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3节

  “徐天德,你是觉得咱在用皇帝的身份压你?”

  对此,朱元璋直接没好气的看向徐达道。

  “怎么可能?您可是咱的老哥哥。”

  徐达先是看向朱元璋轻笑一声,便是直接转头看向马皇后道:“嫂子,天德说的对不对?”

  “嗯。”

  马皇后闻言,嘴角仍然是难耐笑意的点了点头。

  “咱家老四就这么差劲?”

  朱元璋又是忍不住嘀咕了两声,毕竟他感觉,他们家老四朱棣,是除了朱棡以外,最像他老朱的儿子。

  “老头子,徐叔叔,你们俩也别争了,老四虽然在军中历练,但也不过才十六岁。”

  “还是个半大小子,不如让他再历练两年。”

  “还有妙云妹子,也不过是个孩子,比咱们家老四还小。”

  “所以您不如再等几年,等老四做出一番功绩。”

  “而到了那时,如果徐家妹子还看不上咱们家老四。”

  就在老朱和徐达据理力争之时,朱棡却是看向朱元璋和徐达开口道:“那也就只能说明,咱们家老四跟妙云妹子有缘无份,您也就别强求了。”

  说实话,当年朱棡离京,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与朱元璋吵了一架。

  但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朱棡想逃婚。

  当然这并不是朱棡不喜欢谢钰儿,而是那一年的谢钰儿才多大?

  这对于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少年而言,自然是极为的抵触。

  可面对朱元璋赐亲,谁又能拒绝?

  所以朱棡在与朱元璋吵完以后,便是独自离开了京师,那次婚这件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而那个徐妙云,要是按照史书记载,现在应该才十四岁吧?

  所以屁大点的孩子,谈什么婚,论什么嫁?

  迟早有一日,朱棡会将这些封建陋习,一一废除。

  毕竟明明还在发育的年纪,就已经为妻为母。

  想到这里之时,朱棡心中又是忍不住吐槽道:“也难怪古代会有奶娘,毕竟就这个年纪,即便是生得出孩子,恐怕也养不活孩子。”

  “可徐家妹妹已经到了及笄之年,岂能再等?”

  还不待朱元璋与徐达说话,马皇后便是率先看向朱棡开口道。

  “娘,您是多少岁嫁给的我爹?”

  面对马皇后的疑问,朱棡倒是直接反问道。

  “那是乱世,岂能与今日而论?”

  马皇后当然明白朱棡的意思,便是白了一眼朱棡道。

  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初露锋芒,也是那一年,二十一岁的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为妻。

  “娘,儿子知道说不通您,那等过几日,儿子带您去应天府走走,您便明白儿子的意思了。”

  朱棡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无奈,方才看向马皇后说道。

  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岂是一言一语就可以说通?

  倒不如找个时间,带朱元璋与马皇后去应天府走走,而也唯有这般,他们才明白。

第53章 朱棡怀疑,朱元璋是四缸的配置(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这一席话落下,别说是马皇后,即便是朱元璋都是陷入了沉思。

  难不成,这其中真有什么弊端?

  毕竟以自家老三的尿性,若是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才懒得搭理谁谁娶亲。

  “那就先让这俩孩子接触接触吧。”

  随后朱元璋又是想了想,方才看向徐达出声道。

  这一回,就连马皇后也没有否定朱元璋的意思。

  毕竟从小到大,自家老三做的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而且还是让老朱与马皇后无法拒绝的理由。

  只不过,朱元璋又是顿了顿道:“但若是你家大闺女愿意,你可不能横加阻拦。”

  “老哥哥,这个您放心吧。”

  “只要咱家大闺女愿意,咱绝不会有半点意见。”

  徐达当即就拍了拍胸脯,保证道。

  “娘的,这顿烧鹅,亏了!”

  闻言,老朱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又是看向桌子上的烧鹅,便是忍不住轻声嘀咕道。

  可虽然是嘀咕,但架不住坤宁宫的寂静,所以众人也是清楚的听见老朱的嘀咕声。

  一下子,众人皆是眼神怪异的看向朱元璋,马皇后更是直接白了一眼老朱。

  徐达:“......?”

  徐达更是无语的看向朱元璋,他这个混账老哥哥,还真拿这个烧鹅当生意了。

  但讲心里话,老朱这回的如意算盘,究竟算不算落空,还真是不一定。

  对此,徐达心中又是轻叹一口气。

  对于自家大闺女徐妙云,别人不知道,徐达岂能不知?

  那可是从小发誓这辈子非大英雄不嫁!

  但大明年轻一辈之中,最有资格称为大英雄者,唯有年少豪杰的晋王朱棡。

  至于太子朱标,从善于政,乃人雄也!

  所以自从朱棡大败北元王保保,徐妙云便对朱棡充满了好奇。

  还有,值得一提的便是朱棣与徐妙云的青梅竹马,也因为朱棡离京,徐妙云并未进宫陪同朱棣读书。

  所以他们之间,还称不上青梅竹马。

  但老朱对此,可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而且徐达也不会放在心上。

  毕竟是这么多年的老兄弟了,谁还不了解谁?

  “今晚便在皇宫住下吧,明日等早朝过后,你们再回去。”

  随后,老朱又是看向徐达和常遇春出声道。

  “好。”

  徐达和常遇春也不矫情,便是齐齐点头道。

  “怎么了?”

  老朱刚刚提起早朝二字,朱标就发现朱棡皱了皱眉头,便是开口询问道。

  “寅时入朝,卯时朝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谁能扛得住?”

  对于朱标的询问,朱棡倒是不假思索道。

  “怎么?你还有什么意见不成?”

  朱元璋闻言,当即便是挑起眉头道。

  “随您,但要不是有正事,我才不想去早朝。”

  朱棡轻轻摆了摆手道:“反正等明日过后,您别找我上朝就行。”

  “这不行,你接下来主管宝钞提举司,岂能不上早朝?”

  “而且比起你们,咱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咱可没喊过一句累。”

  朱元璋又是不满的看向朱棡说道。

  “那我问问您,既然您都这么勤政了,而且都勤政九年了,可国力怎么没有上涨半点?”

  对此,朱棡便是白了一眼朱元璋道。

  而朱棡的声音一响起,朱标与马皇后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无奈。

  得!朱棡又准备开始抨击老朱了!

  但对于上早朝这件事,马皇后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皇帝勤政对于天下百姓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至于朱标却并未多想,因为对于这件事,他们兄弟早早就聊过了。

  特别是这一番话,使得老朱完全涨红了脸,也没找到可以反驳的点。

  “那不上朝,就能使大明国力上涨?”

  憋了许久以后,朱元璋这才憋出这么一句话。

  “不是让您不上朝,而是让您调整一下上朝的时辰。”

  “您想想,每日寅时入朝,卯时朝会,光是等您的时辰,就得两个时辰。”

  “那就不能让文武百官在家多休息两个时辰?”

  “况且您的下面不仅有中书省,还有大哥帮忙处理政务。”

  “可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下了朝,就得赶紧去处理积压的政务?”

  “而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来,便是大大损伤文武百官的精力。”

  “那文武百官究竟能不能扛得住,您也不想想。”

  朱棡思索了片刻后,方才看向朱元璋开口道。

首节 上一节 4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