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47节
如今自然不敢再在朝堂山呼的时候再去触朱家父子的霉头,家族的权势跌落,可以再度振兴。
但是命可是自己的,而且只有一次,谁也不愿意毫无意义地白白丢掉。
“父皇,儿臣也附议!”
朱标也是转身拱了拱手道。
“附议!”
朱棡淡淡点头。
“好!既然无人反对,那么便依咱大明律法,将胡惟庸一党和空印案之中的贪官污吏,全部于西菜市场先游街,而后分批次斩首!”
朱元璋大手一挥道。
“皇上有旨,将涉案官员,全部处死,以正国法!”
侍立在朱元璋身侧的太监,当即扯着嗓子喊道,顿时,一个个太监重复,向着金陵城大牢和锦衣卫大狱而去。
啪啪啪!
西菜市场,一个个烂菜叶子臭鸡蛋向着囚车中的涉案官员丢了过去,甚至有人直接捡起了石头来砸,还不及斩首,那些被推过去的官员已经头破血流。
胡惟庸被关在最前面的囚车上,沉默不语,甚至心里还有点开心。
因为涉案官员太多了,为了减少处决的人数,经过朱元璋、朱标还有朱棡的商议,最终彻底放弃了把胡惟庸诛九族的方案,连三族之中部分牵扯不深的,也改成了流放。
哪怕整个人头破血流,胡惟庸确实压不住嘴角的笑容。
可惜,胡惟庸笑不了多久,西菜市场并不大。
不多时便到了刑场,在那里侩子手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刀磨的雪亮,照的人胆寒。
“呵呵!”
“臣胡惟庸,谢过陛下!”
胡惟庸轻笑一声,坦然向着刑场而去。
时至今日,胡惟庸又岂能不明白?
获罪于天!
不管他昔日所犯下的罪恶,今时今日,朝廷需要他死!
那他便只能死!
用他胡惟庸的血,终结这传承千年不曾断绝的丞相制。
“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
“是老夫太急了。”
刑场上,胡惟庸的脸上依旧笑容遍布。
189.第188章 上朝,还能兼职,真是,好小众的词汇啊!
189.
“午时已到!”
“行刑!”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胡惟庸第一个被拖上了断头台,入眼的便是那一把雪亮的大刀高高扬起。
噗嗤!
一颗带着释然笑容的头颅高高飞起,鲜血喷射出三尺高。
胡惟庸,死!
胡惟庸之后其他的罪犯就没有胡惟庸这种刑场包场的尊贵待遇了。
一个个官员被一同推上,手起刀落,鲜血喷溅,人头落地。
有人大声痛苦,跪地求饶!
有人心态崩溃,破口大骂!
有人表情木讷,彻底绝望!
……
种种态度在这个刑场之上,纷纷表现。
然而,不管他们如何作态,求饶也好,谩骂也罢。
刽子手手里的刀,却是只有手起刀落一个回应。
人头在刑场堆成堆,宛如一座小山,鲜血在地面上流淌汇聚,宛如一条小溪。
场景宛如人间炼狱,然而旁边的百姓却没有丝毫恐惧和怜悯,有的只是拍手叫好。
自元末的乱世中走来,这些百姓经历过再换个,也经历过战乱,早已经见惯了生死。
有与他们无关的人,也有他们身边的人。
所有人都很清楚,大明的刀起,为的是大明的天下,是大明的百姓。
只有那些扰乱大明秩序的贪官污吏全部被斩杀,大明才能愈发走向繁荣。
他们才能活的更好,不会在看到身边的人如同草芥一般,毫无意义毫无尊严的死去。
“唉!可惜,有些人本不必死,都是胡惟庸这厮,导致了咱大明来不及进行变革,让一些本可以为大明效力的人被处死!”
“胡惟庸,真该死啊!直接砍了,真是便宜他了,如果不是怕浪费时间,导致刑犯堆积,杀的太过频繁处理不过来,咱真想剐了他!”
朱标不忿开口道。
“行了,不管怎么说,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直接一次性处理了两个大案。”
“倒也算是让咱大明的发展加速推进。”
“其实你我都清楚,杀不杀一个人,与他们是不是真的罪大恶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挡在了咱大明前进的路上。”
“就像那些世家豪强,当年乱世,哪家没有一些肮脏之事。”
“但是如果一下子把他们都杀了,却会影响咱大明的发展,不也是被迫留到了现在吗?”
朱棡摇着头,他看的很开。
就如同未来的张居正和海瑞,若论道德,海瑞绝对强于张居正。
因为让他断案永远依法办事,有罪,杀!无罪,放!
但是看起来道德水平不如海瑞的张居正所做的事。
却是给大明带来了更大的好处,原因无他,因为张居正做事只有一个标准,能否,让大明更好!
在朱棡看来,偏偏君子,坚守自身原则,遗世独立,只能算是小德。
唯有兼济天下,以天下之忧为忧,苟利天下不惜满身污泥,方为大德。
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彻底把天下放在了自己之上。
“哼!等你的布局成了,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对大明的影响。”
“咱一定把当年欺压百姓的家伙,全部正法!”
朱标咬着牙道。
“你们两个,是不是有啥事瞒着咱?什么布局?”
朱元璋把脑袋凑了过来,对着朱标和朱棡说道。
“额爹,如果我说,我其实也不知道老三真正的完全布局到底怎么想的。”
“只是根据老三的做法猜测必然有镇压世家豪强扫灭四方蛮夷的大布局,您信吗?”
朱标微微一滞,对着朱元璋尬笑着道。
朱元璋看着朱标,盯了朱标良久,那表情仿佛是在说,标儿,伱觉得咱信吗?
“事实就是这样,老三也没跟我说过他最终到底想要做到什么程度。”
朱标摊了摊手,你不信我也没办法,而后直接看向了朱棡。
朱元璋见此也是把目光落在了朱棡身上。
“你俩别看我,我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谁没事总跟那刘伯温似的,走一步看三四五六七八步?”
朱棡嘴角一抽,后面的步,他确实知道。
毕竟原则上直接抄未来轨迹发展的作业就行,不过那讲起来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而且原则上是原则上,大明的国情不一样,科技发展成都也差了太多。
走到哪一步会突然卡个几十年,所以朱棡也拿不准,说多了做不出来那不直接成空想了吗?
等朱棡打算走那天,他就写本小说,把后世人类发展走过的路,和后世人们也没走过的路写进去。
直接给朱标当一个大明三百年发展大纲用。
毕竟,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山脉虽巨终有其限,但人只要不是主动厌婚厌育。
那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能不能把山挖没不知道,开来当矿卖也是挺香的。
“好了,不说这些,老三啊,你的钢铁厂修的怎么样了。”
“单安仁这些日子一直在修建钢铁厂,也是有段时间没上朝了。”
朱元璋对着朱棡问道。
“第一个钢铁厂似乎快要修完了。”
朱棡想了想说道。
上一次公输器来给他汇报是三天前,虽然公输器说的是需要一个月。
但是以他那卷王的性子,你要让他完全一点不赶工也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