。

  他不是一个喜欢跟臣下分享权力的君主。

  尤其是在曹氏一族家世不够显赫,在天下士家之中,属于不入流的那种存在。

  不然他当初为何主张唯才是举?

  不就是因为士家们对他瞧不上眼,大多数的士家人材,都去投奔了袁绍,所以他才不得不从寒门庶族中弥补人才缺口。

  士家们给他受的这口恶气,他现下还憋在心底,从未忘却。

  这种局面下,儿子竟然劝他实施什么九品官人法,向士家让渡权力,将来他的子孙后代,还有可能与士家共治天下?

  曹操当然不情愿。

  “父皇,现下伪汉强而我大秦弱,倘若这争夺人心之战,我们再输了的话,我大秦危矣。”

  “儿臣恳请父皇,以我大秦社稷大局为重,速速推行这九品官人制,以为我大秦选贤任能,以抵御伪汉不久的将来大举来攻呀。”

  曹丕见曹操犹豫,便再次苦口婆心,以利害相劝。

  他这番话明面上的重点,乃是选贤任能,实际上的关键,却在于争夺人心四字。

  曹操心中一凛,蓦然省悟。

  争夺人心,争夺人心…

  争的是谁的人心?

  百姓的人心吗?

  当然不是了,百姓向来是乌合之众,只会跟在士家豪强屁股后边摇旗呐喊。

  他要争的,自然是士家的人心。

  想争士家人心,光靠喊口号,画大饼是不够用的,你得拿出实际的利益,才能显示出足够的诚意。

  只是你秦国只有四州之地,你饼就那么大,又暂且打不过汉国,没办法获取增量利益。

  没有增量,那就只能从存量上下手。

  说白了,就是割自己的肉,喂饱了那帮士家,好换取他们的鼎力支持。

首节 上一节 516/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