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42节
很快,数千骑兵便在广阔的战场展开,他们从两翼插入就开始切削官兵阵地边角,虽然不能直接正面冲击敌阵,但却也逼得官兵不得不放慢脚步进行迎击,而他们一被骑兵咬住,行动就变得不由自主了。
令朱治绝望的是,这些骑兵还并不是骑在马上的步兵那种骑兵,而是实实在在的精锐骑兵。
他们马术娴熟,即便是在高速奔驰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配合,一轮一轮的轮番冲杀默契如同在进行一场进攻表演一般,这种强力的压力让官兵阵地边缘的士兵无所适从。
这些官兵一辈子都是步兵作战,而且也就是近些年闹起黄巾来,他们才积累了些作战经验,陡然面对这样强悍的骑兵攻击,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应对经验,骑兵一冲上来他们脑子就懵了。
然而骑兵也只是开始而已,紧随其后而来的黄巾军团才是真正要命的杀招。
骑兵在侧方完成了袭扰和拖延的目的,步兵立即跟上,开始施加正面压力,如此配合之下,加上黄巾本身的强悍实力,很快战争态势就一面倒开始往黄巾倾斜。
朱治虽然奋力指挥,但是他发现不管怎么做,正面战场上的黄巾都强大的可怕。
以黄巾现在的战斗力,除非是用足够多的兵力去堆积,不然很难和对方交手,可是以现在官兵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应对他们。
玄夏的训练体系和建制体系,早就超越了这个时代,即便完全用相同的战术和打法,也可以碾压同时代的任何存在,青徐这样用来打一般黄巾的官兵队伍,在玄夏眼里简直如同孩童一样弱小。
眼见此前如同蚊蝇一样招惹自己的官兵节节败退,王当只觉得心中怨气尽吐,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就大笑起来:“给我杀,不可放跑了他们一个!”
下面的玄夏士兵,也同样是憋了一肚子的气,从来只有自己欺负别人的份,还能让别人给欺负了?
这场面瞬间就变成了通打落水狗,双方的战斗持续不到半个时辰,官兵就在且战且退之下崩溃了,然后四散逃离。
然而收拾残军的事情黄巾骑兵十分擅长,很快骑兵队伍便化整为零,各自分散追去。
这一番追逃之下,数不清的官兵被斩于马下,也有更多的士兵惶恐的丢掉兵器伏在地上投降,唯有其中一支官兵队伍骑着他们为数不多数百匹马仓皇奔逃,与黄巾骑兵拉开了距离。
但秉持着斩草除根的作风,黄巾这里依然有数百骑紧追不舍,就这么硬生生追出去二三十里地,一直追到了莱芜城,才终于是罢休。
但这番追击也不是没有斩获,至少斩杀了官兵一个不善骑马的大官,还有一个回头作战的武将。
这骑兵头领回来的时候,腰间就别着这一文一武两个人头彰显武功,赫然就是孔融以及朱治两个倒霉蛋。
比骑术,你们比我乌力差得远了!
第229章 跟着黄巾有饭吃
“黄巾又来了,乡亲们快逃命!”
青州北海一处不知名的乡村,一声惊慌的叫喊打破了这里的平静,村子里的村民一听到黄巾二字,都是吓得脸色发白,根本无需别人指挥,他们第一时间就飞速跑回家门。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碰到黄巾了,实际上这些年青徐黄巾一直都在青州徐州被来回撵着跑,而这个过程里最受苦的并不是黄巾本身,而是青徐两地的诸多普通百姓。
青徐黄巾境况凄惨,他们要活下去,只能四处洗劫乡县,这给两地的百姓带去了巨大的浩劫。
这些年青徐两地的百姓一直在这样的动荡之中生活,很难安心生产,好不容易有点口粮,又遭不住官府镇压强征去了,甚至直接就被黄巾给抢了也是常事,至少也有数百万人因为黄巾带来的动荡而陷入困顿。
如今听到黄巾二字,沿途百姓无不是闻之色变。
某种程度上许辰把这股不受控制的力量收服带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青徐两地的百姓,但即便如今青徐黄巾被带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十分难过。
而他们不知道,但许辰知道的是,黄巾走了并不意味着兵灾结束,相反,他们会迎来一个更大的乱世。
如果可以,许辰很想尽可能多携带沿途的百姓前往幽州,如今幽州对人口的需求多多益善,与其让这些百姓在未来的时日遭受苦难,不如带去幽州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并且解决幽州的缺人窘境。
虽然如今青徐黄巾对黄巾闻之色变,但当三十多万的黄巾队伍北上之时,沿途的百姓还是有许多选择加入其中。
之所以会有如此矛盾的场面,是因为玄夏的名声,已经开始向外扩散。
徐州虽然距离幽州遥远,但是青州就要近的多了,青州的百姓多少对玄夏的事情有所听闻,又或者正在听闻。
“你们跑个什么,不知道那是玄夏吗,别人玄夏的老百姓看到义师出动,那都是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怎么你们还畏之如虎,当真不识好歹!”
眼见村里乡亲们四处奔逃,一個率领商队的行商只觉得莫名其妙,便是立即高呼起来。
山高水远路难走,来到青州做点生意不容易,人都跑光了自己又得多花费时间等待。
然而他的高呼却不能引起乡亲们的注意,正在收拾为数不多一点家资的老乡们,各自挑着东西就要上山,他们看到商队无动于衷的模样反而觉得奇怪,却开始劝商队跟着自己一起上山。
“等黄巾来了,你想走都走不了,现在还不跑等下这些货物全都要搭进去,到时候可别说俺们没有提醒!”有人一边走一边吆喝,他们也不好眼睁睁看着商人犯傻。
然而商人只是无奈的扶了扶额头,自己是行商,难道对危险的敏感还能不如你们一群泥腿子?
玄夏是个什么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了,要说危险,大汉官府都比玄夏危险一百倍。
要说黄巾有可能抢掠财物,他倒也信,但那只能是幽州之外的一般黄巾,玄夏的黄巾在玄夏子民的眼里,早就是另外的形象了,绝对不会和以前的黄巾混为一谈。
“你们就放心好了,别说他们来抢你们了,就是你们上赶着送东西去,他们也不会收的,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过幽州的玄夏吗,那里虽然也是黄巾,但玄夏的黄巾是真正的义师,我就是从玄夏出来的商人,没人比我更懂玄夏了”
商人振振有词的模样把乡亲们唬的一愣一愣,但愣完之后他们就摇摇头,继续随着村里的队伍往山上逃难。
他们不知道商人说的是真是假,但总归不能拿自己的安危做赌注。
而且基于对青徐黄巾的印象,他们很难对玄夏建立起什么信任。
眼看村民们陆续上山去,商人也只能无奈作罢,招呼手下的活计各自收拾东西就地休息,等黄巾过去之后村民们自然会下山,到时候再做买卖。
也就在村民们上山不久,不远处的道路就开始出现动静,一面黄色旗帜领头出现在前方,然后就是后面陆续跟来的狭长队伍。
走在最前的是统一轻便军服的玄夏士兵,正以相对缓慢的步子行军,他们队列整齐步伐统一,光是走路就能感觉到军士的优秀素养。
由于小道狭窄,黄巾不得不拉队伍,这就导致队伍极其的狭长。
光是前方的万余大军,就走了好半天才过去,而后面的百姓迁移队伍更是一眼看不到头,他们拖家带口连绵而行,队伍虽然有些混乱,但总体能保持着一致的速度前进。
而这种规模的狭长队伍,走过去就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已经上山的村民们,眼睁睁从上午一直等到晚上,愣是没看到队伍全部通过,往后看甚至还是看不到尽头,也不知道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真正通过这里。
当天色暗下来之后,便有黄巾骑兵在队伍前后穿行敲着锣大喊着队伍就地歇息,天黑无法行动,今晚他们只能在这里渡过。
躲上山的村民们不敢下山,那也只能摸黑在山里渡过一晚。
令他们感觉奇怪的是,这支队伍似乎还真的完全没有侵扰乡村的意思,整整一天,都没有人踏入过村子一步,就算有人不老实,也会很快被骑着马的黄巾士兵喝止。
若是按照以前青徐黄巾的尿性,就是明明知道村子是空的,他们也要刮三层灰下来,绝对不会如此秋毫无犯。
更加令他们惊奇的是,留在村子里的商人就明晃晃的一车车货物,队伍也完全视而不见。
这一下就让山里的许多村民都惊了,很难想象这是他们认识的黄巾能干出来的事情。
当这支黄巾队伍表现出了足够的安全之后,也终于有大胆的村民敢凑上去看看,然而他们才刚刚下山,就迎来商人一顿取笑。
“怎么样,我可跟伱们说了玄夏绝对不会做坏事,现在你们信了吧?”
“还真有这事儿?”
几个村民这才对所谓的玄夏产生了一丝好奇,便也详细问起了商人情况,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北边的幽州在今年开年的时候,便出现了一个叫做玄夏的国家。
而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玄夏人人都有田地,而且没有苛捐杂税,更没有劳役兵役。
根本不需要多么优渥的东西,光是这三条条件,就瞬间给了他们剧烈的冲击。
他们作为劳苦大众,现在承受的苦难,最多的就是来源于这三点,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摧毁他们的生活,而悲惨的是,他们多数都在同时承担着劳役兵役苛捐杂税,且家里多数没有田地。
如果一个地方能分配田地,并且免除苛捐杂税废除劳役兵役,那么这就是他们眼里绝对的天府之国!
这个消息的冲击之大,已经到了让他们根本不能相信的地步,以至于他们都大起胆子走向黄巾的队伍求证去了。
随行的迁移百姓,多数和他们一样都只听闻过玄夏的情况,却也没有亲眼见过。
但是这里广大的玄夏士兵,却实实在在就是从玄夏走出来的。
几个村民对黄巾还是心有惊惧,但出于对玄夏的渴望,他们还是壮胆前去,等到他们提着水食过去套近乎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事情真的和商人说的一样,玄夏的士兵完全不接受他们的东西。
而且这些威严的士兵,对待自己却完全不像表面上那么吓人,反而十分热情和亲和,就如同老乡之间的交谈一样。
事实上,这些士兵也确实都是老乡,一问之下,村民们才知道他们都是幽州的普通农民,自愿登记军户参军来的。
士兵们能告知的东西就多了,村民们得知在玄夏当兵打仗做工做活儿都有钱拿,一个个眼睛都瞪直了。
虽然这简短的交流不足以让他们彻底了解清楚玄夏,但也足够让他们红了眼睛,一个念头顿时在他们心里蹦出来。
跟着黄巾去玄夏!
他们回了村子,便立刻开始发动村民们,虽然村民们半信半疑心存顾虑,但至少也敢亲自去接触接触,当村民多数都亲自了解到这些东西,他们也慢慢心动了。
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人也产生了一样的想法,也想跟着队伍一同前往玄夏。
这不仅仅是他们被了解到的这些东西吸引住了,更大的原因其实是他们现在的日子也难以为继了,与其在这里煎熬折磨,不如跟着去赌一把,万一是真的呢?
于是,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们便各自背着行囊,却也加入到庞大的队伍当中。
这也导致黄巾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因为随着他们的前进,沿途一直都在发生这样的场景,随着汇入的百姓越来越多,走出泰山郡只有三十多万的队伍,在青州走了一路之后,已经膨胀到近乎五十万人。
现在这情况,实际上算是沿途百姓生存艰难自发进行的一场迁移,黄巾的行动,刚好给了他们这个契机。
在行至青州不久之后,许辰他们也等来了后面一波的支援,此次安排的援军,远远不止是骑兵,只是骑兵支援快速便先做行动,后方则有陆平的一万多步兵军团赶来。
“教主,常山已起战事,我们该去支援了!”见到许辰的第一句话,陆平便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
第230章 子龙,你待如何?
“袁绍竟如此急不可耐。”
听闻常山情况之后,许辰一下就皱起眉头来。
他预想袁绍在结束大战之后,至少也要重新筹备组织一阵子才会发起对常山的进攻,但没想到这家伙一点都等不及。
若不是基于这个预想,自己也不会那么放心的跑去救援青徐黄巾。
陆平沉声道:“属下率军出征时已经收到常山求援的消息,袁绍发动十万大军,张将军完全无法应对,如今只能死守高邑,但其他地方就无兵可守了。”
王当一下站了起来,忧虑道:“出征时收到消息,算上路上信使行路的时间,现在应该已经打了许久,不知如今白骑有没有顶住!”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觉得不妙。
说到底张白骑手里,现在也只有五千精锐而已,剩下的都是曾经的常山黄巾旧部,完全不经打,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袁绍十万大军的反击。
他们可以想象,现在的常山肯定已经完全暴露在袁绍的兵锋之下,玄夏刚刚拿到手里的地盘,可能要再度易手。
沮授站了出来,神色凝重道:“主公,我军需立即救援,我们已经进入青州腹地,不久就可以抵达幽州,迁移队伍只需要遣两千步卒一千骑兵就可安然护送,其余兵力应当可以转进支援!”
此事不容耽搁,许辰毫不犹豫就采纳意见:“就依此行事,我军主力立即往西转向支援,先遣四千骑兵全力行军,另遣一万大军卸甲急行,抵达之后立即阻截腹地敌军!”
从青州北上幽州要经过冀州渤海郡,看起来只留下玄夏三千兵力护送数十万迁移队伍比较少,但这些队伍当中毕竟还有数万青徐黄巾士兵,即便他们不太经打,那人数也足够庞大。
冀州兵力几乎都被袁绍抽调一空,渤海郡仅剩的一点郡县兵根本不能威胁迁移队伍的转移。
所以这近五十万的队伍送到这里也就够了,许辰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抓紧时间支援而已。
好在己方有骑兵,在当下各方豪杰都普遍缺乏骑兵力量的阶段,幽州其实有相当的优势,这种关头骑兵的支援速度就极其重要了。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