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30节

  然而考虑到去年江南四府遭受天灾,短时间内没有足够的粮食,用来兑换朝廷发行的宝钞。

  因此新任南直隶总督李制台,特准辖区内的百姓用宝钞兑换银子。

  然后我们再用手里的银子,去本地的大明钱庄兑换盐。

  这项政策目前就在应天府做试点,目前大明钱庄给出的汇率,就是一两银子可以换到20斤广东盐和10斤两淮盐。”

  在大明进入万历年间之前,百姓要按照家庭人口总额去官府纳税,才能获得相应比例的盐。

  换句话说,洪武年间根本不存在自由购买食盐的合法渠道。

  当然私盐市场还是存在的,毕竟盐的成本低、价格高。

  私下售买食盐,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民间经常有不少人,会为此铤而走险。

  然而一旦因为贩卖私盐被抓,买主和卖主都要受到官府处罚。

  为此朱元璋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盐业缉私制度,各级官员都有责任缉私。

  如有私通脱放者,与贩卖私盐者同罪。

  如今有一条合理合法的途径,可以自由购买大量的食盐,这无疑是场泼天的富贵。

  赵虎明显感觉到,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刺杀任务的那些死士,此时的眼神中多了一丝火热。

  为了确保晋王殿下和姚广孝制定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赵虎故作不解地说道:“从明初开始户口盐的散给,始终都是由地方州县官员,通过里长来具体施行。

  即便你获取到了大量的食盐,在没有得到朝廷准许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私下售买啊!”

第309章 听完李掌柜的奇思妙想,就连死士都开始心动了

  李掌柜神秘兮兮的说道:“在下有个远房亲戚在国子监做监丞,他告诉李某只要认购大明钱庄推出‘教育基金’,就可以获得开办书院的资格。

  如今朝廷有意重开科举,规定文官一概以科举为进身之阶,未经参加科举者不得授官。

  因此认购‘教育基金’开办书院,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站在柜台前的方姓青衣捕快,自顾自地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李掌柜,人家问你获取到大量的食盐,你却说起了开办书院的事情。

  两者之间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

  被方姓青衣捕快抢白一通的李掌柜,得意扬扬地说道:“老夫之所以要获取开办书院的资格,就是给自己手里的盐巴,找一条合理合法的消耗途径。

  新任南直隶总督李制台,既然允许大明钱庄用银子兑换食盐,不会眼看着咱们拿着盐巴没处使。

  只要书院开办起来之后,老夫完全可以用手里的食盐,抵扣部分教书先生的束脩。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少给他们一些谷子,而且还可以吸引到更加优秀的名师,毕竟盐巴可不是那么好得到的。”

  在听完李掌柜的奇思妙想之后,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都不由得有些佩服对方的聪明才智了。

  就在这时,站在赵虎身后的一名死士头目,突然低声说道:“既然大明钱庄可以用银子兑换食盐,咱们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依属下之见……”

  然而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赵虎毫不犹豫地打断了。

  “我们还有要事在身,不宜节外生枝。

  况且银子放在身上本来就不方便,倒不如和掌柜的结个善缘,全部兑换成一百文面额的宝钞稳妥些。”

  说话间他带头拿出身上的全部银两,转头递给了李掌柜。

  “有劳掌柜的,把赵某手里的这些银子,全部兑换成小面额的宝钞。”

  那名死士头目见状,有些不情愿的从怀里取出了一些散碎银两。

  接着他转过头对于其他死士说道:“你们都别杵在那里了,没听到赵公子说的话吗?

  银子放在身上不方便,全部兑换成小面额的宝钞。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就别想着跑去大明钱庄用银子兑换盐巴了!”

  死士头目的这番话无疑是在火上浇油,赵虎明显感觉到其他人看向自己的眼神,多了几分敢怒而不敢言的意味。

  察觉出形势不对劲的赵虎,连忙大声呵斥道:“本公子只是提出一个的建议,是否将手中银子兑换成小面额的宝钞,全凭你们个人意愿。”

  眼看着到手的鸭子就要飞掉,李掌柜赶紧从柜台里面拿出一个箱子,将里面的小面额宝钞都放在众人面前。

  “赵公子气宇不凡,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在下今天也豪爽一回,一两银子在本店可以兑换到十二张一百文面额的宝钞,绝不会让诸位客官吃亏的!”

  尽管如此死士们交上来的,依然是一些散碎银两。

  这更加验证了赵虎心中的猜测,然而他最终却选择了不动声色。

  在死士们与李掌柜完成兑换交易之后,赵虎便带着这些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刺杀任务的死士,转身离开了酒楼。

  然而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方姓青衣捕快便站在了上元县晋王府的书房内。

  “卑职江宁县九品拜唐方文耀,参见晋王殿下!”

  已经穿上大婚喜服的朱棡,端起放在桌子上的青花瓷碗喝了一口茶。

  他心里非常清楚,从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的那一刻开始,人就被强行划分成了无数个阶级。

  历朝历代之所以延续这样的做法,目的就是一个,为了便于更好的实行统治。

  “孤王听隐龙卫的张指挥使说,你有非常重要的情报,要亲自向我汇报?”

  方文耀开门见山的说道:“卑职今天在同福酒楼巡视时,发现那里的李掌柜和一群食客,兑换了大量的小面额宝钞。

  那些食客中的为首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明显是常年练武的高手。”

  由于江宁县属于京畿之地,因此这里的捕快不仅要熟稔地方社会、办案经验丰富,而且需要同时具备功夫非凡和才智敏锐两大优势。

  当然这样的出色人才,一般都是捕快的领班。

  虽然同样是无品无职的贱籍衙役,但布衣庶民见到他们,都要尊称一声“捕爷”。

  方文耀至今仍然还是一名青衣捕快,除了没有相应的背景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肯同流合污。

  对于像这样的能臣干吏,朱棡一向非常愿意给予更多的机会。

  “食客中的为首者,容貌、衣着如何,你是否还记得?”

  自从被任命为龙骧阁的九品拜唐之后,方文耀一直在等待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如今听到晋王向自己发问,他连忙有些激动的开口说道:“卑职记得非常清楚,这就为殿下描述出来。”

  朱棡命人取来专门用来绘画的纸和笔,随着方文耀描述的人物形象,赵虎的模样逐渐跃然纸上。

  “卑职早就听闻,殿下掌握着一手丹青妙笔,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面对方文耀有些拙劣的溢美之词,朱棡皱着眉头说道:“孤王身边不缺拍马屁的人,你还是把心思都放在办差上面吧。

  一会记得拿着这张条子去领赏钱,这是你应得的奖励。”

  看着带有晋王印玺的取款凭证,方文耀忽然跪地叩首。

  “卑职为殿下效力,不图任何赏赐,只求能够再见妹妹一面。”

  朱棡并没有立刻答应方文耀的请求,而是起身将对方从地上搀扶起来。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可用来跪天、跪地、跪父母,切不可行如此大礼了。

  你把舍妹的情况说一下,孤王可以发动锦衣卫帮你寻找她的踪迹。”

  方文耀顿时眼前一亮,“多谢殿下恩典!

  我妹妹是皖东嘉山明光人,在十二岁时她便被征召入宫。

  从此之后便音信全无,家父临终前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找到妹妹。

  不管她的情况如何,只要我们兄妹可以团聚就好。”

  重新坐回原位的朱棡,准备喝口茶润润嗓子,闻言差点没把茶碗掉桌子上。

  他虽然一向性格沉稳,面对着这种比话本还要巧合的事情,一时间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第310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朱棡稍微稳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随即语气清冷地说道:“只要你忠心为朝廷办事,孤王一定会让你得偿所愿的。

  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就下去领赏钱吧。”

  在方文耀转身离开书房之后,一身护卫打扮的徐妙云,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殿下,为何刚才您不告诉方拜唐,他妹妹如今的下落呢?”

  看着眼神中带着不解的徐妙云,朱棡叹了一口气。

  “方淑秀如今是父皇和母后指定的代嫁人选,倘若现在我把真实情况告诉给方文耀,岂不是要将你置于危险之地吗?”

  徐妙云闻言语气坚定的说道:“如果妾身的终身幸福,要用一名无辜女子的性命来换取。

  那么即便能与殿下常相厮守,妾身会一辈子生活在愧疚与自责之中。”

  朱棡见状开口安慰道:“如果是昨天方文耀来府上告知此事的话,或许还有一些斡旋余地。

  毕竟距离大婚庆典还有一点时间,重新找人排练未尝不可。

  然而今日午时过后,各国使节代表就要前来参加婚礼,现在换人显然是来不及了。

  况且姚广孝早已将我们这边的人,安排到了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任务的刺客当中。

  有了这个人的里应外合,再加上四弟操练出来的精锐突破部队,必定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其实朱棡和姚广孝制定“请君入瓮”计划的灵感,主要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杨朱学说”。

  在王权时代这个学术流派,深受不少人喜欢,惟独历代统治者不太喜欢。

  因为“杨朱学说”里面,有个核心价值观就是“贵己”和“为我”。

  杨子认为个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应该尽力保全自身性命。

  不可为了外物,随意伤害自己生命。

  他反对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认为牺牲自身利益去服从其他人,是对个人道德的束缚。

首节 上一节 330/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