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58节

  这才是一个好的辅政大臣,这也就是李善长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制衡中书省的胡惟庸,用以安定其心。

  毕竟朝廷什么动作都没有,一心支持胡惟庸,那才是真的有鬼。

  所以该有的动作,必不可少。

  那此时朝堂上,最容易掣肘胡惟庸的人,唯有当今的韩国公李善长。

  这也是文臣之间的较量,而胡惟庸这只小狐狸,又怎么可能玩得过李善长这只老狐狸?

  “也对。”

  “同时也得为浙东,做出一些部署,要不然反抗声过于激烈,只怕是胡惟庸一个人镇不住场子。”

  朱标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没错。”

  “同时,你可以将大表兄调往浙东,协助胡惟庸,将摊丁入亩实施于浙东。”

  “毕竟,大表兄在浙东也待过几年,而且也彰显了雷霆手段与宽仁治民之道。”

  朱棡放下手中的书卷,轻声笑道。

  李文忠,作为曾经的封疆大吏。

  曾担任过浙东行省左丞的职务,负责总制严衢、信处诸州的军事。

  所以由这位相助胡惟庸,再加上还是自家人,那就可以更快的推行摊丁入亩。

  而只要解决了浙东与江南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推广实施于天下,也就不再需要胡惟庸了。

  那就可以伸出手,处理一下胡惟庸以及党羽的问题,从而肃清朝堂。

  “将大表兄调往浙东,的确可以更快地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将大表兄调离京师,大都督府、国子监又该由谁来执掌?”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但又是摇了摇头。

  李文忠调往浙东,的确是个好主意。

  但李文忠在朝中也是身兼要职,其身份不仅仅是曹国公,更是大都督府非名义上的一把手。

  毕竟是皇室亲贵,又是曹国长公主朱佛女之嫡子。

  而在朱元璋的倚重之下,国子监也是在李文忠的执掌范围之内,所以将李文忠调往浙东,朝堂局势也会随之洗牌。

  所以李文忠绝对不能轻动,至少寻觅到人选以前,绝对不能将李文忠调往浙东。

  “改建吧。”

  朱棡想了想,方才转头看向朱标道。

  “改建?”

  朱标微微一愣,便是脱口而出道:“改建大都督府,还是国子监?”

  “国子监,现在还不是改建的时候,至于人选,就由我来担任吧。”

  “我可以去主持国子监的事宜,毕竟接下来,我要在国子监做点文章。”

  “至于大都督府,从此改建,改建为五军都督府。”

  朱棡又是沉思了片刻后,这才看向朱标道。

  “五军都督府?”

  朱标有些迷茫的看向朱棡出声道:“什么意思?”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权过度集中。”

  “所以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也就是一分为五,分别设立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

  “从而将权力逐一划分,五方协同,这样一来,军队既能有效作战,又能分散权力,加强皇权。”

  朱棡想了想,又是轻声开口道。

  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原本是在洪武十三年,由朱元璋提出的国策,也就是用以加强皇权。

  但是这其中也有弊端,而朱棡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弊端。

  毕竟权力太过于分散,虽然旨在防止将领专权,但也可能导致军事决策过程复杂化,降低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同时又与兵部职权相冲突,前者掌握统兵权,后者握有调兵权,这种设置虽能相互制约,但也常引发职权交叉和冲突,影响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

  还有世兵制的衰败,这是与五军都督府相关的卫所军世制度,尤其是世兵制(军人及其家属世代服役的制度)。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因土地兼并、待遇下降等原因,导致士兵逃亡、战斗力减弱。

  所以这些弊端,都要一一抹除,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朱元璋的户籍制。

  那前期所有的苦心谋划,都是为了改革户籍制,从其根本将这些不安的因素一一抹除。

  “好主意。”

  “如此一来,权力得到了分化,皇权得到了加强。”

  “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突然卸任,而造成一场权力的交替,还有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

  听完朱棡的意思,朱标也是瞬间眼前一亮道。

  “那应该由谁来执掌五军都督府?”

  顿了顿,朱标又是开口询问道。

  “还是如同中书省,大都督府,每府均设立左、右都督,负责统领军务,乃是各府的最高长官。”

  “因为五军都督府,所能执掌者,只有皇帝,不能是臣子。”

  朱棡自然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便还是轻声道。

  “各司其职,才能加强皇权。”

  “我明白了。”

  朱标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那接下来的左、右都督,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

  这个问题压根不用问,朱标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那你要国子监干嘛?”

  解决了大通督府的问题后,朱标又是好奇的看向朱棡问道。

  “这可是天下文人心神向往之所在,所以急不得改建,只能慢慢来。”

  “那就由我牵个头,开始改革国子监。”

  朱棡也是没有隐瞒道。

  “还有就是你觉得咱们的那些叔伯,真的能安分守己?”

  想了想,朱棡又是开口询问朱标道。

  “终究是微末出身,哪怕能遏制住心中的冲动,也会被人利用。”

  “所以我有时候也会很头疼,毕竟是被人下的套,可不处理,又是有失国法。”

  闻言,朱标长叹一口气道。

  淮西勋贵就是记吃不记打,或许能安稳几年,但是几年以后,他们又会冒出头。

  这都不用想,毕竟以前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们就都是这么干的。

  要不然你以为朱元璋记小本本干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没有读过书,终其一生都在打仗,心中只有道义,毫无礼义。”

  “又怎么可能会约束自身?”

  “这也是出身贫寒,取得天下的短板之处。”

  “毕竟你想仰仗这些人治国,那就算是再能打,等他们死了以后,该亡还是要亡。”

  朱棡也是轻轻点了点头道。

  “所以高官厚禄养着他们,为国征战的时候,就可以启用。”

  朱标确实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说白了,就是认字,但文化素养不高,奉行的还是打打杀杀、江湖道义。

  所以根本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国着想,只觉得有他们这群老兄弟在,这大大明的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

  再加上他们前半生过得穷苦,好不容易可以享享清福,那自然要奢侈一把。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淮西勋贵诸多犯错,而且一个比一个离谱。

  说到底,就是没有人教他们。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征讨乌斯藏,我会启用年轻将领的原因。”

  “一来,可以让这些年轻将领逐一成长,最终成为帝国的中流砥柱。”

  “二来,就是将这些骄兵悍将都留在京师,对于这些叔伯,要好好调教一番。”

  “要不然,纵然能立下赫赫战功,也会惹出很多事端。”

  “特别是据锦衣卫调查,我们这些叔伯,还存在吃空饷的现象。”

  “只是根据调查,他们所吃的空饷,也并不是全都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士兵,还有战死的将领。”

  “那究竟是治罪,还是不治罪?”

  “于情,他们对得起死去的将士,这是生死的兄弟情义。”

  “如果换做是我,或许我也会这样办。”

  “可是于理,他们对不起国家,虚报数目,国库平添了诸多开销,其损耗巨大。”

  “难呐。”

  朱棡躺在了靠椅上,又是长叹一声道。

首节 上一节 158/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