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88节

  刘伯温一生节俭,以清流自居,这也是事实。

  但穷也是真的穷,毕竟刘伯温死后,以刘涟的俸禄,也就是勉强度日。

  这也幸亏刘伯温生前留有恩惠,要不然这日子,恐怕是更加的艰难。

  “刘夫子一生清明,高风亮节,孤自然明白。”

  “只是有些感慨,物是人非,开国不久,刘夫子就已经病故,当真是令人惋惜。”

  朱棡又是有些感慨道。

  但事实上,朱棡与刘伯温的交集并不多,在座的所有人也都明白,这不过是场面话。

  可也没有人会去挑破,包括刘涟。

  “为国尽忠。”

  刘涟的眼中泛起一抹莫名的神色,便是摇了摇头道。

  “刘夫子的确是国之忠臣,也是国之干臣。”

  “就连刘兄也是国之良才,若是屈居于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倒是有些埋没了你的才能。”

  朱棡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道。

  “微末之才罢了。”

  “殿下谬赞了。”

  刘涟仍是摇头道。

  “你的意思是孤看错了。”

  朱棡眯了眯眼睛道。

  “不敢,只是对于自身斤两,刘涟还是知道的。”

  刘涟摸不准朱棡的意思,便是道。

  “行了,废话也就免了吧,孤不太适合人情交际,特别是跟你们这些腐儒们打交道,孤也不喜欢去猜,便直说了吧。”

  “大明开国初年,陛下登基之初,要迎小明王回应天府,可小明王却遭遇不测,不幸亡故,国之哀痛。”

  “但本来以为是廖永忠曲解了陛下的意思,只是关于小明王之死,真的是越查越让人觉得触目心惊。”

  “这背后的阴谋,更是让孤都觉得有些胆寒。”

  “不管是江南文官、还是浙东官吏,甚至就连淮西勋贵的某些人都是参与进了其中。”

  “所以孤就是想来问问你,诚意伯刘夫子有没有参与进小明王之死的案子之中。”

  “你可以不说实话,也可以说实话,但你要明白,浙东以刘父子为首。”

  “所以哪怕是刘夫子并没有参与,但要是他不知情,孤不相信,朝廷也不会相信。”

  “这一世的清明,也就真的毁于一旦了。”

  “毕竟不管是浙东的官员,还是江南的官员,都曾经在暴元做过官,包括你爹刘伯温。”

  朱棡有些慵懒的靠在椅背上,方才轻声道。

  只是此言一出,本来稳稳坐在椅子上的刘涟,突然浑身一震,但神色依旧。

  看来,刘伯温真的做了两手准备,刘涟也知道小明王之死的阴谋。

  “回殿下,家父并未参与,但却知情。”

  刘涟张了张嘴,便是叩首道。

  “这是你为国尽忠,还是刘伯温交代的。”

  朱棡轻轻点了点头,便是询问道。

  “家父留下的遗言。”

  刘涟并未隐瞒,便是道。

153.第152章 你们也可以叫仁人志士 为国为民?真是枉为读书人!

  153.

  “不愧是刘夫子,算无遗策,并且布下了两手准备。”

  “但你明不明白,这已经背离了为国尽忠,而是只在乎自身的得失。”

  “也就是心存侥幸心理,毕竟要是朝廷不能察觉,你们依旧可以心安理得的在朝廷当官,这些话自然也无从出口。”

  “但若是朝廷察觉,凭借刘夫子留下的遗言,纵然会有很多人会死去,但刘家也能保留一条血脉。”

  “谁让刘夫子乃是开国功臣,又是坦白从宽,陛下自然也会网开一面。”

  面对刘涟的不假思索,朱棡的嘴角倒是勾起一抹冷笑之色。

  诚意伯刘伯温还真是深谙权谋之道,明白什么叫做退无可退之时,就没有向前进一步。

  纵然会牺牲很多人,但只要朝廷要查,而且是大查特查,那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倒不如让这些原本就要死的人,直接去死。

  这样也可以保全刘家的一条血脉,虽然富贵不在,但好死不如赖活着。

  然后再过个百年,刘家也可以重新回到朝堂,毕竟前尘往事,都会随着时代而散尽。

  “回殿下,家父知晓以后,小明王已死。”

  “那即便是禀明陛下,也是无济于事,因为小明王已经死了,这是事实。”

  “而为了一个小明王,死那么多的朝廷大臣,开国之初,必然会升起动荡。”

  “所以为了国,家父只能隐瞒。”

  “并且从法理正统性上而言,小明王不过是偏安政权,它根本不具备一点正统性。”

  “从法统上也不会有人认可韩宋的偏安政权。”

  “所以一旦陛下接过韩宋政权,不仅会丧失合法的正统地位,也得被迫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那今日之北元,就拥有了合法性,毕竟正统的地位绝不能动摇。”

  “所以从国的角度上出发,小明王的确要死,家父仁慈,但也认同这一理念。”

  “毕竟是为国为民,从大义为先的角度,小明王的死,的确是与国有益,可以稳定局势。”

  刘涟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抬起头,沉声道。

  开国之初的政治,比现在的还要复杂。

  特别是正统之争。

  所以一旦承认了小明王的韩宋政权,明朝将不再具有合法正统性。

  元朝依旧是正统性的王朝。

  所以朱元璋只能从元朝接过皇位,而不是小明王的韩宋政权。

  这是时势,也是不可违逆的天地大势,人力岂能扭转乎?

  而且朱元璋要是想继续对草原用兵,就必须否决北元的正统性,这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于国于民,刘伯温并没有什么错,但为什么不向朱元璋禀明。

  说白了,泥腿子就是泥腿子。

  况且朱元璋是个犟种,他要是真想从小明王的手中接过韩宋政权,文武百官也拦不住。

  毕竟被朱元璋扫庭天下的最大功臣,几乎都是淮西勋贵。

  因为,你可以说刘伯温算无遗策,但他始终只是一个谋臣。

  可伱有没有想过,朱元璋麾下的谋臣如雨,且个个都是老谋深算之辈。

  那对于一个并没有握紧实权的谋臣,采不采纳他的策略,还是由君王而定。

  所以谋臣的地位一直都很尴尬,有时候偏高,有时候偏低。

  这取决于君王的信任程度,也就是为什么开国的第一功臣是李善长,刘伯温却只是一个伯爵。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谋臣,不仅仅是出谋划策,更是手掌实权,拥有决策的权柄,甚至可以左右国家的大政方针。

  就像诸葛丞相、萧何、还有李善长,因为他们除了谋臣这层身份,还有主治内政的权柄。

  所以正是有了他们在后方运筹帷幄,为君主稳定后方,保证粮草辎重的准时到达,就已经是滔天之功。

  这也就是说明,除非李善长谏言,要不然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因为不管李善长究竟有没有担任过元朝的官,可以李善长的老谋深算,就不可能参与进去。

  更何况,浙东与淮西之间的关系之紧张,就已经代表了对立,而作为淮西勋贵的老大哥,李善长又怎么可能会去为刘伯温开口?

  再加上,你可以说朱元璋是泥腿子,但你绝对不能说朱元璋不聪明。

  一个凭一己之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岂能不聪明?

  这要是让朱元璋想一想,肯定会察觉出些许端倪,那饱受元末战乱之苦的朱元璋,恐怕就会铁了心的迎回小明王。

  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治,所以管他正不正统,反正今日是咱朱元璋当家,只要能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没有人能动摇他朱元璋的皇位。

  “那为什么不向陛下谏言,反而是私自决断?”

  朱棡笑眯眯的看向刘涟道。

  “陛下出自淮西,饱受战乱之苦。”

  “而且乾纲独断,自然没有人敢去谏言。”

  刘涟一时语塞,但还是开口道。

  也就是在变着法儿的说朱元璋是个独夫,根本没有人敢去触朱元璋的眉头。

  “通晓四书五经,饱读诗书,更要明白什么叫忠君爱国。”

  “而你们瞒着陛下,还冠以就是为了陛下好,然后杀了小明王。”

  “自己却躲在幕后,从头到尾,装个无辜,然后就想将自己的罪责压下?”

首节 上一节 188/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