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21节

  黎明的曙光刚刚刺破黑夜,将第一缕光线洒在应天府那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上。

  朱红色的宫墙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古朴而庄重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大明王朝的威严与辉煌。

  朝堂之上,巨大的盘龙柱高高耸立。

  那雕刻精细的龙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挣脱柱子的束缚,腾飞而起。

  殿内的空气略显沉闷,尽管几扇雕花的窗户已被打开。

  可那丝丝缕缕透进来的微风,却依旧驱散不了这凝重的气氛。

  新任礼部尚书李叔正原本那还算平和的面容,此刻却像是被一层厚厚的乌云给严严实实地笼罩了起来。

  那股浓浓的不悦之色,简直能拧出水来。

  只见他两道眉毛高高地挑起,就如同两把锐利的剑直插云霄。

  那眼睛更是瞪得老大,仿佛是听到了什么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话语,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蹦出来了。

  李叔正猛地从鼻腔里哼出一声,那声音颇为响亮。

  在这寂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的朝堂之上。

  瞬间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引得不少人纷纷侧目,眼神中带着好奇与疑惑。

  随后李叔正像是被激怒的公牛一般,猛地扭过头去。

  他对着身旁同僚一边挥舞着手中那象征着身份与职责的朝笏,一边带着明显的不满,扯着嗓子大声说道:“哼!这晋王殿下可真是年轻气盛啊,全然不知天高地厚!

  这财政之事,向来那可是有祖宗定下的规矩。

  那可是历经了多少代的斟酌与考量,哪能这般轻易就说改就改呀?”

  李叔正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差点飞溅出来。

  “若是开了时间,还不得乱了套?

  咱这朝堂的规矩,那可是华夏的祖宗们历经无数代,呕心沥血才定下的。

  那是咱大明的根基所在,岂能随意践踏?

  哼,我看这晋王殿下就是想得太简单了。

  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就敢在这朝堂上大放厥辞,真当这朝堂之事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说罢李叔正还极为不屑地摇了摇头,那神情仿佛已经预见了朱棡的办法,将会带来如洪水猛兽般的诸多麻烦。

  能把这大明的朝堂,搅得个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李叔正的身体也跟着微微晃动起来。

  他一边晃着,一边还不停地用手中的朝笏在地上重重地顿了几下。

  似乎李叔正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话语中的那股子气势更加磅礴,更加能表达出他心中的愤懑之情。

  朱棡见状眉头微微蹙了起来。他心里清楚,这李叔正可不是个好惹的主。

  早在李叔正担任监察御史奉使岭南期间,就曾经为被弹劾的知府据理力争、辨白冤屈。

  为了这件事情,他还铁面无私地治了一名府吏诬告之罪,在官场中也算是个有脾气、有原则的人物。

  可朱棡转念一想,这位洪武十三年底刚返回应天府的礼部尚书,过不了多久又就要卒于任上了。

  自己又何必与一个将死之人,过多计较对方言语上的冒犯呢?

  想到这里,朱棡暗暗叹了口气,默默压下了心中那一丝不快。

  相比之下刚刚守丧完毕,便被朱元璋重新启用的新任兵部尚书唐铎,则露出了一脸沉思之色。

  唐铎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上,此刻透着一股沉稳与内敛。

  岁月在唐铎脸上刻下的痕迹,仿佛都在诉说着他曾经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那些传奇经历。

  早在朱元璋初起兵时,唐铎便侍奉左右,可谓是忠心耿耿。

  唐铎曾参与镇守濠州、平定江州等一系列重大战事,那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他都亲身经历过。

  也正因如此,唐铎深知后勤保障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而财政状况又与后勤紧密相关,就如同鱼和水一般,缺一不可。

  所以当朱棡提出款项调配灵活化的想法时,唐铎倒是没有像李叔正那般直接跳起来反对,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沉默片刻之后,唐铎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深邃而凝重。

  他缓缓开口说道:“晋王殿下,您所提款项调配之法,从军事角度而言,确有几分可取之处。

  想我大明征战四方,那可都是靠着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啊。

  而这后勤保障,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至关重要。

  资金调配得当,方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全力征战,如此方能保我大明江山社稷安稳。”

  说到这里,唐铎微微顿了顿。

  他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只是这财政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这朝堂之上,各方利益盘根错节。

  就如同一张巨大而复杂的蜘蛛网,任何一处的变动,都可能引起整个朝堂的震动。

  所以其他方面的变动,也需慎重考量啊,切不可鲁莽行事。”

  朱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唐尚书所言极是,孤王也深知此事需慎之又慎。

  只是如今这形势所迫呀,旧制已有些不合时宜,故而才想出这些法子。

  还望各位大人能多多指教,孤王在此洗耳恭听。”

  此时一直未发话的试内阁首辅韩宜可,忽然站了出来。

  韩宜可的脸上始终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看似平和,可那眼神深处却透着一股难以捉摸的深沉。

  仿佛那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无尽的漩涡,让人看不透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韩宜可缓缓踱步上前,双手背在身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晋王殿下,您的用心良苦,老夫能体会得到。

  只是这财政之事,关乎大明根基。

  确实如各位大人所言,需慎重再慎重。

  殿下此次所提之法,虽有新意,但也需经过详细论证、试点推行等诸多步骤,方可决定是否可行。

  不知殿下可有这方面的考虑呀?”

  朱棡闻言赶忙回道:“韩大人提醒得是,孤王确实有此考虑。

  孤王想着先在局部地区试点推行,看看效果如何,再做进一步打算。

  还望韩大人及各位大人多多监督,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大人不吝赐教。”

  韩宜可微微点头,脸上的微笑依旧未变,可眼神却变得更加深邃了。

  他轻声说道:“如此甚好,但愿殿下此举能为我大明财政带来新的生机,而非徒增困扰啊!

  这朝堂之上诸事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任何新举措的推行,都需小心谨慎呐。”

第429章 朝堂热议改财章,众口纷纭思绪长(下)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出实质来。

  阳光艰难地透过那雕花的窗户,吝啬地在地上洒下几缕班驳的光影。

  可这点儿微弱的光亮,却全然无法穿透那笼罩在朝堂众人心中如阴霾般的忧虑,驱散不了那如影随形的沉闷。

  众人皆沉浸在晋王朱棡所提之法,以及诸位大人方才那一番各执一词的言论当中,各自脸上都带着或深或浅的担忧、沉思亦或是疑惑。

  他们心中都在暗自思忖:这大明的财政之路,究竟会在这一番折腾之后,迈向何方?

  唐铎自然也是满心忧虑,这新办法听着倒是有几分新意。

  可真要付诸实施,怕不是得在这朝堂的浑水里,搅起滔天巨浪。

  毕竟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利益纠葛犹如一团乱麻,想要推行个新举措,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呐。

  他先是微微点了点头,那模样仿佛是对朱棡的部分想法颇为赞赏。

  可紧接着唐铎却又缓缓地摇了摇头,眉头紧紧皱起,好似能夹死一只苍蝇。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那一丝担忧,就如同那阴云密布的天空,瞧不见半点晴朗的迹象。

  只见唐铎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另一只手的手背。

  一下又一下,那节奏仿佛是他此刻内心纠结的节拍器。

  同时唐铎的身体重心,也在两脚之间微微移动着,活脱脱像个正在权衡利弊得失的精明商人。

  只是他所权衡的,可不是那锱铢必较的蝇头小利,而是关乎这大明江山社稷的千秋大业呀。

  就在这时,唐铎身旁一位在兵部任职的将领赵羾,忍不住凑了过来。

  他压低了声音问道:“唐大人,您瞅这晋王殿下提出的法子,对咱们军备能有啥好处不?”

  唐铎微微沉吟了片刻,目光依旧直直地望着前方。

  那眼神仿佛能穿透这朝堂的重重帷幕,看向那不可知的远方。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那声音带着几分凝重与思忖。

  “嗯,这法子嘛,在理论上倒确实有些可取之处。

  你想啊,若真能顺顺当当施行下去。

  这军费调配可就不再是那毫无头绪的乱麻一团,能变得更为合理有序。

  如此一来于咱们军备之事,自是能添几分助力,或许还真能有点裨益。”

  唐铎顿了顿,微微皱起的眉头又紧了几分。

  他接着说道:“可你也知道,这朝堂上的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呐?

首节 上一节 421/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