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9节
朱标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也是学着朱棡躺下,看向月亮道。
“就这么不想当皇帝?”
朱棡并未拒绝,也并未点头,反而是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标,轻声道。
“只是不想让爹的心血付诸东流,至于当不当皇帝,我并不在意。”
朱标还是看向星空笑道。
“而且你的才学并不在我之下,甚至尤胜一筹。”
朱标顿了顿,又是转头看向朱棡笑道:“所以若是你,对于大明的未来,我也能放心。”
“还是算了吧。”
“摊上你这么个老哥,我就没想过当皇帝。”
朱棡倒是摇了摇头笑道。
言罢,朱标一时语塞,眼神里交织着犹豫与深沉,他凝视着朱棡,郑重其辞地问道:“棡弟,假使将来我不得不行削藩之策,你该如何自处?”
此言既出,本已沉静的太子东宫,气氛徒然凝固,仿佛连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都承载着沉重的未尽之意。
“那便削吧。”
“届时给我和老二挑块好藩镇,让我俩也享享清福。”
良久以后,朱棡方才起身坐下的低头看向朱标笑道。
“看情况吧。”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深邃,便是摇了摇头道。
“看什么情况?难不成你还想杀了我跟老二?”
朱棡倒是直接没好气的踹向朱标道。
“别闹,这是房顶,你要是给我踹下去了,可就没人给你擦屁股了。”
面对朱棡踹过来的脚,朱标连忙起身躲过后,方才有点埋怨的看向朱棡道。
“放心,没用劲。”朱棡依旧不在意道。
“我的意思是未来的事,未来再说,现在还不着急。”
说话间,朱标又是从身上掏出一封奏章,扔给朱棡道:“不过,你的太原暂时应该回不去了。”
“嗯?”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便是翻开奏章。
“不是,老头将我留在应天府干嘛?”
“让我辅国,老头还不得被我气死?”
不多时,朱棡便将奏章翻阅完了,随即又是抬起头看向朱标道:“你不知道我俩属相不合啊!也不拦着点?”
朱标当即就白了一眼朱棡,方才没好气道:“你还知道这么容易给老爷子气死?那就少惹老爷子生气。”
“我和老头属于政见不合,各执一词,这怎么沟通?”
“说多了,那老头还是要生气,我又何必留在京师辅国?”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无奈道。
这还真不是朱棡想和朱元璋吵架,实在是说不到一块去,那不吵怎么办?
就像洪武六年,朱棡离京的那一日,本来就是与朱元璋聊天,可聊着聊着就变了味道,朱棡也一怒之下离开了应天府。
“这次不同了,我会帮你从中斡旋,而且最好就在坤宁宫商议,反正有娘镇压,爹也不会太过于生气。”
朱标微微思索片刻后,方才看向朱棡说道。
“可以,但是得约法三章。”
朱棡也是想了想,这才伸出三根手指,看向朱标道。
“说吧。”朱标点头道。
“第一,太原是我的藩镇,即便你还没想削藩,就别插手太原之事。”
“第二,若是老爷子依旧我行我素,我可以直接返回藩镇太原。”
“第三,不管局势如何变化,你都必须站在我的身边。”
朱棡又是思索片刻后,方才开口说完条件道:“当然,既然已经回了应天府,我便将节制山西兵马的权力交回,但若是你不答应我的条件,免谈。”
“我答应你的条件。”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一口答应了下来道。
“好。”
“明日我就将虎符送回朝廷,让老头另择贤能去山西掌兵吧。”
朱棡也不啰嗦,直接点头道。
“山西兵权还是由你节制,这是朝廷商议的结果,毕竟与其让外人掌权,老爷子更是倾向于你。”
“只不过这次山西应该是要换场血,不然那些老夫子不可能放心,只能委屈你了。”
朱标先是摇了摇头后,方才拍了拍朱棡的肩膀道。
“明日我便传信太原,让他们先暂代军务,等朝廷换血。”
朱棡转头看向朱标正色道:“但朝廷不能动我的兄弟,那都是跟我纵横草原的生死兄弟,谁都不能动!”
“太原是你的藩镇,朝臣可不敢太过分,只是恪尽职守。”朱标点头道。
“另外,调回汤鼎、邓镇,还有晋王府一百亲卫。”
朱棡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便是看向朱标道:“届时,我送你一份大礼。”
第11章 唯有民心所向,才能不负大明(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大礼?”
朱标好奇的看向朱棡道:“什么大礼?”
“一支百人骑的隐龙卫。”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锐利之色,方才看向朱标笑道。
“隐龙卫?”
“什么是隐龙卫?”
朱标眼中满是疑惑道。
“隐龙卫,便是我纵横草原的杀手锏,也是我用一年时间训练出来的死士暗卫。”
“他们精通隐藏、潜伏、刺杀、侦查、绘制地图,乃是近乎全能的暗卫。”
“平日,我将他们分散隐藏于太原,伪装成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
“一旦有变,只需密令一下,他们便能迅速集结,执行各类机密任务。”
“无论是护卫我的安全,还是深入敌后绘制地图,侦查刺杀,皆游刃有余。”
朱棡说到这里,嘴角又是微微扬起。
隐龙卫,绝对是朱棡来到大明以后的巅峰杰作,即便是洪武十五年亮相的锦衣卫,都不可能胜过隐龙卫,对此朱棡完全有十足的把握。
“明白了。”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这倒是与老爷子所建的锦衣卫有点像。”
“嗯??!”
“锦衣卫?什么锦衣卫!”
朱棡眼神微缩,一脸诧异地望向朱标,心中更是闪过一抹惊疑。
难道是因为他朱棡穿越的缘故,历史的轨迹已经出现了偏差?
按理说,锦衣卫应当是在洪武十五年,由老朱设立,用以强化皇权与监控朝野。
可为何此刻,锦衣卫的名字竟提前出现在了洪武九年?
但从始至终,朱棡都没有什么大动作,历史还是历史,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你三年没回朝廷,自然不知道这件事。”
“锦衣卫就是老爷子的仪鸾司,但仪鸾司是摆在明面上的,所以就改了个名字,这便是锦衣卫的由来。”
“至于锦衣卫的作用,便是监察天下,监察百官,简而言之就是爹的眼睛。”
“但不包含你那隐龙卫之中暗杀,毕竟是监视的都是国之重臣,即便是犯了法,也得审问以后处置。”
朱标直接将锦衣卫的作用,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朱棡。
“原来如此。”
朱棡心中的困惑逐渐散去,只见他若有所思地点头,心中的疑虑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确实,历史记载的洪武十五年为锦衣卫正式成立的年份,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就并不存在锦衣卫,又或者是锦衣卫的雏形。
也许,此时的“锦衣卫”尚处于萌芽阶段,作用更偏向于秘密监视朝臣。
还未发展成后来那种集情报收集、执法与军事行动于一体的强大机构,也未完全成为世人印象中那般令人畏惧的“朝廷鹰犬”和“天子亲军”。
至于朱标,作为大明太子,能提前接触到锦衣卫,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朱标身为皇位的继承者,就必须对所有可能影响皇权稳定的因素保持警惕,那锦衣卫无疑是对付潜在威胁的重要手段之一。
“暗中监察?可那些臣子该贪还是会贪,而受苦的还是百姓,那完事以后朝廷再擦屁股,还有什么用?”
想通的朱棡便又是看向朱标摇了摇头道。
“害,这事情没你想的这般简单。”
“即便是老爷子有了这双眼睛,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也不能抓人审问。”
“毕竟要是让那些朝臣警觉,再想挖出什么证据,可就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