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10节

  现在陈氏看著这些东西,她虽然有些吃力,还不能理解其中奥义,但她也明白这些东西都是关乎到王府利益的重要之事。

  那么作为王府半个女主的她,肯定也是要尽心尽力去将这些事情理顺,搞清楚的。

  如此一来王府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而她作为女主身份和权威也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第408章 发展的重要性

  随著北方建设银行的设立,以及朱载坖对一些技术专利的松绑,不管是北方的大户,还是南方世家豪绅,他们都纷纷展出了他们慈善积德的温良作风。

  将各自家中粮仓多余的存粮低价的卖给了朝廷,然后再有海瑞等钦差监管,又把这些救命的粮食以更低的价格或其他的方式,分给了那些受灾的北方百姓。

  让他们得以在灾年之后,可以有喘息之机,顺利渡过艰难时刻。

  当然朱载坖把这些专利就这么放出去,也不是全为了妥协才想到的办法。

  就以水泥的专利为例子。

  西山石灰场的水泥产量虽然也算说得过去,但仅仅只够京师特区的工程所需。

  想要再多水泥,朱载坖就得让西山石灰场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可是这东西又不能盲目扩大,因为一旦大过头了,等京师特区这边的需求量那么旺盛的时候,岂就是大明版的产业过剩?

  虽然也可以把这些多余水泥拉到外地贩卖,可是以大明朝时期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人家永远用小米粥掺石灰粉做出同样效果的建筑材料,也不会用这么高价弄来的水泥。

  所以,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大明各地日益旺盛的水泥需求,朱载坖觉得趁著这个机会把水泥的专利放出去,让这些大户们开开心心的进行一场市场化的生产和竞争,说不定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

  而且,北方的重建也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在北方地区搞起来生产,把水泥和石灰都准备充分。

  那么北方的建设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如此一来还能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大明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是很感人的,亩产一般都在百十斤左右,只有极好的良田才有可能达到三百斤以上的高产。

  所以,很多老百姓为了充饥,也就发明很多后世之人觉得新奇无比的地方小吃。

  但其实这些小吃诞生,都是一部部充满了苦难和挣扎的血泪史。

  只是后人不知其中艰辛,还以为古人非常聪明能发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美食。

  但只要看过了红楼梦的人都会知道,美食也是阶级之分的。

  荣国府的贵小姐们可以悠闲自在的用某年某月的雪花融成水,来煮某时某刻采摘的,不知道经过多少繁琐工艺的制作而出的花瓣香茶。

  她们日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在,惬意自然,好似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天堂一般。

  可是那些吃不饱的人呢?

  他们能发明的美食,要么是用某种植物难吃的根茎和树皮,经过一层层不知道什么经历苦难才想出的法子做出的粉或面。要么就是用某种泥土鸟粪来制作出可以充饥的食物。

  这两相一比之下,谁是闲极无聊,谁是为了生存,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的自然环境,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外,大多数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光秃秃一片。

  如果朱载坖能够帮他们实现一定的温饱,又能用一些比树木还要坚固容得的材料,帮他们筑屋搭房,那么北方的自然环境应该也会有些许的恢复。    说不定,这也能提前拉开朱载坖彻底治理黄河的序章!

  要不然,北方的环境一直恶化,黄河的泥沙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那么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泛区百姓们,他们就将永无宁日,并要承受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黄河决堤之险!

  因此放开一部分专利,对于朱载坖而言既是生意,也是一种治理。

  而且,水泥的生产要求也高,这些兴冲冲卖了粮的大户们,只要他们想搞水泥和石灰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生意,他们就得再花巨资来买西山机械厂生产的各式蒸汽设备。

  这玩意的技术,也不怕泄露,更不怕他们模仿,朱载坖就担心他们不愿意投入精力去搞这一类的产业升级。

  如果他们其中有人能够根据现在的蒸汽设备,搞出更有生产力的发明,那对于朱载坖而言也是赚了。

  因为以朱载坖的身份而言,他要赚可不仅仅只是银子,而是整个大明的未来。

  所以,朱载坖也是很期待这些具有聪明才智的大户们,在感受过机械力量之美后,能够发挥出一些主观能动性,搞出一些更加让朱载坖出其不意的新发明。

  说不定他们这一折腾,也能间接的培养出一个大明版的瓦特,把朱载坖这半吊子的蒸汽机技术往前再推一步。

  到时候,有了新的技术,那么现有的生产力不就又可以有一个新的提升吗?

  可以说这就像是一个正向的发展循环,只要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趋势,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所以在做完了这些规划之后,朱载坖又把目光放在了一个他一直关心的方向之上。

  那就是——东南!

  这几年的东南倭患有愈演愈烈之势,朝廷只知道这些倭寇要么是海上来的,要么就是一些胆大包天的海商在海上落草为寇,搞出来的乱子。

  但其实倭寇之乱的根源是因为现在的倭国正在经历残酷的战国群战,战败的倭国武士和浪人们,他们无法在倭国立足,所以就只能乘著小船到大明的海岸线打秋风,学起了草原鞑靼那一套抢完就跑。

  所以再加上大明本身也不重视水师和海洋利益的传统,这些倭寇来往于大海之上,如入无人之境,让大明东南的海防问题很是令人头疼。

  虽然为了消灭这些倭寇,朝廷也前后委派了不少的能臣干吏过去,也放开了一些兵制上的限制,允许一些有能力的武官招募一些青壮为兵。

  可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根本就没法子从根子上把倭寇之乱给杜绝了。

  因此现在的东南倭患,除了让人牙疼上火之外,更多就是让人感觉有力使不出来,没法子对这些倭寇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和创伤。

  所以在这个时候,朱载坖决定发挥一下自己监国的作用,准备推荐点能人过去,先把场面稳定住,然后再图其他的治理。

  ————————

  求月票~~~~

第409章 严徐联手

  “东南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著这几年来日渐溃烂的东南形势,在西苑深宫里修仙的嘉靖皇帝都坐不住了。

  他将严嵩,徐阶等人召集到了玉熙宫之中,当面质问著这些他倚重的国之柱石。

  严嵩和徐阶低首垂目,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呐,面对如此责问,做臣下也只能低头认错。

  “怎么都不说话了?”

  嘉靖皇帝不由气恼了起来,这些狗东西一到关键时刻就当缩头乌龟,事情办好了办砸了,他们也都会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是为了陛下。

  可是陛下就在深宫之中,他能知道多少事情的全貌?

  皇帝就算再至高无上,他能看到也不过就是一封封送到宫中的各地奏疏,或是他密令的锦衣卫东厂探子送回来的密报。

  但是这些都是片面的内容,而且还有严重滞后性,以及主观极大的偏向性。

  所以就指望一个住在深宫里的皇帝圣光远照,将这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所以不管是残暴之君,还是昏聩之君,想要治理天下都必须得到严嵩,徐阶这样的人组成的官僚系统,才能完成对天下的掌控。

  可是现在这帮人居然都不想担责任,都想把锅往上甩,这嘉靖皇帝哪能受得了?

  好像这天下的事做坏了,就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这样的锅任谁也背不起呀。

  因此嘉靖皇帝的恼怒心情也就能够理解几分了。

  嘉靖皇帝拿著浙直总督张经的奏疏,又质问著严嵩和徐阶等人,“你们不是说东南倭患不过就是一些小打小闹的海贼吗?现在这些海贼都上岸了,你们还在朕面前粉饰太平。难道等著倭寇杀到了京师,你们才肯跟朕说实话吗?”

  张经的奏疏是通过密奏的形式送到京师的,并没有经过通政司,也没有经过内阁。

  所以严嵩和徐阶对于张经在奏疏之中到底说了什么,两人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现在他们又被嘉靖皇帝叫到西苑里面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其实心里也挺委屈的。

  因为东南情况到底如何,他们作为内阁的阁臣,也是和嘉靖皇帝一样,一直都在京师之中,很难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他们只能根据地方上送来的消息去做出相对应的策略。

  可是谁能想到张经这么不讲武德,直接跳过了他们,密奏了皇帝。

  这下子就把严嵩,徐阶他们给整被动了。

  严嵩不说话的时候,徐阶不能不说话,因为这就是规矩。

  徐阶硬著头皮说道:“陛下,东南的情况很复杂,臣和严阁老等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只是.”

  嘉靖皇帝哼了一声,“只是什么?只是没有办法是吧?这次要是张经的奏报及时,朕都不知道倭寇之患在东南已经渐成溃烂之势。”

  “这些年你们也确实安逸了不少,朕把北边的事情给你解决了,华州地震的事情,朕也给你们解决了。现在就一个东南,你们还给朕整成这样?真不知道朕是怎么看上你们,把你们抬进内阁。”

  嘉靖皇帝这话一落,严嵩动了,严嵩直接跪在地上,把头上的乌纱帽一摘,“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是臣未能为君父分忧。”

  严嵩这一动作也把徐阶给带动了,徐阶也立刻跟著跪下,摘帽子速度比严嵩还快。

  嘉靖皇帝看著严嵩和徐阶二人就乌纱帽摘了,也不由冷哼了一声,“想撂挑子把责任都推给朕是吧?朕偏偏不让你们撂挑子。现在张经已经把事情说出来,你们立刻给朕想办法把东南的问题给我解决了。解决不了,到时候就不是摘帽子那么简单了。”

  嘉靖皇帝冷冷的警告了严嵩和徐阶一声,他就起身回到自己的精舍之中,不再理会严嵩和徐阶二人。

  严嵩和徐阶看著离开的嘉靖皇帝,两人又拜著,“恭送陛下。”

  在嘉靖皇帝的影子消失完了之后,陈洪悄悄的走过来,轻声说道:“帝君就是要你们一个态度,现在东南的事情都已经遮不住了,你们如果还是没有态度,帝君很难办的。”

  陈洪说完这句话后,就悄悄的退开了。

  徐阶搀扶著严嵩从玉熙宫里出来,一路上两人也很少言语。

  在走到无人处的时候,严嵩说了一句,“华亭啊,东南的事情必须得有人担责了。要不然这没法和天下人交代的。”

  徐阶深以为然的回道:“阁老说的是,东南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张经作为浙直总督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这次密奏陛下,就是想逃脱责任,像这样不敢担责,还要推脱责任的人,是不能再让他继续在东南待著了。”

  严嵩和徐阶两人两句话的功夫就达成了共识,这次他俩被张经坑的太狠了。

  要不然他俩也不会被嘉靖皇帝叫到玉熙宫中当面训斥,所以在出玉熙宫之前,两人心中其实就已经有了要弄张经的心思。

  现在既然两人也都把话挑明了,那么张经接下来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经于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也算是老资历的大臣了,嘉靖十六年的时间就已经任两广总督,镇压了大藤峡瑶族民乱,后因功进为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三十三年的时候,东南倭乱始有苗头,朝廷就想到了这位老资历的总督大臣,把他安排到了浙直总督的位置,并加兵部尚书衔,总理浙直军政,消灭东南倭患。

  可是如今两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倭寇不仅没有得到清缴,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不禁让张经心中大为慌张。

  所以为了向朝廷陈述东南现在所面临的现状,张经不得已写了密奏直达天听,希望嘉靖皇帝能够再给他足够的权柄,以及支持。让他可以调动更多的力量应对东南倭患。

  可惜他的这动作在严嵩和徐阶看来,那就是越级打小报告的行为,这是很难让他容于两派之间的。

  所以接下来的时刻,张经要面对的就不仅仅只是东南消灭不掉的倭患了,还有京师之中随时射来的冷箭!

首节 上一节 210/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