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47节

  朱棡坐下之后,仔细聆听着朱元璋的话语。

  他明白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皇室的声誉,必须慎重处理。

  在一番商讨过后,朱棡向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胡惟庸一案涉及众多官员,若是全部严惩的话,恐会引起官场动荡。”

  “如果选择轻饶,则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因此儿臣建议对首犯严惩不贷,其余从犯则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同时加强对官场的监管力度,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至于空印案,可以借此机会整顿朝廷风气。”

  “将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员一一查处,以彰显朝廷公正。”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嗯,老三所言极是,此事就这么办吧。”

  众大臣也纷纷表示赞同。

  朱元璋甚是满意,拍了拍朱棡的肩膀,夸赞道:“老三,此次多亏了你的协助,才能如此顺利地解决这两件大事。”

  朱棡谦逊地回应道:“儿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份,都是父皇英明决策的功劳。”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好,你们都退下吧,咱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朱棡等人行礼告退之后,便离开了坤宁宫。

  然而还没等朱棡走出多远,太子朱标便快步跟了上来。

  “刚才我看你没有尽兴,正好在太子东宫的正殿,大哥存放了一些好酒。”

  “咱们兄弟俩一起喝两杯,顺便谈一谈商讨迎接将士凯旋的事情。”

  其实朱棡在坤宁宫参加宴会的过程中,便已经发现太子始终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

  他起初还以为,是因为老朱逼迫大哥纳侧妃的事情,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毕竟自从吕氏被诛灭九族之后,太子东宫便只剩下了常清韵这一名正妃。

  作为大明王朝未来的储君,朱标倘若子嗣不昌盛往严重了一点说,是很容易动摇国本的。

  然而哪怕是有史以来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逃脱不了“政治联姻”这四个字。

  可自从有了吕家意图谋害太子妃这个前车之鉴以后,朱标便对世家勋贵之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

  只是一想到朱元璋对于子嗣的执念,朱棡一时间也没什么好主意。

  两人就这样一路无话,先后走进了太子东宫的正殿。

  此时的太子妃常清韵正在逗弄孩子,几乎满眼都是怀中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老三来了,饭菜我都已经准备好了,这就让人给你们端上来。”

  说话间负责帮常清韵打理东宫的青儿和桃儿,便端着一些酒菜走了上来。

  朱标点头说道:“这些都是‘忆江南’的名菜,我早就听说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和抓炒大虾,是你最喜欢吃的四道菜。”

  “大哥特地让东宫的厨师去‘忆江南’学了一段时间手艺,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起初当看到鼎鼎有名的“四大抓”时,朱棡心里便不由的咯噔一下。

  虽然朱棡和朱标合伙开“忆江南”的事情,早已经被朱元璋等人知晓。

  然而身为大明帝国未来的储君,一旦和洗脚按摩这种风俗娱乐业联系在一起。

  恐怕改建以后的督察院,明天就要开始在朝会上履行职责了。

  毕竟执掌督察院的詹徽,为人不仅刚毅决断,而且他非常有职业操守。

  尤其还是新官上任之初,更不可能放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

  就在这时,朱棡忽然注意到了,准备转身离开的桃儿。

  身为马皇后身边的贴身侍女,她从气质上丝毫不亚于一些民间的大家闺秀。

  朱棡眼前一亮,马上便想到了一个让朱标摆脱政治联姻的主意。

  可身为旁观者的常清韵,却和坐在一旁的朱标,交换了一个略显担忧的眼神。

  “老三,据我所知徐妙云在魏国公府可是掌上明珠,你千万不要做对不起人家的事情啊!”

  朱棡知道大哥这是误会了自己,可还没等他开口解释,桃儿便率先跪下请罪了。

  毕竟众所周知,徐妙云和谢钰儿在晋王府的地位不相上下。

  这是朱元璋许诺过的,朱棡也一直执行得非常到位。

  好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安抚魏国公徐达,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后宅矛盾。

  只是在那些想要嫁入晋王府的女人看来,面对两个身份显赫的王妃,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桃儿宁愿嫁入寻常百姓家,也不想到晋王府后宅参与争宠。

  “钰儿与我青梅竹马,妙云又对我一见倾心。”

  “她们两个无论是谁,我此生都是不会辜负的。”

  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朱棡还是做了一番解释。

  要不然以老朱和大哥的脾气秉性,搞不好没过几天,就会把桃儿赐给自己了。

  朱标闻言长出了一口气,“三弟妹的母亲谢氏,那可是就连魏国公都要畏惧三分的存在。”

  “倘若你真这么快就纳侧妃,估计不只是晋王府要遭殃,甚至徐叔叔也会因此倒霉一段时间啊!”

  之前因为徐达提出让自己的女儿给朱棡做侧妃的事情,谢氏差点没当场翻脸。

  如果不是后来朱元璋对徐妙云的子嗣提前做出了安排,恐怕现在谢氏早就已经跑到宫里,去找马皇后讨要说法了。

  好在朱棡亲口证明,之前朱标夫妻的猜测只是一场误会。

  否则一旦马皇后贴身女官被晋王看上的流言传出去,恐怕就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兄弟俩总算是谈到了正题,常清韵连忙将负责服侍的其他人,全都给带了下去。

  朱标见状这才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老三,大哥这里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第191章 燕王节制晋王倒反天罡,锦衣卫密探传信蓝玉有难

  朱标面带微笑地看向朱棡,缓声道:“好消息便是父皇已下定决心,命你统领山西军队,与傅友德将军一同北伐元廷。”

  朱棡闻言先是一怔,紧接着迅速抱拳回应道:“儿臣遵旨!”

  朱标继而继续说道:“不过这坏消息嘛,就是此次北伐,你必须服从燕王的调遣。”

  朱棡的面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心里非常清楚,朱棣一直对他心怀不满。

  如果这次北伐由朱棣指挥,那么自己必然会受到各种限制和阻碍。

  然而君命不可违抗,朱棡也只能无奈地回答道:“儿臣明白了。”

  朱标轻轻拍了拍朱棡的肩膀宽慰道:“三弟尽管放心,大哥会叮嘱燕王,让他在战场上多多照顾你。”

  “你只需要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即可。”

  自从打算把朱棣改封到吐蕃以南散装的莫卧尔帝国之后,他与朱棡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一些隔阂。

  毕竟未来的永乐大帝梦想在草原上建功立业,然而朱棡一杆子就给他支高原上面去了。

  况且中间还隔着个日薄西山的吐蕃,距离应天府接近4000公里的距离。

  即便是放到后世,这个距离也不是想回来就回来的。

  况且还是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大明,朱棣一旦将来真被改封到了散装的莫卧尔帝国。

  等到逢年过节想家时,除了托梦之外恐怕就没有别的通讯手段了。

  “老四今年只有16岁,这么早便让他带兵打仗,恐怕他还欠缺一些历练。”

  朱棡虽然知道眼下木已成舟,但他还是想再争取一些自主权。

  一眼便看穿自家兄弟心思的朱标,站起身拍了拍朱棡的肩膀。

  “老四一直都把你当成他的偶像,只是眼下时局比较敏感,领兵在外未必是坏事。”

  “况且正是因为老四缺乏历练,才更需要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藩王辅佐。”

  朱棡总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有哪里不太对,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直到离开太子东宫之后,他才恍然大悟。

  “今天无论老头子还是大哥,好像都没有提到关于乌斯藏战局的事情。”

  心思电转之间,朱棡又想到之前大哥要和自己商讨迎接将士凯旋的事情。

  由此可见乌斯藏的战局应该和历史上一样,进展得非常顺利才对。

  只是朱棡实在是想不明白,明明是一件大喜事,为什么大明的两个话事人都要遮遮掩掩呢?

  在车驾回到晋王府之后,等待多时的谢钰儿,连忙走过来为朱棡更衣。

  “三哥,盥洗室那边妾身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你随时都可以过去沐浴。”

  朱棡点头说道:“你毕竟是我明媒正娶的晋王妃,没有必要事必躬亲。”

  “毕竟以后王府都要交给你打理,后宅的一些人和事你也需要熟悉一下。”

  谢钰儿摇头说道:“妾身听说妙云妹妹在魏国公府就是理家能手,正所谓用生不如用熟。”

  “等到妙云妹妹将来过了门之后,晋王府交给她打理,妾身从旁辅助便是。”

  在沉默片刻之后,朱棡点头说道:“也好。”

  对此朱棡并无异议,他也知道以谢钰儿的能力完全能够管理好晋王府。

  只是顾及到徐妙云的感受,她这才会选择将管理王府的大权拱手相让。

  就在这时,朱棡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于是他开口问道:“对了,钰儿。”

首节 上一节 24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