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78节

  “也对,老大优秀,老三也优秀,至于我,爹不担心什么,就怕我成了李元吉,窜动你们俩。”

  “所以老头子的担心,也实属正常。”

  对此,朱樉又是一边说着,一边撇了撇嘴道。

  “发誓就发誓吧,反正我也没兴趣对老大出手。”

  但说话间,朱棡的嘴角又是升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便是一把揽住了朱标的肩膀道:“自只不过,老大要是过分了,那我可真保不准会违背血誓,对老大出手。”

  可我们的朱标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并未说什么。

  “你真没意思。”

  朱棡顿时觉得有点无趣,便是直接松开了朱标的肩膀。

  然而,朱标的内心深处,其实从未怀疑过朱棡会对太子之位生出半分觊觎之心。

  毕竟在朱标看来,兄弟间的这份纯粹,远远胜过权力。

  但朱标也明白,朱元璋为什么担心,为什么要逼着他们发下血誓。

  因为,权力。

  权力会推动所有,会逼迫,直至朱棡登上那个位子。

  所以未来有一日,他们兄弟之间,可能依旧感情如初,但权力的争锋,绝不是他们两兄弟可以左右。

  毕竟这其中之牵扯,太甚了!

  一旦回头,便是万劫不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棡执意离开大明的原因。

  可朱棡离得开大明,但大明真的离的开朱棡么?

  显然不能.......

  “对了,宝钞提举司改建为宝钞监理署,官员该如何选拔?”

  朱标心下又是叹了口气后,方才看向朱棡道。

  “我其实也在头疼这个问题,毕竟是掌控大明宝钞之所在,一般的官员根本难以胜任。”

  对此,朱棡顿时有些头疼的看向朱标,也是摇了摇头道。

  宝钞监理署,又不是寻常部司,所以那些所谓饱读圣贤书的官员,根本用不得。

  毕竟宝钞之重,关乎大明国本,而稍有不慎,便能使朱棡之心血付诸东流。

  所以想胜任宝钞监理署的官员,至少要明白,该如何运作大明宝钞,更应该懂得什么叫做货币学。

  但货币学,岂是短时间就可以教明白的?

  最少都得两年以上的钻研,方才能堪堪领悟货币学。

  “那该怎么办?”

  朱标听完朱棡的话,再次皱起了眉头。

  大明宝钞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连合适的执行官员都找不到,那么这场改革非但不会成功,反而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那这对于致力于稳固大明经济体系、提升民生的大计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学。”

  朱棡又是思索片刻后,方才道。

  “来得及么?”

  朱标的脸上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流露出几分犹豫道。

  “我会传信太原,让瑾瑜、鸣谦前来京师,从而开设经学馆,广招门生,教授他们货币学,也可以借此为我大明储备专业人才。”

  朱棡点了点头,依旧道:“在此之前,大明宝钞的前期改革工作,还是由我盯紧吧。”

  “这样一来,你岂不是被拴在了宝钞监理署?”

  朱标还是皱起眉头,摆了摆手道:“这不行。”

  “老大,所谓实践出真知,而读书万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你不应该不明白。”

  “况且我主政宝钞监理署,但只掌控大方略,确保大方向无误,而只要按照部署,便不会出现大错。”

  “至于细微差池,不打紧,可控。”

  话罢,朱棡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自信的光芒。

  “可控?”

  朱标与朱樉对视一眼,眼神又是闪过一抹怪异之色。

  从小到大,朱棡凡是可控,最后必然会出大问题,所以这次.......

  罢了,任何变革之初,总是伴随着重重困难与风险,而如果连面对这些挑战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变革!

  况且作为兄弟,自然要为自家弟弟担待一些,出了事,那便由他们一起抗。

  毕竟,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而此时的御书房,烛光如炽,却照不透那沉沉压顶的威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几近凝固的铁血气息。

  朱元璋巍然高坐于龙椅之上,双目如炬,锐利如刀锋,扫视下方匍匐的淮西勋贵,那目光之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怒火。

  更是足以令万马齐喑的帝王威势。

  御座之下,跪倒一片的淮西勋贵,头颅低垂至尘埃,却仍能感受到自上而下那股让人窒息的威势。

  那是足以撼动山河、决定生死的皇权!

  “洪武初年,你们侵占百姓田亩,咱念着你们的功绩,并未重责。”

  “只是对你们训诫一番,希望你们可以引以为戒,勿在欺压百姓。”

  “你们改了,自那以后起,归还百姓田亩,不在强取豪夺。”

  “咱很欣慰,以为你们真心改过,但谁能想到,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

  “竟敢在咱眼皮底下,于田亩清丈之中,上下其手,暗通款曲,行此等腌臜勾当!”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苍龙吐息,震响于御书房内,让人闻之胆寒。

  更是令跪在地上的淮西勋贵们心胆俱裂,额头汗水涔涔而下,滴落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声响。

  (兄弟们,可能是有点感冒,头疼,睡不醒,今天先一更,拜谢了!)

第87章 君以坦荡对我!臣必以诚侍君!

  奉天殿。

  “臣等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文武群臣连忙俯身,声如洪钟,震动于奉天殿之上。

  “平身。”

  朱元璋淡然摆手,群臣方才谢恩起身。

  “启奏陛下!微臣要参淮西勋贵!”

  彼时,胡惟庸直接踏出队列,躬身上奏。

  话落,群臣皆惊!

  但唯独已经在御书房挨过训斥的淮西勋贵,不以为意,毕竟他们知道是什么事情。

  而胡惟庸不过是太子殿下与晋王殿下推出来的傀儡,为的就是给他们淮西勋贵擦屁股,所以根本不用在意。

  但相较于淮西勋贵,御史台与其余诸司大臣倒是齐齐皱眉,完全看不明白胡惟庸的操作。

  先前得罪江南文官集团,而自己本身就与浙东先生们有怨,现在又得罪自己的靠山,淮西勋臣?

  这胡惟庸究竟在想什么?

  难不成是想做个孤臣?

  就连与胡惟庸一党的涂节、陈宁都是有些不明的看向站出列的胡惟庸。

  孤臣。

  朝中孤立无援,身后无势,完全依靠自身权力,或者是皇权。

  但胡惟庸可是右丞相,中书省的一把手,乃是臣子之巅的相权。

  这般顶峰的权力,若是做个孤臣,又有谁能制衡皇权?

  而且这也不符合胡惟庸的性格啊?

  什么意思?

  胡惟庸时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陈宁与涂节可是记忆犹新。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争斗,自古便未曾停歇,而这大明朝的君臣争斗,更是达到了皇权与相权斗争的顶峰。

  为什么?

  洪武皇帝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便足以说明,不管是皇权,还是相权,都是迎来了顶峰。

  所以胡惟庸究竟为什么退?

  “嗯?”

  朱元璋轻轻摆手,身旁的王景弘便是高声道:“奏!”

  “启奏陛下,微臣已命人暗中调查,确有证据表明,部分勋贵在清查田亩之时,利用权势,隐匿田产,少报田亩数,意图逃避赋税。”

  “更有甚者,私吞本应上缴国库之粮饷。此等行径,不仅侵害朝廷利益,更令百姓负担加重,怨声载道。”

  胡惟庸躬身更深,朗声回道。

  此言一出,犹如晴空霹雳,震颤了整个奉天殿,江南文官与浙东先生之中,多位大臣面色瞬间苍白,其反应之强烈,竟然比之朱元璋,还要激烈三分。

  而不管是上方龙椅上的朱元璋,还是下方的朱标与朱棡,皆是冷眼看向眼前的这一幕,心中泛起一抹冷笑之色。

首节 上一节 78/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